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聆客音频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679|回复: 77

磁带好听的又一原因,分享一下

  [复制链接]

76

主题

2480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2-5-24
发表于 2023-5-20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最近都主要在听CD,这两天又听一盘进口原声带,还是感觉磁带的高音特别细腻,回想起高音质DAC的一项技术(记得是那款BB的PCM芯片介绍过):由于DAC的转换还是有一个阈值,就是低于这个阈值,DAC变换就会因技术精度问题被忽略,高于这个阈值才会触发电路进行变换,这个阈值至少肯定不是无线接近于0,特别是精度不高的DAC,也就是常规家用级的DAC这个问题明显, 造成的后果是微小信号的丢失,BB这款(记不清是哪款)这项DAC技术就是人为提高小信号的电平(类似杜比在录音时的预加重,提高高频的电平,播放时再衰减的原理),保证尽可能的激活DAC电路,再在变换后去掉增加的电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既然这样,如果没有这样技术的普通DAC就有这个问题,这是不是就是数码音质不如模拟细腻的一个原因之一,数码的信噪比很高,这也有一部分功劳吧,小信号大多都消灭了。不过我也有过对比,高级的DAC音质大多也很细腻,这个阈值肯定很低,尽可能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至于如何解决,可能也是各显神通,要不然为啥高精度DAC还是门槛不低的, 特别是用于专用场合比如专用仪器,比如雷达,天文,如果小信号被忽略,那探测距离和目标大小肯定非常受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69

帖子

0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20-11-6
发表于 2023-5-20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1万

帖子

18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1-6-12
发表于 2023-5-20 21:58 来自家电论坛网手机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jiecmzx 于 2023-5-20 22:04 编辑

磁带好听的原因,是因为他具有:
1,“插值滤波”特性,磁粉间的相互信号耦合,提高了信号的采样率,即密度。
2,“均衡”特性,特别是高级磁带的均衡曲线,相当于增加了味精。
3,“谐波失真”特性,原版带之所以有模拟味,在于他的高输出电平,还有微微失真的感觉,那是一种略微膨胀的声音,和高级收录机那种“蓬蓬声”类似,现代录音介质追求高保真,没有这种感觉。
4,“沙沙声”带来的密度感觉的提升,其实和DAC转换带来的小信号损失比,磁带的小信号损失更大,因为很有可能淹没在沙沙声的底噪声中,但是开了杜比,特别是高阶杜比,你是不是感觉少了点味道?其实这个和电影的“胶片感”是一样的,胶片电影会有固有底噪,就是画面上随机出现的噪点,而数码的,就是没有那个味道,画面过于纯净了。

点评

一语中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6 18:41
这些也是CD转到磁带播放更好听的原因,确实又不少人质疑,但我的体会就是CD高质量转录磁带后更好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0 22:08
咸鱼搜索用户“jaycool杰酷工作室”,提供卡座标调测试带和售后服务指导,索尼卡座配件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2480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2-5-24
 楼主| 发表于 2023-5-20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听磁带和黑胶,那种丰富的高频是CD无法比拟的,一般CD总是给人感觉,高音出奇的干净,信噪比高是个原因,但细节也丢失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2480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2-5-24
 楼主| 发表于 2023-5-20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gujiecmzx 发表于 2023-5-20 21:58
磁带好听的原因,是因为他具有:
1,“插值滤波”特性,磁粉间的相互信号耦合,提高了信号的采样率,即密 ...

这些也是CD转到磁带播放更好听的原因,确实又不少人质疑,但我的体会就是CD高质量转录磁带后更好听

点评

那是CD机档次还不够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1 15:26
那叫失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0 23:13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928

帖子

0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21-2-10
发表于 2023-5-20 22:42 来自家电论坛网手机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猛猛的喝可乐 于 2023-5-20 22:43 编辑

一大把年纪的人已经对高频不敏感了,听力下降百分之八十,只有小鲜肉才能听到高频音,所以他们为什么喜欢数播CD等高音质播放设备的原因。

点评

无知是真可怕的,而无知又自以为是就了、可怜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1-10 17:15
香港弦声音响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49

帖子

0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6-6-5
发表于 2023-5-20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thomascd 发表于 2023-5-20 22:08
这些也是CD转到磁带播放更好听的原因,确实又不少人质疑,但我的体会就是CD高质量转录磁带后更好听

那叫失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58

帖子

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8-3-13
发表于 2023-5-21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因素多一点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6014

帖子

10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20-12-18
发表于 2023-5-21 15:26 来自家电论坛网手机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thomascd 发表于 2023-5-20 22:08
这些也是CD转到磁带播放更好听的原因,确实又不少人质疑,但我的体会就是CD高质量转录磁带后更好听

那是CD机档次还不够高

点评

是的,这是一个原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1 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2480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2-5-24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车欠 发表于 2023-5-21 15:26
那是CD机档次还不够高

是的,这是一个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1万

帖子

37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13
注册时间
2010-7-29
发表于 2023-5-21 23:18 来自家电论坛网手机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bb芯片是一往情深哪分析得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41

帖子

0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22-10-10
发表于 2023-5-22 09:33 来自家电论坛网手机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主要一点,磁带与黑胶都是看得见的音乐,有乐趣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4846

帖子

21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4
注册时间
2003-11-22
发表于 2023-5-22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胖没有错 于 2023-5-22 11:35 编辑

      


        CD格式的创立者根本没想到众多烧友会在CD上追求"高保真" ,当年卡带也一样,都是飞利浦开始为大众娱乐开发的格式, 也没想到让中道等一众商家开发

到那么高阶的程度---- 近几月看到说中道当年是以设计生产出"比开盘机更好听的卡座"的理念来开发中道卡座的, 当然其对标的开盘机绝不是STUDER A80,A820

这样的顶级专业开盘机,应该就是一般卧式民用娱乐级开盘机, 但这也是远远超出当年确立卡式磁带的发明者的初衷了!

    磁带作为人类录音迄今最重要的介质依然为数码录音确立方向, 数码录音为了保证音质也采用了模拟磁介质录音的"技术" ,大家有兴趣儿可以找寻相关信息看看;

   CD 所以噪声低,不是没有噪声,而是过滤掉了, 就像100HZ ,120HZ稳定CRT显像管TV的图像一样, 用上100HZ 是画面安定度明显好了---提高了信噪比,
但画面细节信息就丢失了好多, SONY W28/W32 因为是用120HZ技术,比100HZ 的负面效应少了很多, 但我在长虹带"数码自动白平衡"电路的25ARE CRT 电视上

  开与关掉100HZ 降噪电路对比就太明显了, 开启后,画面信息丢失太多了!  而且有死气沉沉的压抑感, 画面缺失了"鲜活度"

   CD 格式的标准格式是44.1KHZ (相当于带宽的概念) ,在20KHZ 附近只分割取样2次,  太低了, 所以高频十分不堪, 后来的HDCD, DSD CD技术都是为了挽救CD格式
的高频, 而且CD 在22KHZ 以上,CD是作了完全切割掉的选择, 大家会说,有几人能听到这高频率, 其实它最恶劣的影响是影响低于22KHZ 的高频听感;

    所以早期欧美CD机器方案是回避了CD的高频问题,选择了"韵味",造成暗暗的高频,最典型的就是英国的LINN 的机器,哪怕是LINN12 高端CD机也是暗暗的高频;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51

主题

5973

帖子

63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23-5-22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杜比预加重的目的就是提高信噪比,无他。

点评

由于磁带固有噪声,先把音乐电平提高一点,然后播放时衰减一点,这样就把音乐电平和磁带电平同时衰减,由于之前的音乐电平的提高,所以衰减后音乐电平能保持,而磁带的噪声就减掉不少,这就降低了磁带的噪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2 1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2480

帖子

15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2-5-24
 楼主| 发表于 2023-5-22 12:06 来自家电论坛网手机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华 发表于 2023-5-22 11:26
我记得杜比预加重的目的就是提高信噪比,无他。

由于磁带固有噪声,先把音乐电平提高一点,然后播放时衰减一点,这样就把音乐电平和磁带电平同时衰减,由于之前的音乐电平的提高,所以衰减后音乐电平能保持,而磁带的噪声就减掉不少,这就降低了磁带的噪声

点评

但是前提是你的机器能比较好的回访磁带的高频信号,然而很不辛的是大多数使用普通磁头的机器做不到,然后一开dolby就发闷了,只能干瞪眼,用能较好回访高频的磁头及比较好的机器例如台式机才能开dolby也不失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2-12 1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活动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 QQ:895456697|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5-5-9 20:03 , Processed in 0.13074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