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聆客音频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general

为什么大家都用cd而不用sacd呢?

[复制链接]

198

主题

9622

帖子

111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5-15
发表于 2007-1-28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音频的东西确实有太多的疑惑,碟片制式可以强调模拟味,碟机设计也可以强调模拟味。在高端碟片或碟机中,标榜模拟味和数码味其实是两个流派,各自以己为傲。日本的数字音频技术很了得,其生产的高端机子重播的声音形体精度可以做的很高,但是不难从听感上判断其“数码味”,就是声音纹理上“因完美而失真”;欧美的高端机子重播的声音形体精度有时或许不如日本的高,但是不难从听感上判断其“模拟味”,就是声音纹理上“因返璞而归真”;两者平衡兼顾者,被发烧友视为神器。
其实。。。。。。
道法自然,平常心是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9622

帖子

111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5-15
发表于 2007-1-2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纯粹技术意义上的数码高保真音频技术是出不了“模拟味”的,碟片也好,碟机也好,“模拟味”是对“数码味”的再一次“失真处理”,纠正了数码音频技术的矫枉过正,哈哈,纯属个人见解,欢迎指正。
道法自然,平常心是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806

帖子

219

威望

核心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6-5-11
发表于 2007-1-29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中庸无为 于 2007-1-29 20:52 发表
其实。。。。。。纯粹技术意义上的数码高保真音频技术是出不了“模拟味”的,碟片也好,碟机也好,“模拟味”是对“数码味”的再一次“失真处理”,纠正了数码音频技术的矫枉过正,哈哈,纯属个人见解,欢迎指正。

[s:20]中庸高论
好好泡茶,好好养壶,好好调心,是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30

帖子

0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1
注册时间
2004-9-9
发表于 2007-2-2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LPCD是标准的 非Hifi CD,就是加入失真。

SACD就是DVD的D9(其中一面是CD层,另外一面是DVD层就是SACD层),不存在保存2年的问题。 DVD的D9可以保存多久它就能保存多久。

SACD、DVD-a 肯定是技术上面的方向,你看电视向高清过渡就知道了。个人倾向SACD。。。

[ 本帖最后由 小雨哥 于 2007-2-2 21: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225

帖子

78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0-10
发表于 2007-2-3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中庸无为 于 2007-1-27 11:03 发表




赞成版主的观点。

先谈谈SACD的将来。有人预言,CD将从流行音乐界消失,未来5年内将继续驻留于古典和爵士界。MP3/IPOD或类似格式/设备可能成为主流音乐的主要载体/重播工具,这与音质无关,因为只有2% ...


[s:20][s:20][s: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4232

帖子

577

威望

版主

Rank: 10

极品音响特约嘉宾

优秀斑竹奖影音发烧友最佳写手奖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0-8
QQ
发表于 2007-2-3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中庸无为 于 2007-1-27 11:03 发表




赞成版主的观点。

先谈谈SACD的将来。有人预言,CD将从流行音乐界消失,未来5年内将继续驻留于古典和爵士界。MP3/IPOD或类似格式/设备可能成为主流音乐的主要载体/重播工具,这与音质无关,因为只有2% ...



中庸兄的观点有说服力![s:20]

其实香港产的SACD尤为低劣!
香港弦声音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1

帖子

1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9
注册时间
2006-3-28
QQ
发表于 2007-2-9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要听SACD是要听多声道的.
但是这个系统下来不是一般人能承受了的.
THX ISF 认证工程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6-1-8
发表于 2007-2-10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够档次的双声道也很不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2

帖子

2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8-20
发表于 2007-2-17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声道听SACD无多大意义,所谓SACD信息量大,无非就是声道多。每个声道占的容量是一样的多的。因此只听双声道的话,还不如直接听CD好了。
Frei, Aber Einsa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9

帖子

12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16
发表于 2007-2-18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用2声道的SACD/CD,我自己的听感是都可以听的,自己不会进行同一曲面特别的PK,有SACD的就听SACD,是CD的就听CD而已
http://www.linn-hifi.com
[LINN]莲的家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6-2-19
发表于 2007-2-18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雨哥 于 2007-2-2 21:16 发表
LPCD是标准的 非Hifi CD,就是加入失真。

SACD就是DVD的D9(其中一面是CD层,另外一面是DVD层就是SACD层),不存在保存2年的问题。 DVD的D9可以保存多久它就能保存多久。

SACD、DVD-a 肯定是技术上面的方向 ...

[s:20][s:20][s:20]
因为搞好SACD不易,所以听的人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667

帖子

199

威望

核心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极品音响特约嘉宾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9
发表于 2007-2-19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sacd机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瞎鸡巴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2015

帖子

713

威望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影音发烧友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4-3-10
发表于 2007-2-19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s:97][s:97]想起一年前在东莞虎门王先生家里听过的DCS的PLUS之SACD转盘加解码组合,声音的质感和量感尤胜许多高档CD组合,个人认为软件的不对称是其硬伤!!![s:6]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9622

帖子

111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5-15
发表于 2007-2-22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蜂皇 于 2007-2-19 23:48 发表
想起一年前在东莞虎门王先生家里听过的DCS的PLUS之SACD转盘加解码组合,声音的质感和量感尤胜许多高档CD组合,个人认为软件的不对称是其硬伤!!!

蜂版高见[s:20]随着载体信息量的加大,这种不对称还将继续下去,从现状来看,这些信息量用于人为修补和加工多于用于对模拟信息的还原和编译,声音形体不断趋于完美,声音纹理却被扭曲,所以“数码味”越来越浓,“模拟味”日趋淡薄,就碟片而言,以“模拟味”著称的水星、喇叭狗等品牌的CD在听感上就有这种趋势,看来数据加工工具和数据结构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中庸无为 于 2007-2-22 00:09 编辑 ]
道法自然,平常心是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1万

帖子

88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1
发表于 2007-2-22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SACD碟片是否有时间长短不说,就自己用的SONY S9000ES放CD没问题,但对SACD碟就有挑碟与跳帧,是自己碟机光头老化还是其他呢?

请经验者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活动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 QQ:895456697|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5-5-14 00:11 , Processed in 0.07689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