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7803
威望17
金钱13681
交易诚信度2
主题17
帖子776
注册时间2003-9-20
最后登录2018-10-9
高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2
注册时间2003-9-20
|
转自色街
[转帖]我玩障板的一点体会 Post By:2008-7-16 10:27:30
一、 玩障板的缘由
首先是玩晶体机和多路音箱有点厌倦,那么就妄图自己找当今最好的单元,看看是不是自己能够做出合格的、合乎自己耳朵的箱子。那时候还不懂得配套,最推崇的是台湾刘汉盛的音响论坛,香港的基本不看。互联网还不是这么发达,资料很少,专业书籍也感觉好像不够专业,反正天下书是一大抄,翻来覆去就是那么一点东西。当然,转悠的最多的是深圳本地的发声音响市场,偶尔去广州观光学习,听听,看看,哪个能够买得起,那个好听。
当时,最渴望的是GENISIS四大件一套的,低频是侍服加探头侦测,中高音是类似于障板的前后发声,动态和声能量都巨大,非常渴望。但是,钱包一直不太鼓,没有敢下手。
后来,看到了日本立体声杂志第100期,有一个专题,就是总结近10-20年最好的音箱,里面有TAD 的REY AUDIO录音室****音箱,被号角给迷住了,买成品太贵,当时国内好像也没有代理,就开始收集单元。林林总总的收集了大概10个低音,7-8个高音推动器,玩了两年,做箱,车号角,和国外的这方面的好手交流学习,明白了一点点音箱的做法,号角的做法,单元的好坏,感觉开始入门。
又后来,还是受日本立体声杂志的影响,看到了有声电影的励磁障板(就是那个著名的医生)的采访,开始注意障板的原理,但是,仅仅是看资料,大概2-3年不敢尝试。
再后来,忍不住,开始收集各类单元,试图明白多一点单元的好坏,到了购买了日本先锋的七寸,才开始第一次自己胡搞了两块板,即便是这样,一听也迷住了。现在知道,那个障板根本尺寸就不对,不能称为合格的障板。
好像下定决心搞障板了,还是不忍心丢弃号角,自己多年的迷思,故而连续作了两个号角,当然是越大越好。自己模拟数据,然后发给melguish评价,最后作了一对1.7*2.2米的,设计低频是35hz-3db,并且做了适合不同口径单元的安装板,有10寸,12寸,14寸,和双14寸,天天晚上换板换单元,不亦乐乎。
这个过程,也是体验自己认为的真正的号角的过程,那就是不转弯,全频180度辐射角度。虽然使用自己作的扩音机,声音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是,的的确确体会了声能量,和真正号角的几乎不失真的中低频,也明白了号角的相位到底对声音有多大影响。老实说,如果家里有多一个大一点的房间,估计还会继续玩大型号角,可能会玩两路,以便尽可能的消除相位问题:构想就是大号角里面套小号角,大号角发出500hz以下,小号角套在大号角中间或者偏左一点的位置,发出500-20000hz。
这段时间也是网络搜索功能用的最多的阶段:天天晚上只要有时间就搜索号角和障板相关的内容。号角国外玩的比较多,障板则不然,美国为主流的网络,障板的资料非常少,德文又不能过关,只好多搜索,慢慢体会。看西电,lancing,altec,jbl,siemens, telefunken, zeiss ikon等大厂的历史,几乎等同于音响发展的历史,慢慢感觉到了音响的小型化和折中,也明白了障板消亡的真实原因:纯粹的物理作用,不美观,而且占地方很大,一个房间如果不是专用的听音室,如果不是超过50平方米,那么,安装一对最小1.7*1.7米的木板,的确对任何家庭都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当老婆是老大之后(四〇岁的男人,老婆从宠物成为老大是最基本的发展路径),她的意见是决定命运的。玩大号角时就答应半年以后肯定拆掉,玩大板子,就不能用同样的招数,而是从小到大,先玩小板子,让她习惯,然后拆掉,换大一点的板子,慢慢习惯了,虽然偶尔抱怨,然后又拆掉,最后才是真正想要的大板子,呵呵,然后说花费了多少银子,是什么好木料,音响价值如何如何,死缠烂打,留在屋里了。
二、玩障板的妥协
玩了障板,就是顶点了吗?
当然不是。
首先是障板尺寸,当几年前看到IEC标准障板尺寸后,才知道自己只能做到10-12寸的单元的有效频响,再大的板子可能房间容纳不下(不过,还是非常后悔没有下定决心作2.2×2.2米的,那样就有合格的50hz!),所以,现在给大家解释的最多的就是,这对板子的设计频响是60hz,当然可以听到35hz。所以,首先妥协的就是障板的尺寸。
其次,当然是单元。使用的单元能不能在空气中发出正确的整个频带的频响,尤其是低频段,是最关键的因素。障板不失真,除了过小的障板在低频段会有强烈的谐振外,1.3米以上的尺寸就能发出很准确的60hz,这个时候,单元的素质是好声的最关键的因素,所以,不停的寻找合适的单元。
当然,找来找去,还是不能脱离德国的古董单元,谁让德国人才坚持了障板的理念达四〇年,并且产品经久耐用,过了半个世纪以后还功能如初呢?相对比下,美国老大哥的单元,除了有数的几个西电(JENSEN)励磁之外,其他的好像都已经偏离了最佳的Q值的做法,LANCING的老单元又是屈指可数,根本见不到,见到也是天价,不得已,只有德国单元。
这个念头由来已久,收集德律风根、西门子,到有声电影,当然是越玩越有信心,的确感觉是另外一个天地:
完全开放的声音,没有了压抑,没有了可恶的箱体共振的污染,好像也消除了恼人的驻波。尤其是德国单元特有的一种贵气,更是让人情不自禁。那种心情,如同重见天日一样,感觉玩音响好像又有希望了。
10寸八寸的单元不用说,405大概是一口气就买了七个,妄图配对成L501,结果当然是不可能的。到了后来找到L501时,号角拆掉了,障板还没有做出,推荐给了一个高烧老兄,直到自己又找到一对。最终是德国朋友推荐了蔡司励磁50cm(号称20寸), 到家之后,虽然盆等有毛病,但是,还是被其声音给吓坏了。哪里是这么大的单元发出的声音?
小提琴的纤细幼滑,那真是美妙的不能用语言描述。第一次听到德国励磁大单元,和以前玩过的美国的magnovox的感觉完全不同,那才是15寸,怎么高频段和人家20寸的差别这么大?还有那种神秘的纯手工的盆,表面凹凸不平,声音却很干净。咳咳,真的找到了。
买之前当然是犹豫的:虽然没有玩相机,但是,知道蔡司相机和镜头最好。可是,蔡司有好喇叭?怎么原来根本没有听说过?
好在认识不止一个德国人,还有荷兰人,电话问他们,都说是德国喇叭的第一,有声电影等还要臣服,呵呵,坏的也买,因为难得。
但是,裸听了差不多一年,不敢上障板,原因很简单:根本搞不清如何设计合适的障板。现在感觉自己很愚蠢,既然知道了国际电工标准障板,为什么就不直接上呢?所以,我感慨,中国人是先想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先去学习拷贝,然后再修改。广这个障板尺寸,本来有现成的,就是不用,一定要作一个合适的。。。真的愚蠢之极。有声电影的网站上也有,1.7×1.7米,2×2米,2.4×2.4米,1.8×2.5米,那个都好!为什么自己当时不用?想不通。
最后,写信给有声电影网站的所有者,向他求援,得到了现在的障板尺寸。还是小了点,2.2×2.2米刚好合适。等以后有了好木料,再作一对。
三、到底是有限障板还是无限障板?
这个问题估计困扰了想试验障板的人不知道多久。
按照教科书的概念说,肯定是无限障板,因为只有无限大障板才能完全隔绝相位,多低的频率都能测试出100.000%准确的声音。
可是,当我看到国际电工的标准障板尺寸时,我就知道,我们的传统教科书仅仅是停留在国外大公司三〇年代以前的水平:那就像教给我们杠杆原理,让我们明白只要找到一个支点,我们就可以徒手撬动地球,却不让我们知道我们天天用的筷子其实就是最好的杠杆,是相同的道理。
实际是,永远只有有限障板,永远没有无限障板:所谓的无限障板其实都是近似于而已。
障板的尺寸决定了低频的下限频率的准确回放,那么,多大的障板,只不过是个精度问题,就是失真度的百分比问题。玩了单元,和测试单元的人都知道,喇叭的失真的巨大的,10%根本是不用惊讶的,超过20%你盲听连感觉都感觉不到。尤其是低频,低于40hz,生产厂家说测量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根本说来,除非最严格的实验室,40hz以下根本测量不了,没有那个手段。那么,障板40hz以下和任何箱体一样,都是取失真最低而已。并且,人类对低频的失真是感觉最不明显的。既然国际电工规定了障板尺寸,那么,就可以完全肯定的说,那些有限的障板尺寸,已经是人类可以做到的在那个低频下限失真最小了。
所以,
说无限障板可以:但是,如果谁用这个观点来反对有限障板,我肯定跟他急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