家电论坛

京东旗舰店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aomei

[器材用家] ■■■ATC音箱玩家俱乐部■■■

  [复制链接]

21

主题

452

帖子

8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5-5-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ATC SCM-20小型鑑聽喇叭

ATC SCM-20小型鑑聽喇叭

朱耀明


    提鑑聽喇叭(Studio Monitor),相信大多數的資深發燒出會心的微笑。是的,自從某一名東洋的發燒友首次將這種錄音室專用的龐然巨獸搬回家中使用,並且在一本音響刊物上將之讚到天上少有地下無雙之後,日本便吹起一陣使用Monitor的狂潮,眾人爭相購買名牌巨大的鑑聽喇叭。流風所及,一直有著跟風傾的台灣也不免受到影響,而將一對對的JBL Altec Electro – Voice搬回家中。記得當然時甚至有人(當然是日本人)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入一對JBL 4343,然後將之放進一個不足四坪的小房間之中,喇叭之間的距離還不滿50公分。以現在的眼光看來,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圖片

    不過,說真的,鑑聽喇叭也的確是有著幾項令人難以抗拒的優點。例如:Monitor可以容許極大音量輸出而僅有些少的失真,Monitor的解折力特別好,Monitor在大音壓時的寬容度高,Monitor不需要功率……等,讓許多有耳朵的發燒友在千變萬換之後仍然抱住一對Monitor不放。

鑑聽喇叭的難處

    有利就有弊,鑑聽喇叭同時也存在著幾許重大的缺點,使它註定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而要被淘汰。首先,為了要在取得充分低音的同時口徑單體加大喇叭箱的設計,因此,在體積上就無法兼顧「輕、薄、短、小」的現代化要求。而大的體積對於東方人平均偏小的聆聽室來說是很要命的,特別是在音場定位方面更是令人頭大(還有低頻駐波),在崇尚透明及解析度的今天,鑑聽喇叭自然無法繼續勝任;其次,鑑聽喇叭的大口徑低碣單體也很可怕,它雖然不需要功率去把低音擠出來,但是求擴大機要有很強的電流量及很高的阻尼因素(Damping Factor),才能將那幾個大臉盆控制得收自如。以JBL的43系列為例,4343及4344用15吋低音,4345用18吋低音,4355竟然用二個15吋低音,還另加中低音單體。這一系列的Studio Monitor雖然平均效率都在90dB之上,但是絕大多數玩得好聲的發燒友都是動用了百瓦以上的大力士才把低音給制服,不然起碼也要有純A類五十瓦,怎麼也沒看到有人能用普通電流量的機器而能馴服43系列的。大口徑低音難攪,這是另一個難題。

ATC 後來居上

    由於上述原因,再加上近年來出現了不少價高而好聲的小喇叭,因此近來使用Studio Monitor的人已愈來愈少,而有一個牌子卻以專業用途進入家庭,這個牌子,就是近年聲名大噪的ATC。

    ATC是一家頗具聲望英國喇叭廠,早年以為人設計電子器材及喇叭為主,後來深感為他人作嫁非長久之計,於是重金禮為B & W設計801的Mr. Roy Ellaby出任的喇叭設計生產了著名的SCM-50、 SCM-100及 ATC旗艦級的 SCM-200(四音路電子分音設計,廠方求推動任何一音路的擴大機輸出「至少」二百瓦,最好有足三百五十瓦)。由於ATC的喇叭好聲而又能耐火大音壓,因此獲得不少著名音響機構及專業錄音室購入作為鑑聽之用(前者有Krell的 Dan Agostino及 Mr. Van den Hul後者則包括了BBC、 EMI、丹麥國家電台等)。眾所周知,專業人士聽音樂時音量等閒超過100dB,一般「民間用」喇叭甚少有能長期音壓者;而音壓者;而音響界人士所要求的音場、定位、透明度等,又常與專業人士要求背道而馳。ATC喇叭能受到這二者的共同肯定,當然有著超卓群倫的實力。

二個特點

    ATC喇叭設計上最重要的特點有二:一是絕不使用金屬振膜,另一則是儘量加中寬中音單體的頻率響應。ATC認為,任何金屬製的堅硬振膜必然有其本身的諧振,對聲音負面的影響,故此ATC始終堅持使用軟質振膜的單體,以求得聲音的純正(當然價格也會增加)。除此之外,ATC還發現人耳在500Hz至3KHz之間特別敏感,因此,若是分頻點落於其中的話,很容易便可以聽出渲染。ATC的作法便是設計了著名的SM75-150中音單體,這個單體的頻率應寬達400Hz至 4KHz,恰巧避開了人耳最敏感,聲音自然是純真乾淨而,不帶一絲渲染。ATC的喇叭向來以準備傳真的中音域馳名於世,這個中音單體算是最大的功臣。

罕有的小喇叭

    這次所評論的ATC SCM-20是ATC罕有的小喇叭。想來是受限於體積的問題(小喇叭不能作三音路),SCM-20竟然沒有使用著名的SM75-150單體,而改用了ATC特別設計發展的八吋品徑中音低單體。但是,這個中低音單體仍有著ATC一貫的短線圈長磁距的特點,廠方保証在聲音品質上是「無得頂,無得揮」。事實上,以80Hz到12Hz的頻率響應(±2dB)及約2KHz的分頻點(注)而言,這個單體確實有著幾分架勢。當然,這麼小單體及喇叭箱(44 ×24 ×31cm,H ×W ×D)不可能同時兼顧低音的品質及效率,ACM-20的內官方效率是83dB / W/ meter,相當的低。廠方要求至少動用100瓦以上的高素質擴大機來推,專業用的話更必需用200瓦以上的機器。至於造形上倒是和其它的ATC沒有什麼兩樣:一樣堅實的前面板及打磨精美的喇叭箱,驚人的重量(毛重每對55.5公斤),再加上二個壯碩的鍍金端子。這些便是SCM-80的全部了。

調整搭配細節

    試聽的地點在雜誌社約五坪的聆聽室,室內作聲弧處理,在100Hz左右略有峰值。試聽的器材則先後動用了許多昂貴的器材:CD用過Marantz CD-l2及Proceed的轉盤部份;解碼器用Theta最新的DS Pro Generation Ⅱ,(Theta最近在Stereophile上連獲好評,榜上排名甚至超過售價昂貴的Wadia,素質之高毋庸懷疑);前後級是Counterpoint SA-2000及SA-220的一套西裝,雖然本人略嫌其聲音太「白」了一點,但是作為鑑聽之用,其表現無可挑剔之處。線材方面,由於Theta不能使用Optical Fiber,只好用Thorens的同軸銀線;解碼器到前級使用Cardas Quadlink,前後級間使用Space & Time Temporal Continuum,喇叭線亦是Cardas Twinlink。這些線材在本刊試聽室出現已久,不必再花筆墨介紹。(據劉老編表示,近期內可能會進行試聽室線材的更新,據說可能會換上Audioquest FPC-CN系列,請各位讀者拭目以待。)另外,搭配SCM-P0的腳架是Target頂級的重量級腳架,每隻約有50公斤重,穩重的程度天下無敵。不過,由於ATC廠方指定中低音單體中心線要與人耳切齊,因此必須在Target架之下再加一層空心磚,高度才夠。本人曾經試過高音齊耳及中低音齊耳二種高度,發現無論在任何一方面來說都是後者優勝,故此,若是閣下決定購入SCM-20,請事先算定腳架的高度。試聽SCM-20的過程非常順利,因為,在開機的一個小時之後(Counterpoint熱機要一個小時進入最佳狀況),SCM-20的聲音便將本人完全征服。除了音色合乎口味之外,其他的Hi-Fl項目亦少可挑剔,這是我從未經歷過的事情。老實說,最近在本刊試聽室也聽過不少小喇叭,其中方不乏價格高昂的精品(Dynaudio Special One、MBL311 、Infinity Modulus、Monitor Audio Studio 10……等),SCM-20竟能將本人征服,委實非同小可,以下,請容我一一道來。

高頻與極高頻

    在高頻及極高頻的分,SCM-20的表現完全不像是12KHz負2dB的聲音,照我估計,SCM-20應該在l8KHz之內維持在 ±3dB之內才對。故此,縱然音色上不像Monitor Audio的金高音及Dynaudio「萬中選一」單體那麼地光潔透明,卻也絕對算不上昏暗,這一點用「Tafelmusik」試聽最清楚。或許很多人都發現這一張名CD的母帶嘶聲相當地大,而這個特性也正好用來試喇叭的高頻表現。在此,SCM-20適中地將嘶聲忠貿地再現,雖然像MA及Dynaudio在此嘶聲的音量都比SCM-20來得大,但是一到弦樂部分,泛濫的高頻空氣及解析反而略失音色之平衡,個人於此仍取SCM-20。事實上,SCM-20的高頻光澤及生動感仍然非常優秀,用卡拉揚62年版貝多芬第九的鈸擊一試便知。

中頻是最大魅力

    自中高頻以下至中低頻的寬廣頻段是SCM-20最大魅力所在。在這個頻段中, ATC表現得是中性略甜,而且有著充分的厚度。特別是人聲及弦樂的厚紉,是我在小喇叭 中所僅見。在聽Gary Karr的Double Bass 之時,名琴的音色表露無遺不說了,那種低音 弦琴聲的結實、乾淨及彈性真是令人耳油直冒。在聽Chesky西貝流士第二號交響曲開始約一分半時的弦樂齊奏時也是一樣,除了音色及光澤之外,SCM-20還同時奉送一分幾十把琴共鳴的厚度。老實說,弦樂中光澤和音色算是很容易表現的了,一般中等以上的小喇叭就做得到,但是要表現出幾十把琴齊奏的厚實感 ,非是中頻表現佳者難以做到。SCM-2O在此相當令人滿意。

    SCM-20人聲的表現也是一絕。聽Belafonte唱歌的時候,音色明暗起伏及強弱都能完全展現,並且潤澤而富彈性,妙的是在厚實音色背後伴奏的吉他亦清楚得不得了,充分顯現SCM-80兼具清晰度及中頻厚度的特色。在大型歌劇Decca的「奧泰羅」時,SCM-20的表現更是令人讚賞,除了合唱可以數人頭之外,Del Monaco氣勢之強及胸腔共鳴之豐富更為小喇叭中罕見,Monaco鋼鐵般的意志駕馭著堅實的歌聲直入九天,那種「我是男人」的氣魄充分展現了一,名戰功彪炳的武將應有之氣度,透過SCM-20聽來真是漂亮極了。當然,你也可以想像得到,Proti的Bass味之濃亦是筆墨所難以形容。找不得不說,SCM-20可能是小空間歌劇迷的最佳選擇之一。

中低頻以下的表現

    中低頻以下SCM-20也仍是緊湊而結實,下限大約在6OHz處,以下沒有,以上則飽滿有勁。特別是在中低頻與低頻附近並沒有一般常見的峰值存在,因此聽來彈性更佳。「奧泰羅」開始的一段鼓風機及Gary Karr裏的管風琴便可充分說明SCM-2O的低頻特性,尤其鼓風機的低頻在充分的量感中還有著陰陽起伏的變化,顯然仍末到達SCM-20的極限。值得一提的是,本人曾現場AB比較SCM0-20及Studio l0,用的是同一張「Love Over Gold」,電貝士一出來後竟然有化開的現象,而前者就仍然保持磐石般穩固的定位及強韌的彈性。相比之下,Studio l0立時被比了下去。(令本人十分傷心,它是我心目中的最佳推薦。不過想想價格上的差距,輸也是應該的 ) 至於其他的方面,SCM-20的速度極 快 (但要配上適當的擴大機),聲音的一致性 (Coherence)亦佳。廳堂感、堂音、殘響也都不錯(但不一定贏Studio 10及311),音場、定位當然是好得要命,中頻解析力一流,反正你想要什麼必然能給你什麼。補充一點:SCM-20中頻解析之佳接近無敵級數,伯恩斯坦指揮的「Ode To Freedom」中四位獨唱者音色之差異及每一個單音之清晰,仍似SCM-20為最。

三項考慮

    我的結論是,這是一對表現極佳的小喇叭,它在所有的評分項目上都極為優異,除了下列三點:

一、SCM-20的售價高昂,再考量到周邊器材的投資,對於一般人而言開銷龐大。此外,以其售價帶一對腳架,同樣的錢甚至足以購入一對九成新二手的JBL 250,亦足以購入Spender S-100等中大型優質喇叭,以C/ P值而言,不算太高;
二、SCM-20外表不甚美觀。以木工而言,輸給Dynaudio;以外觀言,輸給Studio 10,在這個價位而言,應該可以再好;
三、SCM-20仍然需要加上一個Subwoofer來補足極低頻(在小房間內則無此必要)。

    但是,縱使它有著上述的缺點,基於它非同凡響的中頻段表現及寬深精確的音場定位,我還是忍不住要說:這是一對真正的小房間終結者,請各位財力雄厚人士務必慎重考慮。

雅風代理.售價:

註一:ATC的原廠說明書上標的分頻點是2K8Hz(!),簡直不知所云。又,這份說明書的校稿有幾個很明顯的錯誤,校對者該打屁股。
註二:SCM-20的確可以開到很大聲,但Amp必須夠力。
註三:搭配ATC的器材宜用中性偏清亮者,對高頻會有幫助。
註四:本人尚未聽過Sonus Faber,故此無從比較。但以SCM-20達致的境界而言,Sonus Faber如何能夠勝過ATC SCM-20,令本人頗感好奇。
CDP:orpheus zero D、X5000
DAC:assemblage DAC3.1
AMP:无源前级+灵狮12后级
音 箱:ATC1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452

帖子

8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5-5-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ATC SCM-20驯服记


http://www.nnfy.com/~zhouw/atc20.htm
ATC SCM-20驯服记



为何是ATC-20                   

  对於ATC SCM-10的名声,相信一般音响迷都曾经听说,效率只有80dB,以其难推闻名,除非您是冲着它来,否则搭配经验不足,铁定会让您吃足苦头。所以不喜欢它的人将它说的一无是处,喜欢它的人却又爱不释手。因此如果能够驾驭它,您必定会抱以惊讶的赞叹声。        


想要驯服ATC SCM-20可不容易,无论是精准或是高动态、高承受功率特性,在ATC SCM-10身上全部展现无遗。且在单体的创新、分音器的设计、音箱的制作,在小喇叭的领域中与LS-3/5A同样将此精致理念,从头到到尾贯彻至极,让小喇叭也有大喇叭的气势,不让落地喇叭专美於前。而ATC的另一款喇叭SCM-20,就不会像SCM-10那样难缠,虽然在搭配时您仍须注意一些,但也可放心一些地搭配您所喜爱的机器。ATC SCM-20的尺寸大小为24公分×44公分×30公分,但每支喇叭的重量却有22.7Kg,在书架型扬声器中份量实属超级。



  除了与其音箱厚度达1.8公分有关外,主要是因为在这支两音路两单体设计的喇叭上,其中低音单体的重量就足有10Kg重。这一只ATC本身制造的中低音单体约7寸左右,光是磁铁大小就超过其单体正面的宽度,由此可预知其动态表现可惊人之处。频率响应为65Hz到20KHz,分频点在2800Hz处,可见其对中频的重视。                      


  而其效率为83dB,虽也不太好伺候,但与SCM-10相比要有良心多了,因为SCM-10的效率只有80dB。阻抗为8欧姆的设计,最高音压可达108dB,建议功率为50到300W,承受能力极强、在大音量之下也不怕会造成失真的现象。        


  除了它和SCM-10有着同样的血源、效率比SCM-10要高外,还有什麽原因让它能成为这次音响组合的主角呢?当然是因为其声音表现让许多人久久念念不忘。中性的表现,您给它什麽音源它就踏实地重现给您,音色真实自然,所发出的能量,您同样无法相信这是从小喇叭所发出的声音,因此不论在质或量上都让人满意。                    


  而且搭配起天价器材,同样脸不红气不喘,不信操它看看,保证让您赞叹不已。尤其中频的厚实可说是无人能及,会叫人吓一大跳,比大型喇叭系统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是中频,高低频的表现也同样让人心动。所以当提议要选一对喇叭当主角时,这对喇叭便成为众望所归,雀屏中选。       


1.推力很重要                    

  为了能够驾驭这对ATC SCM-20,扩大机的推力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选的四组扩大机,其输出功率都不小,最小的这台Sphinx Ten综合扩大机,其输出功率也有80瓦,而另外叁组分别是输出功率有200W的continuum前后级melos真空管前后级以及150W的cello前后级组合。让我们先看看这四组扩大机本身的设计特徵,以及它究竟有什麽能耐,能与SCM-20搭配呢?                         


结 语                      

  在听完Cello与ATC SCM-20的搭配下,我终於能充份体会到这对喇叭的实力,中频的饱满厚实会让您吓一跳,低频涌现,高频细致密实。泛音飘逸,量虽不多却感觉相当平实自然,因为在现场听演奏您也不可能听到泛音四处缭绕的情形,细节也不会像经过放大镜下所看到的样貌。但要将它的低频给逼出来就非要控制、驾驭能力十足的机器才行,否则当听大规模的乐团演出,往往会流於荒腔走板,窘态毕露。        


  Sphinx其他方面的表现虽然相当不错,只输在虽有80W的推力,仍然无法满足这对喇叭的味口。Melos虽然输出功率有200W,但因为这套扩大机组合的後级已经用了蛮久的关系,管子有衰退的现象,否则实力绝不会是如此。而Continuum的前後级,则兼有价廉物美的特性,且推力也够。 


  用Cello这套前後级的组合,是希望能充份发挥其潜力,看它究竟有多好。结果ATC SCM-20果然不负期望,在庞大乐团的演奏时大音压大动态的表现,这对喇叭仍显得气定神闲、从容且收放自如,丝毫没有局促的感觉。小喇叭能展现如此的规模格局,难怪要让这麽多人为它着迷


[ 本帖最后由 aomei 于 2006-1-30 11:58 编辑 ]
CDP:orpheus zero D、X5000
DAC:assemblage DAC3.1
AMP:无源前级+灵狮12后级
音 箱:ATC1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452

帖子

8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5-5-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評Cello Encore 1MΩ Line/Encore 150前後級 賴英智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 ... /Cello%20Encore.htm
為什麼音樂家都會愛上它?

評Cello Encore 1MΩ Line/Encore 150前後級 賴英智

聲音特色:清淡、樸素、簡單,卻是異常的真實無染,高頻有種特別的微甜味道。前級堪稱中性的典範,後級適合低音量感豐富的喇叭。
試聽搭配器材:Proceed PDT II轉盤/Theta G Va與Audio Synthesis DAX-2數類轉換器,Mark Levinson No.39唱盤。擴大機Audio Research LS-5 MKIII前級/VT-150SE後級,Audio NET Pre/MBL 9010前後級。參考喇叭Genesis II.5。訊號線Straight Wire、Audio Research、ART。喇叭線Power Station。電源線:Power Station、Power Source。
Encore Line前級規格:電源分離式設計,頻率響應20Hz-20KHz±0.25dB,最大輸出12V,總諧波失真0.01%,輸入阻抗1M歐姆,S/N比92dB。RCA輸入四組,Fischer平衡式輸入一組;Fischer平衡式輸出一組,RCA輸出兩組。尺寸:43.8x10x33.3cm,重量6.3公斤,售價:400,000元,代理:承奇(02-5519417)
Cello Encore 1MΩ Line前級看起來同樣簡潔,機板上總共有十二個模組化的小線路板,每聲道的輸入增益與輸出各用了三個,是百分之百的平衡式線路,如果不用真的太可惜了。在每個放大模組旁邊,我們還能看到昂貴的Rifa 10μf電容,這是其他廠製機中幾乎不可能採用的。我們還可以發現,Cello無論是在接地、排列方面都下了功夫,一切以純淨無染為目標。
Cello自己開發,用在多數前級上的59段級進式音量開關,無論是旋轉質感或精密度,都堪稱經典。
Encore 150後級規格:輸出功率150瓦(8歐姆)、300瓦(4歐姆),輸入靈敏度1.8V,總諧波失真0.1%,頻率響應20Hz-20KHz±0.2dB,輸入阻抗1M歐姆,動態餘裕3dB,S/N比110dB,阻尼係數>200,重量44.5公斤(一聲道),售價:720,000元,代理:承奇(02-5519417)

    利用到義大利、日本旅遊的機會,分別以Leica、Olympus與Contax三部相機,同樣用Fuji RDP II Provia底片拍了一些風景寫真。回來之後把一大袋的底片拿去沖洗,結果獲得三種截然不同的效果。Leica拍出來的照片濃豔搶眼,色彩異常飽滿,立體感強烈,通透感無敵。Olympus對比較平淡,平均亮度較高,色澤也淺了一些。Contax使用的蔡司鏡頭非常有名,呈現出來畫面素雅端莊,顏色接近肉眼所見的景物,樸素中猶有幾分貴氣。三部都是好相機,產生三種差異極大的圖像,到底誰才是對呢?有人喜歡Leica沒有壓縮的明暗對比及濃郁的色澤;有人喜歡Olympus健康明亮的感覺;也有人擁護Contax中庸無華的表現,其實他們都沒錯,人對視覺的喜好本來就是兩回事,你看看日本SONY與德國德律風根電視就知道了。
對音響器材的選擇何嘗不是如此,有些喇叭聲音朝氣蓬勃,有的擴大機圓滑甜美,有的數位器材解析力高超,他們都各自有支持者,只要組合起來符合「好聽不刺耳」的標準,蘿蔔白菜請各取所需。身為一個器材評論員,卻不能常常如願,我們必須找一套癖性越少,色彩越淡,頻率越寬,解析越強的組合當參考標準,才有辦法去「衡量」其他器材的表現。目前我的主系統包括Proceed PDT II轉盤/Theta G Va數類轉換器/Audio Research LS-5 MKII前級/VT-150SE後級與Genesis II.5喇叭,自己都不敢講它很「中性」,只是頗能滿足我吹毛求疵的要求而已。另外我有一套書房裡用的小系統,以陳運雙前級搭配Audio Research D75A古董真空管後級,推動漂亮的Sonus Faber Guarneri Homage喇叭。這套組合並不標準,但聽起來很「爽」,徐緩柔和沒有壓力的表現,讓更多錄音不怎麼樣的軟體有了發揮的空間。

一直到這兩個月Mark Levinson No.39 CD唱盤,Cello Encore 1MΩ Line/Encore 150前後級等進駐主系統中,我總算找到離評論員中性標準很接近的聲音了。他們就像一面鏡子,當換了一條數位線或訊號線,很明確就能反映出色調偏藍或偏黃;當換上不同的軟體時,鏡中畫面會隨之擴大或縮小,甚至當心情變化時,都能感受到今天是明朗或陰鬱。特別是Cello前後級,他們讓我明白其他擴大機在哪裡有強調與不足,讓我看清楚錄音師什麼地方動了手腳,更讓我知道自己的系統還有什麼問題。其他擴大機或許能誇耀:我很溫暖、很夠力、很華麗,Cello卻能理直氣壯的說:我很真實!

「真實」這個字眼在Hi-End音響世界中是個值得爭議的名詞。儘管每位主筆在描述軟體時都會提到「像真的一樣」,不過我所謂的真是在音樂廳聽到的,而他卻是Pub裡得到的經驗,所以兩個人講的其實完全兩碼子事。如果以現場音樂為依歸呢?我相信大多數Hi-End音響的設計者都心懷著這個目標,希望他製造的產品能擬真重播現場演奏的巨細靡遺全貌,但是Jeff Rowland在舊金山音樂廳體會到的自然,與Ensemble在日內瓦伊麗莎白廳看到的典雅,絕對又是牛頭不對馬嘴。那麼就用錄音軟體當標準吧。聆聽者知道錄音師的鑑聽環境、不同牌子麥克風的扭曲、樂器良莠引起的極大音色差異嗎?不!錄音根本是最不標準的。

Cello的Mark Levinson深知這些道理,他具有低音大提琴家的身份,會演奏多種東方弦樂器,同時還是個相當夠水準的錄音師(註一)。他認為忠於音樂原貌,不必加油添醋的改變頻率曲線,強調或修飾音質,那就是真實,而這必須仰賴絕對的音域平衡與透明度才能辦到。你可以發現,這兩個要點已經充分說明了Cello器材的特色。為了達成這個目標,Mark Levinson提出不一樣的理念:音響必須整個系統一起設計。固然個別的單機有其特色,例如動態比較凌厲、分析力更高、低頻更澎湃等,但把他們與不同品牌的產品組合在一起,那些突出的優點可能會模糊化或出現副作用。有良心的設計師應該規劃出最理想的搭配-至少包含擴大機與喇叭,確保消費者買到的不會是四不像。

目前Cello的系統組合有三套,一般人最可能購買的是Angel組合,只要一部Cello Encore 1MΩ高電平前級加上Cello Serafin主動式喇叭,就能就能得到非常理想的聲音重播。發燒一點的不妨考慮Cello Baby系統,包含Palette前級、Duet 350後級與中型的Strad Premiere喇叭。最大的一套系統包含Strad Grand Master喇叭、Performance II後級、Audio Palette MIV前級等,另外還要搭配特定的空間處理設備,它適合追求絕對完美的多金人士選擇。有需要的話,Cello還提供一部加州Apogee Electronics特製的Reference DAC,放大線路採用Cello前級的模組,這家公司的專業數位器材是業界最高標準之一,透過它當然與錄音原貌又拉近了一步。Cello也自己製造喇叭線與訊號線,稱為Cello String,由於Cello擴大機都用特殊的Fischer平衡頭,所以這些線幾乎是標準配備。除了CD轉盤之外,Mark Levinson已經完成全套影音系統的整合工作(註二),在Hi-End世界中尚未有出其右者。

對於在錄音師手中已經遭到破壞的音樂演奏,Mark Levinson的對策是:以等化器調整回來!高級音響中提到等化器似乎為大不敬,事實上很多Audio Palette或Palette的用家都表示,它們非但不會影響音質,經由特別設計的六個重點頻率修正,不論是房間的問題或系統的平衡度,都能獲得神奇改善。Mark Levinson承認沒有一套系統能完美重播任何軟體,一張在此地很難聽的唱片,到了別處可能會輕鬆悅耳,這是原始鑑聽設備差異就註定的結果。但是透過等化器適度增減,我們卻能尋回錄音原有的平衡曲線,讓每張唱片都恢復好聽的狀態(如果有錄音師讓刺耳的錄音過關,他早該退休了!)。就這麼一點一滴的,Mark Levinson訴說著他邁向真實重播之路的歷程。

整套Cello系統的試聽有其實質困難,代理商處雖備有完善的試聽室,但空間我們並不熟悉,所以先借回Cello Encore 1MΩ Line前級與Encore 150後級,同樣可以煮酒論英雄。主要的參考喇叭是Genesis II.5,比較的擴大機則包括了Audio Research LS-5 MKIII前級/VT-150SE後級與Audio NET Pre/MBL 9010前後級兩套組合,訊源以Mark Levinson No.39居多,Cello前後級間使用Fischer平衡頭的Cello String訊號線。

首先我們來看看Cello Encore 1MΩ Line前級的表現。這部機器問市好幾年了,只是我們一直沒機會評論,而Cello的產品每年都會部分調價,我很懊悔以前沒有咬著牙忍痛購入。從外表看起來,Encore 1MΩ前級不算豪華,它的線條簡單流暢,刷痕白色鋁板反倒是像專業儀器般給人獨特的信賴感。Encore 1MΩ為電源分離式設計,電源箱與主放大線路間以一條電腦用的多Pin線連接,在主放大路板上還有兩個Sprague濾波電容與兩個穩壓晶體。從總共十二個放大模組研判,Encore 1MΩ是一台全平衡式架構的前級,每聲道的輸入與輸出各用了三個模組,旁路是昂貴的Rifa 10μF電容(台北佑昇電料行一個賣六百元台幣)。所有接地連接到一條鍍鎳的寬銅板上,線路安排顧及干擾的避免。

現在把目光轉回面板的旋鈕,這是Encore 1MΩ最令人感動的地方。經過噴砂處理的白鋁面板上,排列著六個一樣大小的鋁質旋鈕,所有刻度與文字都是蝕刻而成,轉動起來精確得叫人訝異。十幾年來,Cello媲美軍事產品的旋鈕設計,已經成為一種典範,資深的讀者可以數出有不少廠商也在模仿這麼做。最右邊的音量旋鈕細分為59個刻度,由於市面上沒有這麼多段的級進式開關,所以Cello只好自己做。主要設計師Tom Colangelo以精密車床車製了一個可以讓球珠滾動的圓盤,藉以獲得操作時的手感,然後底部才是兩層銲上Dale電阻的線路板,中間以連桿串接。看起來蠻費事的,Cello卻說這個音量旋鈕的每格誤差只有0.001吋,左右聲道誤差則為0.1dB,那種手感更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此外Encore 1MΩ每聲道還能從15dB開始,做每級1dB共10dB的增益控制,左右聲道平衡就透過這裡進行,也方便輸出較小的訊源使用。

從字義上就能知道,Encore 1MΩ前級的輸入阻抗是1MΩ,這比一般50K-100K的規格超出許多。Mark Levinson與Tom Colangelo有次將類比母帶拷貝到DAT時發現,使用一般負載的輸入阻抗時,DAT與母帶效果相去甚遠,等到阻抗調整為1MΩ後,DAT居然與30ips的類比母帶不分軒輊,從此他們在設計擴大機時輸入阻抗通常都定為1MΩ。Cello認為一般高電平訊源要驅動低阻抗負載的前級,會消耗能量與造成失真,而前級阻抗提高到1MΩ後,對訊源幾乎不產生任何負載,訊號就能經由敞開的大門長驅直入。本次評論的Encore 1MΩ前級與Encore 150後級,輸入阻抗均為1MΩ。

Encore 1MΩ前級使用上最大的困難,是它的平衡式輸入為Fischer接頭,所以除非擁有一端為XLR,一端為Fischer接頭的訊號線,否則普通訊源就只能使用RCA單端輸出。另一個選擇是改用Cello的數位器材,那就沒問題了。除此之外,我要大力推薦Encore 1MΩ前級,它是截至目前為止,我所知道染色最少,最不具有自己個性的前級,它適合評論員使用,也適合追求絕對真實的音響迷使用。即使是上一期介紹的德國Audio Net Pre,它有那麼漂亮的高頻延伸,有那麼寬的音場與那麼豐富的細節,還有那麼令人著迷的高貴氣質,可是播放音樂時你仍能察覺到它的存在。Encore 1MΩ卻在聲音出現的那一剎那,自動消失得無影無蹤,就算用它搭配MBL 9010與ARC VT-150後級也是一樣。我自己用的ARC LS-5 MKII前級相形之下有更溫厚暖和的色彩,有圓潤的中高頻,有寬大的低頻,但就是沒有Encore 1MΩ一塵不染,通透至極的純淨本質。很好笑吧,以前我也認為ARC LS-5很透明啊!

機器消失是Hi-End音響的最高理想,這時候它不是在重播音樂,而是融入音樂之中,因此輕易就能虜獲人心。要知道,Encore 1MΩ並不等於現場或者錄音室,只是它太透明了,太純清了,所以能把橫隔在聆聽者與音樂之間的一層薄霧吹散,能把錄音當時諸如場地大小、空間環境、天花板高度、麥克風擺位、音樂家的表情都還原出來,所以我們會有身歷其境的感受。能毫不留情挖掘錄音細節的前級不少,但他們不保証同時能獲得愉悅的聆聽享受,Encore 1MΩ在極致透明之餘,卻能避免冷峻生硬,這就厲害了!我認為Cello的器材雖然無色無味,不過在高頻段卻有一抹微微的香馥,它很淡雅,像法國Christian Dior香水暗浮其中,聽久了以後慢慢會習慣、陶醉,而至中毒難以自拔。

純以音響性而言,Encore 1MΩ並不是最傑出的,論動態、衝擊力、速度與暫態反應、低頻的能量、中頻的飽滿,或者高頻的甜蜜,我們都能找到成績更好的。不過它那直接、清晰、觸及演奏者靈魂的能力,卻也是其他器材難以找到的。特別是播放「傑出的Cello音樂家」這張CD,第一首華裔小提琴家曾耿元的無伴奏小提琴演出,比之我在台北聽到的面對面獨奏,之此間的印象竟是那麼熟攆切合。當琴弓飛揚頓錯,我的心情也隨之震盪起伏,一個呼吸逐漸加快的音樂家,一把松香飄散的小提琴,他們造成「如臨現場」的感覺如此強烈,這是我從未在其他前級上體會過的!RCA的「不名飛行嬰孩」古典選集中許多複雜管弦樂片段,可以用來說明Encore 1MΩ抽絲剝繭的解析力。這部前級的線條凝聚,音像雕琢深刻而沒有肥肉,所以舞台上寬廣開闊,前後層次極佳,定位鮮明,以上是第一時間立刻能發現的。繼續往下聽,更會吃驚於Encore 1MΩ有能力把弱奏的旋律線分離出來,而強奏樂器絲毫沒有壓抑!位於舞台中間的中提琴通常會被木管組搶去光彩,或者淹沒於左右弦樂組裡,透過Encore 1MΩ前級,我聽到了中提琴組的美妙鳴響!不怕你笑,現在把Encore 1MΩ前級從系統中拔下來,我怕會受不了呢。

接下來我們看單聲道的Encore 150後級。九五年底發表的Encore 150後級,並不是取代哪部現役的機器,而是以全新的角度出發,提供消費者另一種選擇。不過Encore 150售價與四件式的旗艦Performance II較為接近,有興趣的人不妨考慮一下,空間足夠就用Performance II,而Encore 150一點都不佔地方。過去Cello有部單聲道60瓦的Encore後級,以嬌艷細緻,溫柔華麗的聲音取勝,個性與Duet 350大不相同。不過Encore後級畢竟功率受限,對大型喇叭力有未逮,這也是Tom Colangrlo著手打造Encore 150的原因之一。

Encore 150後級同樣以細緻的刷痕白鋁板為機箱,輸入僅有一組Fischer平衡頭,喇叭端子倒是有三組,搭配Cello喇叭時建議用Tri-Wire接法。整部機器分成兩個部分,右半邊是兩個720VA的環型變壓器,分別做+/-半波的供電。左半邊是放大線路,+/-半波等於有兩台完整的功率輸出級,每一半波用一個Philips 150,000μf巨大電容濾波,經過模組化的增益/放大級後,然後是八顆Motorola的MJL1302A與MJL3281A TO-3P晶體。Cello不採用鐵殼裝晶體,是認為它必須使用雲母片絕緣,會影響了散熱效率。這兩份功率級最後再以BTL方式連接起來,構成150瓦的全平衡式輸出。Encore後級中Cello在電源部分使用了抗流圈,據Mark Levinson的說法,如果單用電容濾波,在音樂高潮時充電不夠快,就會出現能量被榨乾的感覺。加上抗流圈後可獲得更好的音質與動態,對衝擊力與低頻控制力也有改善。而Encore 150後級因為兩顆變壓器夠巨大,足敷應付各種瞬間需求,抗流圈就沒有必要了。它的散熱片裝在機箱內,實際使用時並沒有什麼溫度,用家可以大膽放在音響櫃裡面。

想購買Encore 150後級,最好是連同廠的前級一併考慮,要不然還有哪部前級有Fischer平衡輸出頭的?我想辦法弄了一對XLR/Fischer的訊號線,讓ARC LS-5 MKII與Audio Net Pre兩部前級上場搭配Encore 150後級,同時也接到Mark Levinson No.39唱盤直接以數位音控輸出,看看結果會如何。第一個讓我嚇一大跳的,卻是Encore 1MΩ那若有似無的個性,有了它跟沒了它幾乎難以察覺,唯一的一點音色暖度變化,我認為是Ensemble訊號線造成的。換句話說,Encore 1MΩ前級是一部有放大功能的隱形前級,訊源提供尖銳的聲音,它不會雞婆去裝飾得滑潤一些;訊源提供活生的聲音,它也不會讓它變遲鈍柔和,有什麼它就播什麼。另一方面,Encore 1MΩ搭配不同後級也忠實反映出後級的特色,像ARC VT-150溫暖自然流暢,MBL 9010飄逸延伸純美。不過就只有Encore 1MΩ加上自家的Encore 150後級,那種北極冰川礦泉水般的登峰造極透明感才能發揮出來。

Encore 150後級的驅動力屬於陰柔綿力型的,它不擅長鐵布衫之類的硬氣功,表現AV影片時少了一點蠻力,擠壓低頻的凶悍感可能還是纖細豪放並存的Duet 350 III好一點(當然囉,它每邊有350瓦,橋接可達1200瓦呢!)。請注意,並不是說Encore 150後級驅動力不足,表現Real Time「Fatha」專輯中的土巴號,它比我的系統有更好的制動力,更凝聚的音像與定位效果。要知道這段土巴號演奏考驗喇叭也考驗擴大機,扭力不足的三響以後就會出現乾癟的聲音,而Encore 150演來輕鬆自在。如果你需要較豐厚的低頻能量,可以在選擇喇叭時往這個方向著力。事實上Encore 150源源不絕的驅動能力,倒是讓人想起Performance II後級,日本人拿來推B&W 801喇叭,說是輕鬆得像吃飯一樣。Encore 150在處理大場面的管弦樂時,從細弱游絲的弦樂獨奏,到大鼓猛擊的高潮樂段,它能既溫柔又澎湃,展現出毫無限制的吞吐能力。

清麗脫俗,活潑生動,是我對Encore 150的整體印象。相較於Encore 1MΩ前級,不能說這套後級是全然無色無味的,它仍有一些可剖析出來的個性。音質表現Encore 150是清脆爽朗的,纖細有能量的,與前級相似有股特殊的薰甜芳香,就像原本就秀麗的少女薄施脂粉,增一分嫌太濃,減一分又不足,完全沒有就不好聽了。音色走向是明亮開放,在視覺上很舒適的。中高低頻段的分布以平衡取勝,你可能覺得它高頻不夠搶眼(但絲絲入扣的空氣感與錄音細節證明了極高頻延伸非常好),中頻不夠凸出(從人聲與木管樂器正確的大小比例可以判斷它是對的),或者低頻不夠雄厚(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搖動地板的效果),但由上至下一氣喝成,平順流暢的感覺是極其美妙的。TACET的「在布拉姆斯的陰影下」只有豎笛、大提琴與鋼琴三件樂器,某些組合聽起來單調平淡。Cello呈現的晶瑩剔透、明暗對比精彩的鋼琴;氣柱如凝、潤澤帶有木味的豎笛;以及共鳴飽滿,擦弦弱音清晰的大提琴,卻使得音樂洋溢著活力與躍動,多聽幾遍仍然覺得很新鮮。這種感覺像我喝冷凍茶一樣(坪林老師傅的特產,等於是未發酵的綠茶),可能缺少烏龍茶的口感,但自然清香與甘冽感覺卻能長留口中。哇,Cello的東西多聽真是會上癮!

此外Encore 150身材勻稱曼妙,同樣你在這裡找不到需要減肥的贅肉,正因如此它的行動輕盈敏捷,瞬變非常快速。配合原本就很厲害的解析力,於是Encore 150詮釋堂音的裊繞迴轉堪稱一絕,說明歌唱者咬字尾音也如放大鏡一樣,小提琴揉弦力道輕重的微妙更是我在其他後級未曾聽過的!在沒有接觸Encore 1MΩ Line/Encore 150前後級以前,我不知道錄音中原來還有這麼多的訊息情報,就算常跑錄音室,但受限於鑑聽喇叭的頻寬,還是難以想像麥克風與錄音帶有這樣的能力。我不得不相信,在全套Cello的系統中,是有可能聽到比錄音室更多的演奏細節(因為錄音室以中小型鑑聽喇叭為主)!欣賞吉他與鋼琴演奏,更能明白Cello清爽宜人,矯若游龍的身段。喇叭花的「Acoustic Storm」(10064-2-F)或Audiofon的「Valentina & Alexei二重奏」(CD72053),透過Cello組合,吉他的爽朗撥弦與木板反響,還有鋼琴鏗鏘擊弦,能量勃發的表情,彷彿就把音樂家請到家裡來一樣,真實得有點不可思議!

Encore 150呈現的形體感緊密不誇張,陰影很清晰,動態對比拉得很大,節奏感也是緊湊不鬆垮。喜歡柔美溫和聲音的,Cello大概不適合你,那些需要染色的工作,就交給其他人吧。在音場表現上我並未發現Encore 150有超人的能力,不過它所提供的直接面對面感覺,卻揭掉薄紗,使聆聽者伸手就可觸及樂器本身,這樣的感覺相當特別。當然Encore 150後級的透明度是頂尖的,它不像某些機器那麼的白熱化,以至有遊走於尖、薄、瘦邊緣的危險;也不像一些歐洲機器比較深沈內斂,以至於不夠活潑開放。在Encore 150的透明中,還能咀嚼到細緻縝密的質感,毫無顆粒的平滑光澤,以及恰到好處的溫度。剛睡完午覺,來一碗冰鎮蓮子湯立刻能提神醒目,Encore 150就有這樣的神效。

我們私下常說,音響器材好不好,看評論員會不會用就知道了,如果能讓因工作而有點麻痹的評論員心動,這東西一定不得了。我會不會用Cello產品呢?如果預算不成問題的話(家裡的財政部長恐怕是過不了關),我非常非常想換用Encore 1MΩ前級,它是評論員的尚方寶劍。而一但購入Encore 1MΩ 前級,不管是Encore 150或者更高級的Performance II後級,你想還能躲得過那種誘惑嗎?

(註一)他曾以Cello Acoustic的品牌推出一套六張,完成於七○年代的錄音作品,從當中可以發現Mark Levinson這個人的濃厚人文氣息,他對音樂的偏號,以及不誇張,自然透明的錄音哲學。CD由文藝復興唱片代理。

(註二)Cello也推出自有品牌的三槍投影機與倍頻掃瞄器,掃瞄器由Faroudja OEM,是用錢能買到的最好器材之一。錄音設備除了B&K麥克風外,還有特製的麥克風放大器、混音器與A/D轉換器。


Encore 150後級輸出功率150瓦,可是它的結構卻龐大異常。兩個720VA的環型器分別對+/-半波的放大器進行供電,這兩個擴大機最後再BTL連接,變成純平衡式的後級,這種設計是Cello首度嘗試。由於電源夠大,所以Cello沒有另外使用抗流圈。不過Encore 150後級只有一個Fischer平衡式插頭,擺明了要用家搭配同廠的前級。
傑出的Cello音樂家

擁有Cello音響器材的人,當然一定要蒐集Mark Levinson自己錄音的唱片。這張選集中有Mark自己操刀的錄音,如第一軌華裔小提琴家曾耿元在Mark紐約家中的演奏,十二軌在一場熱門音樂會前夕收錄的爵士鼓獨奏等。另外低音大提琴家Gary Karr自己花錢買了整套Cello雙麥克風錄音設備,有四段音樂是他提供的。聽這張唱片只有一個要求:真實!不論是小提琴、鋼琴、吉他、鼓與藍調歌唱,播起來都應該像是在眼前一樣。不必懷疑,很多器材聽起來的確不像真!

抗流圈的作用

過去幾款Cello的擴大機中,曾用上了抗流圈(Choke,也叫扼流圈)在電源線路中。它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讓整流後的直流電更乾淨穩定,二是調整聲音,使擴大機特別有類比的味道。抗流圈的技術早在真空管時代就發展出來了,後來因為它的輸出電壓較小,成本較高,所以逐漸被電解電容所取代。包括Ayre等新世代的晶體機,卻又開始採用抗流圈在電源線路中,原因何在?

一個電源供應器通常包含兩部份:整流與濾波。整流又分成半波與全波整流,作用都是把交流電變成脈衝直流電。濾波有多種方式,不過共同的目的都是將脈衝直流電中的漣波除去,也就是把直流高壓送到電子電路以前儘可能把殘留的交流電壓除掉。在整流器輸出端接上電容器,等它充電後,經負載放電就只剩下純直流電,電容器越大,輸出漣波就越小。不過電源供應器的B+電壓通常會供給多個電子線路,負載電流的效應會使這層單純的關係受到影響。與變壓器類似以銅線繞在鐵心上的抗流圈,其實就是一個電感器,它的電感對交流電是高電抗,對直流電的電阻很低,所以用在電源線路中可以把交流漣波抵銷掉。抗流圈還可以反抗電流變化,負載變動能維持輸出電壓的穩定。抗流圈的總阻抗視線圈的匝數和粗細、鐵心的種類與材料而定,抗流圈的直流電阻,則視銅線的長度與直徑而定,因此一個符合現代擴大機需要的抗流圈,通常是又大又重又貴。晶體機中通常是濾波電容器與抗流圈兼備,進行雙層的濾波作用,這種作法是很豪華的。

在布拉姆斯的陰影下(TACET 58/文藝復興)

布拉姆斯一生孤寂,本片不是可憐他,而是輯錄了Alexander von Zemlinsky與Paul Juon這兩位活在布拉姆斯陰影下的音樂家作品,同時也有一首布拉姆斯本人的作品以為對照。Paideia三重奏包含豎笛、鋼琴與大提琴(用的是1723年義大利製造的古琴)三樣樂器,編制簡單,音色和諧,用這張來表現Cello的精緻之美非常合適。錄音時使用24 Bit/96KHz的dcs A/D轉換器直入Nagra D錄音座,麥克風卻是真空管古董,新舊融合的效果直叫人感動顫抖!

不名飛行嬰孩(RCA 74321236082/博德曼)

乍看之下好像是搖滾音樂,其實這是德國BMG製作的一套兩張古典音樂選集,裡面全是可以放鬆心情的名曲,像是柴可夫斯基的船歌、悲歌,楊納傑克的淚眼迷濛、我們的夜晚,布拉姆斯的搖籃曲等。錄音橫跨類比與數位時代,品質參差,有部份演奏倒是非常吸引人。你可以這麼試試看,只要能放鬆心情,神閒氣定的在音響系統上聽完這兩張CD,那麼其整體表現大概不會差到哪裡去。如果你覺得古典音樂太艱深,這套唱片也是跨入門檻的最佳推薦之一。

使用Fischer平衡頭的Cello String訊號線
CDP:orpheus zero D、X5000
DAC:assemblage DAC3.1
AMP:无源前级+灵狮12后级
音 箱:ATC1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452

帖子

8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5-5-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ATC SCM-7:一款具有新标准的小喇叭

ATC SCM-7:一款具有新标准的小喇叭
http://www.gz008.com/GzBbs/showthread.asp?threadID=8498

作者:舒存

小喇叭老标准最有代表性的坐标和标准无疑二个:3/5a和ProAc Tablette!一个被认为是音乐性标准,一个被认为是音响性标准。前者中频的魅力和后者高频的娇媚,至今崇尚的仍不在少数。有人说ATC SCM-7重新确立了小喇叭的标准。这种说法有几分真实可信?

我在听了ATC SCM-7与国产功放东方之声搭配后,一直关注这个小喇叭。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一试结果,一位朋友思虑再三后买下了这个喇叭,提供了可能多次试听的良机。现在让我们好好探索一下这款小喇叭的真正实力,鉴别一下重新确立小喇叭标准这种说法可信度多少!

小喇叭的新标准应该是什么?

我们的理解,应该是能够发扬过去优势,同时明显克服过去劣势的小喇叭。所谓优势,是小喇叭高频以及精准的定位、细腻的音质;劣势则是箱体天限造成中低频不足带来的诸多问题。新标准特别要具有大箱的气势,适合表现各种音乐类型,不仅仅是只适合弦乐和人声,至少重播古典音乐的现代交响作品、混声大合唱不再是手忙脚乱。

也许有人要问,早就有了这种小喇叭?的确是如此,尤其是那些不惜代价制作的小喇叭,不是一般落地大喇叭可以相提并论的,但不要忘了,他们都是万元以上的,真正无可挑剔可以满足要求的的,还是那些天价级的东西。从发烧友的角度还是普通消费者角度,这种产品似乎没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如果高烧,更多朋友义无返顾当然选择Hi-end级别的大喇叭。所以我们的目标,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谁能确立万元以内小喇叭的新标准?

从所有关于ATC的评价来看,ATC中频的优势早已经得到共识。因此我们的试听,着眼于以今天的眼光,也就是大家关注的他的高频延伸究竟如何,是否真的太暗?他的低频究竟下潜多深,适合古典音乐大场面的重播吗?这样一个小喇叭真有多爆,与落地箱有多大距离?他真能重新确立小喇叭的新标准吗?

我们首先把小喇叭的一种代表LS3/5a排除在外,特意选择高频十分出色的另一种代表ProAc Tablette 做为高频试听的对比参照。我们排除了B&W和Dynaudio作对照,原因一个主要是箱体上的考虑、一个主要是功放上的考虑,当然也有价格的考虑,放弃了原先想假某个音响店试听室和好器材搭配的打算。尽管我们后来也到JS那里做了试听,但我在这里所谈的,主要是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最后选择的三种比较常见等级的搭配试听体会。重点是大家关心的,即没有特别的线材,特意处理的空间,特等的器材,都是一般发烧友使用的东西。在这种普通器材、普通使用状态下,最后的效果。

先介绍一下试听用的相关器材。
音箱:ATC  SCM-7
参照音箱:ProAc Tablette Ⅲ(玫瑰皮)、 ProAc Tablette Ⅲ 签名(紫檀和雀眼皮各一)

搭配器材:
一套:Aragon 8008后级+audiolab 前级+Philips 951CD
音箱AQ Miniget Ⅲ , 讯号MIT T2和超时空低价线
电源线是跟机线

二套:大极典2100推挽100W输出,双声道8个曙光EL34管(已摩),马兰士19a
金宝4TC音箱线 讯号ISOX 103
电源线是跟机线

三套:audiolab 8000 S + Denon 10Ⅱ
音箱线忠实线,讯号线含沙果
电源线超线灵

试听环境:
标准的空间:尺寸是3 X 6,家庭专用的试听室,面积18约平米,简单扩散和吸音处理
标准摆位:拉出后墙1.6,两边距离侧墙50,喇叭相距1.8,铁制脚架垫檀木钉

参考空间一:3.9 X 5.6的起居室,兼视听两用室,面积大约22平米,空间没有特别处理
长边一端是起居室有二木门;另一端是玻璃拉门小间和过道连厨房。面积约22平米。
长边摆位:离后墙50,喇叭相距2.3,铁制脚架不垫木钉。

参考空间二:2.8 X 5.7的起居室,兼听音室,面积约16平米,空间没有特别处理
这是个典型的硬调空间。花岗石地面,喇叭后面大玻璃窗,右手整片玻璃橱窗;侧墙左右手各开一门,分别通往厨
房和卧室区。
短边摆位:离后墙1.3,相距1.5,铁制脚架不垫脚钉和木钉。

试听者声音取向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为了获得聆听古典音乐者对这个小喇叭的共识,避免一二个人的片面性,其他五位参加试听的和我一样,基本都是统一声音取向的,都是纯烧古典音乐软件,习惯整个乐章聆听,基本排除纯发烧碟片的。其中一位曾在电台做古典音乐节目,一位原来开纯古典软件店,另有二位对软件录音和演绎如数家珍。五人中,一位是LS3/5a用家,胆石兼用;其他四位都是ProAc Tablette的用家,从TabletteⅢ、50到50签名,每人都有一幅耳机做监听,且都是老森580。现在三人还是ProAc Tablette拥有者,一位用胆机,一位前后级,一位合并机。一位弃用Tablette现改烧耳机。其中一人是摩机手;二人对高频比较讲究。

试听软件20多张,其中主要:
DG 453 456-2 普列特涅夫/肖帮专集
DG 419 162-2 吉利尔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21号
DG 447 437-布兰诗歌/约胡姆/柏林德国歌剧院
DG439 037-2布鲁克纳第七/卡拉扬/维也纳爱乐
EMI 7 63994-2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齐莫尔曼
Philips 420 700-2巴赫小协/格吕米欧
Philips 411 052-2斯特劳斯最后四首歌/诺曼/马舒尔/来比锡布业乐团
Philips 536 326-2红色娘子军组曲:常青就义/陈佐湟/中国交响乐团
RCA 09026-61500 圣桑第三(管风琴)/孟许/波士顿交响乐团
Wilson Audio  WA8008圣海伦斯火山

我看海峡对岸有位朋友说,要谈ATC,先从小弟错误的系统与声音来说好。即没有调整好的系统,他的声音闷在喇叭里,完全出不来,低频控制力不足,多而涣散;低音是多的让人感觉到难过的那种。ATC喇叭最重要的特性声音的密度与回放性,完全听不到:小提琴的声音枯瘦,没感情,更别提小提琴声音应该有的木头味;钢琴的声音没有该有的透明感,没有该有的指触感。

听起来好象挺不容易搞清楚似的啊,那么我们试听的情况如何呢?
除我以外,五位试听者对ATC SCM-7和 ProAc Tablette Ⅲ 对比表现的意见:
LJ:P高音有特长,低频还可以;A中低频非常出色,高音稍暗。
DH:P高音难控制,中频不够,低音是反射出来的;A密闭箱的声音自然,低音真实。
FF:P高音不好控制,对功放选择费心;A,声音扎实堂皇,搭配合适高音一样华丽。
XL:P高低分离,高音漂亮但不自然,低频膨胀外冲;A高频顺没有特意拉高,声音控制好。
LW:P高频过亮咄咄逼人,低频不真实;A高音呈现自然光泽,低音有冲击力感觉有肉可咬。

有关我们多次试听详细情况,特别说明如下。

大家多次试听结果,众口一词称赞ATC SCM-7重播古典音乐非常出色。换一句话说,他是那种像真度很高的平价喇叭,也是最合适聆听古典音乐的喇叭。我们特别欣赏他真实的高音、杰出的中低音,还有声音的力度、整体的平衡和柔顺感、以及大场面表现的稳重从容。他的音场深、音像分离度好,是那种很容易脱箱,形成良好舞台感的喇叭,从这些要素来看,都是ProAc Tablette不可比的,也可以说SCM-7 的响性和音乐性是比较一致的。

如果把ATC SCM-7的木钉从脚架上取下来,高低频都有明显提升,由此带来了几分娇人的高音;更换不同的线材,原来的声音有了明显改变。这些都说明了他自身属于中性的特点。在音响诸要素中,无论密度还是其他更多要素,大家都十分满意。从(上文)可以看出,仅仅对于ATC SCM-7的高音,只有一人表示有保留的接受。大家都认为他是正确表现古典音乐的那种朴实的真实高音。

那位喜爱ProAc Tablette高音者也承认,以同样的搭配,ProAc Tablette要用Cadars 的Good Cross等这样中高价格的讯号线大补中频,才能改善高音发亮、声音过紧等问题;真正要想求得ProAc Tablette声音的整体平衡,靠近SCM-7的表现,还要付出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才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ATC SCM-7并不如预期的那样挑剔伴侣,要他发出好声,相比较而言,还是很容易的。

动态是这次试听中很重要的环节

究竟灵敏度84dB的SCM-7是否驱动也如其他ATC喇叭那样非常困难?5寸的中低音单体即使中音很好,低音究竟下潜如何?大场面大动态真的能爆几分?

为了测试动态,特意用胆机和合并机试听了几段爆棚乐段,主要是试试合并机驱动的效果。说实话,当我了解到有人用50W输出的合并功放驱动他时,心里对我们选用的AudioLab 8000 S合并机驱动结果,多少内心里有了个底数。
试听的结果简单说,AudioLab 8000 S搭配,大家给他打80分。结论是中高素质的合并机就可以在小空间把SCM-7驱动的不错。

Wilson Audio 在这张编号 WA8008片录音为发烧友称道,告诉你吧,这张靓碟只是这几年全部翻新Delos录音新发行的发烧天碟中的一张。其中第一和第七是我们试听的选择。瞬态和鼓声、锣声在英国喇叭面前,可以做到镇定自若的,怎么也少不了他一个。

圣桑第三(管风琴)最佳的演录就是孟许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也是被认为真正可以测试古典音乐极低频的天碟片。如果功放不佳,驱动有问题,管风琴和乐队将乱成一片;如果频宽不够,极低频也有问题。实际试听,只觉得乐队层次可分,管风琴声浪扑地而来,场面和低频应有尽有。我觉得少的是个别发烧友追求的那种强烈的低频按摩效果。

Philips为中国交响乐团第二次的录音,吸取了前次的实战经验,水平更上台阶。组曲“红色娘子军”最后“常青就义”一段简直是爆棚的典范之作。重播时候,不论是咚咚作响的小军鼓,还是最后就义的慷慨大场面,都收放自如,控制丝毫不差。

其实这种感觉在重播布鲁克纳第七的一、二乐章已经得到再现。依稀可辩的各个声部交织在维也纳爱乐那管风琴般的声浪中,犹如潮起潮落,一浪一浪,层层涌来,直至高潮。布兰诗歌磅礴气势,场面宽大,鼓声人声,控制自如,线条清晰。至此,大家对这么个小不点确实刮目相看了。

我准备的一张摇滚片,刚放入没有试听几分钟就被大家要求取出。在场者一致认为,经过上面20多张碟片考验,重播这类电声碟片的动态都不在话下了,更不用说摇滚需要的动态、对比、冲击力、速度感和音乐性。出于安全考虑,大家一致同意免除对ProAc Tablette的这种残酷考验。

原来并不打算测试中频,因为ATC的中频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而且早有定论。但考虑到他是一款小喇叭,小喇叭表现人声时,特别是高音ff音时候难免有些许声嘶力竭,最后还是做了人声试听。

人声

我们的着眼点是人声淳厚度、宽松度和柔韧度,特意用石机试听蔡琴老歌和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等碟片。结论是SCM-7不失ATC正宗血统,中频表现非常出色,斯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演绎,人声可媲美中音最出名的大中型书架箱,如Spendor SP100和Rogers LS 5/9 ,虽然少了Spendor SP100中频特有的透明感,但少了Rogers LS 5/9浓郁感。SCM-7的中频不失应有的光泽和厚重,显得更加中性耐听。人声的淳厚度、宽松度和柔韧度,绝非一般小喇叭可以相比。以我对B&W和Dynaudio的认识,在中频这个环节,他们二万以内的喇叭仍有值得商榷之处;SCM-7可以和M802的中频一比高下。

钢琴频响宽阔,和弦复杂、泛音丰富,被认为是最烤小喇叭整体表现的原声乐器,对质感和频宽要求都是一般小喇叭无法达到的。小喇叭过去无法和大喇叭相比的就是他的中低频,尤其是低频的分量和声音的从容厚重感。如果重播钢琴,十个小喇叭十个要表情严肃,从这个意义上说,钢琴是小喇叭最艰难的考试。SCM-7频响只有标示60 ─ 20000Hz,用合并机推得如何呢?告诉你,像模象样!尤其是钢琴的形体,琴键的力度和颗粒感,高音的质感和密
度,低音的分量并不缺。

值得一说的是他的音乐表现。由于大家都是主要听软件的,也都比较喜欢钢琴,所以比照听了很多钢琴作品的乐章和乐段,大家特别满意他表现钢琴的全面性!这个满意是我们在其他小喇叭中很少有过的。普列特涅夫指下飞出的“蝴蝶”,再现了轻盈和灵活的肖帮旋律。吉利尔斯钢铁般的击键演绎了华尔斯坦那辉煌灿烂和安逸宁静的两个贝多芬的主题。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发烧友把钢琴高音调整的缺乏韵味,琴声就像“摔玻璃瓶”的声音。在这里你可以很放心,他表现的钢琴声既有颗粒感又有厚重感,决不是那种“摔玻璃瓶”的声音。

ATC SCM 7现在的这个组合,不论在十八平米的空间、还是在近二十二平米的空间,不论是大功率石机还是胆机驱动,甚至合并机,都没有感觉声音发软发虚,中低频一样被填的十分饱满,表现有模有样。在不损失小喇叭优势的前提下,低频气势与一般落地箱比,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味道。

试用合并机来驱动他,除了动态和大场面,最后集中在弦乐的试听。小提琴的琴声一点也不毛躁,显得圆润明亮,中频到高频的延伸是那么自然顺滑,透着透明,不是那种几乎刮耳的透亮,不是那种异常细腻的油滑。琴声的微妙的那种强弱轻声的变化,同样感人,不象ProAc Tablette给我们的只有高频的潇洒。这也证明AudioLab 8000 S 的确是中低价格器材中的超值品。如果说小提琴的高音有什么缺少?我们觉得,缺少那种媚人的娇艳和那种人造的‘高贵’,但大家一致认为现在这样才是真实的小提琴声音。

也许这点我们都很固执,因为你到现场聆听就是如此感受,而且其中一位就是学琴的。小提琴教授郑延逸明白告诉说,真实的小提琴声音,对发烧友来说是略为暗一些的。这次试听选用了格吕米欧的录音,他代表的法比学派琴声非常有趣,几乎张张CD录音都难再现他的真正魅力。在很多CD录音中,他的琴声多少发涩发怪,如果发出悦耳的声音,的确是系统严重的失真;但过干涩难听,也不是唱片公司碟片本来的实力。在这里我们听到的是恰如其分的琴声,也难怪大家都说SCM-7是像真度最高的喇叭之一。

ATC SCM-7的其他表现,与原来东方之声前后级驱动所听的基本是一样的。其中三人至今对东方之声前后级推ATCSCM-7仍留下美好印象。我觉得如果换一台中高价格的进口CD机,东方之声前后级搭配SCM-7声音表现,应该还会更好。从性价这个意义上来说,东方之声前后级推ATC SCM-7是很值得关注的。但如果你日后想要升级器材,还是要慎重选择国货,因为到时候无情的市场很可能叫你出血太多。

Aragon 8008后级+AudioLab 前级驱动没有太明显的优势,驱动ATC SCM-7的难度,远远低于自己的SCM-10、SCM-20等,也比Ddynaudio  1.1 不知要容易多少了。但还是值得注意,用合并机搭配时候,在表现弦乐的饱满度方面,仍不可比前后级的搭配。如果在大空间,要表现大场面和大动态的从容和稳健感,还是应该优先选用大功率后级。当然对于像我们这样一般经济实力的朋友,选用高素质的合并机驱动,也不失为理智之选 。

我们先后也在三家JS那里试过,包括用国内外著名的科颂、MBL等器材驱动,他的表现令JS大感惊讶。一位JS急急忙忙呼来客人试听;另一位感叹说,这是他听过的最爆的一个小喇叭。如果与万元内的一些大箱比比,恐怕很多中型落地箱都要汗颜 !

在多次试听之后,经过反反复复试听搭配,我们为SCM-7选择的前端器材是中低价的半套西装搭配,这就是第二位朋友选择的Quad 99+909CD、前后级一件套,价格18000。我们又在第一个“标准空间”三次试听,结果令所有到场的人100%满意,其中包括那位一直对ProAc Tablette高频念念不忘的朋友。在换了随机电源线之后,SCM-7声音的变化让我和FF都非常兴奋。我想强调一点是,这个小喇叭对音源不是非常苛求的,也许这是选择监听喇叭的最大好出吧!

在不损失小喇叭优势的前提下,把平价小喇叭整体改变得这么全面,似乎只有这个SCM-7。万元内如此素质的小体积喇叭,似乎仅有声音取向比较一致的PMC小喇叭可比了,但PMC的小喇叭比他贵了一千多。所以说,万元内这种低价位要享受如此表现全面的高品质小喇叭,惟有这个ATC SCM-7。从这个意义上来说,ATC SCM-7确实具有了小喇叭的新标准。

原来有位好友批评我总是说万元以内小喇叭中,ATC SCM-7难逢几个真正的对手。他认为这种说法害人不浅。主要是认为ATC的东西很难伺候,尤其还不容易发出好声。现在我更多了点自信,多人多次多种搭配试听结果,让我很放心也很开心了:ATC SCM-7 真不愧是古典音乐爱好者追求HiFi入门的优先选择。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更加有趣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要想说服一个执着的发烧友是多么不容易,更何况要他们舍弃原有的器材,犹如舍弃老相好,几乎不大可能。我们多次试听的结局,竟然有二位试听者‘毒瘾’大发,他们正商议如何换掉自己家里的小喇叭,其中一人已经付出3000定金欲买这个喇叭。但他拿到的价格不好,这个喇叭在香港标价是6000港币;国内最好的价格是6200,一般价格多在6800--7200。难怪听到这个结局时,那位帮助策划多次试听的热心朋友非常开心。尽管他嘴上不说,但看得出他心里暗自高兴,因为他这回总算给那些执着的发烧友‘下毒’成功了。

如果你对ATC SCM-7兴趣,不要忘了下面提醒的这句话:
一定要自己好好听听再做抉择,你是否接受他的声音取向!

[ 本帖最后由 aomei 于 2006-1-29 11:50 编辑 ]
CDP:orpheus zero D、X5000
DAC:assemblage DAC3.1
AMP:无源前级+灵狮12后级
音 箱:ATC1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1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6-23
发表于 2006-1-29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SIMAUDIO 放大器

有内外之美的SIMAUDIO器材

屡获大奖的双单声道大电流设计的MOOM W5后级,很出名的靓声器材!


后注
对于喇叭来讲,都应该有它们最佳的特定的电阻尼要求。一般情况下,阻尼数高的功放,它能够避免因为控制力欠佳,使得多于的功率造成的声音浑浊的情况。相反,阻尼数低的功放,使得喇叭的反电动势越弱,在功放没有信号输出时,喇叭还是处于工作的状态,一个不好,不是烧掉喇叭,就是烧掉功放。即使不烧掉器材,也会使喇叭的低频特征、输出特征、高次谐波特征等变坏。

阻尼数一般在几十至几千之间。比如Simaudio W5后级的阻尼数为1000,相当于一台专业的皇冠后级。下面是阻尼的计算公式:

阻尼系数=音箱的阻抗/(功放内阻+线阻)

原来,Proton AA-2120后级的阻尼数只有400,这么低的数值,难怪原来4410A出来的音质低音很浑浊。

所以,阻尼数代表了功放对单元的控制能力,阻尼数越高,则控制力越强。阻尼数越大,喇叭的反电动势越强。换句话说,在没有电信号的后,喇叭越是容易停止下来!比如,皇冠的MA系列,阻尼系数高达1000,能推出纯净、有力的低频。

但是,要注意的是,选用功放并不是阻尼数越高越好,如果低频紧的音箱,就好像一些小箱体小喇叭的箱子,如我正在用的Rogars五十周年纪念版的C620喇叭,本身低频量感就薄,再用高阻尼的功放去推,那样出来的声音会有很干的感觉。

同时,要求大的阻尼系数时,喇叭必须要求有好的低音单元,如果低音单元的质量不好,阻尼系数大的功放,会把低音盆给撕烂。

有一次,朋友拿来一对Victor的老款3音路的监听箱,用我的W3推8寸的白陶盆低音,同样的一轨“星球大战”,竟然让8寸的白陶盆的低音单元,弹出来,就是弹不回去,若不是当场立即关了功放,我想,那天,那对Victor就会烧掉了。

所以不同的喇叭,也会有不同的配法,不能一味讲求输出功率的大小,正确的匹配,能够获得优质的声音,不匹配的话,大功率也会出现让你[s:16]的声音。

个人愚见!




W5后级参数Specifications:
http://www.simaudio.com/moonw5.htm

Type  Solid State  
Configuration  Dual Mono  
Power Supply Transformers  2 x 1kVA  
Power Supply Capacitance  216,000µF  
Class Of Operation  A/AB  
Single-ended Inputs  RCA - 2 pairs   (normal & phase inverted)
Balanced Inputs  XLR - 1 pair
Input Device Type  J-FETs  
Input Impedance  47,500 ohms  
Input Sensitivity  1050mV  
Output Device Type  Bipolars - 10 per channel  
Output Binding Posts  WBT  
Output Power @ 8 ohms  190 Watts  
Output Power @ 4 ohms  380 Watts  
Output Power @ 2 ohms  750 Watts  
Output Power - Bridged Mono  750 Watts  
Frequency Response  10Hz - 200kHz   (+0/-3dB)  
Output Impedance  0.01 ohms  
Damping Factor   (static)  800  
Gain  33dB  
Dynamic Headroom  6dB  
Signal-to-noise Ratio  100dB @ full power
Maximum Output Voltage  40 Volts  
Slew Rate  40V/µs  
Maximum Current - Peak  55 amperes  
Maximum Current - Continuous  20 amperes  
Crosstalk @ 1kHz  -100dB  
IMD  Unmeasureable  
THD   (20Hz - 20kHz @ 1 watt)  < 0.02 %  
THD   (20Hz - 20kHz @ 190 watts)  < 0.05 %  

   

OPTIONAL 12 Volt Trigger Operation
  
   Direct Logic   (0V = off, 12V=on)   using a
1/8" mini-jack with an input impedance of
2K ohms and current requirement of 6mA

   

Available Faceplate Finishes  Black and Silver  
Power Consumption @ idle  48 Watts  
AC Power Requirements  120V / 60Hz     240V / 50Hz  
Fuse Replacement - 120V  6A long fast blow  
Fuse Replacement - 230V  3A long fast blow  
Warranty   (USA & Canada)  10 years  
Shipping weight 71 lbs / 32 Kgs
Dimensions   (W xH x D) 19 x 7.5 x 19 in.   (49 x 19 x 49 cm.)

[ 本帖最后由 xinweilai 于 2006-1-29 15:23 编辑 ]
音乐是人生快乐的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1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6-23
发表于 2006-1-29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法悲伤 于 2006-1-29 14:39 发表
ATC SCM35监听音箱26000元可以拿下吗。我问的怎么是35000元啊!


ATC SCM35小落地箱的的确确2.6w可以拿下来!
音乐是人生快乐的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5

帖子

6

威望

禁止访问

交易诚信度
22
注册时间
2004-12-2
发表于 2006-1-30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ATC难!推出中高频漂亮的、动态低频推不爆、动态低频能爆、中高又粗糙。要两者俱备非要上大功率甲类石机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452

帖子

8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5-5-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30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 Levinson、Krell和Cello是美国放大器三大王牌

在美国,权威性较高的晶体管放大器当属Mark Levinson、Krell和Cello三大王牌、当然像Aragon、Jeff Rowland和Pass等其他名牌也是精彩产品不间断。综合来讲,Mark Levinson和Cello机子声底偏清,而Krell偏暖。在放大器的选购中,有一名牌如加拿大Bryston不能不提起,该品牌放大器不但声音素质高,而且其耐用性以及售后服务不管是新器材或是二手器材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

[ 本帖最后由 aomei 于 2006-1-30 14:42 编辑 ]
CDP:orpheus zero D、X5000
DAC:assemblage DAC3.1
AMP:无源前级+灵狮12后级
音 箱:ATC1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452

帖子

8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5-5-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30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级音响器材品牌简介

顶级音响器材品牌简介


在世界范围内,音响器材中的名牌有很多,下面是一些主要生产高档器材的厂家品牌简介。

“金嗓子”(Accuphase,日本)
是1972年作为高级分体放大器的专门生产厂而诞生。以高性能和精良的制作而倍受好评,作为高级放大器品牌确立了稳固地位,今日制作的产品已不只是分体放大器,还有高级合并放大器、激光唱机等,作为高级机的生产厂而广为人知。

ATC(英国)
于1974年创立,以独自的技术进行监听系统用的单元开发,以专门制造监听音箱而驰誉世界,在各国录音室博得极高评价。产品除单元外,还有录音室用有源音箱及家用音箱,作为富于鲜活动力的优质声音,拥有众多的狂热爱好者。

Audio research (ARC,美国)
建厂于1970年,以产品的声音素质、制作水准和精密设计著称于世,尤以制作电子管机驰名世界。旗下产品有连贯的外型风格,拉丝厚铝面板,边角修圆,中间镶嵌黑底白字醒目商标,两侧设有圆滑的黑色手柄。它作的电子管和晶体管放大器声音甜美,驱动力强大。

“西洛”(Cello,美国)
诞生于1985年,以高水准的音响爱好者为对象,目标是开发高级放大器。产品数量不多,但均为设计精良,以高品质元件经精心手工制作,不仅声音,制作的精湛、巧妙均拥有高度评价,其鲜明的Hi-End形象已深入人心。

“汇点”(COUNTERPOINT,美国)
设立于1976年,一贯坚持电子管放大器的制作,但由现代化的设计充分发挥电子管的魅力。它的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产品,在高级放大器群中,极富个性。

“爱因斯坦”(EINSTEIN,德国)
这个品牌诞生在1987年,他的放大器直至1991年方输出国外,以坚实清晰之美,音质活鲜的高性能,成为令人瞩目的品牌而为世界各国认知。近年又推出激光唱机、唱盘、音箱等多种产品。

GOLDMLIND(瑞士)
原为法国的高级唱机系统而受瞩目,1985年初本部迁至瑞士,产品则以放大器为中心进行开发,以特有的透明音色,精美的外观,作为新颖高级机获得极高评价。所开发的激光唱机在欧洲也是屈指可数的高级品牌之一,名闻遐尔。

“贵丰”(GryPhon,丹麦)
是极品级放大器的生产厂,一向以制作巨无霸功放而驰名。以双单声道纯A类工作,大电流设计,可调偏压,巨大的外形及工作时发出的高热使人难忘。外形高贵典雅,风格自成一派,声音品质细腻,深受用家欢迎,在短期即稳占极品级功放中一个重要地位。

“杰迪斯”(Jadis,法国)
1982年创建以来,作为拥有10余年历史的电子管放大器品牌,为众所周知,特别引人注意。甜润丰美的声音,豪华的变压器及外观处理更添豪华为其特色。
“乐林”(JEFF ROWIAND,美国)
1980年创建的放大器生产厂,是美国年轻生产厂的代表,以高水准音响爱好者为对象。采用先进的电路设计,精心平衡的设计制作,重装甲的外壳及造型,并以其醇美快速、柔润动听的声音而享有盛名。它以高品质、富有音乐味,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加上简洁漂亮,使人一见倾心,是工艺和技术的结晶。

“克莱尔”(KRELL,美国)
设立于1974年,以生产具有高超驱动能力的固态电路功率放大器而载誉,还有前置放大器、数字设备等产品,作为美国的高级机品牌,确立了坚实稳固的地位。其经营哲学是以最佳工程技术生产音响器材,致力创制极品级的音响产品。它的产品声音特点是节奏明快,分析力强,低频控制力强和动态强劲可说举世无双。

“莲”(LINN,英国)
1969年诞生之初是模拟唱机的专门生产厂,现以高级机为目标,生产小型放大器、扬声器以及激光唱机等,拥有众多的支持。产品不强调个性,坚持以音乐为本的信念,外形设计简单,声音自然不抢耳,近年还兼顾音响以外的AV发展。

“麦克莱文森”(Mark Levinson,美国)
MADRIGAL公司自70年代初,一直坚持使用高价元件及配件求得高性能,在美国已成屈指可数的大规模高级机生产厂家。著名的MarL Levinson这个品牌不论在放大器领域,还是在激光唱机领域,均属实力派高级机而名扬世界。他的大部分产品都为日后升级预作准备,以使不致落伍,其AV产品以Proceed品牌出现,同样具有干净明快的个性,别出心裁的外形自成一格。

“麦景图”(MCINTOSH,美国)
1949年创建的美国高级音响厂,1963年开始研制合并式放大器,以大输出、高性能,以及富有特色的玻璃面板设计为特点,在高级机中,作为特别豪华而又值得信赖的产品而受到广泛支持。产品遍及放大器、扬声器、CD机、调谐器等,声音自然平衡,恒久耐听,气派雍容。

“英国宝”(MERIDIAN,英国)
诞生于1975年的这家音响厂,以其独特新颖的外形及高素质而受到音响界好评,近年来创造了许多不同凡响的数字技术,积极展开充满原声风格的未来商品生产。曾五度夺得Italian Design Anard及British Design CouncilAwar6奖项,部分产品甚至荣为美国Museum Ofmodem永久展品,显示产品素质超群。

“翩美”(PRIMARE,丹麦)
诞生于1986年,以设计水平先进的崭新设计而引人瞩目,其产品以放大器始,以音质之高,设计之优而吸引人,最新的放大器系列,更是前卫设计,成为热门话题。

“超奥”(THIEL,美国)
1977年创办于肯德基州的扬声器厂,一向坚持追求忠实的原声重放,一贯秉承其优良传统和独有风格,1983年以来用连贯性声源(Coherent Source)方式设计,成为同类扬声器系统的翘楚,通过单元设计、音箱结构及分频器等的不断研究改良,以声音准确、分析力卓越、动态充分、瞬变快速的中性音箱而成举世公认的高级音箱之一。

“多能士”(THORENS,瑞士)
设立于1883年,他的历史可说就是模拟重播的历史,随着时代他的产品不断进化,在LP唱片时代,作为高级唱机品牌而确立了地位。从普及机到超高级机型,都拥有众多产品,产品均产自法国,凭借素有定评的皮带驱动式机械,威名远扬。

Threshold(美国)
1974年创立的放大器生产厂,以他的先进电路的积极开发姿态而广为人知。产品以高水准音响爱好者为对象的高级分体放大器为中心。特别是高音质、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格外引人注目,确保了他的高级放大器地位。

“瓦迪”(Wadia,美国)
成立于1988年,以数字音响为目标,进行高性能D/A转换器的开发,他的产品均是引人注目的热门机,已成为高级激光唱机的代表。

YBA(法国)
YBA属法国Phlox电子集团,由Yves-Bernard Andre组成,宗旨是以最简单的电路及最短的路径而求超群表现,其作风、路线与风格极具个性,如特厚防磁底盘,三只坚实金属脚支承作三点避震,设于机底或机背的电源开关等,在抗谐振方面极下功夫。主要生产放大器和CD机,非圆形双C型变压器电源供应极为充裕,YBA的放大器不仅输出功率充足,而且音色清秀甜美,晶莹通透,表现出色。


[ 本帖最后由 aomei 于 2006-1-30 14:50 编辑 ]
CDP:orpheus zero D、X5000
DAC:assemblage DAC3.1
AMP:无源前级+灵狮12后级
音 箱:ATC1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1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6-23
发表于 2006-2-1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烧友应该怎样选购音响器材

http://www.av166.com/show.asp?id=686
发烧友应该怎样选购音响器材

作者: 关乃炘    来源: 香港《发烧音响》

  玩音响已有九年之多了。 从最开始几个人摸索着装土炮音箱,IC扩音机,到今天Rowland,Krell,Mark Levinson,MBL,ATC……已是朋友们的掌中之物,我亲眼见到大陆hi-end音响发展的历史;自己也由一个发烧初哥,一步步“玩而优则写”,“玩而优则造”,最终创办了“关氏”,——中国大陆上第一个“欧美式车房小厂”。 但是,是否说,今天大陆几大都市的发烧友,不少人买得了发烧级的器材,便可以一步登天地登堂入室,掌握到hi-end之真谛了7 然乎不然。 事实上,我接触了无数的发烧友,听了无数音响系统,坦言之,能够掌握音响配搭门径的,调理出令人满意的声音的并不多。大其是一些复杂的大型hi-end系统,往往非常难以调理,拥有者也常常迷惑于其中,搞到最后,自己也不知要什么。 面对着这些发烧大侠们的舍身忘我精神,有时真不知让人说什麽好。我想,应该把自己的看法贡献出来,庶几对各位有点参考价值

  喇叭

  先讲喇叭。 喇叭是一套hi-fi系统的喉舌,也是hi-fi系统中,个性最鲜明的一环。看一位“发烧友”如何挑选喇叭,立即就可以明白其人的hi-fi修养功力,乃至於洞悉他的经济能力,居室条件,家庭关系……信不信? 在发烧圈中,有句调侃之谈——挑选喇叭如同选择老婆!(对于女发烧友来说,反之) 这句话,真真把喇叭的个性,以及发烧友们对于这种个性的又爱又恨的感情,描摩得入骨三分。 世上喇叭何其多! 每间屋内只能放一对。 任你如何豪富,拥有多少名器,同一时间你只能享受一对喇叭开声。而任何发烧友,都摆脱不了喇叭带给你的烦恼。 上帝真公平。 再讲下去,还有…… 留给大冢想了。 现在讲一下最重要的:在玩音响的各个阶段,如何选择一对合心水的喇叭?或者反过来说,如何避免选错喇叭,烦恼无穷? 在我看来,选错了喇叭,不合心水,绝大部分是由于不了解喇叭的个性,同时也不了解自己的个性(细想想,真正了解自己吗?)。到得音响店,看得合眼缘,尺寸、价格合适就买下,搬回家中,如果此人闭聪塞明、杜门谢客,就此长相厮守,好好在家听音乐,倒也无妨。怕只怕交上几位“损友”,看得几本杂志,看人家的喇叭貌若天仙,身如钟馗,据说“声如出谷黄莺,或如江河澎湃”,只是或在外地,或为前辈高人,并不见客(死无对证),於是发烧友的想像力得以充分发挥。回过头来,看自己家里这一对,左看不入眼,右听不顺耳,于是…… 换了之后呢? 如果和想像的差不多(或此人欲望不太高),那倒不错,就此天下太平,等待下一次“地震”。 如果和想象的不一样,(极为可能,因发烧友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麽,人云亦云),大事了!修养好的,秘密请几位死党来参谋,看看有无起死回生的招数,补救一下,例须花钱买线,换扩音机,大约照买喇叭三倍开销就差不多搞掂,包括请人吃饭。修养差的就不行了,将厂商、音响店老板及杂志写手统统问候一通之后,或自行诊治,或帮衬江湖郎中,拆、改、摩、偏方草药,不弄到呜呼哀哉不已。几位“损友”,就此绝交,一套宝贝家生,分香卖履,扫地出门,就此一了百了。虽然痛快,岂不冤哉! 有些人最容易责怪音响店,责怪杂志,以为人家误导。其实,每个人耳朵的感觉,真的不一样,有时区别极大。所谓“各花入各眼”,再加上周边器材,房间特性,造成了 hi-end系统的千差万别。真实想开一点,这正是玩hi-fi引人入胜处。但作为 hi-fi写手,评论器材时虽然隐恶扬善在所难免,对于器材个性,酸甜苦辣,总该有个明确结论。燕瘦环肥,纵然都是绝代佳人,个性却迥然不同。否则,统统套用“靓声八股”,缮稿一百篇,又有何益,徒然曝其无能而已。 然而,仅用文字,来确切表达器材(尤其是喇叭)的个性,确实非常不容易。真正有水平、负责任的写手,常常感到下笔的困难。经过多年的思考,我现在提出一个用现存的经典器材作参考,谱系化的器材个性描述手段,将典型的喇叭分为几个系统,其他的喇叭,各自可在谱系上找到参考位置。这样,可以尽快使“初哥”了解喇叭的个性,以及不同预算下的实际配搭选择,就比如说介绍某个女孩子,可以说她长相像某某明星,但气质上又有点某某的感觉……一下子就能明白了。

  这里列举了许多发烧圈中大家熟悉、常用的书架型音箱。为方便表达我的意思、省略了其他不少优秀的喇叭,只用英国书架箱中有代表性的三种:Tablette、3/5A、 SL6为核心,编了这个谱系。每一位发烧友,尽可按照这个格式,将自己的心水喇叭,编入谱中。 这个谱系中,上、下各表示器材的价位,当然了,一分钱一分货,也就基本上说明了声音的水准,这容易明白。不多说明。 请注意,从我的中性标准——Rogers LS 3/5A (新型bi-wire玫瑰木),向左为ProAcTablette,向右为 Celestion SL6。向左为“活跃”,向右为“稳重”。 这三对喇叭仔,我听得都很久(现在手边同时有3/5A和Tablette II),它们的声音水准其实在同一水平,价格也相近,又都有十年以上悠久历史,是血统高贵的长青树,它们共同代表了“英国声”。其实,如果推荐给读者,任选一对也不会错。 但如果有选择余地的话,请发烧友们,在同时、同地、同一套系统、软件,认真地比较一下三对喇叭,必然会对自己的发烧经验,大有裨益。 具体说,像我自己,主要听3/5A,系统也是和3/5A最匹配。一换上 Tablette,立刻变得“活跃”了,就是说,中高频的量感增加,细节多,音场大,弹性感增加,整体来说,声音显得“快”和“活”。 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完全是口味问题。 熟悉了这三种喇叭仔,“Hi-Fi大学”的文凭你便拿到手了! 从此,举一反三,选择书架箱再不是难题,有朝一日发达了,在大屋玩大喇叭,道理也是一样。 最後,出几道题试试你。 一位“初哥”,喜欢SL6,又觉得还贵,同时买不起大力后级,怎样选择? (答案是Celestion C3 ) 一位3/5A的用家,喜迁大屋(200尺),想全面升级,但要完全保持3/5A的韵味,不准备换扩音机。 (答案是5/9) 同上情况,想全面升级,改善3/5A不能大爆棚的情况,有能力同时买hi-end扩音机。 (答案是ATC SCM-20 ) 一位Tablette用家,喜其音场开扬,但嫌其中高音薄、利,准备再花钱,升级喇叭。 (答案是ProAC Response Two) 一位发烧豪客,有钱但房间只200尺,喜欢3/5A的音色,又嫌其音场,分析力未够顶班,想一次过买对喇叭不再换。 (答案是Ensemble Reference )

  扩音机

  自从CD取代LP成为主要讯源之後,扩音机中,后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 一方面,相对於LP系统的千变万化,各种CD机的区别,确实小得多。前级,在LP时代,因为唱头输出的讯号要靠前级中RIAA均衡放大,才能形成正常的平衡,所以“前级是头脑,是心脏”。玩家们的心思,一大半要放在选择、调校唱盘、臂、头和与不同牌号的前级的配搭上,整套系统的音色,动态,全靠前级把握,生死攸关。而现在, CD机、解码器的输出,是标准的 line out,可以直驱后级,前级的地位于焉大大下降,甚至出现了各种无源前级,数码音量控制等方式,前级成了“盲肠”,有也好,去掉也无妨! 另一方面,喇叭的染色越来越低,hi-end圈中口味渐趋清淡,由追求厚味、浓郁的音色,渐渐变为追求通透开场的音场,层次感和时间速度感。喇叭的相位、平衡度,音场表达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付出的代价就是效率也越来越低,越来越难驱动,能量感偏薄。过去时代的喇叭,自身染色(或曰:韵味)重,效率高,格当容易驱动,不甚挑拣功放;也因为染色重,透明度差,任何功放,只要能推动它,音色总差不多。换言之,功放、音质、音色上的区别,在旧一代喇叭上,难以分辨。想深一层,这也许正是当年晶体机一出现,便迅速取代胆机的原因之一——喇叭口味重,掩盖了晶体机薄、硬的声底;而胆机的圆润、通透和空气感,在当时的喇叭中也无从分辨。 现今不然了。 在分析力奇高,染色甚低的现代hi-end喇叭系统中,质素凡庸的大路货色功放,(无论是晶体、FET,还是胆机)音质、音色上的瑕疵暴露无遗;驱动能力上的单薄,也无法满足hi-end喇叭的惊人胃口。现今发烧友常说,改换一部高质素的功放,即可使全系统全面改观,确实如此。玩功放,研究各种功放和各种喇叭的配搭,成为CD时代hi-end圈中主要话题之一。 所以,明智的资深玩家,在选择喇叭时,必定同时考虑到用哪一部后级来推它;评价喇叭时,也要为其选择到“最佳配偶”,再作结论。 Hi-end圈中常说某某喇叭要用某某扩音机,某某喇叭必须配胆机,否则声音不佳等等,都是指这种问题。 粗略来讲,一个音响系统的声音水平,排除房间因素不论之后,其音场表现,音色风格,大部分由喇叭决定(包括喇叭质素,合理摆位两方面)。层次感,分析力,喇叭与后级同样重要。动态主要靠后级(包括“硬动态”——即最大与最小声之间的动态,和“内动态”——即中小音量时乐曲的细微动态。) 从讯系到喇叭,环节越多,接口引起的染色和透明度损失就越多,所谓“线越多,线味越重”,“系统越top,换线的效果越明显”,即此之谓也。 到了实际建议的时候了。 倘若已选定一对英国书架箱,如何配扩音机? 如果你是仅取英国喇叭的音色韵味,来做背景音乐、AV用途,那不必论了,配部晶体管AV扩音机即可。 如果是“中等程度发烧”——二万元预算,已在3/5A或 Tablette上花了 8000元,剩下的只有两种选择:买英国合并机或买平价大陆产胆机。 英国合并机,牌名信誉较佳的有Audiolab 8000A, Mission Cyrus Two, Musical Fidelity A-1等,其他不少英国机也有不错的声底。一般来说,英国合并机不尚花巧,朴实耐用,体积小,节约空间。如果家中拥挤,有小BB,苦中作乐的发烧友,选英国合并机是不错的。英国合并机另一优点是接口较多,多数甚至还都有LP档,如果要接卡座、听FM,听点普通LP,选英国合并机是不错的。 Audiolab 8000A, Mission力水较强劲, Musical Fidelity A-1柔润丰满,声底较慢,另外,后起之秀的Rega也很不错。 近几年来,大陆产制胆机形成了热潮。正像本人预期的那样,利用大陆生产灯胆之便,就地取材,胆机的价格可以降至极有竞争力的地步,重新回到普罗发烧大众家中,再不仅是少数发烧富豪独享之物。大陆产及港产胆机目前已在发烧友中取得了初步成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品牌形象、声音质素、销售管理、品质耐用等方面,尚须有志之士进一步努力,珍惜得来不易的声誉。经过几年艰难曲折,留有下来形成自己风格的,基本上有北京的“关氏”、深圳曾德钧设计的“新声/维克斯/极典”,香港的“怡通”、“丽珊”,珠海的“斯巴克”等。 现今中国发烧友有福了。中国胆机不但复活了,而且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位不难选择一款国货胆机,以低廉的代价,实现胆机之梦。 一般来说,国产胆机以价论声都算超值之至。价格其实不是主要问题。选择上,我认为首先是牌名信誉,是否有长期、稳定的营销和售台服务。其次是声音特色,这点要结合自己用的喇叭,自己的口味,“各花入各眼”。最后,整机的造型,使用是否方便,坚固耐用性,灯胆来源,以及器材的二手价值,也要一一考虑,只要把这些方面考虑好了,买一台国产胆机,是进入hi-end音响殿堂的捷径。 最后,谈谈欧美名厂名器级扩音机。有条件的发烧富豪,买一套名器级前後级,自然是又有得玩,又有得看。很能满足心理。但讲实话,一套重量级hi-end名机,如果要买得不后悔,是不容易的。由于种种原因(性能价格比、售后服务等问题),欧美胆机在大陆几无市场,极品器材反而是晶体机的天下。所谓“美国数大名厂”,各有一定拥趸。如果阁下想问津这类名器,最好先结识一些用家,听熟其声底,然后在同时展示几种名机的hi-end精品店,仔细比较,再作完局。一般来说,Rowland声音浑厚丰满,气度宽宏, Mark Levinson精确条理,稳健干练;Krell霸气十足,力发千钧,Threshold超脱恬淡,高雅文静,……虽然都是一流名机,个性风格是很不同的。以上所说,也仅仅是个人印象,供各位参考。

  讯源

  现今主要讯源,都已是CD系统,故此这里只讲CD机和解码器。 事实上,CD机系统,是发烧友最多困惑的一环。 其他hifi环节,喇叭、扩音机、线材……“一分钱,一分货”的定律,基本上能印证。 唯独CD系统,售价和声音,唉! 我听过许多hi-end数码系统,声音很好。 但我同样听过许多高手,用非常平价的CD采统(甚至像CEC 891这样的实惠机),也调理出很好的声音。 大家记住几个基本原则就行了。 贵价的CD系统,一定比同厂的低价机好。好很多?还是好一点点?你自己听好了。 Philips CD驱动系统,至今仍是“音乐感”的保证。换言之,用Philips系统,至少不会出“恶声”。 日本系统,今天也有不少成功之作,但其体系哪一种好,没有绝对的把握,要自己听。 平价CD系统,胜过别一厂牌的贵价系统的事,绝少发生;但“打个平手”,不分胜负的,却很常见。 很多贵价机,造型上,电路原理上的豪华、先进,会使买家“心理上升了级”。实际上,声音有变化,不一定就是变好了。 所以,到底如何选择?我只好说,在你决定了其他系统之后,还剩下多少钱,就买个你喜欢的牌子的,这个价格的CD机好了。不过为了稳妥,最好是Philips转盘,有同轴数码输出,以留下日后升级馀地。

  发烧线

  线材现今已被公认为发烧器材之一项,玩hi-fi而不配线,绝对不够胆说话。 但线的价格也愈来愈贵,几千元的线,都算平价抵买,真教人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线的作用,简言之一是要“通”,二是要有适当的“味”。 对于发烧初哥,如果只有一份买线的预算,而要同时考虑喇叭线和讯号线,那麽应先买喇叭线。 喇叭线中,我认为最有把握的是Audioquest和 V.D.H两个牌子,各自从低价至高价。每一不同档次的线,声音改善都很明显。总体来说,Audioquest线声音倾向通透、活跃,最适合配胆机,V.D.H.线比较丰厚,润泽,配胆机或晶体机皆宜。 另外,Audio Note的AN-B也是一条Best buy的喇叭线,声音通透圆润,富有弹性,音乐味甚佳,而价格不贵,十分抵买,我自己用的就是它。 至于讯号线,我认为不乏平价线中的奇迹。我曾用过一种太空工业用teflon绝缘镀银讯号线,声音相当不错,而价格只是几十元一米。V.D.H的D102也很不错,还有 Audioquest的 Topaz,在平价线中都很出色。再好一点可以用Quartz或Cello的 String I。 线材的升级,应和喇叭、扩音机、讯源共同考虑。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你的系统中,如果换线之後,声音有着全面的改善,听多很多东西,那麽就需要“破财”。如果不然,换了贵线之後,听不出什么变化,那就是阁下整套系统的分析力,潜质已到底,可以暂时不考虑换线。 附件
附件中,第一重要的是喇叭脚架,玩书架箱,如没有脚架,不如不玩。因为“书架箱”可不是真让你把它放在书架或组合框上的,那样,音场、层次、定位全无,只听背景音乐罢了。 绝大多数喇叭仔,适合配钢制脚架。云石脚架、木质脚架,只适合少数特定的喇叭。脚架以牢固为要,最好是尺寸、高度合适,顶板与喇叭底尺寸正好一样。脚柱四脚为上,三脚、二脚次之。整个脚架最好是全体焊接,比螺丝紧固得好很多,但搬运不便,加工要求更高,价格自然贵。英国名牌Foundation当然好,买不起,自制也可以,但要注意上述原则。 脚架的重量,灌沙多少,都不是越多越好,要慢慢试。 重量级的器材,最好放在地上。 机架,垫板,钉锥,待整系统定局之後,再一一试用,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好了,一套正统“英国声” hi-end系统基本配搭已搞好,阁下可以安心听音乐,享受一下啦。


[ 本帖最后由 xinweilai 于 2006-2-11 22:45 编辑 ]
音乐是人生快乐的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1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6-23
发表于 2006-2-12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評Mark Levinson 331、332、333後級

http://www.kacool.com/hifi/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1
一門皆英傑

評Mark Levinson 331、332、333後級 劉漢盛

在音響的歷史中,從來沒有像今天一般,能夠同時接受極為二極化的產品,並且相安無事:從擴大機來看,線路非常簡單,只用二根或四根300B的管機正當道。同時,二件式、三件式甚至四件式的巨大複雜晶體機也同樣為音響迷所接受。無論是Jeff Rowland Model 9或ASR 250、Mark Levinson No.33XL其重量都至少一、二百公斤。

而從喇叭來看, BBC的LS 3/5A小喇叭到現在仍然為音響迷所喜愛,但四件頭的喇叭也出盡風頭。LS 3/5A每支大約重四、五公斤,而Avalon的Osiris一支就有一千公斤。在這一複雜、一簡單,一大、一小,一輕、一重之間,顯出了世紀末人的心態:既想求變又要安定,既要創新又求復古,既喜奢華又思儉樸,既愛簡單也接受複雜。

有人大聲疾呼音響已經貴得離譜,一對喇叭六、七萬美金,在美國鄉下已經可以買一間房。一對喇叭線一萬多美金,也足以抵一部車。然而,對於這些批判的聲音,音響廠商們似乎充耳不聞,繼續埋首製造破記錄的體積、重量與價格。於是有人說:音響的路子越走越窄了。

沒錯!音響的路子的確越走越窄了,也就是因為路子越來越窄,才逼使許多廠家越做越貴。您看,原本低價位(一套二萬台幣以內)的音響早已被排山倒海般的迷你組合所取代。純音響的廠商即使再努力鼓吹平價音響觀念,也喚不回這最底層的消費者。而原本中價位的音響呢?中價位的音響市場正在被家庭電影院侵蝕著,一套最基本的家庭電影院設備剛好就是一套中價位音響的預算(十萬台幣以內),許多年輕人有過一套迷你組合之後,想升級就直接跳入家庭電影院,因為家庭電影院才能滿足他們對於聲、光的要求。

底層去掉了,中層也去掉了,這麼說來,音響只剩下金字塔頂端的消費群了?沒錯,音響市場只剩下金字塔頂端的一層,市場的確越來越窄。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層的消費預算卻已往上下二極擴張,也就是說消費範圍可以從十萬元台幣到一千萬台幣一套。消費族群的範圍縮小,但是消費金額的空間卻擴大了,這種現象很奇怪。但,這不正是反映了世紀末人的矛盾心態嗎?

在這世紀末矛盾的心態下, Mark Levinson也已經完成了世紀末的見證:在1995年推出No.33XL。這套後級每邊只有300瓦,但是每聲道的淨重卻達 136公斤。它不僅打破單聲道擴大機的重量記錄,也讓後級從傳統趴在地上的型態中站了起來(當然它不是唯一也不是第一),的確,它是站著唱歌的。在最貴的後級中,定價二百萬台幣的No.33XL無疑也搶佔了一席之地。這是Mark Levinson繼1986年推出No.20後級以來(後來進化到20.5與20.6)的大改款;也是準備帶領Mark Levinson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霸主。

站在最高點的人總是寂寞的,音響器材也不例外,Mark Levinson無法靠No.33XL養活公司大小,它必須還要有較多人用得起的產品。於是,每聲道100瓦的331,200瓦的332,以及300瓦的 333同時在去年推出。從理論上來看,331、332、333一定從33身上繼承了所有的優良設計。但從實際面來看,300瓦的333絕對與同樣是300 瓦的33有所不同。這二者之間的差異當不只差一個 「3」的數字,否則,No.33XL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為了塑造No.33XL的與眾不同,所以它必須高高在上的站著。為了清楚表示331、332、333XL與No.33XL身份的不同,所以這三胞胎不能站著,而必須是像傳統一樣,趴在地板上的。

看到此處,我想讀者們必然已經了解,本文的主角並不是No.33XL,而是331、332、333XL這三胞胎。然而,這三胞胎無論從外觀造型或內部設計,可說都與No.33XL脫離不了關係,所以,當我們在講這三胞胎時,也難免要說到它們的父親。奇怪,為什麼您會有機會同時聽到這三胞胎呢?有讀者一定會好奇。其實,這都是為了聽 Infinity Epsilon而引起的。最早,我用自己的擴大機無法擺平Epsilon,因此就向卡門求援,他們就送來331XL與332XL。這二部後級對付 Epsilon果然有效,然而卡門老板李先生認為這樣還不夠,應該再送一部 333XL來。就這樣,這三胞胎通通聚在我家,而我也興起順便將它們三兄弟拿來比較比較的念頭,所以才會有今天這篇文章。

首先,我們來看外觀。 No.33XL與三胞胎長得一模一樣,只不過No.33XL是瘦高站著的,就像我們冬天用的油式電暖器。而三胞胎則是將No.33XL壓扁拉寬而已,其餘包括面板、散熱片、背板、喇叭線端子都完全一樣。您知道嗎,那乳白色的弧形面板配合上內凹的黑色面板,再加上二邊的黑色散熱片,那真是高雅至極的工業設計。難怪這個系列的後級都捨棄了傳統的面板把手。事實上它也不得不捨棄把手,否則您說要裝在哪裡。或許您會問沒有了把手,我要怎麼搬動它?很簡單,二個人搬!

在面板上,除了一個開關之外,就沒有別的東西了。事實上,這三胞胎並沒有電源開關,只要電源線一插上,機器就開始通電,面板上這個按鈕只是接通輸出而已。換句話說,它們隨時都熱好機待命中。繞到背面,則有 RCA與XLR輸入各一組。此外,還有二組蝴蝶形喇叭線端子以及遙控開關輸入端與通信埠(這二樣附屬設備使用的機會很少,除非您做多部後級的使用)。我要特別說一說這種蝴蝶形喇叭線端子,它只能用Y形接頭,但是設計成扁扁的很好用力,可以將喇叭線鎖得很緊,我非常喜歡。除了這幾樣東西,剩下的就是電源線了。331與332的電源線是外接的,只有333是固定的。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333的電源線特別的粗大(至少有大拇指粗),Mark Levinson怕用家自己換了太細的電源線,恐怕無法負荷333的大電流要求(至少要有15安培餵它)。

外部看完,循例要打開機箱探探內部究竟。由於它的頂蓋上看不到螺絲,我擔心這下子恐怕要拆散熱片才行。但是想想,沒有人那麼笨會設計要拆散熱片的,因此我就從後面二個螺絲拆起。拆掉螺絲後,咦!真簡單,只是把頂蓋向後面抽出來就行了。仔細一看,是近年來Mark Levinson最喜歡的中置引擎(電源變壓器設在機身中央位置)設計,圍繞在變壓器旁邊的就是四支大濾波電容。其餘線路板分置二邊。在這心臟地帶, 333用了二個2450VA環型變壓器,四個50,000μF濾波電容。332用了二個1338VA環型變壓器,四個50,000μF濾波電容。331用了二個801VA環型變壓器,四個44,000μF濾波電容。

既然拆了頂蓋,底板也要拆,否則豈不只看一半。拆底板就比較費事些,要將腳座先拆下來才行,不過也沒什麼,只是多拆幾顆螺絲而已。底板拆下來,內部就比較可觀。從連接著濾波電容那粗大的銅板來看,它們輸送的電流應該很大。從電阻用Dale、電容用Wima來看,可知Mark Levinson在零件方面一直都是肯下大成本的。在功率晶體方面,333用了32個TO-3功率晶體(每8個一組,四組配對),332則用了24個TO -3功率晶體,331則是16個功率晶體。

許多後級都有保護線路,三胞胎也不例外。在三種情況之下,它會自動切斷輸出,那就是一、有直流輸出時。二、電源供應在±10﹪以外時。三、溫度過高時。如果遇上這種事故時,再怎麼按面板上那個按鈕也沒效,一定要等故障排除之後才會再度啟動。

三胞胎中,只有332的頂蓋與底板我都拆了,其餘二部我則只拆頂蓋。為什麼其餘二部的底板不拆了呢?因為我看到這三部頂蓋下的東西都一樣,因此推想底板內的東西也應該都一樣,差別的僅是電源變壓器、濾波電容與晶體的容量數目不同而已。不要看我只拆一部,在大熱天下,汗衫隨即溼透。

內部看完,我們再回到外表。從外表上,一般人恐怕很難分得出這三胞胎誰是誰,因為它們就是一個模樣。除非您走近去看面板上的型號,以及注意它們的腳。332與333的腳是一樣的,唯有 331不同。此外,大概就是重量的不同。332與333一樣都是68.2公斤,而331只有50.9公斤。雖然331「只有」50.9公斤,但是您想想看,有幾部每聲道100瓦的立體聲擴大機重量是超過50公斤的?此外,它們的吃電也甚可觀,333在300瓦(8歐姆)輸出時吃15.4安培,332在 200瓦輸出時吃10.7安培,331在100瓦輸出時也要吃6.1安培。所以,不要小看三弟331,雖然它排行老三,但是恐怕比別人的老大都還要壯碩。

雖然這三胞胎的輸出功率由小到大,一般用家應該可以很容易就找到一部適合自己需要的擴大機(事實上這也是Mark Levinson一次推出100瓦200瓦300瓦通吃的用意),但是,Mark Levinson還是依照傳統,為用家考慮到橋接或雙擴大機使用的需求,因此它有特別的接線方式。有關這二種使用方法,買的人請自己看說明書即可,在此我就省略了。

三胞胎的一切都說過了,接下來就是大車拼,這一定是讀者最關心的。到底這三部後級個別的表現如何呢?難道其聲音的表現與外表一模一樣嗎?寫評論這麼久,我還是第一次遇上這種評論方式,寫來也真有趣。首先我要介紹使用的週邊器材,訊源還是使用Vimak DT-1000+DS-2000(MBL1611也曾加入試聽),前級是MBL6010。喇叭呢?我用二對喇叭來試,一是Mirage M-1,另一則是Spendor G-1000。用M-1的用意當然是考驗其推力,用G-1000則是做全面的評估。由於這三胞胎都有XLR輸入,而我的訊源與前級也都有XLR輸出入,因此我就先做了一次全平衡的試聽。試聽結果證明,如果您整套系統都能做平衡式使用,聲音的表現的確是全面的好。即使您聽不出全面的好,至少也會覺得更有力一些。而正式試聽時,我用的是RCA輸出。為什麼呢?一來這樣比較接近一般人的條件;二者我的XLR線都比較短,器材都要擠在一起才接得到,這樣一來就妨礙到我的正常工作,所以長時間試聽我還是以非平衡式來做。

在比較這三胞胎時,我的重點有三處,第一是誰的聲音比較大、推力比較強,強到什麼程度?第二是誰的音質比較好?第三是這三胞胎之間有什麼不同?這三胞胎分別為100、200、300 瓦,聲音的大小聲是否差很多呢?我把前級的音量旋鈕放在一樣的地方去試,結果是:聲音的大小聲並不因功率大小而有二倍、三倍的差異,它們之間的聲音大小只差「一點點」。這是因為如果您要得到多一倍的大聲,輸出功率則要大十倍才辦得到。當然這是理論上的計算,事實上我想沒有人能夠用耳朵聽出聲音倍數的差距。

音量差不多,那麼推力呢?論推力那就要靠真本事了,在這方面,無論是100瓦的331或200瓦的332都能夠把推得相當好,推得最有勁的當然是每聲道300瓦的333。我只用二張就分出勝負,一張是「宇宙河馬」,另一張就是伯恩斯坦的「馬勒第六號交響曲」。「宇宙河馬」比較著重在對低頻「擠」的功夫,而「馬勒第六號交響曲」則是全力運轉的測試。在唱「宇宙河馬」時,331擠低頻的功夫雖然稍差,但是差距並沒有很大。而在唱「馬勒第六號交響曲」時,那種滿功率輸出的考驗就拉大了331 與332、333的距離。感覺上,331推M-1唱「馬勒第六號交響曲」時有一點軟腳,沒有333那種你要多少就給你多少的餘裕。除了這二張主菜外,我也聽了一些爵士樂的大貝斯,那些貝斯雖然「彈力」不是很強,不過仍然可以聽出333對於那些低頻的控制力好過332與331。毫無疑問,在低頻的推力與控制力方面,333勝過332,332又勝過331。

推力比過,接著就比音質。要試音質,我就以G-1000喇叭為主,M-1為輔。一般而言,功率越小的擴大機在音質方面可能會越好,這三胞胎是否也不脫這個通則呢?答案稍後告訴您,我先講我用了什麼軟體來試。代表性的軟體有四張,一張是密爾斯坦「最後獨奏會」,一張是「希伯萊的遺產」,一張是金絃「Crossover Cello」,最後一張是Philips「沙龍音樂」(第一首有夜鶯那張)。第一張與第二張只有小提琴與鋼琴,第三張有大提琴以及各種打擊樂器,第四張是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與鋼琴。選這幾張CD的用意當然就是想聽弦樂與鋼琴的音質,打擊樂器是順便聽的。在此,我必須坦白的說,雖然它們三者的弦樂表現都很好,但是我覺得332又比331與333稍微好上一點點。這話怎麼說呢?我發現當小提琴拉到較高音域或較強音時,331會變得比較瘦一點,而333則會比較尖,唯有332剛好處在中間。而鋼琴的表現則是333最飽滿最圓潤最有向下延伸的感覺。至於打擊樂器,我覺得三者的表現差不多(「跨界大提琴」那張 CD並沒有很猛爆的打擊)。

為了更確定它們的表現,我又用了二張聲樂的CD來試。一張是Decca梅塔指揮那套「杜蘭多公主」,另一張就是EMI的「歌劇飲酒歌」。像這種需要中氣飽滿來支撐的音樂,顯然,332 與333會比較佔便宜。331在唱到強音時,推起G-1000來會顯出一點毛燥的感覺,而332與333就圓潤多了。在此,我並不是暗示您一定要用332 或333來推G-1000,我已經講過,即使18瓦或28瓦的300B管機也能夠推G-1000而且讓我滿足。我說331會有毛燥的感覺是相對於332與 333來比較的,事實上18、28瓦的300B管機推G-1000,在唱到強音時也一樣會有毛燥的感覺。不過,這種感覺如果不是在寫評論,我並不會刻意的去挑剔。

看到此處,我想您一定很清楚我對這三胞胎在音質上的競爭看法:最小331的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反倒是332、333在音質上表現相當好。當然,這種表現如果是換對喇叭來試,恐怕又會有不同的結果。

最後,我們來看看這三胞胎之間有什麼不同?購買時到底要如何取捨?其實,我聽了再聽,覺得除了在推力有較大的不同,音質上有稍微的高低之外,其他表現幾乎都是一致的。以音色來論,三胞胎是一個模子出來的,它們對於音色的表現可說完全一樣,都是那種不太亮麗也不太暗的音色。換句話說就是比較中性的音色。其實,如果它的音色亮麗一點,配G -1000就會更好。當然,我也可以說這三胞胎應該找音色比較亮麗的喇叭來配。而在音質的特性上,三胞胎都是柔中帶勁、表現細緻,不會粗線條。換句話說,這三胞胎的聲音都是比較精緻的,而非粗獷的。

寫到此處,有關三胞胎最重要的一些事都寫了,我想就此結束。至於其他「音響二十要」的評比我就不想再寫了,因為會喜歡Mark Levinson產品的人就是會喜歡,他們喜歡的不僅是聲音的表現,還有整體外觀的設計、以及Mark Levinson的企業文化等都是促使他們購買的誘因。我常說觀其人知其器。看看主其事者的言行舉止談吐,大概就能推敲出他家產品的特色。Mark Levinson的總裁Mark Glazier是個外表精緻、談話細緻、思考縝密、辦事周詳的人,而他的這一切特質都完全反映在他家的產品身上。因此,即使我不逐項寫下「音響二十要」,您也可以想像出他們的聲音表現。當然,如果您也是這種個性的人,當然也就會喜歡上Mark Levinson的產品,物以類聚嘛!

喜歡它們就行動吧!以Madrigal公司的行事風格,這三胞胎應該可以跨過二十一世紀而不落伍。

卡門代理。No.333XL定價:340,000元。No.332XL定價:265,000元。No.331XL定價:189,000元。

332的背面圖(以332為代表,331、333也都相同)

拆開頂蓋後的332

拆開底蓋後的332

三胞胎一字排開,接受考驗
音乐是人生快乐的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1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6-23
发表于 2006-2-13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力的后级Mark Levinson No.336

实力的后级Mark Levinson No.336

  
    在四年多前,Mark Levinson 当时全新的300后级系列,并且引起了相当大的哄动。不过,有不少发烧友(也包括我在内)认为这一个300系列(包括331、332和333)的表现大致上来讲应该足以令到用家感到满意,但严格上来讲你仍可批语整体音色略嫌偏暗,而音乐味亦明显仍有改进的馀地……。不过,这个300系列的全球销量仍可达到超过五千台的骄人数字,由此可以知道这个系列实在相当成功,而且这些后级的"S"版本亦一直未见出现,直至……。
   

   
    去年年底,新一代的300系列宣告面世,它们分别是334、335、336。Madrigal坦然表示这三款新后级是用来分别代替331、332和平333,同时为了避免市场感到混淆起见,这批新的后级将会采用厂方的"S"版本方式来生产,换句话说将不会有新后级的基本型号出现。究竟这些300系列后级和旧款的上一代有什么不同之处?有兴趣了解详情的读者请参阅本刊第206期的详细介绍,我在这里只简略列出几点新系列特别突出的地方。首先,新300系列大量采用Mark Levinson最高标准的No.33与No.33H后级的开发技术,最明显的是改用成本极昂贵的Cyanate Ester线路板,这种材料比起Teflon有更佳和更稳定的绝缘性能,因此电压增益级线路可以有一个最理想的电气性环境,结果令到重播效果有更高的解像度,更佳的低频分析力,更好的聚焦能力和对动态有更准确的控制。其次,新300系列采用了在33H身上开发成功的输出功率亦比旧型号有17~25%增加(No.334:125W×28Ω;No.335:250W×28Ω;No.336:350W×28Ω)最后,新300系列的沉热器亦有轻微的改进,它不但改善了散热的效率,同时亦把锐角的地方进一步加以打磨,所以用家在搬般抬抬的时候不怕弄伤手脚,另一方面亦较易落手推动机身。
   

   
    表现超群
   

   
    要辙底和传神地形容出No.336的表现:它的音色取向是清新爽朗而且是阳光灿烂型,反应极端迅速。重播轻愉快的调子固然是充满活泼跳脱的感觉,就算是聆听幽怨有feel的蓝调或者庄严肃穆的安魂曲,你仍会有恰如其分的节奏而不会有点滴拖泥带水之感。极品音响器材必需具备的优异音色平衡度方面,No.336取得极高的分数,重播任何音乐你都会有种一气呵成的感觉,但当你把它分拆成高、中、低三圈来评论却又会发觉原来它在每一瓣的表现都是那么出色。听"丝竹管弦"内古筝独奏的《渔舟唱晚》,马睿以XRCD2方式重新录制这张CD,效果出色得令人难以批评,而No.336亦可以把这张CD的超级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古筝弦线的按、弹、勾、拨,每个动作如在眼前,每一个音符粒粒清晰显现,馀韵袅袅,空气感非常丰富,弹奏古筝的场景简直仿似现场一样。听Danny Boy,除了近期的娇嗲女皇Jacintha是最热门的选择外,The Chieftains/Tears of Stone (BMG09026-63442-2)内由Diana Krall演绎的版本同样的扣人心弦。她那略带沧桑的声音唱起来别人韵味,No.336把歌曲的魅力完全发放,中频的丰厚度与线条的肌理分明绝对可列入顶簇水准。要试No.336的爆棚力度与对低频的控制力,无可避免又要捧出《炎黄第一鼓》的《鼓诗》来祭旗。由阎学敏的鼓棍第一下敲落鼓皮面开始,心里面的预感果然逐步应验,No.336对低频与力水的收放拥有超凡的控制力,鼓声的声尾乾净利落,鼓皮的振动清晰可闻,大鼓、中鼓、排鼓密集齐敲的时候,各个位置清清楚楚,下下应棍,大鼓那浸郁郁裤管的深沉劲力雄厚之极,使人听得极感过瘾。
   

   
    不过,我对No.336最欣赏之处还是它那极度丰富的音乐感,不论你是在聆听一件乐器独奏,还是大乐队齐奏,女高音唱咏叹调,还是"飞鹰乐队"唱《加州酒店》,你总会感觉有种强烈的音乐感染力使你在不知不觉间融汇其中--不要以为有很多器材能够做得到这点,你回心想一想,是否只遇上过很少的数目?新旧款300后级系列的最大分别亦在於此!
   

   
    Mark Levinson的No.336最近期在我心目中表现最佳的原子粒后级,我们不但在这里赂各位读者全力推为,我们还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我们的评论--把实试这台No.336买了下来。

玩ATC音箱的烧友长期的经验总结:Mark Levinson300系列能非常好的推好ATC系列音箱,比如ATC SCM12用331即可;老款ATC SCM20或新款ATC SCM35用332即可,当然用335更好了。

[ 本帖最后由 xinweilai 于 2006-2-13 10:56 编辑 ]
音乐是人生快乐的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1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6-23
发表于 2006-2-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口中高档CD机选购

Marantz CD-17Da

5900元

Marantz顶级的CD-7对于大多数音响发烧友来说,实在是太贵了点儿。更多的朋友热衷于马兰士的低价位产品,如早些时候的CD-63系列、CD-67系列及现在的CD 6000 OSE等等。这些产品具备超值的性能和声音表现力,但对于希望再上一个档次的人来说,这些毕竟都还是普及型的产品。

马兰士公司当然也了解这一点。中价位CD机也是他们重点开发的产品之一,目前有CD-16、CD-17及CD-19等型号。这款CD-17Da同样也成为中价位CD播放机中的典范。

薄薄的机身,是马兰士近两年在中价位产品中惯用的风格。机身宽度为458mm,比家用音响设备的标准宽度430mm(17英寸)略宽一些。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与其他厂家的产品加以区分,同时也是为了吸引用户购买同公司的其他产品,如PM-17SA型合并式放大器,宽度同为458mm,外形设计具有相同的风格,摆放在一起,正好构成“一套西装”式的组合。对于讲究美观的发烧友来说,颇具吸引力。

CD-17Da采用飞利浦的VAM 1201激光读取系统。数/模转换则采用常见的DAC7比特流电路,另有低噪声数码助力驱动器(DSD)配合工作。在模拟电路上,马兰士的HDAM超宽频、大动态、高解析力放大模块自然是少不了的。

设计师给CD-17Da预留了很大的升级空间。它带有同轴和光纤数字音频信号输出端子,可以外接更高级的D/A变换器来改善音质;也许你对它的D/A变换器已经很满意,但却担心它所用的机芯不能进行完美的信号读取,没关系,在CD-17Da的背板上同时还带有同轴和光纤数字音频信号输入端子,你可以外接更高级的CD转盘,同样对提升音质有大大的好处。

CD-17Da的声音清丽,声场还原不错,平衡度优秀则是最突出特色之一,整个频响非常均衡,乐曲行进清晰而连贯。听奏鸣曲一类的音乐时,声音通透而纯净,背景宁静,小提琴音色带有几分贵气,高频延伸和空气感不错,泛着金色的光泽。CD-17Da所表现的细节非常丰富,中、低频也非常出色,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质感极佳,可清楚地听出运弓的力度变化。分析力也相当不错,听《蔡琴老歌》,蔡琴歌声质感强,口形适中,齿音适度。论低频,CD-17Da的量感很好,但稍差一点的是下潜力,它不象CARY CD-303的低音那样庞大和霸气,但却来得平均,低频收放适度,不肥不紧,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在大动态时CD-17Da能保持从容不迫,音场定位不乱,乐器之间有着良好的分隔度。听史托科夫斯基《匈牙利狂想曲》,弦乐的空气感、群体感、木质感听来非常过瘾,只是在爆棚时的冲击力欠缺了少许。

CD-17Da的声音是比较典型的日本风格,偏向于细腻,更适合播放抒情类的音乐。不过,日本机器做工之精良,把同价位的英国机抛得老远。如果你正在考虑买一台机壳内被各种元器件塞得满满的中档CD机,并且对音质不是过分苛求,那么CD-17Da是很好的选择(至少我们是这样认为的)。

AMC CD8b

3050元

在AMC的产品目录中,你找不出哪件特别贵的东西,不管放大器、CD机还是其他音响器材,定价都可以让用进口机的音响爱好者接受,比如这款CD8b,报价三千多一点,是12款CD机中最便宜者。由于门槛低,AMC的用家不少,我们这个专题的A组(低价组)自然少不了它。

总体来说,CD8b和所有AMC的器材一样,表现出外观朴素、制作踏实、声音均衡全面的特点,很适合一般音响爱好者使用。对一些热度比较高的发烧友,CD8b也不失为过渡时期用来练耳的良好开端。

CD8b面板上的按钮比其他几台欧美机器多几个,不用遥控器几乎就能完成所有的操作,包括编程播放、重复播放、时间显示等功能在内,然而依然保持着十分简洁清爽的外观。

机器内部和外观一样简洁。除了一小块不打眼的控制电路贴近面板安装之外,机箱里只有一块不大的电路板平躺在机箱一角,上面囊括了伺服控制、数码信号接收、D/A转换、模拟低通滤波及输出电路,还有电源的整流、滤波、稳压部分,CD机的所有电路全在上面了。正因如此,这块电路板的安装密度很高,从照片上你能看到元件排得密密麻麻的,而且,板子背面还有几片主要的IC你还看不到。

CD8b采用SONY的机芯和伺服系统,出来的数码流经1枚BB公司的PCM1716 Δ-∑ DAC芯片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再送至NE5532构成的模拟低通/缓冲级处理后输出。CD8b的常规元件也比较寻常,没有什么发烧货色,比如用了大量的普通涤纶电容和碳膜电阻。不过,NE5532外围却用了4只聚苯乙烯电容,显然,CD8b是经过认真的校声工作的。

CD8b的声音特点大概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低频有令人满意的下潜和量感,有超越其价格带平均水准的控制力和层次。特别是冲击力相当不错,听打击乐器占很大比重的流行音乐就十分过瘾;第二,声音清晰干净,速度快,解析力高,对音乐中的微弱细节捕捉能力很强;第三,失真低,染色少,还原真实。就这种价位的机器而言,将以上这些声音的基本面做好可以说已经很不错了,播放各种音乐都不会太差,从这个意义上讲,AMC CD8b的确为适应面很广的机器,说它适合广大发烧初哥一点不错。当然,以绝对的标准来衡量,CD8b也还存在声音偏硬、音质相对偏粗等不足。但即便如此,也比同级的CD机好听多了,如果不想花太多钱,CD8b值得考虑。

DENON DCD-1880AR

3350元

DENON是日本最著名的Hi-Fi和Hi-End音响制造公司之一,他们生产的顶级S1系列CD转盘、D/A变换器及功率放大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好评,不过这些机器的价格也是高到令人咋舌。DCD-1880AR是天龙的中低价位产品,综合各方面的性能来看,这款机器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之处,值得一提的是该机保留了“PITCH”(定调)这一很特殊的功能,通过“+”、“-”两个按键,可以使播放出来的音乐以极精细的程度改变音调的高低,有点儿类似唱卡拉OK时伴奏音乐的“变调”功能。这一功能早在天龙的中档名机DCD-2560上就出现了,但至到现在为止,我也不是很明确天龙公司开发此功能的目的是什么,想想也许是专为那些搞音乐的消费者而设的吧。另外,在DCD-1880AR上,一个旋钮以左右旋转的形式代替了前后选曲按键,与Copland CDA266类似。
DCD-1880AR有着外形厚实的机箱,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重量与伴随我们多年的DCD-2560相差不多,这说明DCD-1880AR的档次并不低。除了一些比较特别的欧美厂家的机器,绝大多数的音响产品,在不知道价格的情况下,从造型和重量等来判断产品档次是很有效的方法,同公司的高档产品重量一定大于低档机,而对于日本机器来说,这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肯定。

DCD-1880AR采用SHARP公司提供的机械传动系统和伺服电路。而在数模转换方面,DENON一直坚持使用多比特方式。DCD-1880AR的D/A变换电路所用芯片为BB公司的PCM61P,处理精度为18bit。此外,由天龙公司开发的ALPHA PROCESSING技术也在DCD-1880AR上加以应用,该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对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波形平滑处理。DCD1880AR提供两组模拟音频信号输出端子,一组的输出电压固定,另一组则可调,由面板上的耳机音量旋钮控制。另有同轴和光纤数字信号输出各一路。

在播放频带较窄的音乐如弦乐时,DCD-1880AR的表现与售价高出它许多的NAD S500有几分相似,温暖的声音带有淡淡的甜味,弦乐群齐奏时声音松软光滑,有很好的质感,力度适中。听《蔡琴老歌》时,人声显得温柔亲切,细节信息非常丰富,蔡琴演唱时发音的口形也能描绘得真真切切。而在播放频响宽阔的交响乐和低音成分较多的流行音乐时,CD-1880AR的声音则带上了一定的夸张,在保持良好平衡度的同时,比较注重对高频和低频这两端的追求。高频处理得相当出色,亮丽而不刺耳;但在极低频部分的表现则有些不尽如人意,略有一些散乱浑浊,力度和速度都受到了一些影响。

总体来说,DCD-1880AR的声音表现相当令人满意的,再加上日本机器所特有的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等优点,以及它那相对低廉的售价,非常适合工薪族发烧友。



Micromega Minium

3600元

目前法国Micromega公司的CD机共有三个档次的系列,由高至低分别为Classic、Concept和Minium。Classic系列有著名的Solo和两款Premium,Concept中有发烧友们熟悉的Stage 4、5、6三款,而Minium系列中就只有这一款Minium。

另外,厂家还有外型风格上完全配套的功放供选用,型号也叫Minium。建议您首先考虑这种同厂搭配,因为不但解决了视觉问题,音色上也能够保持格调一致。

Micromega是飞利浦传动机构的忠实用户,他们所有的CD机和独立转盘都采用CDM12系列,只不过具体型号有一些区别,有的用CDM Industrial,有的用CDM12.1,而本机所用为CDM12.2。伺服电路是以SAA7376为主的飞利浦CD7系统。

打开箱,嘿嘿,里面真是简单得可以,简洁至上的设计理念在这台Minium身上被发挥到了极致。电路设计虽然简化了,机器的品质却并没有缩水,可以看到整机的工艺仍旧维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准,元器件也不敷衍了事,电源部分还用了一个小小的R形变压器。

Minium也是采用比特流方式的D/A转换,芯片为1枚飞利浦的TDA1549T。D/A转换之后的模拟滤波和输出级用的是常见的JRC5532运放,左右声道各用1枚。

本机的电源部分比较有特点,值得多说两句。供应模拟输出电路的正负双电源没有用常规的三端稳压集成块,而仅仅用了两只稳压二极管作最简单的稳压,一般CD机很少有这样做的。一方面固然出于简化电路、降低成本的考虑,但另一方面,二极管稳压属于并联式稳压,它的动态响应特性优于常用的串联稳压方式,有一种说法认为用并联稳压的声音比串联稳压好。虽然这种简单的稳压方式电压稳定效果不怎么样,但由于其供应的对象运算放大器本身有很强的电源适应性,因而也是可取的。

Minium的声音数月前做音箱专题时就认真听过了,最大特点是高音漂亮,声音很活。比如它表现钢琴的泛音,表现三角铁或者铃声,都是最拿手的,伴随着纤细清脆的高音出来的是一种华丽色彩,一下子就吸引了听众的注意。Micromega的高档机尤其如此,漂亮的高音会让你听上瘾。Minium虽然还不具备那种高贵的质感,但声音的倾向与同厂高价机是一致的。严格来讲,Micromega这种声音是有些渲染的,非十分中性,但它确实很动听,好些法国器材都这样,例如YBA的机器也是。音场表现也不错,虽然规模感还不够大,但音场内的结像鲜明,立体感强。Minium中、低频收得比较紧,因而层次和清晰度都很好,但也可能造成声音偏瘦的印象,在器材搭配上不妨多下点工夫。



MYRYAD T-10

4250元



这是一台来自英国MYRYAD(美丽安)公司的中低价位CD播放机。目前市面上常见的MYRYAD有T和M两个系列的产品,每个系列都包含有功率放大器和CD播放机。既然是英国货,就别指望它会有令人眩目的外形,T-10黑色拉丝工艺处理的面板,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难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但对音响爱好者来说,情形又大不一样了,他们了解世界各国的产品风格,即便是对MYRYAD这一品牌还不太熟悉,也可以一眼看出这台T-10来自英国,既然是英国货,那声音就肯定差不了。

T-10不但外形简洁,就连内部结构也“简单得可以”,和来自法国的Micromega Minium差不多。打开机箱往里看,一个机芯、一个电源变压器、一块电路板……等等,仔细看过之后,发现面板的背后还有一小块电路板,那是用于操作和显示部分的电路,除此之外别无它物,看多了日本机器,便觉得T-10的机壳内空荡荡的。不过,英国的音响产品历来如此,结构虽然简单,但在元器件的运用上则是精心挑选,这也是英国机器易得靓声的重要原因之一。

T-10使用处理精度为20bit的Crystal Delta-Sigma数模转换电路,由一个128倍超取样线性相位数字滤波器协同工作,其后的模拟滤波和输出电路由高速运算放大器构成。与ARCAM FMJ CD23和Copland CDA266一样,T-10也使用SONY的机芯来完成信号读取。信号输出方面,T-10提供1组模拟音频信号输出和1路同轴SPIDF数字信号输出。
T-10的声音表现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不愧为英国机,厚实的声音虽谈不上圆润,还带有些许声染色现象,但是却非常富有音乐感染力。低频量感充足,跟进速度很快,鼓声弹性十足,节奏感强烈;中频段乐器的线条比较粗犷,弦乐演奏时擦弦声带有浓郁的“松香味”;高频比较明亮,但是超高频向上的延伸不怎么充分。听《BRAVO!》时,T-10呈现出良好的音场还原和结像力,木管乐器的音色迷人,明亮的三角铁能让你体验到什么是空气感和透明度,只是个别力度较强的音符会产生略略刺耳的现象。《DICK HYMAN IN RECITAL》(RR-84CD)中的钢琴音色中规中矩,能准确地表现演奏者触键时的手形和力度。T-10不但在播放古典音乐时有上乘表现,播放现代音乐也很拿手。听《MY DISC》中的爵士乐,各种乐器浮现在面前的空间中,听古典乐时感觉偏亮的高音此时却是恰到好处,小号声极富感官刺激性,爵士乐的风味体现得非常充分。

T-10是专为真心喜爱音乐的人而作,并不适合那些追求极品的超级音响发烧友。诚然,在此次集中测试的13台机器中,不乏表现比T-10更好、更全面者,但是在比较过它们之间的差价之后,你会认同T-10的。不需要付出太多的金钱,即能获得声音差不多同样美丽的CD播放机,值得向注重性价比的朋友推荐。



Rega Planet

6500元



这种上下两半对扣起来的黑色铸铝机箱已经是Rega的“注册商标”了,他家的前级、后级、合并机都采用这种设计。好处我们在两期前的放大器专题中已经说过了:抗干扰、抗震、利于散热,当然,还很个性。

采用揭顶式片舱的Planet CD机已经推出好几年了,这次评论的Planet为金属版,相应的,过去生产那些Planet就叫做普通版。金属版和普通版的区别在哪里?在压片镇上。原来的普通版用的是塑料压片镇,而金属版顾名思义就是将压片镇改成了金属材料的。有什么意义吗?当然有。我们知道,压片镇的作用是在CD片旋转时将CD片向下压紧,免得上下晃动,这对保持CD片的平稳运转、正确读取信号是至关重要的,所以,Krell等Hi-End厂家才会用自己的重型唱片镇改装飞利浦机芯原配的。Rega也是这样,用金属代替塑料,一来金属比较重,运转起来的惯性就更大,自然会稳定一些;还有,金属十分结实,不容易变形,而塑料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可能发生翘曲,难保持久性。从这两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金属版的Planet确实比原来的普通Planet更胜一筹。当然,这些好处不是白给的,你得为此多付出几百元的代价。

Planet采用SONY公司的机芯,由于没有抽屉结构,所以看起来简单了许多。DAC是1枚BB公司的Δ-∑芯片,型号为PCM1710U。其他则为一些普普通通的元件,体现了传统英国机朴实无华的风格。

如果你想找一部音乐味浓郁的机器,Planet一定是个正确的选择。听Planet不会感到紧张压迫,全身心将跟随音乐自然放松,这种奇妙的魅力主要来源于柔顺温和的声底和高中低三段均匀平衡的量感分布。相对而言,Planet的高频比较收敛一些,音色微微偏暗,搭配高音比较华丽明亮的音箱或者线材应该能取得更好的平衡。请不要误解,音色暗并非意味声音模糊或者解析力差,真正的解析力应该建立在优秀的噪音抑制和微弱电平的再现能力之上,而不是靠强调高音形成的假象。Planet的音乐细节很丰富,只是透明度还未达B组一些高级器材的水准。用Planet听人声和弦乐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厚厚的声音又暖又有弹性,颇有几分Rega自家LP唱盘的风韵。



Cary CD-303

7500元




来自美国的发烧厂家Cary的产品有超级土炮之称,意思是说Cary的声音很出色,但制作工艺方面和日本大厂以及欧美几个Hi-End级厂家的产品相比,显得粗放了一些。这种说法真的很确切。与Marantz CD-7、Copland CDA266、NAD S500这些精美的“工艺品”相比,这台Cary CD-303的加工的确是略微粗糙了一点,装配工艺也不那么专业,有点象是发烧友自己焊制的“土炮”。但另一方面,CD-303真正是一部很发烧的CD机。

象几乎所有焊机派的作品一样,CD-303制胜的法宝之一就是下猛料一气恶补,以发烧元件来堆砌整个机箱。所有的电容全用WIMA,电阻用高精度金属膜电阻,DAC芯片用24ibt/96kHz规格的PCM 1704,模拟输出部分用Burr-Brown公司的高性能运放。

电路设计也力求先进。既然HDCD有更好的清晰度和更多的讯息量,CD-303自然不会放过,所用的解码芯片是近来很流行的PMD-100,除了完成HDCD信号解码之外,也实现数字滤波功能。D/A转换之后的模拟低通输出级很出色,是用运放构成的5阶贝塞尔低通滤波器。贝塞尔滤波器具有线性的相位特性,相位误差极低,能显著减少对音频高端的不良影响。

机箱用2mm厚的钢板制成,令机器结构相当结实,同时增加了重量和稳定度。CD-303的机脚很有意思,四只脚都用木头削圆了再垫一片泡沫。为什么放着好好的金属脚不用呢?也许那四只粗犷的木机脚是避震神木吧!CD-303的机芯装在机箱正中间,型号为飞利浦CDM12。机芯和伺服电路板一起被一个铁盒罩起来,显然是为了屏蔽干扰。

CD-303的电源很实在,它用的R型电源变压器容量远远超出了CD机的需要,另外还有一大板滤波、稳压元件。机背的信号端子很齐全,模拟端子包括1组高级镀金RCA插座的非平衡输出,1组AES/EBU平衡输出;数码端子包括1路AES/EBU平衡输出,1路RCA非平衡同轴输出和1路Toslink光纤口。

在价位相当的机器中,CD-303的音质表现异常出色。CD-303的声音听来具有寻常CD机少有的重量感,所唱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很够分量,特别是霸道的低音,恐怕在这13台机器中难逢敌手。CD-303相当厚声,这不仅仅指中频饱满,它的全频带都给人以厚实之感,因此,CD-303的大鼓比别人更威风,人声特别充实,拉赫玛尼诺夫的“2钢”气势也更加恢弘,即使放小提琴,也比其他机器丰润一些。CD-303的音场清澈透明,解析力高强,充分挖掘出埋藏在音乐深处的各种微妙讯息。声像具有凸浮的立体感,重现的三度空间几可乱真。让人佩服的是,CD-303的音响性这么好,可声音非但没有显得冷峻机械,反倒相当温暖亲切,一点也没有牺牲音乐的感染力,这是很多CD机做不到的。

Cary CD-303是传统的黑色,造型简洁而大方,面板最左边是电源开关,右边则是一般常用的操作控制,CD承放盘放在中间。中置式转盘比任何靠左或偏右式有更良好的避震及防震效果,而且又方便电子线路上的设计和安排处理,使模拟和数码线路分隔开,减除两者互相干扰,该机的转动系统是不少高价的Hi-End CD转盘也选用的Philips CDM12,它的解码D/A晶片也是公认的靓声24Bit/96KHz Burr Brown PCM1704u,两声道共用了两枚,由于CD303可播放HDCD,所以数码滤波用上了Pacific Microsonics的PMD-100。这部售价约8000元的cary CD-303有一项叫人惊讶的性能,它的总时钟误差(时基误差,又称Jitter失真)竟然低于可测量的标准水平,这的确是了不起,因为不少高级的CD组合,尽管所用的数码技术如何先进,时钟误差低到很小,但仍然被测量出来,而Cary CD-303竟可做到如此惊人境界,不得不令人佩服。


  CD303的模拟输出不但有常见的单端RCA式,也有这个价位级别罕见的平衡输出XLR(稍贵一些的TEAC 25X也有,但25X声音较清淡),数码输出光纤,RCA和XLR三者齐备,对一些玩家烧友而言极为适宜,另外,它的技术指标非常吸引人,频率响应为2Hz-40KHz,调幅线性为0.1dB,信噪比也达到102dB,声道分隔为108dB,总失真小于0.008%(1KHz),它的音频输出电平较普通CD机略高为2.6Vrms.

  来自美国的Cary CD-303不但具美国器材的高传真度、高分析力和活力充足之特色,而且也仿如英国声般的恰当厚度,尤其难得的是那种由低至高频延伸音色的连贯性,笔者认为这点它比上面提到的几个更贵一些的CD机要好。此机在中高频以上的部分,能展现出一种极为细致的质感,它那份高质的飘逸使弦乐音色的纹理有了更精致的效果,极高频部分更多了几分甜润感,听敲击乐时,乐器质感光泽适中,同时乐器的泛音和空间残响,会有一种“绕梁三天”的效果,而且一点了不刺耳。Cary CD-303的信噪比极高,无论放什么类型的音乐,它总给予人的印象是比其他CD要“宁静”多了,这份“宁静”的功夫可能是与特别的滤波线路、避震设计、超低的时钟误差值等有关。由于背景宁静度高,录音中的微小细节也更清楚明显,分析力也提高了不少,这样,它的音场的深及阔度也随之扩展起来,乐器定位精准,有着适当的距离。

  CD303重播女声效果丰润、甜美,值得一提的是它不仅有英国声的柔润感,而且它的声音也能散发出美国Hi-End级器材所特有的摄入的能量,但是冲击力并非它的强项,它在这方面的表现只是适当而已,它注重的是让音乐中有一种生命的活力。





SONY CDP-X707ES

8500元



从SONY CDP-X707ES那镶有深色木边的外形来看,它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产品。事实确实如此,CDP-X707ES是在1988年发表上市的,好几年前,SONY推出采用“光学系固定式”机芯的中高档CD播放机CDP-XA7ES之后,X707ES这个型号便从该公司的产品目录上消失了。我们犹豫了很长时间,拿不定主意是否对这台10多年前的机器进行评介。但当听过它的声音之后,我们还是决定把它介绍给读者。虽然SONY公司已经不再生产此机,但因售价颇高,市面上肯定还有不少存货尚未售出,倘若有机会碰到并聆听它的声音,你会领略到SONY ES系列产品那出众的风采。

CDP-X707ES算得上是Hi-End级的,虽然时至今日它的售价已降到万元以下,但它却是这12台机器中最重的。代理商送来的这台机器是摆货架的样品,没有说明书,在其他资料上也无法查到它的具体重量,但在搬动这些机器的过程中,我们明显地感到,它比16kg的CD-7还要重得多!

作为CD的发明者,SONY和PHILIPS是两个最主要的机芯供应商。但自家的高级产品,当然要用更好的东西,与外卖的绝不相同。CDP-X707ES所用的机芯值得一提,绝大部分零件均由金属制造,整个激光头组件则是通过磁悬浮技术驱动,运作非常平稳,对外界传来的震动也能有效消除。D/A变换方面,SONY当然也不求他人,CDP-X707ES使用SONY自己开发的CDX2562型1bit DAC集成电路,构成SONY独特的高密度线性数模转换电路。模拟滤波器和输出缓冲电路则由BB公司的高速运放构成,也许正是这一方面使得CDP-X707ES无法与使用HDAM的马兰士CD-7相提并论。

机械结构上CDP-X707ES也非常牢固,它也是双层结构的机箱,内层机箱全面镀铜处理,巨大的TWIN CORE变压器提供充沛的能源。背板上的模拟音频信号输出有3组,1组RCA固定输出电压、1组RCA可变输出电压及1组平衡输出;另有同轴和光纤数字信号输出各1路。

用“理性”来形容SONY这台老款的顶级CD机的声音是非常恰当的,平滑圆润,清晰明亮,保真度极高,音场也非常宽深远。它的解析力是超一流的,听交响乐时,各种乐器的声音都有着很清晰的轮廓,小提琴的声音更是如丝绸般顺滑。同时,CDP-X707ES有着出色的力度和巨大的动态范围,在听《Light Classics Volume 1》(Chesky Records,CD102)时,这种感觉相当明显,跌宕起伏、对比强烈的乐音听着非常过瘾。CDP-X707ES没有打算以厚实的暖调音色来讨好听众,而是对所有的声音都毫无修饰地进行忠实回放。播放《SNOW ROSE》和《Andrea Bocelli》时,人声的声底显得不厚不薄,女声的齿音较重,伴奏的吉它声质感强烈;而男声则略显得瘦了一点点。CDP-X707ES的低音也许是一个值得争议的地方。与马兰士CD-7、CARY CD-303等相比,它的低音量感明显较少,而向下的延伸则丝毫不差,对低音大提琴、钢琴的低音部、大管、大号等各种低音乐器都能提供良好的轮廓聚焦,但形体感显得较小,不够丰满。

CDP-X707ES拥有“真实”的声音,而这也意味着它缺乏与众不同的特色。多数人都喜欢美丽,而不管它是否真实,这正是SONY高档CD机无法讨得发烧友喜欢的症结所在。如果你恰好追求“严肃、真实”的声音,听听SONY吧,保证错不了。



NAD Silverline S500

9500元



印象中NAD和AMC一样是走平价大众化路线的厂家,可NAD易主之后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推出的Silverline系列以超级的制作水准和大幅度提升的价格进入了高级音响的行列。当然,声音表现也未让人失望,业界几家很有影响的杂志在试用后都一致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那就来看看这款Silverline S500究竟如何吧。S500的机箱以厚重的铝合金制作,因而即便是苗条的超薄机身也有沉甸甸的分量。细腻的银白色无光喷砂表面具有非常高雅的视觉效果。再加上简洁明快的造型、精细入微的制造工艺,S500在外型上已经具备了Hi-End机的气质,尽管它的价格还够不上Hi-End。
作为高档CD机,完善的信号连接端口往往是其特征之一,S500也不例外,它的模拟端子包括一组RCA非平衡输出和一组AES/EBU平衡输出,数码端子包括一路BNC非平衡输出和一路AES/EBU平衡输出,数码输子的输出阻抗严格遵循75Ω的标准,以达到和75Ω的传输电缆完美地匹配。值得一提的是,S500的数码输出之前安装了脉冲隔离变压器,能有效防止后面的器材对数码输出级的影响,确保数码信号的波形正确和可靠传输。很多CD机是没有这一脉冲变压器的,虽然它对成本的影响可以忽略,但用与不用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此外,S500还有一组NAD LINK端子,用于同厂设备的相互控制。

S500的内部精密而复杂,两块金属隔断将机内空间分为独立的三个区域,电源线路板和主电路板分置左右,飞利浦CDM12.4机芯和一只功率颇为可观的环形变压器则安装在中间,压在下面还有一块线路板实现机械伺服控制和数码输出处理。这种分区域装配的做法能有效降低干扰,虽然效果不及Marantz CD-7那种森严隔绝的屏蔽,但成本也要低得多。

S500采用1枚Crystal CS4390来完成D/A转换。CS4390是Cirrus Logic公司新近推出的基于Δ-∑方式的高性能24bit DAC芯片,除了双声道D/A转换所需的一切功能都做在里面,还包括两个线性相位的模拟低通滤波器,集成度相当高。有了CS4390,只需外接少许的元件,激光拾取系统送来的串行数据就能直接转换成可听的立体声音频信号了,甚至连运放都可以不再使用。制作一台CD机变得如此简单,不禁让人感慨集成电路技术进步之神速。

如果仅仅使用了CS4390芯片,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那是芯片厂的荣誉,而且大家都可以买来用。S500不平凡之处在于,它在CS4390之后搞了一个十分壮观的模拟输出级,这里是能够体现CD机制造厂创造性的地方,而且往往因各家不同的设计,形成了CD机独具个性的声音表现。S500的这一部分非常复杂,一共使用了8枚BB公司的OPA134PA运放和大量的小功率三级管,4对BD139/BD140中功率管构成平衡式的A类推挽输出级,说这部分电路相当于一台前级也毫不过分。而且用料方面十分讲究,WIMA、Philips、ELNA这些名牌电容随处可见,电阻也是精密型的金属膜电阻。

S500的声音温暖优美富有音乐味,弦乐群极为蓬松光滑,听着是无比的享受,单件弦乐如小提琴或大提琴有很好的质感,丝毫不带毛边或颗粒,也没有尖锐或紧绷现象;单簧管具有非常美妙的泛音和迷人的空气感。大音场是S500另一特色,除了非凡的宽、深延展和音场内栩栩如生的结像,还能领略到开阔的空间感和丰富的残响。S500的低频低潜深沉,量感充沛,声音沉稳有力,加上弹性好,速度快,层次分明,打击乐听起来格外干净利落。中频部分相当致密,人声极具亲和力。不过,中频似乎有一点点拘谨,如果能再开放些就更好。高频部分比较柔软,具有一种温和的暖调子,但音乐的细节依然清晰可辨--S500在解析力和柔和度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



Copland CDA266

11000元



Copland(柯普兰),来自北欧国家瑞典的Hi-End音响产品。普通消费者可能没听说过它,而对于音响发烧友来说,其名声可谓是响当当。CDA266是目前Copland生产的最便宜的CD机,带有HDCD解码功能。造型是典型的柯普兰放大器风格,面板上除了片舱开关以外,你找不到通常在CD机上应出现的各种操作按键,而只有两个两个圆圆的旋钮,左边的是电源开关,而右边的旋钮往里按则开始播放,再按一下即暂停,左右旋转则可以进行前后选曲,操控方式颇为独特。而背板上的端子配备也非常简单,除1组模拟音频信号输出,另外就只有1路带开关的同轴数字音频信号输出。

CDA266的外观虽然简洁,但其高超的制造工艺和加工精度直逼以精致著称的日本产品。其实仔细想一下,这似乎也不足为奇,瑞典能造出世界一流的、以安全性著称的VOLVO和SAAB豪华汽车;能造出世界上最精巧的、顶级HASSBLAND专业照相机,此外他们还有先进的飞机与庞大的造船工业,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一流的机械加工水平。让他们来造一台相对来说简单得多的CD机,那真是易如反掌。

CDA266白色的面板用6mm厚的铝合金制造,细腻的表面处理人见人爱。机箱则用2mm的钢板制造,坚固无比。底板中央的SONY机芯与ARCAM FMJ CD23所用的相同,这是SONY公司专供给各厂家制造高级CD机用的,并非低价位普及机型中常见的那类。机芯的伺服系统也是SONY提供的,但其中的数字处理电路经过Copland的强化处理,性能有所提高。不需要时可以通过一个开关将数字输出电路关闭,以免对其他电路产生干扰。任何一个高级的机器对电源都非常重视,CDA266也不例外,机箱内靠左的一整块电路板就是该机的电源,加有密封屏蔽罩的电源变压器,经5组完全独立的滤波稳压电路,分别向机械、模拟及数字电路供电。数模转换电路的结构并不复杂,8倍超取样的PMD-100完成HDCD信号的接收及解码,随后每声道用一片BB公司的PCM-63P型20bit DAC芯片将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其后的放大、滤波及输出电路均由分立元件构成。

初听CDA266,给人的深刻印象便是其音场规模的庞大,不但宽阔深远,而且位置相当靠前,所有的乐器听上去成像都比较大。温暖厚实的声低带有真空管的味道,弦乐听上去绵绵密密,但丝毫不影响对细节表现。动态处理能力极强,可与SONY CDP-X707ES一较高下,比起其他大多数机器来说,都要略胜一畴。用《Andrea Bocelli》和《SNOW ROSE》来试听人声,演唱者的嗓音极富感染力,令人联想到是用高级LP在播放。听流行音乐时,感觉CAD266的低频量感比较多,鼓的形体显得大个,贝司也显得大个,高能量的低音产生舒适的包围感。速度快,非常稳定清晰。在CDA266身上,很容易分辨出有无HDCD编码所造成的声音差异。播放HDCD碟时,高频的信息量明显增多,空气感非常强,乐器的高频泛音更强,听上去带有更浓的情感色彩。

Copland CDA266的售价不算特别高,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发烧友稍加努力也可以拥有它,同时也就拥有了绝对的靓声和一流的制造品质。相对于另两款更为昂贵的机器来说,带有HDCD功能的CDA266可谓超值之作。



Arcam FMJ CD23

15000元




FMJ是英国ARCAM(雅骏)公司新推出的产品系列,目前有FMJ CD23 HDCD播放机、FMJ A22带前置放大输出的合并式放大器和FMJ P25纯后级功率放大器。与ARCAM以往的产品相比,FMJ系列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其外观上--采用了银白色的金属面板,这也是FMJ(Full Metal Jacket,全金属外壳)的来源。

面板上只有几个主要的功能键,其他功能则需由遥控器来完成。资料显示屏则是欧洲风格的,面积小,只显示几个主要的资料数据。揭开顶盖,可以看见SONY提供的机芯和伺服控制系统,执行任何一个动作的速度都很快,跳跃选曲几乎是在瞬间就完成。机器背板上有两组模拟音频信号输出,另有同轴和光纤数字信号输出各一路,电源线为可分离的插拔式。

FMJ CD23是带HDCD解码功能的CD播放机,其内部结构基本上是ALPHA 9的增强型,主要的改进是采用了新设计的母板,并对电源系统进行了强化。为了加强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之间的隔离,减少相互间的干扰,FMJ CD23对这两部分分别供电。在机箱中,可以看到一个环形变压器,这应该是用于模拟电路部分的;在电路主板上,有一个方方正正的黑色树脂灌封的模块,标有230V字样,看来是为数字电路供电的。

FMJ CD23采用与ALPHA 9相同的独立DAC电路板,用PMD100作为HDCD接收芯片,而D/A转换则由dcs的RINGDAC芯片担任,处理精度为24bit。整个DAC电路板安装在一块铝质底板上,再用支架安装在母板的上方,通过两根排线与母板进行数据交换。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便于对机器进行改进,升级时只需对要改进的部分进行重新设计即可,有利于降低厂家的开发成本。

在上一期,为了写这台FMJ CD23的评介,我们曾对它进行仔细的聆听,当时便已感觉其声音非常漂亮,气质高雅,具有丰富的内涵,即使以最挑剔来眼光来看,也找不出任何毛病。当我们此次在众多的13台机器中,再次听到FMJ CD23的声音时,仍然感到惊奇不已,面对售价高出许多的Marantz CD-7,这台HDCD播放机的表现并不怎么逊色。它有着严肃的、保真度极高的声音,与SONY CDP-X707ES同属“理性”类型,但是在听人声演唱时,却没有男声偏瘦的现象。播放交响乐时,一个极宽且深的音场展现在眼前,各种乐器的声像聚焦都非常出色,当真是伸手可及,你会由衷地发出声声惊叹。平衡感极佳,声音相当透明,细节展现历历在目,乐音带有空气感,舞台气氛热烈,具有很强的力度。高频并不过分纤细,但绝对圆滑、富有光泽;中音温厚、舒缓,同时又不失开扬,弦乐群的演奏听得出来是由很多把琴完成,而通常情况下,你听到的只是响成一片;低频质感真实,量感适中,下潜极低,鼓声有很好的弹性,控制力非常出色。英国机器所特有的“音乐味”,是其他任何国产的厂商难以模仿的。

DVD-Audio和SACD还是遥远的将来,如果你已经把大量钱投资在CD片上了,并且想用合理的价格买一台CD机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我们衷心向你推荐这台雅骏FMJ CD23。




Marantz CD-7

32800元



当我们看到第一批送到听音室的8台CD机中,居然有一台用坚固无比的金属镶边木箱包装着的Marantz CD-7时,甚至感到有些惊讶,因为我们最初估计不会有这种顶级的机器来参评。毫无疑问,它是此次测试的12台CD机中最昂贵的一台,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Marantz CD-7也属顶尖的Hi-End级。

看到CD-7那带有时代感的外观造型,以及它那强壮、沉重的体魄,心中便已经对它充满了信心。作为Marantz公司目前的CD播放机旗舰,CD-7有着不容置疑的制造品质。整个外壳基本是双层结构,底板为多层钢板复合式。内层机壳由1mm厚的钢板构成多腔室结构,各部分电路分置于不同的腔室内,可减少相互间的干扰。为进一步提高屏蔽和减震的效果,所有的钢板都进行了镀铜处理,连电源变压器也是用的镀铜屏蔽罩。外层机壳则由厚铝合金板制造,顶盖厚达5mm!整个机器的外表被处理成豪华的香槟金色,重量高达16kg。

打开顶盖,CD-7的内部更是让人心动。信号拾取采用的是飞利浦的极品级VAM 1252金属版机芯系统。这是一个大型的机械系统,为力求坚固可靠,除极少数塑料零件外,其余零件全部用金属制造而成。在音响业界,有很多厂家都在使用飞利浦的机芯,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其它厂家的机器上发现有采用这种VAM 1252金属版机芯的,也许它是专供飞利浦公司自己使用。

CD-7是一台采用多比特D/A变换器的CD机。它运用了两片飞利浦的TDA 1541S2型16bit DAC集成电路,左右声道各用一块,配合专为TDA 1541S2设计的MZ 777f数码滤波芯片,共同完成高精度的D/A转换。模拟电路部分,则以马兰士公司所独有的HDAM超宽频、大动态、高分析力放大模块构成滤波器和输出缓冲放大。滤波器有3种衰减特性可选择,资料显示屏可完全关闭,以免对音频电路产生影响。

作为顶级CD机,CD-7具备丰富的接口端子,以使它能够方便地与各种设备进行连接。模拟音频信号的输出有平衡和非平衡两种接口各1组,数字音频信号则有2路同轴和1路光纤。另外,CD-7还带有2路同轴和1路光纤数字信号输入端子,可将它作为一台独立的D/A变换器来使用。我想CD-7这种设计的目的并非为了接驳另外的CD转盘来提升音质,而是为了在需要时,可获得另一种风格的声音。

初听CD-7时,感觉其声音很轻松,透明度极高,但带有一点点美化的修饰,及略有一点点偏暗,不如其他机器来得明亮。不过,只需要听上几分钟,很快你就会说:噢,真正的声音就是这样的!无论多长时间的聆听,CD-7都不会让人产生疲劳的感觉,反而越听越觉得心情舒畅。听海飞兹的小提琴,音色还原之漂亮、准确,当真是出神入化一般;听管弦乐,低频响应的速度不急不缓,恰到好处的量感,充足而不过量,保持了整个音域内极高的清晰度。CD-7不会压缩音乐的动态,反过来也不会对动态进行扩张,对于突发性强音的力度处理不怎么强劲,基本上做到该什么样就什么样。想用钢琴来考倒CD-7吗?听过之后你会明白那是初级发烧友的想法。确实有不少器材会在钢琴面前败下阵来,但此刻上阵的是磨砺多年的CD-7,经历过任何一种严酷的考验,用它播放出来的钢琴声是颗颗珠玑,美不胜收。再来播放人声,真实而亲切,无需闭上眼,也有歌手站在面前演唱般的感觉。

不必多说,CD-7拥有非常自然、壮观而美丽的声音,是对CD所采用的16bit/44.1kHz数字音频信号规格的最佳诠释。前面用文字来对它进行描述完全是形式上的需要。如果你正在寻找一台完美的CD播放机,同时又不计较价格的话,非Marantz CD-7莫属。


试听REGA.planet------SONY.cdp-x5000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 ... 0520&ntypeid=10


[ 本帖最后由 xinweilai 于 2006-3-18 21:24 编辑 ]
音乐是人生快乐的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1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6-23
发表于 2006-2-16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ATC自家前后级放大器能很好推好ATC SCM20、SCM35等音箱

ATC自家前后级放大器能很好推好ATC SCM20、SCM35等音箱
这就是标准的“ATC声”!
但是也不是说这就是最好的ATC声,如果想既有ATC声,又有更好的表现,那就上更高级别的器材,比如美国cello前后级!
音乐是人生快乐的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1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6-23
发表于 2006-2-19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款万元级书架箱试听报告

本人在一年前写了几款低价位的书架箱。

反映很热烈,今天再接再厉,介绍几款万元级的书架箱。这个价位正好也是很多HiFi最感兴趣的,本人也正在考虑入手一对万元级的书架箱。

试听是我利用出差的机会在南京威虹完成的。所有箱子均相同的环境、摆位下进行,以达到客观公正。在此感谢威虹热情的接待

音源:AA CD
功放:音乐传真A3.2,CHORD 3300
本人选了音乐传真A3.2做为参考。主要是音乐传真A3.2是一款性价比不错的产品,声音较全面;更重要的是,跟箱子价位相当,符合多数人的搭配;同时,本人也是音乐传真A3.2的用家,对其脾气有一定了解。





世霸Sonus Faber  小协奏曲Concertino Home——8000元
Sonus Faber的木工手艺实在是出色,Concertino Home从外形到工艺都堪称艺术品!
选上一张《魔鬼的颤音》,Concertino Home一开声就给人耳前一亮的感觉。Concertino Home的声音有些妖艳,经过了很强的修饰,有着强烈的染色。虽然不是很真实,带给人一种美化也是一种好事。Concertino Home的高频延伸不错,饱满圆润,听起来十分舒服,播放小提琴很美,很耐听!换上人声,Concertino Home也有很好的表现,口型定位都不错。Concertino Home的低音只有5寸,受其口径的影响,声音有些紧,不够宽松大气,下潜深度很有限。Concertino Home毕竟是一款书架箱,播放大场面有些无法应付,声音显得很乱。
Concertino Home是一款适合听小提琴、人声等,场面相对简单的箱子。
做工★★★★☆
音色★★★★
性价比★★★★




劲浪JM Lab  906——14000元
906是本次试听中最贵的一个,表现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劲浪的箱子给我感觉每一个系列声音走向略有区别,这一点在别的牌子是很少见的。试听的这对900系列的箱子,声音不像乌托邦那样平衡大气饱满;也不像800系列那样单薄,高音尖锐。
906是英国设计师的作品。给我的感觉比较阴柔,给人小家碧玉的感觉;速度也比较慢,跟传统意义上的法国声有所区别。这种声音令人听上去较为舒服,也比较耐听。不过,这不是我所喜欢的声音!
当然,906毕竟还是JM Lab的产品,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JM Lab箱子的特色。906的高音飘逸,十分华丽。播放小提琴,带有高端产品的贵气,圆润柔顺,有着丝绸一般的质感与光泽,只是如果在饱满一些就更好了。906的低频也不错,很干净,量不多但深度不错。播放大场面906也较为优秀!
906灵敏度很高,不难推,但要推好并不容易。用音乐传真推906并不是很适合,换上CHORD声音有了很大改观。
做工★★★★
音色★★★☆
性价比★★★☆




意力ELAC 204.2——8500元
意力的箱子近来在JD逐渐升温,本次选择了一款十分畅销的产品——204.2。箱子为和伟行货!
如果说前两款属于音乐派,那么接下来的两款属于音响派。
204.2使用的ELAC特有的JetIII高音和纸盆加铝膜低音。箱子外形很传统,做工不错。
204.2是一款很全面的箱子。高低频延伸是几款箱子中最好的,细节非常丰富,动态定位都很出色。各方面都很均衡。播放大场面很好,有落地箱的气势,定位和层次都不错。播放钢琴可谓是ELAC的最强项,把其它对手拉开了档次。这主要得益于204.2速度快,低频干净。不过,204.2播放小提琴和人声就缺乏了一点感染力。ELAC的中频相对单薄一些,高频欠缺一点圆润,声音显得过于的直白,不够耐听。这一点需要前端器材适当的调整。
做工★★★★
音色★★★★☆
性价比★★★★☆




丹拿Dynaudio 听众52SE——10000元
丹拿的箱子在HiFi友心目中一向有着崇高的地位。52SE是用来取代已经停产的1.3MKII。
52SE是52的特别版,单元做了全面升级,箱体也有所加固。
52SE属于新丹拿声,不像以往的产品那样大食。A3.2已经能够把52SE推得具有一定水准。52SE声音相对于传统的丹拿声,保留了平衡、高解析力、大动态的同时,更加宽松一些。我很喜欢做这样的改进!52SE的整体表现十分中庸,没有任何的哗众取宠而特意迎合一些人的口味,整体表现是今天对比的几对箱子中最均衡,也是最出色的。
如果非要说缺点,52SE的细节还是略逊于204.2(其实已经很出色了)。另外,52SE的箱体加工限于成本,不够扎实,播放低频可以听到箱声,使低频不够干净利落。播放钢琴时尤其明显。
做工★★★★
音色★★★★☆
性价比★★★★☆。。
音乐是人生快乐的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4-4-29 11:07 , Processed in 0.19570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