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9406
威望404
金钱251764
交易诚信度0
主题203
帖子4169
注册时间2001-11-21
最后登录2024-7-3
版主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1-11-21
|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打从儿时起,我就和电影结下了很深的渊缘。那时我还在上幼儿园,假期里小孩子经常缠着母亲一起上班去。还好,当时母亲工作的地方刚好挨着外公工作的地方-电影院,所以母亲常常以我找外公的名义把我送进电影院里面,我坐到观众席上望着花花绿绿(当时还是以黑白片为主)的屏幕待上一整天,虽然我看不懂,但喜欢看电影的感觉。几年过后,随着父亲工作调动,我们举家来到了当时的边陲小镇深圳。落户后,那时深圳很荒凉,人们生活很轻闲,没什么娱乐的地方,还好,父亲工作的单位搞了个露天投影场。每晚7点有电影看,所以院里的小孩子吃完饭,都跑到投影场占位置去了。。。。。。到了大学,一有空我仍然会往电影院里跑。。。。。。所以我一直有一个梦想:要是能把电影院搬回家里该多好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改善,现在,我已实现了孩时的梦想:把电影院搬回了家!
我的视听空间是3.*×3.*=11多平方米的睡房,不算大,可能有朋友会责疑斗室里用上了8.1音箱、投影机等会不会太夸张?
近年来随着素质优良的AV器材价格不断下降,尤其投影机的更新换代速度更是前所未有,现今万把元就可拥有一台素质优秀的LCD、DLP投影机。日本、港台越来越多的AV爱好者都已实现了这种斗室影院。因而我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组建了一套。由于不是专门的视听室,还要兼顾日常的生活、工作需要。所以我在组建、选购器材时做了多方面的考虑,器材既要有一定的素质,又要和环境协调,不买最贵的,只买适合自己的。
现在买投影机好比买CPU,不到一年换一代,让人爱恨交杂。年头的大红人,年尾已是昨日黄花,我的第一台投影机SONY CS4就是诞生在这种局势当中。2001年尾、2002年头大红人有NEC440、三洋SW20、松下AE100等。我本来看好AE100,可是当时AE100的色偏小毛病闹的特别凶,而且投影市场还没现在健全,很多机子你都不知上哪看演示,这为选购投影机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最后在本地一专营高档器材的影音器材店观摩了SONY CS4、VW11TH后,毅然决定了选购CS4。VW11TH不是不好,而是太贵了,接近4W的天价让人心有不甘,投100寸4:3大多数光亮场景的较量,两台机子的差别更本不值2W多的差价。“不买最贵的,只买适合自己的。”起到了指导作用。
AV发烧友对美好的生光效果追求是永不间断的。2003年2月底,得益于朋友的“帮助”,把投影机升级到了964*544分辨率、800:1对比度的三洋中国行货Z1。(限于篇章字数,关于Z1的使用心得可到本刊的网站http://JD-BBS.COM搜索我的帖子)
虽然已有一台画质、音质不错的安桥S535DVD,但其非逐行的视频输出是实现大画面的一大缺点。我一直对高档DVD机不感冒,因为DVD换代实在太快,5、6千的DVD很快成昨日黄花,高档DVD其读盘也不符合国情。因而早就准备好了一台HTPC。HTPC在欧美、港台等地也不是新鲜事,被誉为穷人的劳斯莱斯,一台配置到位的HTPC画质可敌几千元级以上DVD。对于现今组建HTPC,CPU等运行速度是最次要的,随便一块G级赛杨都能轻松胜任HTPC,倒是显卡、声卡的选购很重要。我选用的是ATI ALL-IN-WONDER多媒体显卡,不但画质优秀而且功能众多,有DVI/VGA OUT;SVEDIO/VEDIO、AUDIO IN/OUT;TV TURN等。A-I-W是实现HTPC的理想配置,一边工作、上网,一边看TV两不误。A-I-W的数字录像功能为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一个30G的硬盘以MPEG 2、48KHz的高采样格式可以录制10个小时的TV节目!再也不用为半夜里的球赛而熬夜了。但是HTPC最大的瓶颈是在音源,所以怎么选购和使用声卡有一定的学问。PC机箱的电源不够纯净、各种电子仪器的干扰明显,声卡的模拟输出音质很难让人满意,所以一块带SPDIF(同轴、光纤)输出的声卡必不可少。我的创新SB LIVE5.1可直接输出SPDIF(同轴)信号,接上AV功放还原DDEX、DTS-ES等音效,功能等同于DVD的同轴、光纤输出。投影机Z1通过5M的VGA线与HTPC相连,配合Sonic Cineplayer1.5播放软件出来的画质印证了我所说的能敌几千元级以上DVD,一点也不输当今中价机王先锋S755AI DVD,画面极为安定,没有丝毫的抖动,清晰度一流,色彩艳丽动人。个人感受HTPC和传统DVD各有特色。HTPC的清晰度更高、色彩更准确,可供调试的选项丰富,可玩性更强,而且免费的DVD播放软件升级更是让人兴奋。而传统DVD的画质更接近电影院里面的胶片,菲琳感更好。问我喜欢什么风格?当然是一台HTPC,一台高档DVD轮着来放,呵呵。
考虑到和环境的协调,音箱的选购定在了卫星箱加低音炮的组合。目前市面的BOSE AM系列、ELAC CINEMA系列、KEF 2005等都是常见而且有一定素质的产品。几次视听过后,BOSE AM系列的中低频令人难忘,气势逼人,是典型的电影派选手,但我却首选淘汰了BOSE。因为BOSE的AM10、15都是5.1系统,卫星箱和低音炮采用了特殊线材连接和配套销售,这样对使用6.1、7.1的玩家很不方便;再且AM系列的低音炮采用小单元+迷宫式设计,虽然在有限的箱体增加了低频的量感,但会影响低频的清晰度和速度,尤其容易造成驻波。KEF 2005和ELAC CINEMA C1成了我最后取舍的对象。2005的中频表现非常优秀,信息量丰富,声音略带监听风格,让人想象不到这是一组卫星箱,但高频却略为保守,当时30多平方米的空间,2005的高频总有锁喉感,高频伸延不足。虽然2005漂亮的外形很让我喜爱,但我还是放弃了他。接下来的ELAC CINMA C1的总体表现最为平衡,中高频清澈亮丽、速度快捷,正好对我的口味,套用《HIVI》里面的评论:“C1是一套能胜任AV和CD的全能选手。”但其中低频量感不足。对于听惯12寸低音的我来说,这几款卫星箱原配的低音炮都不能满足我的需要,所以干脆只买了5个卫星箱和家里原有的DENON SCD12低音炮、SONY DB940功放组成一套5.1系统。回家后C1和SCD12的配合没让我失望,这套组合下来,即保有C1原有的中高频特色,又拥有大型低音单元雄厚的低频,其AV效果非常出色。
原本为了美观和增加音场的空间感,所有音箱都采用了吊挂式,音箱稍微斜向下对着皇帝位。使用一段时间后,这样摆放主、中置音箱前声场空间感是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但声场的定位不够准确偏高,于是主箱调整为目前的和耳朵齐平摆法。这下声场立马回复自然,CD播放的改善尤其明显,大大加强了临场感。也试过把中置一同摆放在屏幕下面,但空间感大幅缩水,对白定位太低了,反复视听后中置位置依旧,但对白没有很好的定位在屏幕中间。环绕是采用THX5.1标准在耳朵的两侧,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加前声场和后声场的过渡,实际听感也确实如此,但身后的信息量就严重不足。看到系统的这些弱点后,我决定采用并联双中置、后环绕,再次采购回一对C1卫星箱和CINEMA XL CENTER中置。XL C并联摆放于屏幕下面,这下对白的定位、信息量、厚度大有改观,基本做到声音从屏幕里透出来。后环并联后,系统按THX7.1摆放。身后的声场包围感大有起色,配合SONY DCS数字影院DSP视听《角斗士》竞技场一段尤其明显,观众人数突然俱增,那种360度的大包围让我大呼过瘾!这下包围感加强了,后声场的定位却模糊了,但对于后空间不大的视听室这样反而更好,进一步模糊了“声箱效应”。
对于早已被真正DDEX、DTS-ES 7.1系统毒害过的我,7.1的喇叭系统怎么可以没有一台7.1AV功放呢? 所以早就在盘算安桥SR800、天龙3803、雅马哈AZ2等。经过一轮视听比较,最后选择了天龙3803。限于篇幅有限,我就不再过多介绍3803了,不然又可以另写一篇使用体会了,侧重介绍实际听感。3803的导入让原本的系统焕然一新!得益于Melody高速的32-bit DSP芯片和天龙hifi级(audio grade)的变压器与电容,声场的速度与密度感、定位精度、前后声场的连接;凌厉的动态、强劲的推力、出色的控制力……3803让你充分体会声音冲出屏幕是怎么一回事!如《星战1、2》里面的飞船追逐一段:DDEX的后中置声道起了一个关键作用!不但把后面声场连成一片,而且同时把前后声场混到了一起,那种横冲直撞,泰山压顶的感觉让我再次大呼过瘾!
11多平方米的视听+睡房用上了8.1音箱、投影机等会不会太夸张?对于狂热和有经验的AV发烧友来说,只要配置合理、调试得当小空间一样可以享受大画面和DDEX、DTS-ES,让你更好的融入到AV的世界里。
孩时的梦想我已经实现了,你还等什么?
转眼间,已经过了7年!我的AV天地依旧在进化当中......2009.3
[ 本帖最后由 ken.li 于 2009-5-11 18:0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