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53384
威望21
金钱62031
交易诚信度4
主题65
帖子4846
注册时间2003-11-22
最后登录2025-5-9
高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4
注册时间2003-11-22
|
本帖最后由 胖没有错 于 2023-5-22 11:35 编辑
CD格式的创立者根本没想到众多烧友会在CD上追求"高保真" ,当年卡带也一样,都是飞利浦开始为大众娱乐开发的格式, 也没想到让中道等一众商家开发
到那么高阶的程度---- 近几月看到说中道当年是以设计生产出"比开盘机更好听的卡座"的理念来开发中道卡座的, 当然其对标的开盘机绝不是STUDER A80,A820
这样的顶级专业开盘机,应该就是一般卧式民用娱乐级开盘机, 但这也是远远超出当年确立卡式磁带的发明者的初衷了!
磁带作为人类录音迄今最重要的介质依然为数码录音确立方向, 数码录音为了保证音质也采用了模拟磁介质录音的"技术" ,大家有兴趣儿可以找寻相关信息看看;
CD 所以噪声低,不是没有噪声,而是过滤掉了, 就像100HZ ,120HZ稳定CRT显像管TV的图像一样, 用上100HZ 是画面安定度明显好了---提高了信噪比,
但画面细节信息就丢失了好多, SONY W28/W32 因为是用120HZ技术,比100HZ 的负面效应少了很多, 但我在长虹带"数码自动白平衡"电路的25ARE CRT 电视上
开与关掉100HZ 降噪电路对比就太明显了, 开启后,画面信息丢失太多了! 而且有死气沉沉的压抑感, 画面缺失了"鲜活度"
CD 格式的标准格式是44.1KHZ (相当于带宽的概念) ,在20KHZ 附近只分割取样2次, 太低了, 所以高频十分不堪, 后来的HDCD, DSD CD技术都是为了挽救CD格式
的高频, 而且CD 在22KHZ 以上,CD是作了完全切割掉的选择, 大家会说,有几人能听到这高频率, 其实它最恶劣的影响是影响低于22KHZ 的高频听感;
所以早期欧美CD机器方案是回避了CD的高频问题,选择了"韵味",造成暗暗的高频,最典型的就是英国的LINN 的机器,哪怕是LINN12 高端CD机也是暗暗的高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