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京东旗舰店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北昌影音
麦尼塔4K蓝光机
高清先生8K
楼主: 李榜

[其它] 唱片鉴赏与随想……

[复制链接]

15

主题

352

帖子

1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7-6-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0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8k影音专家 多珀doopoo
应该是一样的。只是在15年后听到了如文的一些感触而已……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www.beone.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360

帖子

14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8-12-8
发表于 2014-1-10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必须顶下。  很多唱片都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962

帖子

27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6-11-13
发表于 2014-1-10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分享非常好。[s:97]
http://att.jdbbs.com/forum/201405/02/19522830cfa38ha0vhp2fa.jpg]http://att.jdbbs.com/forum/2014
音联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52

帖子

1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7-6-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0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扬歌》--.JPG
《唱片鉴赏与随想……扬歌》
       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手中的CD唱片也具备一定的“量”了,老实讲,够认真仔细的去慢慢品味一番了,所以,这两年购买CD唱片的劲头也就没有过去那么大啦。
       在我所拥有的这些CD唱片当中,其中有 1/3 是常听的,另外的1/3 是不常听的,还有 1/3 是很少听的。这些“常听的”与“很少听的”CD唱片故然有它的一些原因,然而作为一个存在的现实情况,倒是一个很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基于此,对于一些“可买可不买”的CD唱片,我一般是不会去购买的;只有是朋友或媒体的强力推荐,再加之自己又能十分认可的CD唱片才会去购买。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当时《扬歌》这张CD唱片的知名度并不高,基于此,我还是在若干年前购买《凤凰于飞》这张CD唱片的时候“搭车”买下它的。当时也好,若干年后的今天也罢,《凤凰于飞》一直都是多种音响媒体强力推荐或排行榜上的常客;或者说,在当时广州、深圳等地Hi-Fi音响专卖店的试音碟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与《凤凰于飞》相比,我更喜欢《扬歌》的主要原因是:整个作品的连贯性和风格的一致性以及音乐的歌唱性都要更好一些。
     《扬歌》另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是:它绝对是一张优秀的、不多见的,有着“佐餐音乐”与“背景音乐”双重功效的CD唱片。在我的印象当中只有已故的著名音响音乐推广人、音响前辈田寿宇先生曾经在国内某音响刊物上讲过《扬歌》是一张非常好的“佐餐音乐”CD唱片;除此之外,就很少看到有对《扬歌》这张CD唱片的介绍或评论了。
       最早知道“田寿宇”这个名字是在1990、1991年上海出版的《无线电与电视》杂志上,我个人认为,田寿宇先生应该是大陆所谓“发烧音响”与“音响文化”这个概念确立与传播的启蒙者、奠基者和实践者。不要说在当时了,就是在20多年后的今天再去看田寿宇先生写的一些音响音乐类文章仍会让人回味无穷的,那是真正具有“音响文化内涵和乐趣”的文章;从另外一个方面讲,“音响文化”在大陆已经推广普及20多年了,但至今真正令我们能看到具有“音响文化内涵和乐趣”的文章真的是不多!
       不清楚什么是具有“音响文化内涵和乐趣”的文章吗?那就去看看台湾的《音响论坛》或日本的《Stereo Sound/立体声》杂志吧……  
       还是回到本文的主题吧,不论你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也不论你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且不管你使用什么品牌、档次的音响器材;也不管你是在白天或深夜里……《扬歌》带给你的永远都是:舒缓、平和、赏心、悦耳的音乐享受。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www.beone.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7856

帖子

399

威望

版主

Rank: 10

优秀斑竹奖

交易诚信度
13
注册时间
2005-2-10
发表于 2014-1-11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52

帖子

1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7-6-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维瓦尔第大提琴协奏曲--.JPG
《唱片鉴赏与随想……维瓦尔第-大提琴协奏曲》
       维瓦尔第,1678 年生于威尼斯;1741 年卒于维也纳。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
       “巴洛克”一词在音乐史中专指 1600 ~ 1750 年之间的一段时间。其晚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等旷世的音乐大师。巴洛克的音乐风格比较优雅、平稳、没有很大的冲突和起伏。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常听“巴洛克音乐”能治病,其原因就在于此,因为当这种典雅、优美的音乐传入人的大脑之后,对人的神经系统能起到镇静作用,而且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听过维瓦尔第的《大提琴协奏曲》这张CD唱片以后,会有两种非常深刻的感觉:除了人声这个“乐器”之外,弦乐真的是最优美、最动听的乐器了!
       再就是,巴洛克音乐就像那“春药”一样,人只要是听过它之后都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关不了机器且一直要听下去的……
       悠扬舒缓——或许是对巴洛克音乐最贴切的表述吧!
       什么?不信!那除非你不去碰它;否则,只要你听过它马上就会被严重“感染”上的!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www.beone.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678

帖子

26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4-7-31
发表于 2014-1-13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原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52

帖子

1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7-6-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姜育恒《两个永恒》--.JPG
《唱片鉴赏与随想……姜永恒-两个永恒》
       记得八十年代初期,一曲“再回首”不仅让大陆的流行歌迷认识了这位来自台湾的年轻歌手姜育恒,也从此确立了他在大陆年轻歌迷心目当中不可动摇的偶像地位。
       随着那曲“再回首”由狂热渐渐地趋向平淡,我也从听流行音乐而慢慢地转向了欣赏古典音乐的路子,姜育恒也逐渐地从我的视野中慢慢地淡化消失了……
       一转眼近二十年快过去了,等我在深圳再次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并被这熟悉的声音所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的竟是这张姜育恒专辑——《两个永恒》。
       令我不可思议的是,从1999年仲夏第一次听到这张CD唱片至今,我老伴对这张CD唱片的热衷程度始终都没有减退过,可以说,这是我老伴非常推崇和喜欢听的CD唱片之一。
       这张CD唱片的最大特点是:其中的歌曲听来特别得有“嚼头”、有“韵味”。或许是因为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长年在歌坛的冲刷冼礼,使得已是步入人到中年的姜育恒与他的歌曲更是多了一份真诚与成熟,尤其是最后的两首歌:“情深往事”和“烟火”,似乎把整张唱片的歌曲演唱带入到了一个纵情的高潮。
       他的歌似歌又似梦;似倾诉又好似在冥思追忆;更似是期盼成真的祝福 ……
       无论你的音响器材档次高低,这张CD唱片都能给你呈现出深深的歌者情和浓浓的音乐味。
       无论你是正襟危坐地欣赏,还是当背景音乐来聆听,也不管你是否正视他的“存在”与否,他那情真意切、娓娓道来的歌声在不经意之中就把你整个人给“融化”掉了。
       好听、耐听、有情、有味,好似男人中的“蔡琴歌”!或许这样来形容《两个永恒》的歌曲魅力会更合适一些吧。强力推荐!!!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www.beone.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52

帖子

1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7-6-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榜 于 2014-1-21 23:39 编辑

IMG_3110--.jpg IMG_3111--.jpg IMG_3114--.jpg
《遭遇被音响音乐强奸!》
        今晚姜育恒来到我们这里献唱,整体来讲比齐秦要强得多,其码还能“唱”吧!
        伴奏的音响效果那就不用说了,肯定还是全国统一标准:不把人耳刺穿、震晕、轰倒……誓不罢休!
        面对超过120dB的大声压,在坐的各位大、小领导——无语!或许他们觉得现场音乐会本就是这样的吧……
        整个观众席——无语!而且还显得特别兴奋,不是跟着唱、就是挥手摇……
        期间我去找工作人员说:音响声音太大了,能否小点?!我们在坐的是观众、是人,而不是动物!
        答曰:声音小了音响效果就出不来了。
        在这种场合,我做到了一个“人”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什么叫有钱没文化?这就是!
        “有钱没文化”在中国不是指那个地方、那个人群,而是指泛中国大地、泛指这个民族!
        此言重了吗?看看泛中国的媒体,N年了,有一家指出过此类问题的吗?没有!不但没有,还在那里摇旗呐喊……
        这样的现场音乐会,我看跟动物嘶鸣杀戳的场面已没多大的区别了!
        中国人要想“既有钱又有文化”,要想被世人看得起,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上行下效”——只有“上层建筑有文化了”,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才会学得比较“有文化”!
        好了,还是回家听姜育恒的CD唱片吧……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www.beone.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52

帖子

1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7-6-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榜 于 2014-1-23 11:42 编辑

《中国管弦乐作品》--.JPG
《唱片鉴赏与随想……中国管弦乐作品》
       2001年底我出差公干来到春城昆明,当地著名的音响音乐推广人、资深的音响业者崔廉先生在他的试音室中曾向我极力推荐这一张由于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演奏的《中国管弦乐作品》CD唱片。由于崔先生对中乐和西乐都非常了解,再加上他过去长年在乐队担任演奏的实际经验,再就是崔先生还从事过录音工作,所以对于他的推荐,我从内心来讲是完全信服的。
       果然不出所料,自那以后我找遍了很多唱片市场,都是处于“断货”状态,直到近一年后的2002年底才算把这张CD唱片喜迎家门。
       我只所以要推介这张CD唱片,有以下缘由:
       一是平顶山建行大发烧友张经保先生有一张国内某唱片公司录音出版的《中国管弦乐作品》CD唱片,里面的曲目也都大致相同,但其音响效果可谓差之千里啦!从中可以感受到“录音”工作对于一张CD唱片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它既可以“成就”一个指挥与乐队;同样,它也可以“葬送”这个指挥与乐队。真是应验了“水可载舟、也可覆舟”这个道理!
       张先生自从拥有了这张于隆版《中国管弦乐作品》之后,原来那张国内版《中国管弦乐作品》CD唱片他就再也没办法听下去了,无乃只有送人了。
       二是有一次我来到广州资深发烧友梁德贤先生的府上,在他的音响系统上听于隆版《中国管弦乐作品》这张CD唱片,等到第13轨“苏三组曲”中的大鼓一击,立刻就把我给震撼住了!我对这张CD唱片是相当熟悉的,是属于“1/3常听”一类的,但在梁先生这套音响系统上听时方才感受到以前的舞台音场规模与乐器的形体感都被不同程度的给“缩水”了。
       梁先生这套音响系统给我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是:非常阔大的舞台实体感与像极了真实乐器般的形体感。音乐听起来很逼真、舒服极了!同时,舞台现场“看”起来也是非常得过瘾,真可谓是“视听”双享受!
       从梁先生那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听这张《中国管弦乐作品》时,最好是用大的喇叭、大的音箱、大功率的功放、以及大的听音环境中,只有在这些“大”的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充分享受到与现场般一样“大”的舞台音场规模感、以及真实乐器一样“大”的形体感,从而在家中仿佛也能体会到“现场音乐会”那壮观场面的场景与澎湃音乐的美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amingdvd2002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www.beone.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678

帖子

26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4-7-31
发表于 2014-1-22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继续发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52

帖子

1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7-6-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威尔第歌剧变奏曲--.JPG
《唱片鉴赏与随想……威尔第歌剧变奏曲》
       邓羽新先生是广州一位非常资深的发烧友,对音响音乐不但爱恋有加,而且,对音响音乐还有着自己非常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他曾经对我说过:“中年人才是今日高级音响消费的中坚”。这样的见的,对于研究今日高级音响市场的发展走势与行销策略都是具有非常重要参考价值的。
       2003年春天的某一日,我们去邓先生府上听音响音乐,当这张CD唱片第五轨其“凄婉哀怨”的旋律由小提琴独奏出来时,一下子就把我们给吸引住了。这是改编自歌剧《茶花女》中的一段女高音咏叹调,现在由小提琴独唱出来、其“楚楚堪怜”的抒情性甚至比人声更具有音乐魅力与感染力。这一段小提琴优美动情的独奏几乎征服了当时所有在场的发烧友,最后的结果是,第二天我们每个人均购买了一张《威尔第歌剧变奏曲》CD唱片。
       这是一张演录俱佳的CD唱片。音质细腻通透,声音的质感与密度感非常好,动态与瞬态反应非常迅捷。无论是用来做欣赏,还是拿来做试音,它都合格极了!
       如果你听到的小提琴是单薄生硬、双簧管与铜管是尖利刺耳的声音,请不用怀疑这张CD唱片的录音水准,问题一定是出在你那还没有搭配、调校到位的音响系统上。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用奥德菲尔的“翠鸟”音箱听这张CD唱片,当听到第八轨时,整个乐队不同声部强烈地动态对比起伏、乐器演奏时其瞬态反应之快完全超出了过去听其它音箱时的感觉。
       再换上奥德菲尔的“夜莺”音箱同样来听第八轨的音乐时,无论是动态对比,还是瞬态反应,以及速度感等,都要“慢”上半拍了。
       再去广州梁德贤先生家听他的那套大喇叭、大音箱时,音乐的场面和规模感是大了很多,也更具有震撼力;然而,音乐的动态对比、瞬态反应、速度感等都要比“翠鸟”音箱显得更慢,声音也被柔化了,许多音乐的棱角都没有了。
       从这张CD唱片的第八轨音乐中,我再一次对小音箱、对“翠鸟”音箱产生了好感。真可谓:“小有小的魅力,大有大的吸引力”。两者各自所具有的个性和特色,真得是谁也无法完全代替谁的,完全视你对音响音乐的理解和要求,以及你个人的听音喜好而定。
       我经常对身边的朋友和发烧友讲: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全能的音响器材;要想达到、拥有“最好的、全能的”音响器材,至少需要同时拥有两套音响器材:一套是以大喇叭、大音箱为主体的音响系统;另一套就是以小喇叭、小音箱为主体的音响系统;根据不同的软件和欣赏需要来针对性的选择这两套音响系统听音乐。
       音响再一次与生活融合到了一起。我们知道,在人们的欲望与现实之间,总有一道人为设置的“屏障”,用来约束和规范人们在“欲望与现实”之间达到一种暂时的平衡点。然而,既便是有这道“屏障”存在,似乎也从来阻挡不住一些人们通向彼岸“欲望”的行为。
       发烧友们!趁着“音响法”还没有颁布的今天,在你现有音响系统的基础上,请尽快再去选娶一套、两套……你的“音响二房”吧!以此来满足大男人们追求完美事物的欲望和心态吧!
       其实,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妥协”和“无耐”下的产物。当你拥有了《中国管弦乐作品》和《威尔第歌剧变奏曲》这两张CD唱片时就会更加明白这一点:音响器材的选购要么是娶其“大”;要么就是要娶其“小”;选娶“中”只能是一种“无耐”的“妥协”,并非是上策良计。
       既有“大房”,又有“小房”或者是“二房”,或许,这才是最理想的音响系统和最完美的听音享受吧!
补叙:这张CD唱片通常用来测试音响器材的质感与张力、透明度与解析力、动态与瞬态反应等。如果在你的音响系统上听到是“尖薄刺耳、毫无生机与活力”的声音,那只有赶快去升级或调整你的音响器材吧!——无可置疑的一张“试音天碟”!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www.beone.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52

帖子

1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7-6-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彭丽媛《中国歌剧经典唱段》--.JPG
《唱片鉴赏与随想……彭丽媛-中国歌剧经典唱段》
       在写这篇唱片鉴赏稿件的时候,我是一边在听、一边在写的,而且是连续的、反复的、一遍接着一遍的在听——很长时间没有这样的听音感受和冲动了。这还没算完,晚上十点多钟以后我又接着用森海塞尔HD580耳机接着听,而且仍然是“连续的、反复的、一遍接着一遍的在听”,不知不觉又听到了凌晨一点多钟,却依然是兴味盎然、毫无倦意。以后接连几天均是这样的,皆因这套CD唱片听起来太美了!太震撼了!
       被西方誉为“音乐艺术皇冠上明珠”的歌剧,本不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强项;可不晓得这些“中国歌剧”听起来也是那么得煞是好听、迷人之极啊!真是让人有点不可思议?!
       对于国内一些比较“正统”的实力派大牌歌星,过去的我一向对此是不太关注的。原因有二:一是很难找到有比较好的录音版本CD唱片;二是她(他)们的歌路通常都比较“窄”,一张专辑里面唱来听去还是那几首“成名曲”好听,其它的歌曲只能算是凑合个数——表现很一般。
       再次感谢广州资深的发烧友邓羽新先生,正是他的极力推荐,才使得我有幸尽早的结识并尽情地享受到了这套美不胜收的CD唱片。邓先生曾经十分感慨地说:大陆的一些歌唱家其演唱功力远在诸多港台歌星之上(其实两者根本就不在同一个水平档次上);问题是我们的这些歌唱家太缺乏“包装”宣传了,也缺少好的录音唱片。而邓先生的热情更是超乎寻常,只要你喜欢听,他情愿自己掏钱买这张CD唱片白送给你。他说:这张唱片已送了很多人啦。
       深圳的欧阳为立先生在音响音乐方面的修养和造诣也是很高的,在深圳的音响圈中是颇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他也是非常推崇这套CD唱片。2001年底我出差去深圳时发现,在与欧阳先生要好的一些周边朋友那里都能看得到这套《彭丽媛·中国歌剧经典唱段》CD唱片,而且都是“正版”的(言下之意,市面上这张“盗版”CD唱片就很多啦),我想,这与欧阳先生的大力宣传推介应该是分不开的。
       这套CD唱片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清婉滴翠、大气豪迈。这既是对彭丽媛艺术风貌的具体描绘,也是中国(革命历史)歌剧精神风貌的根本体现。
       听罢彭丽媛演唱的歌剧,又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另一位我所喜爱的歌手——李娜。李娜的嗓音是没有办法与彭丽媛相比的;但李娜驾驭嗓音、驾驭歌曲的能力可谓是超一流的。我说过,李娜的歌听起来非常从容大气,好似要包容整个天地一般。这是她的雄浑气魄!这是她的艺术魅力!这就是“驾驭” 能力!
       从这套CD唱片中,我们不但深深地为彭丽媛那“扎实的演唱功力和天才的艺术能量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同时,也为彭丽媛那“清婉滴翠、大气豪迈”的艺术风貌而叹服!从彭丽媛身上,我们再一次深深的体会到了“实力”二字的真正涵义是什么!
       正是这套《彭丽媛·中国歌剧经典唱段》CD唱片,使我从此改变了对彭丽缓,或许还有其她(他)一些“正统”实力派大牌歌星的偏见。我想,只要有适合她(他)们演唱的曲目,凭着她(他)们“扎实的演唱功力与独特的艺术魅力”,那“金子”一定会发出更加明媚耀眼的闪光的。
       听罢彭丽媛演唱的歌剧,再回过头来看看目前充斥在舞台上的一些靠卖青春色相在那里又喊又叫、又说又跳,以及靠玩弄“麦克风效应”等而立足“歌坛”上的所谓歌星们,真是相形见绌!
        如果你听到的彭丽媛是“尖利刺耳”的声音,请不要怀疑目前中国大陆这位数一数二的女高音歌唱家的嗓音有什么问题,要知道,中国声乐界几十年才会“出”这么一个“彭丽媛”啊!
        如果你觉得这套《彭丽媛·中国歌剧经典唱段》的音乐性与耐听性比较差,还没有一些“又喊又叫”的流行歌曲好听、耐听,请不用质疑这张中国歌剧CD唱片的艺术魅力。既然“歌剧”是西方文化艺术的瑰宝,那么“中国歌剧”如同“京剧”一样,同样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问题一定是出在你那还没有搭配与调校到位的音响器材身上,或者与你的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有关。
       通过聆听《彭丽媛·中国歌剧经典唱段》以及其她(他)一些“正统”实力派歌唱家的歌曲,在我感慨万分的同时,更多的则是一种无耐和遗憾。
       我认为,一些发烧友或者音乐迷是很难真正能品味到像彭丽媛这样“正统”实力派歌唱家的演唱功力与艺术魅力的。由于这些歌唱家的嗓音音域非常宽阔充沛、音质非常细腻润泽,所以,在一般平价或平庸的音响器材上播放,不但听不到这些优美迷人的嗓音音色;相反,这些“宽阔充沛的音域、细腻润泽的音质”在这些平价或平庸的音响器材上反倒成了“尖利、嘈杂”的代名词。基于此,我也深深地明白了,“欣赏能力与鉴赏水平”的高下是建立在一定质素“硬件”基础之上的。当你具备或拥有了一定质素“硬件”的基础之后,你自会轻松地辨别出到底谁是“歌唱家”?!谁是“喊叫家”?!谁又是“哼说家”啦?!
        ——音响器材的档次越高级,就越能深深地体会到彭丽媛以及她所演唱的中国歌剧该是多么地吸引人!
      《彭丽媛·中国歌剧经典唱段》——我极力推荐给你的、一套真正值得品味与收藏的CD唱片!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www.beone.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7856

帖子

399

威望

版主

Rank: 10

优秀斑竹奖

交易诚信度
13
注册时间
2005-2-10
发表于 2014-1-26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楼主加精哦[s:30][s:30][s:30][s:30]

点评

这个是应该的,以便于我们时时回味!  发表于 2014-1-27 09: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52

帖子

1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7-6-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原的呼吸》--.JPG
《唱片鉴赏与随想……草原的呼吸》
       这张CD唱片是2003年广州资深发烧友李宇凡先生送给我的。说句实话,如果只是冲着“草原的呼吸”这个唱片封套名字,能让我对它产生兴趣并掏钱购买的可能性几乎是很小的。即使是这样,这张CD唱片被我拿回家以后又在唱片柜中被冷藏了两个多月之久。至到有一天,当我把它的封套打开并放进CD唱机中开始聆听以后我才赫然发现,原来这竟是一张演录俱佳的优秀唱片!
       经过“DSD”技术处理后的本张CD唱片,其呈现的录音质量相当优秀。我尤其喜欢其中的弦乐表现,弓与弦的摩擦似乎特别的有质感和韧劲,而且弦乐好像还散发着一种特别迷人的、清新的特殊味道。演唱水平更是一流,无论是男女声领唱、重唱及合唱等,演唱者都能表现出非常高的专业水准与热情投入。
       说句心里话,这些蒙古族歌曲要是放在二十年前让我去听,或许我也会与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是根本无法“享受”的,更不要说去谈论什么欣赏美感和意境了。然而,随着音响音乐阅历的增长,人们的审美能力与品味追求都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陶冶和提升,对于一些经典的、高雅的文化艺术作品的认识理解与品味鉴赏也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了,最终会更热衷于对这些高雅文化艺术作品的欣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正是由于大众文化艺术作品的存在和普及,才反衬出高雅文化艺术作品的经典和深邃。
       毋庸置疑!无论这张CD唱片的演唱水平有多么优秀、录音水准有多么高般,我认为,它都不可能会有太大的销售量。因为去演唱蒙古族这些传统优秀的艺术作品,靠得是扎实的演唱功底与深厚的艺术审美情趣;同样,去欣赏这些传统优秀的艺术作品,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与品味审美能力。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就像汉民族的“京剧”;欧洲人的“歌剧”一样,终纠它只能是属于一个有文化、有品味、有审美能力的小众文化群体的范畴,所以,无论如何它也不可能像流行音乐那样得到推广和普及。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所以说,只要有人去演唱蒙古族这些传统优秀的艺术作品,自会有它的听众存在;只要有这样的CD唱片制作发行,自会有它的推崇者去购买欣赏,尽管它的销售量不会太大。
       我常在想: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蒙古族这些传统优秀歌曲在地球上消失了,那才真是我们这个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不幸和悲哀!
补叙:就像刘雪枫所著的《日出时让悲伤终结:音乐的聆听经验》一书一样,这张CD唱片也早已断货多年了……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www.beone.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丹拿声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活动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4-5-7 16:33 , Processed in 0.215857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