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767296
威望25
金钱18236
交易诚信度0
主题231
帖子4347
注册时间2011-1-14
最后登录2025-4-30
高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11-1-14
|

楼主 |
发表于 2017-12-18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entsm 于 2017-12-18 22:01 编辑
这位朋友一直热情的参与此帖,而且楼主也感受到你满满的真意,应该是一位通情达理的人士,那么我就索性把话说说开(当然不是完全针对你的)。
这位朋友以及诸位过来人难道没听说过1987年夏季开始的出国留学潮,我了解的上海人那时大都为能将自家小孩送出去而四处奔忙(包括借钱凑学费),为自家能出一个留学生而自豪。而真正出国留学其实在八十年代头几年就悄然兴起了。
中国大陆近三十几年来变化飞速,这种变化是全方位的,很多事、很多人如不是你亲身经历和体会过是完全可能无法理解。另外在真正对外开放初期(主要指八十年代中、后期),尽管有几十万的中国人以多种方式出国(主要是定居和公/自费留学和考察),但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中小城市的还是鲜有出国机会,也不可能有真正了解国外的机会。虽然本帖的参与朋友中很多人可能与我年龄相仿,但有几个人有过较长时间在发达国家工作、学习、生活经验的?甚至可能连周边那个时期出国留学或工作的熟人都没有吧。 说实话,从本帖到目前为止的交流中我还没发现。相当一部分参与的朋友连主帖都没仔细看,因为主帖中有比较清晰的表述引导参与者进入“楼主该段时间大概在日本”的节奏。只要假设一下楼主那个时间段在日本(不管工作还是学习),所有争议不就都迎刃而解了吗。为什么本帖的参与者中几乎没人愿意根据主帖的内容、以正向思维来开展呢。 大家不是平时都爱说“有图有真相”吗,怎么在本帖反而要求楼主讲故事了呢? 是不是拥有那些带子真像690415说的那样——高大上,实在难以相信作为中国人的楼主是它们的主人。
我给出了从1986年起的小屋图片、88年左右的录音棚图片、99年购机发票以及发票上标明的机器99年在某个屋内的图片,包括最重要的笔迹,只有89楼“雨水的节奏”一位朋友斩钉截铁的表明正面意见,啊摆也算一个。有人甚至用日本人在八十年代也不怎么富裕,买这些高级带也不是随随便便的来狡辩。日本八十年代后期怎么就不富裕了?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中是真正的黄金期,夏威夷黄金海岸大部分归日本三菱所有,曼哈顿广场附近好几处著名建筑被日本财团购得,那时的日本户均收入和现在相比变化不大,怎么就买不起这种带子了呢?一看就是GP不懂的胡说八道。
还有你这位朋友,从18楼~21楼,先是用你独特的方法否定了购机发票(当然你一定也没仔细看99年图片中那台先锋卡座已经存在了)、TDK AR-X磁带和88年的STUDIO的图片,然后你将楼主或以旅游购物、或因公出差购物、或短期多次往返购物为前提,将自己推入了一系列想不通的境地,结论是要求楼主一定将磁带的购买渠道讲讲清楚。事实上本人在之前的17楼已经说了:在生产国的商店里购买的。然后在后面你又提出让楼主说说购买过程中的特殊体验,奇怪了,老百姓买几盘普通的磁带哪来什么特殊体验,要么你跟大伙聊聊你买磁带时的特殊经历。最后这位朋友又要求楼主说说三十年前购买磁带的细节、聊聊汇率,是你疯了还是我将疯了,你要的细节未必就是我的细节。要听关于岛国的故事,我一定讲的比你溜。顺便帮我查查1985年4月底两万日元是不是换150多人民币。磁带已经带进来了是事实,而且是大大方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