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京东旗舰店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zacharyfeng

幸会杨维中老师(长沙)

[复制链接]

7

主题

92

帖子

7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4-4-21
发表于 2006-6-15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wz 于 2006-6-13 16:43 发表

度高黎锦辉此次未同行。

哦....谢谢杨老师回帖。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9

帖子

12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6
注册时间
2005-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6-6-15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东湖涛声 于 2006-6-15 10:25 发表




           其实冯兄刘兄都是深藏不露而已,无论谈文弄武,还是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兄弟自愧不如啊!

非常感谢!过奖了。
北昌影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9

帖子

12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6
注册时间
2005-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wz 于 2006-6-14 20:57 发表
抱歉,今天到深圳参加奋达公司新工业园奠基典礼,回来晚了。没想到冯先生身为军人竟也有如此细腻的文笔,本想抽专门时间来写写你的皇家西敏寺的,不妨就此索兴谈谈自已的感受吧。
       听皇家西敏寺给我留下很 ...

      看杨老师的帖子总是感觉到有一股诗意,词汇丰富而且富有激情,令人赏心悦目。感谢杨老师对我的系统的肯定,实际上有这样的效果,这也是众多烧友的心血,我也是连续两个晚上调试系统没有睡觉,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石机高手王若辉老师、胆机高手缪老师和音乐爱好者姚亚玲老师(女,曾获湖南省音乐大奖赛美声唱法第二名,山东省青年歌唱大赛一等奖)。要是线材和CD机煲好了,效果会更出色(我这里因为情况特殊,器材总是被别人拿走,这两样东西只煲了不到10个小时,费了好大的劲才把那股新味去掉)。
       其实初识杨老师,是在看到杨老师的一个有关《二泉映月》的帖子。在众多谈硬件的帖子的夹缝中我仿佛看到了一颗闪亮的明珠,感觉有了知音,于是就稀里糊涂的也顶了一把,当时也不知道YWZ是何许人也,只是感觉整个帖子包围着音乐,观后还觉得余音缭绕(杨老师,恕我当时孤陋寡闻^_^)。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关注杨老师。。。这次杨老师在我这里也听了马晓晖演奏的《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本来要接着听闵惠芬的演奏,可惜的是很多烧友一见如故,静不下来,加上杨老师要赶火车,没有进行交流,就此留下遗憾,希望下次可以弥补。
       天朗的皇家西敏士是对有点神秘的箱子,里面也是迷宫式的设计,灵敏度99db(8欧姆),几瓦的胆机都可以把它推得震天响,但要推得平衡就比较难,更不要说推好,除了要用大电流的功放以外,重要的是要推得巧,还要包括线材的搭配、脚钉和音源的选择。当时杨老师也谈了一些推西敏寺的感想,敝人颇有同感。
       我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经常讲,钱袋不满的烧友是最幸福的了,他在不停地追求,因为得不到自己喜爱的器材,他就得尽量想别的办法花尽量少的钱来达到尽量好的声音。但要注意的是很多烧友买了很多便宜的东西,结果都不喜欢,回过头来一看,所花的钱足以买一件高级的东西了(价钱高并不完全等于高级)。发烧其实是一个过程,在尝尽了各种酸甜苦辣之后,你会觉得很充实。我现在的器材虽然高档了一点,但反而觉得不太充实,真的是怀念以前的那种艰苦的时光。我现在也不太买贵的东西了,尽量地要朋友帮我做(DIY并不代表低档,很多世界大牌都是从DIY开始的,但愿中国出一个从DIY起家的世界名牌,我们不要看轻自己),也就是想多体会一下发烧的历程。严格地来讲,我只能算是个音乐爱好者,因为抱着个调频收音机我都能听几天,而且听得很投入。
       杨老师的发烧历程一定很曲折,真希望您有时间给我们讲一讲,本人翘首以待,我想其他的烧友也会愿闻其详。
       杨老师对长沙烧友所表达的感情,使我们深受感动。你就把长沙当作你的第二个家吧!常回来看看!!这里就是你的家!!!
丹拿新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3万

帖子

807

威望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Hi-Fi论坛特约嘉宾

社区建设奖积极参与奖影音发烧友最佳写手奖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5-1
发表于 2006-6-16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acharyfeng 于 2006-6-16 01:58 发表

      看杨老师的帖子总是感觉到有一股诗意,词汇丰富而且富有激情,令人赏心悦目。感谢杨老师对我的系统的肯定,实际上有这样的效果,这也是众多烧友的心血,我也是连续两个晚上调试系统没有睡觉,在这里要特别 ...

     首先, 谢谢冯先生的热情接待,长沙之行时间太短了,还来不及交流更多便匆匆离别,从而留下了很多遗憾。
     其实,自已多年来一直就是将音响、音乐作为寻觅知音的一根纽带,希望从社会这本大百科全书中吮吸更多的营养。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音乐、音响这个东西也是这样。人,是一个很奇怪的动物,有了想要表达、交流的欲望,也就有了语言和文字的发明,而涉及到具体的每一个人时,也就有了不同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这和地域人文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中国人是很讲究气质相投的,也即“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气质、性格、审美相投的人,不论走到哪里总想和总能找到自已的知音,因为他们代表了这个社会的一部分群体。
       年龄和经历,也在左右一个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也便有了所谓“什么年龄的人说什么话”。就拿自己来说吧,已经50多岁了,所以也就根本不可能在网上和一些年轻朋友大谈比拼、挑战、全面胜出的PK之类,抑或对王菲、周杰伦推崇备至,也不可以动辄以教训的口吻和别人交流,因为这不是一个年长者所应有的行为举止(网上虽然大家不见面,但也要有行为规范),否则于我而言,便有“装嫩”之嫌,套用我们武汉的一句方言来说就是----“老不退火”(待续,现在要上班了)

[ 本帖最后由 ywz 于 2006-6-16 22:57 编辑 ]
有一次,歌德在一条窄窄的小路上散步,遇到了一位评论家。这位评论家不喜欢歌德的诗,在报上把歌德的作品说得一钱不值。
评论家看到对面走来的是歌德,先是一愣,随后挺起胸膛,露出很傲慢的神气,高声喊到:“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的!”
歌德却摘下头上的帽子,满面笑容地闪在一旁让开了路说:“对不起,我和你刚好相反.你请吧!”。
音联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0

帖子

18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13
注册时间
2004-3-4
发表于 2006-6-1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 ywz 的帖子

冯老师一句“平和、公正和富有涵养,给人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真是愧杀我也,不妨把这句话用在杨老师身上那是再恰当不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3万

帖子

807

威望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Hi-Fi论坛特约嘉宾

社区建设奖积极参与奖影音发烧友最佳写手奖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5-1
发表于 2006-6-16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
         谈到音乐,似乎永远就没有结尾了。《二泉映月》,我以为更多的是中国小人物的咏叹调,它和大气、恢宏而“成者王、败者寇”的拿破仑,似乎永远拢不上边。所表达更多的,只是一种中国人的小情调。你说它压抑、内敛也好,渴望张扬、对现实岔岔不平、盼望出人头地也罢----,怎么都行。总之,前几个音符一定是要从二胡的弓根部奏起的,且一定必须富于张力而非常的拟人化,就好像憋足了一口气一样。
         当然,用丝绳弦和钢丝弦其效果也是大不一样的,前者平和、流畅,后者则屯积力量,弦弓的磨擦显得更有张力。而且有否扬琴伴奏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扬琴伴奏则更富有抑扬顿挫的韵味一些,就像中国古人诗句中加了“---兮”一样,感叹气息更为浓郁一些。
          无扬琴伴奏,则其实更表现二胡演奏者的自我一些,旁若无人而不必顾忌什么。在冯先生处,我很想听闵惠芬的SACD那一张,也就是古线装书封页的那一张。她演奏的《二泉映月》,可称之为大病初愈后的顶峰,诚如闵本人所言,该曲的演绎已接近个人艺术生涯的顶峰而无法逾越,所以走出了录音棚后早已是泪流满面,激动地与录音师拥抱。
         因为她生知自已的艺术生涯基本到此而日后再难有更大突破了,作为一个艺术家,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一幕,值得品味,但我不知家电论坛的朋友有几个人能咀嚼到这一点--------(待续)

[ 本帖最后由 ywz 于 2006-6-16 23:49 编辑 ]
有一次,歌德在一条窄窄的小路上散步,遇到了一位评论家。这位评论家不喜欢歌德的诗,在报上把歌德的作品说得一钱不值。
评论家看到对面走来的是歌德,先是一愣,随后挺起胸膛,露出很傲慢的神气,高声喊到:“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的!”
歌德却摘下头上的帽子,满面笑容地闪在一旁让开了路说:“对不起,我和你刚好相反.你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9

帖子

12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6
注册时间
2005-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wz 于 2006-6-16 22:39 发表
(续上)
         谈到音乐,似乎永远就没有结尾了。《二泉映月》,我以为更多的是中国小人物的咏叹调,它和大气、恢宏而“成者王、败者寇”的拿破仑,似乎永远拢不上边。所表达更多的,只是一种中国人的小情调。 ...

本人确实没有咀嚼到,我只是感到不喜欢里面的一段合唱,觉得它打破了整个曲目的平衡。听杨老师这么一讲,觉得自己很肤浅,自己可能对闵惠芬老师有一点偏见,回去我要好好得再咀嚼一下。没想到杨老师对此曲的理解有这么地广泛、细腻和深刻。期待杨老师的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3万

帖子

807

威望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Hi-Fi论坛特约嘉宾

社区建设奖积极参与奖影音发烧友最佳写手奖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5-1
发表于 2006-6-17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acharyfeng 于 2006-6-17 00:08 发表

本人确实没有咀嚼到,我只是感到不喜欢里面的一段合唱,觉得它打破了整个曲目的平衡。听杨老师这么一讲,觉得自己很肤浅,自己可能对闵惠芬老师有一点偏见,回去我要好好得再咀嚼一下。没想到杨老师对此曲的理解 ...



       《二泉映月》的演绎版本很多,王国潼、姜建华、蒋才如等等都有自已的拥趸,不过这里我还是引用我的“《音乐与音响的文化》(上)----2001年访羽商于建兵”一文中,对北京羽商公司于建兵的一段采访吧
                                                                                                 杨维中
        杨∶我很爱中国民族音乐,但又觉得我们的艺术家在演奏表情上似乎凝重的成分太多了一些,好象民乐天生与笑容无缘。像谭利华指挥中央乐团为吕思清的《梁祝》协奏,以及王国潼、闵惠芬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等。其实这些音乐也并非是从头悲到尾的,像《梁祝》中再现两人恩爱的小段落时,那些小跳跃进的音符,以及《二泉映月》尾声部那种无比向往的起伏高潮,为何在情绪上就不能更加生动、愉悦一些呢?
       于∶不同的指挥对乐曲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一个好的指挥并不是仅有在台上比划的那两下子,台下的能耐也极其重要。平心而论,像卡拉扬的指挥就没什么看头,他的动作幅度很小,他的功夫全在排练中。他已经把乐队调教到了这种地步∶乐手自己已知道该干什么,甚至不要指挥也能照常演奏。指挥只是时不时地给乐队暗示一下,“那个地方我以前跟你们排练过,你们可要按着我讲的去做┅。” 而乐队马上就能理解他的意图,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相互默契。
        你刚才提到了《二泉映月》,这里面有一段背景需要交待。1950年,当时杨荫浏(中国民乐理论权威,曾著有《中国音乐史学》) 与曹安和到江苏无锡找到阿炳。那时的阿炳还不是名人,只是一个民间艺人。他自从眼睛瞎了以后便有一点迷信了,胡琴挂在墙上被耗子咬了个洞,阿炳便认为不能再拉琴了。杨、曹二人只好临时去找了一把胡琴来,阿炳开始时表示自己好多年没拉了,手很生,不过后来还是演奏了几首曲子,被杨荫浏用钢丝录音机录了下来。这几首二胡曲是《二泉映月》、《听松》,还有《寒春风》。琵琶曲则录下了大浪淘沙及另外一首。录完音以后,阿炳自己听了很不满意,并表示希望过些时候再来录,效果一定会好一些。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没俩仨个月他便去世了,所录的音乐由此而成为绝响。
          《二泉映月》是多段式结构,阿炳一共拉了七段,后经完善改为四段。琵琶曲《大浪淘沙》真的是忒棒了,它既有江南的风格而又不流于肤浅,它不像江南的民歌小调随口一唱就过去了,而是有一定的内涵。我的老师王国潼对阿炳研究得很深刻,我觉得他演奏的《二泉映月》应该是最接近阿炳本人原来的精神和所要表达的意境。我个人不太接受像江苏南京一带流派拉的《二泉映月》,其演奏风格太油滑。阿炳的作品还是很凝重的,你细细听去很有内涵和风骨。
         不得不指出,现在的一些电影把阿炳塑造成一个民族英雄,这未免过于牵强附会。严格地讲,作为当时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民间艺人,阿炳还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谁给我饭吃我就给谁拉这是很正常的。阿炳的眼睛究竟是怎么瞎的?其实他的生活是既放荡而又穷困潦倒的,我觉得这才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也才是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据说,电影圈里有人又要拍刘天华了,我不知道他们又会把刘天华折腾成什么样子。这些人,说白了根本不理解音乐,不懂音乐,总以为一沾了点音乐就特神圣、特怎么似的┅┅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适宜作很轻松的诠释,它的曲名虽然叫得很浪漫,但实质上是借景抒情。瞎子阿炳这个人的心胸是很郁闷的,但他又有很刚烈和很有骨气的一面,我们从他的音乐里时而委婉彷徨、时而铿镪激昂的旋律中,可以很生动地感受出来。中央乐团曾演奏过吴祖强将该曲改编成的弦乐合奏,应该说很美、很美,因为西洋乐器的那种和谐,那种音准,以及所发出的那种特有的华丽共鸣声,简直是美妙绝伦。但也有人对这种过于沉醉在月色湖光之中的演奏风格持有疑义,认为旋律固然优美动听,却少了几分真实感人的沧桑感。
          日本的小泽征尔也曾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过《二泉映月》,后到中央音乐学院作交流并聆听了姜建华(姜建华当时还只是该院学生) 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听完后他激动的热泪盈眶,认为自己对阿炳的理解还太肤浅,并说∶“我要是早听了你的演奏,前一天也就不敢在北京红塔礼堂来指挥《二泉映月》了。” 所以说,外民族的人理解我们中国人的音乐,会始终存在一个深度的问题。(待续)

          杨∶请问于老师,你原来主攻哪一门乐器?在哪一个乐团?
          于∶就是拉二胡。我只有几岁的时候就开始拉,后来一直在专业文工团拉二胡。开始是在工程兵文工团,后来又调到了武警文工团,接着又改行去搞音乐创作,录音监制和现在的音响制作。1985年以后我就没再拉二胡了。我认为研究乐句和读谱子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剖析作者内心思想、情怀的时候,你真把谱子读透了也就读懂了作者。所以我又觉得对音乐的理解,不但与民族的属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一个理解深度的问题。
         杨∶作为一个涉足音乐、录音、音响的资深专业人士,你对音响发烧友有什么希望和告诫?
         于∶如果仅从做生意的角度,我会说很多言不由衷的话去劝大家买音响和不断地升级换器材。但是我不能这样,我会对发烧友说,当你有了一套素质不错的器材后,就不要折腾了。剩下的事,你好好听音乐,因为音响只是一个工具,它就是用来听音乐的。另外一点,发烧友在选购音响时,我觉得技术指标既要注重又不能作为唯一依赖的标准,因为音响最终还是要声音好听,那么你觉得顺耳好听就可以了。当你在把握声音的尺度时,不要一味追求高频去得尽不尽、低频扫不扫裤管、中频厚不厚,什么胸腔音和鼻音以及头腔共鸣等等。
        你要抓住一个实质,就是声音的那种气质。声音也是有气质的,它或者亮丽,或者粗犷,或者温馨,或者纤细,你喜欢什么呢?这正如男人择偶看女人的眼光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审美标准,那你为什么要去听别人的话呢?当你确实拿不准的时候,你可以去参考别人的建议。一些专家也好,一些有经验的写手也罢,他们只能给你提供一点引导,主意还得你自己拿。
        所以我还是要强调,当你买了一套器材后就别穷折腾了,十全十美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你喜欢某一点,那么你就去追求所要的那一点好了。器材拿回去后,你觉得还可以就好好听音乐。一定要好好听音乐!它可以给你的回报会更多,在心致上、情感上、健康上,都对人有很大的益处,使你的人生和情感世界更加丰富、更加完美。而音响器材硬件却给不了这么多的回报,它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把音乐忠实地播放出来。
        我不太赞成发烧友拼命地折腾器材,折腾到最后他会忘记买音响的初衷是为什么。今天上张三那换条线,明天去李四那弄个架子,后天又到王五家换个功放,忙得屁颠屁颠跟什么似的。我觉得这样玩很匠气,很不值得,刻薄地说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是在耽误自己的生命。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而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杨∶我对你的公司取名“羽商” 很感兴趣,很想讨个说法。
        于∶其实稍懂音乐或熟悉中国民乐的朋友都知道,中国的音乐在过去采用的是工尺谱来记谱,像阿炳和中国民间音乐都沿用此记谱方式。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即“1、2、3、5、6” ,统称为五音,即∶工、商、角、徽、羽;其中的羽商为“LA、RE” 二音,这两个音为4度音程关系,属谐和之声。以此来寓意Ciassic(艺术家)既是民族的,也是和谐优美的。此外,以羽商来命名公司,也与我演奏二胡有关,因为二胡的音色是柔美和谐的。
         杨∶北京的方言文化极具有个性,我们会经常听到港味十足的“衰声”、“脚软”、“幼细”、“靓声”之类形容词,而北京人则喜欢用“顺”和“溜”之类简而概之,语言贴切简练。而北京人的善侃也是举世闻名的,不知于老师有何感概。
         于∶其实我并不是地道的北京人,但十几岁就来北京了。北京的语言风格应追朔到清朝,北京一度是元、明、清三朝国都,而元朝又是中国杂剧最兴盛的时期。杂剧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它属于口头文学艺术,故初步形成了北京丰富的语言雏型。
        但是北京这些年来的语言风格正在消失和蜕化,真正的老北京方言外地人不太容易听懂,但一旦听懂了却很有韵味。尤其是《老舍》的茶馆之类便京味十足,其中方言里的“哏”字用得很多,“哏”的含义近似于相声表演中的包袱。北京语言是民间的语言,完全是老百姓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语言,而不是从书本中套搬来的,其特点是流畅、简洁及逻辑性强。描述事物前因后果表达的很清晰,几句话就交待清楚了。但近些年随着南北交往的机会增多,北京方言受到外来侵袭,加之四合院居住方式已被楼层建筑取代,故那种浓郁的京城文化正在逐步退化。
        所以我觉得北京的这种方言,注定是要在四合院和小胡同里的特定生活方式中才能存息下来。比方说,清早从小胡同里一出来抬头就是一句∶哎,大妈您老早啊!┅今个儿干嘛去?┅晚傍晌吃什么?┅
         北京方言有新派京味和老派京味之分,像老舍就属典型的老派京味。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是之的告别演出,上半场是他本人演,下半场是他的学生代他演。你瞧他那一招一式,绝对是世界级水平,忒棒!能将一个地方语言艺术发展到这一步,恐怕也就只有北京。北京人现在承接下来的是元、明、清三代所沿袭下来的传统,也许唐朝是西安语言最精彩,再往前追溯则又是洛阳、开封了┅┅

[ 本帖最后由 ywz 于 2006-6-17 08:11 编辑 ]
IMGP0088.JPG
有一次,歌德在一条窄窄的小路上散步,遇到了一位评论家。这位评论家不喜欢歌德的诗,在报上把歌德的作品说得一钱不值。
评论家看到对面走来的是歌德,先是一愣,随后挺起胸膛,露出很傲慢的神气,高声喊到:“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的!”
歌德却摘下头上的帽子,满面笑容地闪在一旁让开了路说:“对不起,我和你刚好相反.你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9

帖子

12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6
注册时间
2005-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wz 于 2006-6-17 00:16 发表



       《二泉映月》的演绎版本很多,王国潼、姜建华、蒋才如等等都有自已的拥趸,不过这里我还是引用我的“《音乐与音响的文化》(上)----2001年访羽商于建兵”一文中,对北京羽商公司于建兵的一段采访吧
...

[s:20][s:21]啊哈,杨老师,我们在这里这样讨论音乐,可能都会变为孤家寡人,委屈您的好文章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6-6-3
发表于 2006-6-17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9

帖子

12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6
注册时间
2005-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6-8-25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老师,今年的台湾音响展出了一张CD,里面有一曲<二泉映月>,我觉得录音和其它的版本完全不一样,杨老师不知能否指教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3万

帖子

807

威望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Hi-Fi论坛特约嘉宾

社区建设奖积极参与奖影音发烧友最佳写手奖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5-1
发表于 2006-8-2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acharyfeng 于 2006-8-25 16:29 发表
杨老师,今年的台湾音响展出了一张CD,里面有一曲<二泉映月>,我觉得录音和其它的版本完全不一样,杨老师不知能否指教一下?

你的见识比我多,像你提到的这张唱片,可能我还没有听到过,因此倒是真希望你能给大家先介绍一下,与朋友共享岂不快哉!
[s:19]
有一次,歌德在一条窄窄的小路上散步,遇到了一位评论家。这位评论家不喜欢歌德的诗,在报上把歌德的作品说得一钱不值。
评论家看到对面走来的是歌德,先是一愣,随后挺起胸膛,露出很傲慢的神气,高声喊到:“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的!”
歌德却摘下头上的帽子,满面笑容地闪在一旁让开了路说:“对不起,我和你刚好相反.你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714

帖子

41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6-2-8
QQ
发表于 2006-8-25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06-6-11 02:28 发表
扬老师的手一直没离开那衣柜,哪怕是前面有人挡镜头也不离开~~~~



呵呵杨老师真是挡不住诱惑啊!!!看把箱子抱的铁紧[s:97][s: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40

帖子

0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6-6-17
发表于 2006-8-26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地平线 于 2006-6-11 13:40 发表
"大衣柜"很不错呀.....难怪杨老师爱不惜手

[s:20][s:20][s: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5

主题

3万

帖子

807

威望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Hi-Fi论坛特约嘉宾

社区建设奖积极参与奖影音发烧友最佳写手奖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5-1
发表于 2006-8-2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音响爱好狂 于 2006-8-25 17:40 发表



呵呵杨老师真是挡不住诱惑啊!!!看把箱子抱的铁紧

没办法,谁让俺就好这一口![s:19]
有一次,歌德在一条窄窄的小路上散步,遇到了一位评论家。这位评论家不喜欢歌德的诗,在报上把歌德的作品说得一钱不值。
评论家看到对面走来的是歌德,先是一愣,随后挺起胸膛,露出很傲慢的神气,高声喊到:“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的!”
歌德却摘下头上的帽子,满面笑容地闪在一旁让开了路说:“对不起,我和你刚好相反.你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4-4-27 02:45 , Processed in 0.177635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