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iRobot Roomba 3/4/5/6/7系产品均采用iRobot公司的iAdapt专利算法,iAdapt是基于随机碰撞的智能化遍历算法,其中包括了Roomba的数十种标准清扫动作,在清扫过程中Roomba会根据机身感应器的反馈数据,在合适的时候决定采取合适的动作。该算法进行了大量实验室测试,从Roomba初代机开始一直在不停完善,在Roomba 5系之后该算法已经基本定型。(注:iRobot Scooba也采用相同的随机遍历算法和面积判定机制)iRobot旗舰店:http://irobotkfd.tmall.com 什么是面积模糊判定算法
目前在国产随机碰撞机型里,暂无厂家采用类似算法自动设置清扫时间,而Roomba第一代产品(3系)也没有采用该算法而是通过S(Small)/M(Middle)/L(Large)进行人工设置,这种人工选择清扫时间的作法目前仍有部分国产机型采用,而目前国产机型里更多的是采用以电池可用时长(典型方法为根据电池电压作判定)控制清扫时间,电池工作到低电压就会自动回充而不管清扫面积是大还是小。
由于iRobot公司从未对外披露iAdapt算法的工作原理,我无法了解它的具体作用方法,但是根据观察和实际使用,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和推测它是如何实现的。我认为这个环节应该分成三个步骤: 1、判定的时间段(估算) 2、算法判定的依据(推测) 3、实际清扫时长(估算) 面积模糊判定算法的缺陷 房间内家具的摆放,尤其是充电基座附近家具的摆放密集程度,直接关系到面积判定算法的准确程度,在欧美家庭由于户型较大,家具摆放也相对比较疏散,面积判定算法的准确率相对较高。在有些国内用户的家庭中,家具摆放较为密集,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在某些时候造成Roomba对清扫面积的误判,很多用户经常也会出现诸如”为什么我家有90平米,Roomba只扫了半小时就回充”一类的问题。 要解决算法误判,用户首先应确保充电基座附近较为开阔,尽可能不要在诸如储物间、书房等小面积的房间内摆放充电基座,避免Roomba的面积模糊判定算法误判,影响机器的工作时长,同时Lanmu大神的肉丸增强模块,也是非灯塔机型突破面积判定算法清扫最大时长60分钟约束的一个强力辅助。 灯塔导航机型的面积判定算法 根据官方说明推测,iRobot Roomba灯塔机型在灯塔区域内仍有独立的灯塔区域面积模糊判定算法,其中灯塔区域内最大清扫时间为35分钟(L档),典型清扫时间为25分钟(M档,最常见),最小清扫时间约为8分钟(S档),注意:S/M/L三档灯塔区域内清扫时间独立于寻找灯塔虚拟墙穿越时间之外。 对灯塔导航机型来说,在单次清扫中Roomba靠近首个灯塔前(灯塔配对或未配对的情况相同),基础面积模糊判定算法同样生效,如果用户的灯塔放置位置不合理,例如没有在有利于Roomba发现灯塔的走道口等处放置,家具过于密集或灯塔附近有杂物遮挡,充电基座房间又比较小被Roomba判定为25分钟左右清扫时间,就有可能会造成Roomba在完成25分钟档清扫时间后直接DOCK回充。如果在25分钟内靠近了室内任一灯塔,Roomba将忽视基础的面积模糊判定算法,其后将根据灯塔堆栈算法指引Roomba跨区清扫灯塔区域,并根据灯塔区域面积模糊判定算法决定清扫时间,大致每灯塔清扫时间为25分钟左右。如果面积判定算法判定充电基座区域清扫为60分钟,则没有以上情况,只要在60分钟内靠近任意灯塔即可开始跨区引导,在60分钟内不碰到任意灯塔的可能性远比25分钟不碰到的几率小得多。(全文完)iRobot旗舰店:http://irobotkfd.tmall.com |
Archiver|手机版|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 QQ:895456697|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 京ICP备09075138号-8 )
GMT+8, 2025-5-2 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