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49892
威望3
金钱24308
交易诚信度3
主题2
帖子111
注册时间2005-6-1
最后登录2024-8-18
中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3
注册时间2005-6-1
|
原帖由 hou3 于 2008-11-22 13:59 发表 
这位同学的论点不对不对我不管,自文可是老前辈了!称同学不大对吧![s:98] :funk:
学术就是用来打破的,而不是用来搞崇拜的,既然是老前辈,那我也把真正的老前辈 抬出来吧,
我的实话实说———答音响发烧友之所问
杨维中
(说明∶由于本文发表于2002年,由此受年代限制或许本人的观点会有所局限,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鉴谅。)
一、你似乎很少发表线材方面的观点,能否谈一点这方面的感受?
音响发烧中,很多即兴而发的感受其实并不能成为放之四海为皆准的准则,不过很多发烧友都很匡信自己的第六感。去年在北京和一位当地烧友吃饭,二两酒下肚后他神情庄重地对我说他听音响进入一种状态时,的确能感觉到地球南北两极磁力线的阵阵袭来…。后来见到于建兵(羽商老总)提及此事时,他笑得连气都喘不过来“哎哟我的老杨,你信那玩艺干吗?赶情是XX功啊?他是一位侃爷…!”的确,如果我们能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音响世界的话,便会发现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其实几近荒唐。
很少去写线材方面的文章,是因为我觉得线材本身的离散性很强,不同的器材单元、不同的使用技巧、不同的听音环境、不同的人往往会得出不同的效果和定论。而且既使是天价的Hi–END级线材也是有得必有失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你想将什么优点都囊括一身而独领风骚是绝对不可能的。淳和温暖?也许是匮乏清丽的反义词;娴静飘逸?显然与凝重无缘;中正平和?没准平淡出奇……
人们对声音的描述和届定非常模糊,有时既使出自一人之口也常会前言不搭后语而难以自圆其说。例如某邮购商对EL2244CN和EL2245CN两枚运放给出的声音评价便颇耐人寻味(注:二者仅相差2元人民币):
1、EL2244CN–再复杂的音符在这儿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条不紊、丝毫不乱,其音色不冷不暖,十分纯正。
2、EL2245CN–与EL2244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它的音色更加纯朴、柔顺,高频也要更清脆些”。
这里,相对于后者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更加纯朴、柔顺…”,显然会令前者的一般性纯朴与一般性柔顺的“十分纯正”大打折扣,同时亦极易让人萌发既生瑜、何生亮之感。
我其实一直幻想CD机与功放;功放与音箱之间的链接,最好是能够省去线材过渡这一环节的。这种美好的愿望和发烧友企盼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源纯净平直不含有任何正弦波交流成份一样。但事实上它们又都是不可能的,因为音响系统中必须要有线材来衔接,而再好的线材也不可能阻抗值绝对为0(衡量线材优劣还有很多其它因素)。同理,整流后的直流电源既使并联再大容量的电容也不可能完全消除交流成份,以至于用示波器放大来看它始终是一根含有交变成份的波浪式曲线。
如果真要为发烧友玩线材讨一个说法,我只能以“有限的改善,无限的夸张”来定义。我的意思是说对线材不要寄于太高的期望值,它并不能对一套音响系统产生革命性的作用,因为线材通常是整个音响系统中最容易被忽略,声音个性最不明显,价位又最天壤之别的一个环节。
由此我们不必迷信线材万能之说,把玩线材时请认真酌作“改变”与“改善”的定义,仔细品味多了高音细节时是否又暗淡了低频的弹跳力,悉心留意声音的“淳和”与“肥厚”,“幼细”与“干涩”有何区别,抑制住换线后的心理暗示,最好在盲听下比较以免先入为主,并且一切全由别人来幕后操作。一根靓线固然可令表现正常的系统绵上添花,但是先天失调的音响纵然使用天价的“神线”亦将回天乏术,按我的口头禅来说就是“盐碱地再怎么施肥也长不出好庄稼”!
我时常感叹,就音箱分频器里那十来二十米长直径不过1mm的电感线圈漆包线而言,动辄一掷千金地玩三四米的喇叭线实在是有虎头蛇尾和隔鞋搔痒之感。何时能来一回动真格的彻底革命,将那分频器轱轳里的线全都换上拇指粗的纯银、纯金、太空线什么的,那才真叫作“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保管它的声音能脱胎换骨连升99级台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