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聆客音频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印度神游

[各地社区] 昆明及云南地区玩家俱乐部!

  [复制链接]

2

主题

6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7-8-15
发表于 2010-5-11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买个合并机不知这二款如何

在网上看来看去斯巴克新220CU带USB接口和天逸新超博AD68就是不知他们的声音如何啊!有哪位老大听过!我的音箱是丹麦威发5寸和ETON25sd1。先谢谢大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469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8
注册时间
2010-3-17
QQ
发表于 2010-5-13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昆明资深烧友吴先生家的系统:珍妮西施V+JEFF ROWLAND和谐前级+不知名805胆后级+飞利浦LHH2000、LP唱盘(用well tempered 的classic V LP机+benz micro  glider L2唱头+jeff rowland dg cadence ),CD到DAC用的是卡达斯的自然参考同轴线、DAC到前级是音乐丝带奥丁(真线的线基diy的,头也是选择了原装线的WBT0102纯银的头,的确是超班的表现),前级到后级是AQ科罗拉多信号线。前级到低音伺服是AQ的哥伦比亚信号线,喇叭线中高音是VDH scs2(散线)+英国的,到低音伺服的喇叭线是原配的AQ线。


              
       吴先生也是最近无意之中认识的,吴先生是性情中人,大概都是玩音响的吧!电话一接通就有说不完的话题,很佩服吴先生所走过的音响历程,吴先生玩过的音源:马兰士的sacd SA11S1、wadia 15 解码器、theta G3、marantz 7,luxman d-500xs2 、STUDER D730 、VICTOR XV-D9000  、PHILIPS—LHH1000、马兰士94、马兰士95、marantz D-1F解码器、Wadia 2000,40界面一套、力士LUXMAN DA/DP-07、linn cd12 等,功放:贵丰TUBA、JEFFROWLAN CONCENTRA II等、箱子:百变龙600i、世霸大情人、玫瑰木ROGERS 3/5A、B&W 签名版S805 等。

        此系统声音特点是密度相当的高, 恰到好处的厚实,但又不失甜美,声音表现刻画得入木三分. 它没有刻意的去夸张任何一个频段,就是时间听长了也不会觉得累.它最迷人的中频段在人声和弦乐表现方面更加突出,高密度带点清甜味的声音,我个人感觉是非常中性自然,朴实无华的声音,在音乐的表达方面有质有量,非常接近模拟声,甚至有“写实达意、写意传神”之感,声音就像一个天生丽质、不施粉黛的佳人,让你听完欲摆不能的感觉,整套系统声音具有一种说不出的流畅感,让你整个身心都投入音乐当中而不能自拔,低频下潜是我听过下潜最深的,此系统完美吗?NO,可能受房间的的影响,器材的潜能没有发挥极致,追求极致HIFI性得烧友也许会觉得他的高频会偏暗一点点,层次感再好一些就最美,舞台的规模感再大一些就来的比较过瘾,但这是太高的要求了,我听着已经相当满足,难得吴先生对音乐(他喜欢自然、流畅、宽松、精致、密织、淡雅的声音)有如此深的理解,对器材有如此高的调教功力。玩过这么多经典器材,本身就是对声音的一种财富积累,我为认识吴先生而感到高兴,希望能再次与吴先生讨教发烧之功道,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0

帖子

2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7-10-13
发表于 2010-5-13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兄:好耳福哦。
  哪天也去蹭听下……:loveline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469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8
注册时间
2010-3-17
QQ
发表于 2010-5-13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果 于 2010-5-11 21:10 发表
在网上看来看去斯巴克新220CU带USB接口和天逸新超博AD68就是不知他们的声音如何啊!有哪位老大听过!我的音箱是丹麦威发5寸和ETON25sd1。先谢谢大家了!
个人意见最好在懂行的指导下去淘个二手的经典YLJ,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469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8
注册时间
2010-3-17
QQ
发表于 2010-5-14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Op.131

作于1826 年的《升c小调四重奏》是贝多芬的最爱。这是室内乐历来最复杂的曲子,也是弦乐四重奏中不朽的佳作。由于此曲包括七个乐章、十四个速度变化,且必须一气呵成地演奏完毕,对任何一位演奏家都是极大的挑战。此外,乐章间的连结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具有关联性,整个曲子可谓建构于动机关联及显著的调性规画上:七个乐章都是上升调,完全没有升c小调的停顿。事实上,全曲听来似乎没有终点,而是持续的、惊人的旅程。乐谱似乎也暗藏玄机:七个乐章依循歌剧的模式:序曲、几首咏叹调及宣叙调,以及终乐章的合奏——由于第一乐章的赋格曲,全曲模式最接近于神剧中的一幕,奏出梦幻到现实的过程。

即使是对《升c小调四重奏》这么严肃的作品,贝多芬也不忘开个玩笑。当时在缅兹(Mainz)的出版商索恩公司(B. Schott’s Sohne)曾提醒他:这首四重奏必须是“原创之作”,因此贝多芬故意在手稿上写道:“此曲乃东拼西凑的剽窃之作。”

第一乐章的赋格曲充满浓厚的教会音乐风格,几乎是模拟文艺复兴时期经文歌的型态。贝多芬想藉由沉潜的心境,表达丰富的声音。第二乐章快板是意大利式的咏叹调,模仿通俗的田园风格,并无崇高的意境。第三乐章是宣叙调的伴奏,只有11小节,却因第一、第二小提琴竞奏的绝妙结构,在全曲中扮演着如手表齿轮的重要角色。

第四乐章是一套由六个变奏组成的行板乡村舞曲,标示为“非常抒情地”。每一段变奏代表风格各异的短小咏叹调;其中一段贝多芬甚至模仿意大利风格小夜曲的吉他和弦。第五乐章诙谐曲有如吟诵般的曲风,但其旋律随着乐曲行进而渐渐消失,终至瓦解。然后再以全新的方式组合起来。直到最后齿轮滑落,贝多芬才让曲调漂亮地冲入下一乐章——一个和声具浪漫乐风的慢板。

终乐章的快板就像歌剧的最后一幕,所有演出者都上场。整个乐曲形式像是奏鸣曲,而其开场时节奏冲动的主题,则汲取自《第二号拉苏莫夫斯基四重奏》(Razumovsky, Op.59)的终乐章。同时,贝多芬对乐曲切入点的强调,弥补了第一乐章乐曲流畅性的顾虑。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部的核心,贝多芬插入一段全音符的上行音阶作为对照主题,持续了23小节,并且让四件乐器各演奏一遍,宛若回到他三十年前对位法的课程一般。运用各种方式,贝多芬以这首惊世巨作将毕生所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469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8
注册时间
2010-3-17
QQ
发表于 2010-5-14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音乐史必听曲目200首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
1.古希腊音乐:《塞基洛斯墓志铭》

二、中世纪音乐
2.《四旬斋前第三个主日的弥撒曲》选段
3.《复活节弥撒曲》的继叙咏
4.游吟诗人贝•德•万塔顿:《我看到云雀高飞》
5.德。迪亚:《我必须唱》
6.亚•德•拉•阿勒:《罗班爱我》
7.汉斯•萨克斯:《大卫是诚实而正直的》
8.佚名:《埃斯坦比耶舞曲》
9.平行四度与五度的奥尔加农
10.温彻斯特大教堂的奥尔加农
11.圣玛蒂亚修道院的奥尔加农
12.雷奥南的两声部奥尔加农
13.佩罗坦的四声部奥尔加农
14.康都克特:《欢呼圣母》
15.经文歌《有人嫉妒/伤心的爱/求主怜悯》
16.经文歌《她统治着》
17.经文歌《新鲜的草每》
18.维特里:经文歌《公鸡喋喋不休地叹息》
19.马肖:叙事歌《羞耻,恐惧和踌躇》
20.马肖:《圣母弥撤曲》的“羔羊经”
21.波隆纳:牧歌《一只凤凰》
22.兰地尼:叙事歌《她不再怜悯》

三、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23.邓斯泰布尔:经文歌《你是多么美丽,多么可爱》
24.杜费:《赞美诗》
25:杜费:经文歌《玫瑰在近日开放》
26.杜费:弥撒曲《脸儿苍白》的“羔羊经”
27.奥凯亥姆:弥撤曲《MI-MU的“羔羊经”
28.约斯堪:经文歌《圣母颂》
29.拉索:歌曲《我亲爱的夫人》
30.拉索:无伴奏合唱《回声》
31.拉索:经文歌《女巫的预言》
32.马丁•路德:新教圣咏《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
33.帕勒斯特里那:《玛采鲁斯教皇弥撤曲》的“信仰经’,
34.G加卜利埃里:《坎佐纳》
35.莫尔顿:器乐曲《武士歌》
36.约翰逊:琉特琴曲《绿袖》
37.杰苏阿尔多:牧歌《我无言离去》
38.马伦吉奥:牧歌《孤独而凄凉的荒野》
39.蒙特威尔第:牧歌《冷酷的牧羊女》
40.卡契尼:牧歌《最奸诈的面孔》
41.蒙特威尔第:牧歌《我的爱在哪里》

四、巴洛克时期音乐
42.蒙特威尔第:歌剧《奥菲欧》选段
43.佩里:歌剧《优丽迪丝》选段
44.普赛尔:歌剧《阿尔米德》选段
45. A•斯卡拉蒂:歌剧《格里塞尔达》选段
46.许兹:《扫罗,你为什么要迫害我》
47.科雷利:《三重奏鸣曲》(0p3 Not).
48. F.库泊兰:古钢琴《组曲》选段
49. D•斯卡拉蒂:《奏鸣曲》(K119)
50.维瓦尔蒂《G小调大协奏曲》(0p3 Not)
51.维瓦尔蒂:《大协奏曲:四季》
52.巴赫:《前奏曲与赋格》Bwv543
53.巴赫:《马太受难曲》
54.巴赫:《约翰受难曲》
55.巴赫:《D大调第三乐队组曲》
56.巴赫:《音乐的奉献》
57.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
58.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
59.亨德尔:《水上音乐》
60.亨德尔:《皇帝焰火音乐》

五、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61. C•P•E.巴赫:《第四奏鸣曲》
62.格鲁克:歌剧《奥菲欧与优丽迪丝》选段
63.佩格莱西:喜歌剧《管家女仆》
64.海顿:《第77交响曲》
65.海顿:《弦乐四重奏》0p71 NO 3
66.海顿:《第94交响曲•惊愕》
67.海顿:《第101交响曲•时钟》
68.海顿:《弦乐四重奏》0p3 No5
69.海顿:《第45交响曲•告别》
70.海顿:《第100交响曲•军队》
71.海顿:《第104交响曲》
72.莫扎特:《C大调钢琴协奏曲》K467
73.莫扎特:歌剧《魔笛》选段
74.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段
75.莫扎特:歌剧《唐•乔凡尼}选段
76.莫扎特:《第40交响曲》
77.莫扎特:《第41交响曲》
78.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79.贝多芬:《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
80.贝多芬:《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
81.贝多芬:《第8钢琴奏鸣曲.悲枪》
82.贝多芬:《第17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83.贝多芬:《第21钢琴奏鸣曲•黎明》
84.贝多芬:《第3交响曲》
85.贝多芬:《第5交响曲》
86.贝多芬:《第6交响曲》
87.贝多芬:《第9交响曲》
88.贝多芬:《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Op131

六、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89.威伯:歌剧《自由射手》选段
90.威伯:钢琴曲《邀舞》
91.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
92.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
93.舒伯特:《第8交响曲》
94.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95.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
96.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
97.舒曼:钢琴套曲《蝴蝶》
98.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99.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100.门德尔松:序曲《仲夏夜之梦》
101.门德尔松:《苏格兰交响曲》
102.门德尔松:《意大利交响曲》
103.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选段
104.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序曲
105.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序曲
106.瓦格纳:歌剧《女武神》中“飞行的女武神”
107.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
108.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09.约翰•斯特劳斯:歌剧《编蝠》序曲
110.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111.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12.布拉姆斯:《海顿主题变奏曲》
113.马勒: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
114.马勒:《第8交响曲》
115.理查•斯特劳斯:交响诗《死与净化》
116.理查•斯特劳斯: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17.肖邦:《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
118.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
119.李斯特:交响诗《前奏曲》
120.李斯特: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
121.李斯特:《第1钢琴协奏曲》
122.李斯特:钢琴与乐队《死神之舞》
123.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124.弗朗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125.丹弟:《法国山歌交响曲》
126.圣•桑:歌剧《参孙与达利拉》选段
127.圣•桑:组曲《动物狂欢节》
128.奥芬巴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选段
129.比才:歌剧《卡门》选段
130.罗西尼:歌剧《塞维尔的理发师》选段
131.罗西尼:歌剧《威廉•退尔》序曲
132.贝里尼:歌剧《梦游女》选段
133.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选段
134.威尔第:歌剧《茶花女》选段
135.威尔第:歌剧《阿依达》选段
136.威尔第:歌剧《奥塞罗》选段
137.马斯卡尼:歌剧《乡村骑士》选段
138.列昂卡瓦罗:歌剧《丑角》选段
139.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140.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选段
141.普契尼:歌剧《托斯卡》选段
142.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143.帕格尼尼:《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
144.格林卡:《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145.格林卡: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146.鲍罗汀: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147.鲍罗汀:歌剧《伊戈尔王》选段
148.穆索尔斯基:交响幻想曲《荒山之夜》
149.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
150.里姆斯基—科萨克夫:交响组曲《谢赫拉查德》
151.柴可夫斯基:舞剧《天鹅湖》选段
152.柴可夫斯基:《第6交响曲,悲枪》
153.柴可夫斯基:《一八一二年序曲》
154.斯美塔纳: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155.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156.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
157.西贝柳斯:交响诗《芬兰颂》
158.巴托克:《为弦乐器、打击乐和钢片琴而作的音乐》
159.德•法雅:舞剧《三角帽》选曲
160.萨拉萨蒂:小提琴曲《吉普赛之歌》
161.斯克里亚宾:《第5交响曲》
162.拉赫玛尼诺夫:《第2钢琴协奏曲》
163.拉赫玛尼诺夫:《第3钢琴协奏曲》
164.德彪西:管弦乐《牧神午后》
165.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166.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

七、二十世纪音乐
167.勋伯格:《月迷彼罗》
168.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
169.贝尔格:歌剧《沃采克》选段
170.威伯恩:《5首乐队小品》
171.斯特拉文斯基:舞剧《春之祭》
172.斯特拉文斯基:《圣诗交响曲》
173.亨德米特:歌剧《画家马蒂斯》选段
174.奥涅格:《太平洋231号》
175.梅西安:《异国鸟》
176.瓦列兹:《电子音诗》
177.瓦列兹:《电离》
178.施托克豪森:《青年之歌》
179.潘德列茨基:《祭广岛受难者的哀歌》
180.克拉姆:《孩子们的原始呼声》
181.布列兹:《无主人的锤子》
182.约翰•凯奇:《方塔纳混合曲》
183.莱斯庇基:《罗马的喷泉》
184.埃尔加:《谜语变奏曲》
185.霍斯特:《行星组曲》
186.布里顿:管弦乐《青年乐队指南》
187.格什文:钢琴与乐队《蓝色狂想曲》
188.格什文:交响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189.科普兰:舞剧《阿帕拉契亚的春天》选段
190.伯恩斯坦:《西城故事》选段
191.哈恰图良:舞剧《加亚涅》选段
192.普罗科菲耶夫: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93.肖斯塔克维奇:《第1交响曲》
194.肖斯塔克维奇:《第5交响曲》
195.肖斯塔克维奇:《第7交响曲》
196.肖斯塔克维奇:《第8交响曲》
197.肖斯塔克维奇:《第11交响曲》
198.肖斯塔克维奇:《四重奏》
199.普罗科菲耶夫: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200.卢托斯拉夫斯基:《管弦乐队协奏曲》
香港弦声音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0-3-29
发表于 2010-5-14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颐高中心高登麦3C数码广场4楼HIFI音响殿堂还有少量商铺

不好意思,如果这里不适合发布此类的帖子,请版主帮忙删除,谢谢了~

4楼聚集了云南最齐全的HIFI音响品牌和商家,现在还有少量新规划的商铺招租,诚邀爱好者和商家入驻,有意向请咨询4楼商场办公室。

多有打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469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8
注册时间
2010-3-17
QQ
发表于 2010-5-14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大家介绍一个音乐网站:库客古典音乐网http://www.kuke.com/flash_play/play.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469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8
注册时间
2010-3-17
QQ
发表于 2010-5-16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第七首《F大调弦乐四重奏 . 拉祖莫夫斯基》作品59之一

在作品59的三首中,这一首的风格还算是比较接近早期四重奏的,但在曲式上要比早期传统的要自由的多,在音响上,贝多芬将四件乐器的表现能力做了许多探索,并试着弦乐器上创造出其他乐器的效果:如双簧管、单簧管,甚至风琴或竖琴,在第二乐章的诙谐曲中还能听到圆号的音色。

第一乐章 快板


在几乎没有任何准备下,大提琴就引进了主题,第二提琴及中提琴以八分音符作伴奏音型,这种伴奏音型虽然在海顿的四重奏慢板中常能见到,这里贝多芬用在快板,并后来被人们认定为四重奏的典型写法。主题由重复的八分音节奏控制,这种典型的弦乐断音奏法,又是相当普遍的和弦,却以不很古典的方式出现,令人耳目一新。仔细一听原来低音旋律与上声部构成了主和弦的第二转位,这在早期都是作为不和谐和弦的,旋律到了第一小提琴,还是处于不稳定的调性,直到第19小节才第一次出现了主和弦!第二主题是从第一主题中引出的,建立在F大调上,十分和谐温暖,先由第一、第二提琴后由中、大提琴奏出的号角似的三四度音程的二重唱日后对舒伯特显然有深刻的影响,在他的《死与少女》及《C大调五重奏》中一再出现。第二主题的第二部分由大提琴连续向上跃进而引入的,带休止的八分音符使人联想起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中定音鼓的节奏,小提琴旋律时而在高处翱翔,时而以六连音爆发出高潮,高低音区的回声般的呼应也使人联想乐队中的管乐音色。

据说贝多芬在写《第三交响曲》时曾取消了传统的呈示部须反复一次的做法,但后来又恢复了。在这里贝多芬似乎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方法:在103小节开始的发展段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呈示部的反复,但四小节后即进入了第一发展段,原先主题的材料成了乐曲不断发展的无穷源泉,四件乐器充分陈述,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一个个新的境界,当转调到降D大调时,第二个发展段开始了,这次是以赋格形式出现的,原来的节奏成了对琴的声部,这长达一百多小节的发展乐段,竟全部来自八个固定不变的八分音符音型。


第二乐章 诙谐曲 生动的小快板


在贝多芬四重奏中以3/8拍写成的快板除了作品18号第六首终曲为热烈欢快的舞曲外,作品18第四首的第二乐章与这乐章有不少相似之处,当然不论从内容、篇幅、力度要求都是大大超过了前者了。

这首用奏鸣曲写成的结构庞大的诙谐曲既有舞曲的性格又是强烈狂热的,开始是两个动机间的对话,第一个动机其实就是只有一个音的节奏变奏,这个动机是如此简单,但却贯穿了全曲,我们想起舒曼的话:“贝多芬从街上随手拣起一个动机,但他能重新将它创造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和莫扎特不同,莫扎特往往是先完整的阐述主题后再片断地将它发展,贝多芬却正好相反,往往把小的动机积累最后组成了庞大的结构。这里至少有七个不同的小动机,它们既类似又一直在变化,这乐章具有一种渴望的精神,快乐和忧郁就象太阳和影子轮流交替。

第三乐章 非常伤感的慢板


如果说诙谐曲是以主题的高超变化及它们的巧妙组合成为精彩的乐章的话, 那么现在这首慢板是以它的简朴和宽广成为又一精华之作。在这乐章中仅有两个主题,但它们的表现力却是无穷的。所具有的深度使这首乐曲早已超越了人们从技术角度对它的分析。开始时由一提轻声奏出主题,缓慢而安祥,以十六分音符为一小拍,八小节的乐句,第二次大提琴在高音区重复奏主题。一提的对位声部好似对大提琴的安慰。富有朝气的音型出现了,好象告诫人们不要一直沉溺在悲哀之中,生活中还要奋起。虽然又回到了忧郁深沉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简单的几乎就是小调和弦的分解。哀伤的旋律后来变成了温柔体贴的对话,而伴奏变的错综复杂,乐器之间出现的精细配合,拨弦的琶音进行,流畅的快速音符。最后第一提琴以一连串的六十四分音符奏出音响明朗的华彩乐段。此时已转成大调,直到出现在C音上的颤音,这个音直接成为F大调的属音,这样就不停顿的进入了下一个乐章。

第四乐章 终曲


采用了2/4拍的俄罗斯民歌为主题,贝多芬选择了这首民歌好象有某种暗示,这首基于斯拉夫性格的民歌有种伤感又夹杂着生活乐趣的复杂情感的流露。这首终曲是具有双重性格的,即又生命和快乐的火光,也隐藏着暗淡,人们认为这是贝多芬所写的最有启发性,最有趣的乐章,甚至超过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的终曲。

主题开始在F大调,很快转入D小调,大提琴小提琴奏出后达到了十六分音符的最强音,接着由第二提琴引出了流畅了第二主题,此时整个音区都比较高,中、大提琴的后半拍使得气氛有点不安,转入极轻后又突然爆发出上行音阶。这乐章中的音区跨度特别大,对演奏技术的要求也特别高,无论节奏音准都有相当的难度,结尾是以主题的后半句为材料的,后来主题又成了柔和的慢板,紧接在F大调主和弦的急板下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469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8
注册时间
2010-3-17
QQ
发表于 2010-5-16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Jean Sibelius (1865-1957), 芬兰最着名的作曲家、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初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后赴柏林、维也纳进修。着有多部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而获得了世界的公认。自1950年起在赫尔辛基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节——西贝柳斯音乐周。


  其代表作有广为流传的交响诗《芬兰颂》、七部交响曲、交响传奇曲 四首(包括着名的《图翁涅拉的天鹅》)、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萨加》(即《冰洲古史》)、《忧郁圆舞曲》(戏剧配乐的一章)、弦乐四重奏《内心之声》,以及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此外还作有大量的歌曲、钢琴曲等等。

  一、少年时代西贝柳斯生于1865年芬兰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是驻扎在那里的一个团的军医。作为一个小男孩, 西贝柳斯喜欢在钢琴上构筑音乐,而且后来还为钢琴和其它独奏乐器把一些小作品写下来。当他十五岁时,他跟随那个团管乐队的教师上小提琴课。在夏天,西贝柳斯喜欢拿着他的小提琴成天成夜地消失在树林里——在那些奇异的北欧夏夜的时候,太阳一直到后半夜才落下,而且天黑时绝不会比神秘的黄昏时的光线更暗。西贝柳斯愿意努力在小提琴上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美所感觉到东西:有着那些高大的“窃窃私语”的树的芬芳的树林、寂静的湖和 欢快的小溪、以及银色小鸟的歌声。

  他还同他的弟弟和朋友们在学校的管弦乐队里和室内乐的家庭音乐会上拉小提琴。象许多别的音乐家一样,西贝柳斯曾经想成为一名律师,并且花了一些时间在芬兰的赫尔佛尔斯大学学习法律。最后,他还是决定把整个生命献给音乐。当他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国家到柏林去学习音乐的时候,他才二十四岁。后来西贝柳斯到了维也纳,在那里,他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伟大的名声。等他三年后回到芬兰时,他已经以他第一首伟大的音诗《En Saga》而闻名了。标题的意思是“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二、芬兰民族音乐之魂 最伟大的民族主义音乐作品也许就是《芬兰颂》—一首用芬兰民歌和故事以及忧伤的旋律组成的音诗,它的作曲者就是伟大的芬兰人西贝柳斯。

  他和理查德·施特劳斯曾经被称做现代音乐中两个伟大的“S”。《芬兰颂》以一种召唤人民武装起来的庄严的、不协和和弦的铿锵声开始。只要那些俄国人占领着芬兰,他们就不允许这个作品公演,因为怕它会煽动芬兰人的反抗情绪。当芬兰终于获得自由时,政府每年发给西贝柳斯一笔养老金,使他能够把自己的一生用于作曲。 在西贝柳斯时代,芬兰人已经从一些民间艺人和乡下的老百姓那里收集到了所有的芬兰古传说,并且将它们汇集在一本题为《卡列瓦拉》的丰富的芬兰传说集里。西贝柳斯使用真正的民歌曲调,将《卡列瓦拉》的精神渗透在他所有的作品里,甚至在那些伟大的交响曲里。

  他的大多数音诗把《卡列瓦拉》的各部分绘成一幅幅音画——例如他那首《图翁涅拉的天鹅》描写了一个死亡区域,被一条黑河围绕着,在上面有一只天鹅总是唱着悲伤的歌曲。那首伟大的民族主义的音诗《芬兰颂》用音符讲述了一些关于在人类有记忆以前就住在黑暗森林里的勇敢的诸神和英雄们的故事,但它更多地讲的是每个乡下人心里的爱和自豪感。由于芬兰政府的津贴,西贝柳斯才能把长期安静的岁月用来创作交响曲和音诗,并且使作品都渗透着古老的芬兰民间传说的精神。他一直生活在离芬兰首都二十英哩的可爱的农村庄园里,他崇拜贝多芬高于其他一切作曲家。许多人相信:未来将把西贝柳斯的名字放在所有时代的伟人当中,并且在贝多芬的旁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469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8
注册时间
2010-3-17
QQ
发表于 2010-5-16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要用,再上DG111目录:
CD1 阿巴多 - 勃拉姆斯:21首匈牙利舞曲
CD2 阿玛迪斯-贝多芬弦乐四重奏OP59.No.1 OP131
CD3 阿格里奇 - 肖邦24首前奏曲 Op.28
CD4 巴伦博伊姆 - 拉威尔:管弦乐作品集
CD5 米凯兰杰利 - 德彪西:前奏曲 & 意象
CD6 伯恩斯坦 - 伦纳德•伯恩斯坦:西城故事
CD7 伯姆- 莫扎特:安魂曲
CD8 布列兹 -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 彼德鲁什卡
CD9 卡米诺拉的维瓦尔第-五首小提琴协奏曲集
CD10 多明哥&朱里尼:歌剧饗宴
CD11 杜达梅尔 - 马勒: Symphony No.5
CD12 埃默森 弦乐四重奏 -《巴赫:赋格的艺术》
CD13 舒伯特:冬之旅 (费雪迪斯考)
CD14.15 富尼埃 -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2CD
CD 16 费伦茨•弗里乔伊 - 威尔第:安魂曲
CD17 富特文格勒 - 海顿:No. 88 & 舒曼:No. 4交响曲
CD18.19 加迪纳 - 蒙特威尔第:圣母晚祷 双CD
CD 20 吉列尔斯 -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CD 21 戈贝尔 - 帕海贝尔: 卡农和吉格
CD22 伊莲娜- 格里莫-Credo(信经)
CD 23 巴哈:小提琴协奏曲辑 (希拉蕊韩)
CD 24 霍洛维茨 - 霍洛维茨在莫斯科
CD 25 尤根•约胡姆 - 卡尔•奥尔夫:布兰诗歌
CD26 卡拉扬 - 贝多芬-Symphony No9
CD 27 贝多芬:第4,5号钢琴协奏曲 (肯普夫)
CD28 克莱伯 - 贝多芬:Symphonies No.5 & 7
CD 29 韩德尔:咏嘆调 (柯翠娜)
CD30 库贝利克 - 德沃夏克: Symphony No.8&9
CD31朗朗 柴科夫斯基 门徳尔松 No.1钢琴协奏曲
CD32 马泽尔- 门德尔松 意大利和宗教改革交响曲
CD 33 大提琴慢板 (麦斯基)
CD 34 白辽士:幻想交响曲 (马克维兹)
CD 35 帕拉耶托里斯:圣诞弥撒 (麦克里希)
CD 36 拉摩:虚构交响曲 (明考夫斯基)
CD 37 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与双重协奏曲 (慕特)
CD 38 歌剧咏嘆调 (涅翠柯)
CD 39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欧伊斯特拉夫)
CD 40 輓歌辑 (范欧塔)
CD 41 韦瓦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 (平诺克)
CD 42/43 萧邦:夜曲辑 (皮耶丝)
CD 44 史卡拉第:奏鸣曲辑 (波哥雷利奇)
CD 45 萧邦:练习曲辑 (波里尼)
CD 46 德国歌剧咏嘆调 (夸斯托夫)
CD 47/48 巴哈:B小调弥撒曲 (卡尔李希特)
CD 49 拉赫曼尼诺夫:第2号钢琴协奏曲 (李希特)
CD 50 德弗札克:大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洛可可变奏曲(罗斯托波维契)
CD 51 流浪汉之歌 (特菲尔)
CD 52 天空与海洋 (费亚松)
CD 53 巴哈:触技与复格 (瓦尔沙)
CD 54 舒曼:诗人之恋 (温德利希)
CD 55 李斯特:钢琴协奏曲辑 (齐玛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469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8
注册时间
2010-3-17
QQ
发表于 2010-5-16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受最多人喜欢的曲式。他一共创作了27首钢琴协奏曲,每一首都有相当独特的个性。一般而言20号(K.466)以后的八首最受欢迎。这些精致的作品最令人赞赏的除了它们丰富的旋律外,还有协奏曲本身难以达成的平衡感。尽管莫扎特在音乐史上所处的时期算是颇早,但后世的作曲家实在不容易找到几个在这方面处理得非常漂亮的。

《降E大调第22号钢琴协奏曲》(K.482)写于1785年冬天,是莫扎特使用“降E大调”来作曲的第四首钢琴协奏曲,这是一首规模宏大、开朗奔放、庆典气氛热烈,并带有威风堂堂同调性“交响协奏曲”的回声,是莫扎特后期成熟笔调的充分表露,作者从容地运用饱含自身特色的作曲技法,简直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境界。莫扎特懂得如何把听众的爱好融合于他本人对艺术的要求中,本曲便是最成功的一例。这首协奏曲中处处洋溢着莫扎特独特的表现力与美感,特别是他对木管乐器的处理,更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绚烂效果;徐缓的第二乐章,富有一种朦胧之美。另外,本曲中首创以单簧管取代双簧管的位置,这一变革在钢琴协奏曲的发展史上还属首次。这也是莫扎特所有的协奏曲中演奏时间最长的一首。

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旋律创意非凡。其中独具魅力的木管乐器柔和、清澈的音色得到充分表现,旋律相当意味深长。主奏钢琴的加入,展示了精细而流畅的技巧。变奏曲式的次乐章主题带有一丝浪漫主义风格,由一段洋溢着深切情感的主题及五段变奏组成,有一丝悲怆的效果,暗色调的曲思是莫扎特沉痛心理情结之展现。第三乐章则是修饰过的猎歌,并以超越的暧昧来结束。乐章主题具有莫扎特回旋曲所特有的轻松嬉游般的风格,也是本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乐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469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8
注册时间
2010-3-17
QQ
发表于 2010-5-16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家傅聪谈莫扎特:中国人灵魂里本来就是莫扎特
作者:傅聪

  我在外头常常跟人家争论,欧洲的基督教精神常常有信仰和智慧的争论。我有时跑到信仰这边,有时又跑到智慧这边,争来争去,不可开交,其实两者是不可分的。

  中国人是个具有最高智慧的民族,到现在为止,也很少有欧洲基督教精神那种信仰。中国人其实是有很高度的怀疑精神的民族,只是不科学,是一种直觉的怀疑精神,凭一股灵性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和知识是两回事,有时一个最大的学究什么智慧也没有,一个普通的农民什么书都没念过却有很高的智慧。我说要看中国文化就看中国的文字,从中国的文字就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字完全是莫扎特式的,如“明”吧,一个太阳一个月亮,三岁孩子就知道,看来很天真很稚气,可也是最高的诗意,最富象征性的东西。我所以称它为莫扎特式的,就是最朴素、最天真、最富有想象力、最有诗意的,不过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老早就达到了这种境界,而艺术史上只有几个高峰才达到,就象莫扎特。

  我的父亲傅雷讲莫扎特的那篇文章有两句话我觉得非常精辟。“假如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末莫扎特给我们是无限的信心”。为什么说这句话呢?这一段可以单独拿出来大书特书:“在这样悲惨的生活中,莫扎特还是终生不断地创作。贫穷、疾并妒忌、倾轧,日常生活中一切琐琐碎碎的困扰都不能使他消沉;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受到损害。所以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最后这句我不完全同意,他有的地方还是有这种气息的,但他总是竭力保持平衡,他那大慈大悲的心理,即使反抗,也永远带着那种irony,这词很难翻,就是哭里带笑,笑里带哭的状态。“他的心灵多么明智,多么高贵,多么纯洁。音乐史家说莫扎特的作品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是的,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受难的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

  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但最可欣慰的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幸福,他能在精神上创造出来,甚至可以说他先天就获得了这幸福,所以他反复不已地传达给我们。精神的健康,理智与感情的平衡,不是幸福的先决条件吗?不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渴望的吗?以不断的创造征服不断的苦难,以永远乐观的心情应付残酷的现实,不就是以光明消灭黑暗的具体实践吗?”这太精彩了!有了视患难如无物,超临于一切考验之上的积极的人生观,就有希望把艺术中美好的天地变为美好的现实。”然后就是上面那两句话:“假如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是无限的信心”。

  我觉得中国人传统文化最多的就是这个,不过我们也需要贝多芬。但中国人在灵魂里头本来就是莫扎特。

  我为什么这样爱莫扎特,我之所以回来遇到每一件小事都会使我马上乐观起来,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人就是这样,我的心也是这样。所以我总是要强调精神作用,对物质现代化不感兴趣,因为我住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实在感到很多现代化的东西很有问题。欧洲社会有很多精神苦闷,所以有许多嬉皮士运动啊,天体运动啊,就是对于这种物质上现代化的一种反抗。

摘自《与傅聪谈音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0

帖子

2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7-10-13
发表于 2010-5-18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s:20] [s:20] [s:20]
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469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8
注册时间
2010-3-17
QQ
发表于 2010-5-18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去转了一圈,真长见识,耳朵也越来越挑剔,回来一听自己系统,毛病百出,难受了好一阵子,不过听听MP3后,觉得我的系统还是可以听听的,调整心态,转移视线,还是多留意软件,把多年积留下来的杂志翻出来,再多看看软件的介绍,专心听音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活动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 QQ:895456697|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5-5-19 14:36 , Processed in 0.109039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