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431239
威望0
金钱4187
交易诚信度0
主题24
帖子656
注册时间2018-3-3
最后登录2025-4-5
初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18-3-3
|
看了几位高手的讨论,上网查了一下,供大家继续有益的评判,不可否认,《梁祝》很优美,非常符合国人的审美。
1958年俞丽拿演奏的最早的俞版梁祝,琴音宏大,音色分明,处理的是最贴近祝英台本人的少女形象的,聪慧明理富有抗争精神。但是当时的录音状况不是很好,另外演奏家非常年轻难免有音准技巧疏漏,音色偏薄;情感也过于激进了,俞版的英台几乎抱着必死的心态抗争的,这点有些不人性化;
西崎崇子版的梁祝,虽然对节奏的处理不够到位,音色略有些直板,在后半部分快板表现也难尽如人意,但是音色更为温婉甜美,尤其对同窗送别楼台会的处理让人感觉郎情妾意缠缠绵绵。崇子的长弓处理非常细腻,她琴下的英台几乎是抗争到化蝶从头哭到了尾,细听催人泪下。但是崇子版太慢,并且情感起伏不大,难以让听众有强烈的对比感;
吕思清演奏的吕版,琴音清透音色平稳,塑造的英台对待恋人柔情满满,对待压迫抗争坚决。音质上超过了前两位演奏家,对于曲子的把握也很平衡大气,是相当不错的版本。吕版的抗婚很是经典,将英台激烈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结尾也较为人性化,没有将抗争基调保持下去,而是采用了憧憬的情感基调,这一点是很大胆的。但是吕版的代入感要弱于俞版和崇版,前两者有一种演绎英台的感觉,吕版更多是在塑造英台,这也造成了整体上佳韵致不足的感觉;
薛伟演绎的薛版堪称教科书版,技巧绝对无可挑剔,音色几近完美。薛版在慢处处理的很有温婉的感觉,但是快板卡的过于准了,感觉速度快的不近人情,听起来不像在演绎塑造倒像在讲故事。不过学生用来参照演奏是很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