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515264
威望0
金钱3851
交易诚信度0
主题3
帖子28
注册时间2008-8-14
最后登录2013-8-3
新手上路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8-8-14
|

楼主 |
发表于 2011-7-1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次世代功放解码就是个鸡肋
发烧是件快乐的事。讨论是让过程更多快乐,所以没必要生气或语出不快。
lz主要认为,任何形式解高清压缩音频成pcm,结果都应该一样,影响不l音质,音质是后部D/A转换所讨论的事。
自己前面也试着讨论了,即使是解(如dts-hd)成pcm,不要只拘泥在数字音频出来一样,就不会影响音质,还有之外的原因会影响,比如时基误差造成jitter的大小,是肯定影响音质的。
而这个方面如何做好,很多厂家都有不一样的心得和方法,因而也一定有区别。
当数据传输没有出现任何错误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传输错误,那就是传输通路有问题了,音频信号非常慢,现代的收发芯片在配合上一条质量合格的不是非常长的 [比如10米或更长]线材下绝对不会出现误码,因为声音信号不超过10M的速率,如果这个都出错,那么1G的数字信号更不用传输了,直接误码把系统卡死掉),jitter(抖动)影响的是声音还原之后出现的时间与理想中的时间点出现了偏差,这个偏差可以是提前了,也可以是滞后了。举个例子吧,本来这个时间该来一个鼓声,结果它晚来了50ps的时间,这个就是jitter引起的滞后。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算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4米每秒,假设jitter大到10000ps(皮秒),这个够大了吧?也就是10ns(纳秒)=1/100000000s(秒),声音在这段时间传播了0.0034毫米,也就是你耳朵的一个轻微的颤动,引起的声音提前或者滞后到达你的耳朵的时间偏差都会比这个大的多。
再算一下,假设你的脑袋不小心运动了1毫米,也就是远离或者靠近了音箱1毫米,等效出来的jitter会是多大呢?1/344000=2.9us(微秒)=2900000ps(皮秒),看来以后大家一定要用东西把脑袋夹起来,固定好来听音乐,不然就会有可闻的听感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