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91955
威望305
金钱200391
交易诚信度0
主题34
帖子4925
注册时间2008-5-12
最后登录2017-4-12
核心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8-5-12
|
原箱体加强
箱体太薄,令强音、低频等造成箱体呼吸、余震,把大提琴的纹理灭掉、把琴弦跟琴匣的美妙余韵混在一起、再跟现场的堂音混在一起。
还有,前障板震动把高音单元带在一起振,早成都普勒效应(Duppler Effect) 就是调制了高频 (在300 的分频点3000周以上的声音),高频响应就变得很坎坷(有些频段加强、有些频段对消 -- 也就是高频声音吵耳)
我的简便加强:用油炸食品用的竹筷子,截取最直的部分来用。 竹杆子位置越近每块板的中心垂线越好,越近高音单元越好(高音单元的上下位置)。竹杆子两头用水溶的白胶固定,否则太鼓一出来,一定掉下来。不要撑在绒的面上,等于没撑啦。我是把吸音绒用刻刀刻一条线来塞进杆子,直接撑在板上的。
这是把前后板结成一体:振膜往前冲的一瞬间,前障板会往后但背板同一时间往前(箱体前后距离缩短,因为箱内气压低了,给外面气压逼短),竹竿撑住!冲击力就加强了。侧板也是同一原理。
如果要复原,要拿走竹杆子,水溶白胶水也是没有痕迹的。 竹杆子的两头越能跟箱板全面平面接触,效果越好,我两头都沾上一个硬币,加大接触面和接触硬度。 如果是用有洞的铝圆管的话,占用容积更小,有可能更好,但加工难度高,我嫌麻烦。
草草写来,谨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henry余 于 2008-6-24 17:48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