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706978
威望3
金钱5749
交易诚信度0
主题0
帖子91
注册时间2010-7-10
最后登录2013-8-3
初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10-7-10
|
次世代功放解码就是个鸡肋
先要搞清楚本主题在讨论的“解码”的含义。
最早解码更多的意思是用在将源码的数字信号PCM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这一个过程。
采用数字音频压缩技术后,这个解码还要包含着一个先期“解压缩”至PCM的过程。
本主题LZ所探讨的就是这个“解压缩”过程是放在蓝光机里,还是在功放里,功能上重复了。而最终的DAC都是在功放里完成的,所以与DAC的讨论无关。
由于这个解码的过程(从解压缩至DAC)都是一个实时的过程,无法做到真正的数据校验(遇到误码信号不可能停顿下来反复的传送),所以会有误码和丢码的现象存在,也就造成了失真。
在次世代高清音频的解码过程中,就是一般的中低级次世代功放,由于受到DSP芯片运算能力的限制,也只能解压缩一些低码率的高清音频,对于像192kHz/24bit的HD音频,PCM码率高达30兆,也是不能真正的解压缩的,往往需要2片甚至更多的DSP芯片才能实现。
所以,这个解压缩的过程,到底是在BD机里实现好呢,还是在AV机里实现好,还是取决于这个解压缩芯片的运算能力。
另外一点,对HD音频进行无损压缩,用源码传送,就是为了降低码率,减少传送过程中的丢码损失(如HDMI线等的影响),如果在BD机里先行解压缩成高码率的LPCM(先假设这个BD机里的解压缩运算能力极强,没有丢码),那么这个高码率的LPCM信号对于传输通路也是一种考验。
当然,对于无次世代解码的老式功放,用BD输出LPCM也不失是一种焕发青春的玩法。但是,老功放的HDMI版本比较低,可能无法接受1080P的HDMI信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