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京东旗舰店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风筝79

[MD] SONY MiniDisc碟片完全解读

  [复制链接]

18

主题

897

帖子

1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1
注册时间
2009-4-11
发表于 2019-5-26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yuanstone 于 2019-5-26 13:07 编辑
风筝79 发表于 2019-5-26 11:05
才看到你们的讨论,很精采,很专业。用一句老话来说吧:所有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同样,所 ...

所有拿、传统ATRAC格式(非PC时代的MD格式)和PC时代定义下的ATRAC,ATRAC3等等格式做对比,也都是耍流氓!

NETSP就是为了向下兼容老机推出的,既然可以同时存在为什么不能比,玩家多玩法也多在意的点也都不一样,有的玩家音质差不多就行但求方便,有的玩家不在意过程繁简,极致追求音质。

比较这2者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得到更好的音质,如果音质一样,那NETSP更省事,如果NETSP音质不如光纤SP,我想还是会有不少玩家牺牲便利选择光纤录音
我AB过光纤SP和NETSP听同样的歌,结果很打脸我猜错了,听不出区别。

但是听感是很主观的东西,而且很容易被心理暗示左右,当NETSP=LP2<SP这种设想被接受,即便听不出差别但始终会觉得不完美。相反听光纤SP的时候会心里暗示音源已经完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3640

帖子

87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32
注册时间
2005-7-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lyuanstone 发表于 2019-5-26 11:23
MD通过CD录音的天花板就是CD 16bit 44.1hz 1411kbps PCM,同等解码回放技术条件下MD超不过CD这个妈,光纤 ...

传统MD的台式机的录音质量高,回放音频质量好的原因是使用了CD音频的编码方式,从编码到刻录到回放全部和CD一模一样,这中间只是去除了部分频谱,目的就是缩小而非压缩。台式机前端使用CD 16bit 44.1hz 1411kbps PCM格式是上线,录音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控制好,如光纤介质质量,台式机ATRAC编码版本,MD光盘介质的差异,这些都构成最终录制出来的ATRAC的声音差异,这就是为什么台式机用着CD 16bit 44.1hz 1411kbps PCM的格式但是回放的音频质量能达到专业音响认证的24BT,1BT等等HiFi标准,不然台式机MD不就是个笑话。
反之你说的拿RH1光纤去录制,这类光纤的录制会比usb传输好一点,但是录制时的数据流,硬件的编码精度都达不到台式机的标准,台式机是每一部分有专门的芯片去处理优化音频的每一个环节,所以质量才会高,而PC和随身听只是单一芯片的单一处理方式。一般选择古典试音碟、细节、宽度较多的音频文件一对比就能听出差异。很多人都会说光纤和传输没有听感差异,其实MD麻烦就在录制,不像CD,无损、没有这个问题存在,反之正是有了这个问题才能更有可玩性,对比性,差距性,这也是一种乐趣。
低调的奢华--MiNi 碟中碟------http://promini.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3482

帖子

101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1-12-4
发表于 2019-5-26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筝79 发表于 2019-5-26 11:05
才看到你们的讨论,很精采,很专业。用一句老话来说吧:所有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同样,所 ...

风筝兄,是这样,这里面存在一个由来已久的误区。
玩DAT很久了,因为我是在很早以前见过SONY公布的ATRAC系列的白皮书的,内容非常详细,但是年代也久了,也有段时间没摸MD了,近期这些有些吸引我,我再去查找了一些国内外资料,大体算是初步复习和了解一些个情况。希望风筝兄能够看完以下文字。有些疑惑我还是通过自己寻找答案来解开。

先讲两者数据结构的巨大差异。

ATRAC1格式,是基于TRACK记录方式的编码系统,ATRAC3开始,是基于FAT File系统的编码系统。因此我是没有听说同一张MD碟,既录有SP格式的几首歌,又录了几首MDLP2格式的几首歌,因为两者的文件系统是牛头不对马嘴。

我本人就是编写过软件,数据库的,以前那个为D8 小DAT机编写的手持终端,内部就能记忆99盘带子里,每盘带子的99首歌曲的音乐位置时间码,为了降低成本那个芯片容量也不大,我也是做过压缩的才能把这么多漂亮图形和LOGO以及这么多功能给存放进去。
ATRAC1和ATRAC3这两种文件内部的数据结构更是差异巨大:

ATRAC1格式时代,QMF是3个串列排列结构,而且因为串列因素还存在时间延迟不同步的问题,还有个时间延时暂存器存在,所以在数据结构中是3组QMF标识码后面还有高频时间延迟器的同步缓存数据,然后再送入MDCT,然后得到对应的长短模式(每块对应11.6ms)和短模式(高频对应1.45ms,其余频率2.9ms)。然后就是在这个地方出现了SONY公司最厌恶的大量的Pre-echo,在早期SONY的解决方案也很笨,于是搞了个块长度决定器(Block Size Decision)来尽量让一些需要遮掩掉的东东利用Block Size Decision代码这个机制把因为早期构造不合理产生的Pre-echo去掉,因此就有很多revise code存在.问题是到这一步还没开始压缩,因此revise code代码的占用量是很惊人的,然后BFU开始再量化,52个子频带被Scale Factor重新分配重要权限取舍,每声道512个采样生成一个212字节soundgroup数据。压缩频谱外还有各频带的比例因子、字长等量化副信息。

再看ATRAC3,QMF相比ATRAC1改为4个结构应该是并列的,没看见提到同步和时间延迟问题,而是直接进入了MDCT,因此相比ATRAC1编码就少了高频延迟缓存需要的代码部分,然后进入了PCM编码器分析成为(音乐旋律)代码,而和ATRAC1的长短模式分割方式拜拜,因此也没有了Block Size Decision需要的一些辅助代码,QMF分出的16.5375kHz以上数据被加大压缩比率,数据上对QMF的标示符也比ATRAC1来说多了一组标示,到了MDCT后面,每声道512个采样变成了1024个采样,因此需要的标示符出现的位置,以及数据表达的内容到这里已经天差地别,MDCT后还没进入分块前,就有专门的外部硬件来执行预测Pre-echo的动作,这是个相比ATRAC1来说的先进点,因此就没有大量的revise code来解决Pre-echo,而是只需要个头尾标示代码即可,分摊到了外部硬件上。数据结构更是不同了。然后就是ATRAC3的旋律分割技术,到这里分离出来的不是ATRAC1时代的PCM频谱了,而是旋律矢量代码了,ATRAC3的数据定义中是对音乐中的旋律和有调组合进行分离处理,而不是ATRAC1的平均分配的频谱。所以代码定义上两者是完全不相容。

好,如果看到这里,就问了,在电脑里如何要把MDLP2的编码“添加点东西”就能变成SP的?两者对QMF的数量定义就不同,MDCT分离出来的东西定义上就不同,一个是PCM一个是旋律矢量小程序集,一个是用辅助代码来处理Pre-echo的,一个没了辅助代码,用的是外部芯片的预测机构,一个采样数据包是512个,一个是1024个。

不能单看电脑缓存出来的文件就做各种结论。况且风筝兄截取出来的ATRAC1的是9M多大小,ATRAC3的MDLP2是4M左右。
而且这个在电脑硬盘上的ATRAC1的OMA文件还不能直接通过USB传输到MD机,必须有个机制让其从FAT文件架构下转换成TRACK架构,这一部分不是在电脑内存完成,就是在MD机内部完成,为何,OMA是基于电脑硬盘的File,和TRACK定义的数据流牛头不对马嘴,不转换怎行?
另外,SONY也曾明确表态,任何一种NET MD机,包括最后最牛的RH1在内,都不能将SP格式的TRACK轨道流给原代码地拷贝到硬盘上面,如果任何人想通过USB口来提取SP的TRACK,对不起,你肯定提到的是被转换成ATRAC3或者是WAV的文件。因为SONY 不想被人看到ATRAC1上TRACK原始代码。






互联网上普遍流传的一些认为电脑传的是LP2代码添加所谓代码而来的传言,其实源自以下这段百度式粗犷科普的字句。
因为不支持MDLP的MD机不能播放LP2和LP4音轨,为防止产生不必要的噪音,每录制212字节的LP数据,就会随后生成20字节ATRAC1下的静音数据。无MDLP机能的机器播放LP音轨,会认为是用MONO录音的,并播放一段时间静音信号。此时显示的音轨名是在正常名称之前加上“LP”字样,是因为使用MDLP的录音机录音时会自动打上“LP”记号(此功能在部分机种可被禁止)。


后来这段话被无数人一传二,二传五的流传,结果越变越离谱,每次传播都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结果就演变成了电脑传SP,其实就是MDLP2加入一些代码而成的不科学流言。

经过追查多种文献,现在可以确定,MDLP2唯一考虑到和SP播放器兼容的确切技术文献信息,仅有这个每212字节插入一个20字节的TRACK虚拟轨的方式,来让SP机器播放时候不会杂音一片,而是进入无声静音状态。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如何让MDLP2变成SP的任何关于编程和技术方案之类的东西,因为根本就没有,也不可能有。

综上所述,并不存在SP时代的SP格式和电脑时代的SP格式的区别,SP就是SP。因为电脑传歌SONY也没必要绕了个大弯子去录制SP,SP光纤录音和USB录音,不过就是编码器由自己机器提供和软件提供的以及连接界面的差别,

USB录SP也不见方便,80分钟的碟子需要40分钟录好,为何?因为TRACK无法绕开,而MDLP2录满一碟,呼啦一下。而且容量更大,为何?FAT的优势。两个东西真的不一样。不实流言应该终结。

最后,ATRAC3 PLUS是基于ATRAC3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而不是SP,为何?SP的缺陷导致SONY急于淘汰这个系统,Pre-echo情况的失败是造成SP系统被淘汰的主因,其次是TRACK相比FAT的不符合时代性。

小弟所见,请兄指教。
翻些DAT机MD机中文说明书,DAT磁带代录,调音等,3D打印仓盖,旋钮,见fzmcu.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3482

帖子

101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1-12-4
发表于 2019-5-26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lyuanstone 发表于 2019-5-26 11:23
MD通过CD录音的天花板就是CD 16bit 44.1hz 1411kbps PCM,同等解码回放技术条件下MD超不过CD这个妈,光纤 ...

SS4.3有ATRAC编码方式的,只要能录SP的碟子,都逃不过去的,关于ATRAC3和ATRAC1的数据格式差别见我上一楼,
0101的数据定义都不一样,因此ATRAC3和ATRAC1之间没有转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不能因为电脑缓存出现的临时文件来做绝对判断。
翻些DAT机MD机中文说明书,DAT磁带代录,调音等,3D打印仓盖,旋钮,见fzmcu.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3482

帖子

101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1-12-4
发表于 2019-5-2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下,因为SS软件的TRACK轨文件通常不会出现在计算机缓存文件夹内,OMA文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TEMP临时缓存文件,而是可以直接在电脑内播放的支持FAT存储方式的音频格式文件,如果要看TRACK代码应该追查SS软件的编程机制,以及了解整个NET MD系统的运作技术文献,在没有看到实际的运作方式,以FAT的音频播放文件来谈论TRACK模式下才存在的ATRAC,这个是很有问题的。
翻些DAT机MD机中文说明书,DAT磁带代录,调音等,3D打印仓盖,旋钮,见fzmcu.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3640

帖子

87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32
注册时间
2005-7-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中文说明书 发表于 2019-5-26 16:21
风筝兄,是这样,这里面存在一个由来已久的误区。
玩DAT很久了,因为我是在很早以前见过SONY公 ...

[at]因此我是没有听说同一张MD碟,既录有SP格式的几首歌,又录了几首MDLP2格式的几首歌。[/at]
这点有点问题,ATRAC1的传统SP,录制后能够通过NET MD完成剪辑,编辑文字等等修改,也能够同时被传输NET MD的LP2,LP4格式文件,这两者同时存在。十几年前我为了保存一些电台录音节目,就将这几种格式混合保存在同一张盘上,到今天为止一直都在正常的。
低调的奢华--MiNi 碟中碟------http://promini.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3640

帖子

87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32
注册时间
2005-7-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中文说明书 发表于 2019-5-26 16:21
风筝兄,是这样,这里面存在一个由来已久的误区。
玩DAT很久了,因为我是在很早以前见过SONY公 ...

用B3采访机录了几段ATRAC
11.png
上NET打乱顺序,播放正常
12.png
传入NET三种格式,播放正常,LP2,LP4空白能放,SP正常播放
13.png
再次B3录音,原B3被覆盖,其它格式还在,正常播放
14.png
15.png
模拟出现
QQ图片20190526180334.jpg
用NET机混合模式下禁止模拟录音
QQ图片20190526180345.jpg

低调的奢华--MiNi 碟中碟------http://promini.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3640

帖子

87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32
注册时间
2005-7-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存在两个版本的SP格式,NET下的为了向下兼容。
低调的奢华--MiNi 碟中碟------http://promini.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3482

帖子

101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1-12-4
发表于 2019-5-26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筝79 发表于 2019-5-26 18:05
用B3采访机录了几段ATRAC

上NET打乱顺序,播放正常

哦,对,记起来了,RH1和NH1是可以在电脑NET MD上混合插入和编辑的。可能是我把RH1在录音前必须选是用HIMD格式和MD格式这个概念混进去了,哈哈,应该是HIMD和MD两个格式不能并存,就此更正我错误,谢谢!风筝哥指正!抱歉抱歉,承认这个局部有些偏差,有段时间没这么做了,最近都是用TASCAM 机器去录。

嗯这个放一边,

之所以说SP不存在两个版本,上面已经从两种数据结构中分析过,不必重复,USB状态下,SONY没有必要绕很大的弯去浪费转换时间成本和因为多次转换降低和劣化音质的风险再多出一个转换器编程的成本,它只要直接在SS软件里面建立个ATRAC1标准的编码器即可,在内存或者NET MD机内转换成真正的SP标准的TRACK代码复制到碟片里即可,这样做成本也低,音质也保证,完全不用费周折。

在ATRAC1机型当中,并未有为后期新技术预先留下的任何措施,如果真的说有,是必须有具体的文献介绍和证据的。但是没有。

比方说,既然如果真的存在这种转换,那么多的专业介绍文献为何没有记录在NET MD传输过程中,如何将ATRAC3中,MDCT分离出的结果是基于旋律变换的矢量程序,如何给提取出来转换成PCM定点数据的时候尽量不损失和导致数据畸变的,因为这个是个比较大的矛盾,与其去搞这种东西,还不如直接将ATRAC编码器放到SS软件里面,在电脑内存中合成TRACK轨道传输,这样的方式成本又低,又方便。但是80分钟的盘确实是花了40分钟来写的,(N1就是这速度)。
翻些DAT机MD机中文说明书,DAT磁带代录,调音等,3D打印仓盖,旋钮,见fzmcu.taobao.com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3482

帖子

101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1-12-4
发表于 2019-5-26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SONY公司SS软件直接集成ATRAC1编码器又不是什么难于登天的问题,也不必要去做什么“NET 向下兼容”,而是完全就是SP从USB传输,倒是作为一个软件开发编程者,我就是纳闷SONY怎么可能会去舍近求远,要去转换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还因为无畏的,没有必要性的转换过程而损失音质代价?这么做无论是从商业角度,技术角度都是解释不通。
翻些DAT机MD机中文说明书,DAT磁带代录,调音等,3D打印仓盖,旋钮,见fzmcu.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3482

帖子

101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1-12-4
发表于 2019-5-26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的症结就是,你们看不到TRACK,而只看见缓存目录里面的OMA。
比较好玩的疑问是,把SS软件集成一个真正的ATRAC1编码器有这么困难吗?还要曲里拐弯的增加成本变着法子故意降低音质。

前面讲了,所谓兼容问题只是为了实现在早期SP机器中,播放MDLP2格式的时候可以实现静音无声,而不是错码的爆响声。因此不存在为了实现兼容而去舍近求远再搞个其它的SP格式。所谓两个SP格式,没有SONY白皮书以及任何来路正规的资料曾经提及过。

翻些DAT机MD机中文说明书,DAT磁带代录,调音等,3D打印仓盖,旋钮,见fzmcu.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3640

帖子

87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32
注册时间
2005-7-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中文说明书 发表于 2019-5-26 19:22
所以说,SONY公司SS软件直接集成ATRAC1编码器又不是什么难于登天的问题,也不必要去做什么“NET 向下兼容” ...

你这点说不通!如果是一个SP版本,在B3上我net的传的就被新的录音覆盖了,而现在是net的被独立分为一个区域的文件,在传入net sp时很明显没有更多的oma文件产生,只有一个和lp2相关的文件被使用,只能说明这net sp版本是在这个oma文件基础上加入了atrac1的编码文件,也就是我说的向下兼容,另一个方面LP2在非MDLP的老机上也能被读出,只不过是编码不同无法合成为音频被解码播放罢了。其实这点很合理,sony怎么可能不让新的机器兼容,不然很多以前录的碟和老机器都不能使用net MD,进入PC时代不能把传统格式给排除在外!
低调的奢华--MiNi 碟中碟------http://promini.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3640

帖子

87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32
注册时间
2005-7-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中文说明书 发表于 2019-5-26 19:38
最大的症结就是,你们看不到TRACK,而只看见缓存目录里面的OMA。
比较好玩的疑问是,把SS软件集成一个真正 ...

$HVWE%Q9[_TLH973K1F`2{5.png
说的很清楚
低调的奢华--MiNi 碟中碟------http://promini.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897

帖子

1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1
注册时间
2009-4-11
发表于 2019-5-26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yuanstone 于 2019-5-26 20:36 编辑
全中文说明书 发表于 2019-5-26 19:22
所以说,SONY公司SS软件直接集成ATRAC1编码器又不是什么难于登天的问题,也不必要去做什么“NET 向下兼容” ...

到SONY JP官网翻了下atrac 开发者几次座谈会,分享下一些信息和个人理解(部分引用原文谷歌翻译)
1.1992 atrac随MD出生,受制于LSI(硬件编解码器) ,Atrac编码受到许多限制,后续根据LSI进展持续完善机身硬件编码ver1~ver4.5 ,type-r
后期机子高版本编码器录制的碟子老机器可以兼容的原因是只升级了编码器,解码器都是一样的

https://www.sony.co.jp/Products/ATRAC3/special/interview01.html
“藤本:你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仍然保持兼容性,对吧?即使解码器,即便携式播放器端是旧设备,使用新编码器进行编码时,您是否可以享受到更高音质的声音?

井上:是的,没错。由于解码器在每个编解码器中没有改变,因此通过编码器的改进来实现声音质量的差异。”

2.1999,MDLP标准建立,内含atrac3,atrac和atrac3技术框架一样,atrac3的压缩率更高,需要特殊处理才能兼容老机的解码器
https://www.sony.co.jp/Products/ATRAC3/special/developers01.html
“- 首先,请介绍一下ATRAC的开发过程。
SUZUKI: ATRAC于1992年推出MD版。从那里,具有更高压缩率的ATRAC3被添加到1999 MD新标准MDLP中。然后,在2002年,当网络音乐传播时,ATRAC3plus被新引入。
- 技术上,这些编解码器是不同的?
铃木:基本技术框架是一样的。在任何编解码器中,输入PCM声源由恒定样本处理,转换为频率,编码和压缩(编码)。这次,它是在反向过程(解码)中应用解码,恢复频率,并通过信号处理返回PCM声源的流程。在每个编解码器中,转换为频率的样本数量存在差异,并且压缩率越高,样本数量越大。
3.开发背景,ATRAC3的开发目标是132kbps(LP2)实现与MD相当的音质(ATRAC3开发前MD只能光纤SP,即这里理解为LP2=光纤SP),既然是开发目标那对于技术的sony应该是完成了,所以SS编码NETSP 跟LP2是同一个OMA临时文件,没有必要把atrac编码弄进ss了。
https://www.sony.co.jp/Products/ATRAC3/special/developers02.html
- 你有什么样的背景来开发ATRAC3plus技术?
Inoue: ATRAC3plus时代已经出现了低比特率和高比特率等各种要求。
Higashiyama: ATRAC3标准最初的开发目标是在132 kbps时实现与MD相当的音质,因此在较低比特率下可以实现的音质有限。因此,ATRAC3plus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制作声音,同时结合技术根据过去的各种问题进行清理。测试实验室在2003年进行的主观评估测试表明,ATRAC3plus 64 kbps相当于MP3 128 kbps的音质。
4.关于音频压缩技术,正如前面所说技术框架一样
ATRAC(硬件编码,光纤SP)分析音频把某种声音较大时刻的另一种不容易察觉的较少声音去除(原文中比喻成火车进站时巨大声音下,你跟另一个人在耳语的悄悄话不容易听到被舍弃)
ATRAC3 编码的时候把声音分成四个频段(部分)分别处理,舍弃的部分比atrac更精细巧妙,同时“用短组合替换流行的数字信号组合
00→0
01→10
10→110
11→111
SS编码LP2处理成SP传送给NETMD应该就是把atrac3这个替换组合进行的压缩 还原成atrac SP,让老机的解码器可以兼容。
atrac是292kbps,atrac3 LP2是132kbps压缩率2倍,还原压缩264kbps,还有的那28kbps应该前面说的atrac3编码分成4部分在atrac基础上再舍弃的部分吧?
ATRAC3plus 则是把4个频段(部分)每部分再分成4份处理,共16部分,并且引入更多的
数字信号组合进一步压缩
https://www.sony.co.jp/Products/ATRAC3/tech/index.html

5.个人看法,光纤录音音乐光盘的音频流数字信号直接有MD的编码器实时编码写入;而SS的NETSP,LP则是由SS完成编码直接传输给MD写入跳过了机身编码器,所谓的技术框架相同,NETMD时代和老MD的碟子都是记录音轨时间,SS上也只能看到剩余录制时间而不是字节容量,能解码这些音轨的机器一种是只能解码SP的老机,还有种是支持MDLP并向下兼容SP的机器。

直到HIMD到来,可以把碟子格式化成可视字节容量不再是可记录时间,这时候的MD碟才是FAT文件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3640

帖子

87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32
注册时间
2005-7-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中文说明书 发表于 2019-5-26 19:38
最大的症结就是,你们看不到TRACK,而只看见缓存目录里面的OMA。
比较好玩的疑问是,把SS软件集成一个真正 ...

比较好玩的疑问是,把SS软件集成一个真正的ATRAC1编码器有这么困难吗?
我想起来了,真的很困难!原始ATRAC1编码是在CD光盘介质系统下的线性PCM模板下研发的,而net是进入了PC时代下容量存储介质。这跨度不是一般的大!
低调的奢华--MiNi 碟中碟------http://promini.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4-4-25 04:47 , Processed in 0.17929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