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59228
威望45
金钱11220
交易诚信度0
主题18
帖子170
注册时间2004-1-28
最后登录2023-12-5
高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4-1-28
|

楼主 |
发表于 2004-12-3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应该先保证每个声道的增益的平衡。 然后再试。
你应该先保证每个声道的增益的平衡。 然后再试。
先保证 7.1 声道的每个放大器通道的增益相平衡( 一致), 这个可以通过一些仪器
在皇帝位的实际评测, 比如 声压计什么的。 逐个调节功放的增益参数设置, 使之平衡。
另外: 对于 3805, 就可以采用更方便的办法, 接上原配的话筒, 放在皇帝位, 与耳朵齐平的高度,
让3805 自动测试, 3805 的功能中有这个选项。 3805 会依次开启每一个通道, 播放相同的噪声。
让 那个专配的话筒(MIC)接收, 然后 3805 自动进行分析。同一地点, 同一时间
多测试几次。纠正误差。然后存储参数, 俺最少重复3次测试, 3805 分析出的参数大致都对。
注意: 低音炮若是自带低通滤波器,可能参数有些不对, 可以手动调整/纠正!
俺的低音炮是 有 THX 选项的, 拨到这档, 低音炮自身就关闭了 低通滤波器功能。
让 功放负责低通滤波。 俺是将 3805 设置成为 80Hz (低通滤波的交叉频率点)
另外: 俺感到: 既使调整了相同的增益平衡, 身后与身前 的聆听效果是不同的。 这与人耳的生理构造有关。
若是坐在皇帝位, 面向前, 聆听后环绕的效果, 与侧身90度, 聆听后环绕的效果就有很大的差别。
因为面向前时, 后环绕音箱的播放的声音, 不能直接(沿直线)进入耳廓 !
而侧身90度聆听时, 声音可以直接进入耳廓。 所以差别很大。 若是180度转身, 面向后环绕音箱聆听时,
竟然感觉特别好, 连经 Dolby Pro Logic IIx 处理/转换的 立体声逡巡的效果都能感受出来。
看来面向前置音箱时, 相对的聆听 后环绕音箱的声音, 有些弱。
所以俺实验并采用的办法有几点:
1: 将后环绕音箱与皇帝位的垂直距离调整, 例如缩短些,
在俺的实际方案的2米1的距离,减至 1米5 左右 (灵活更改位置,继续遵循 60 度的夹角, 这就体现出了落地式音箱的优点...)。
2: 调整3805 中 两个后环绕放大器通道的增益, 相对增大些。
再聆听 经过 Dolby Digital 5.1 + Dolby Pro Logic IIx 处理后的后环绕音频效果, 有了很大的改善。
例如 DTS 8 示范光碟, 《鬼入侵》, 这些是 DTS ES 6.1 的;
《 魔戒 I 》, 《 魔戒 II 》 , 这些是 Dolby Digital Surround EX 6.1 的;
《后天》, 《Eagles》, 《 (James.Last 演出实况) The world of music 》, 《惊声尖叫》等,
这些是 纯 5.1 声道的DTS 或 Dolby Digital影碟。 后环绕音箱的包围感, 经调整实验后, 效果满意。
由于俺记录了 3805 经自带话筒 测试/分析后的 各通道增益数据, 所以用
遥控器将后环绕通道的增益更改回来也很容易,方便实验。
对于 纯 5.1 声道的影碟, 目前俺在家里聆听经过调整实验后的 7.1 声道
( 通过 Dolby Digital 5.1 + Dolby Pro Logic IIx 处理/转换后的)
后环绕音箱效果, 自身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有后方的包围感以及纵深感。
还有一点: 后环绕音箱的高度。
对于前置音箱高度来说, 与耳平齐较为理想。高音是有方向性的。
但是对于后环绕音箱来说, 应该相对高一些。 例如俺家书房内的
5.1 声道的布局, 环绕音箱在后面墙上, 也是相对有些高度的。
俺当初预定后环绕音箱落地支架时, 曾提出了要相对高一些的要求。
不过经销商说那是定做的, 得需要一点时间, 目前暂时提供的是与前置/侧环绕音箱
相同高度的音箱支架。以后俺会换成相对高一些的支架的。
高度也在按规范实验。
自己这几天实验心得, 非权威的. 例如7.1的聆听时的感觉, 都是俺自己的心理感受,
谨供参考而已. [s:15]
下面是引用ulala于2004-12-3 11:47 AM发表的 :
我也是按该标准7.1摆位摆放的音箱,但是在播放纯5.1的节目时,包围感稍稍逊于按标准5.1的摆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