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鸟,9i-90SA,解码耳放前级一体机,还没有做太多的宣传已经获得了不少的预定,本周开始发货。这款产品是世纪格雷的福利产品,高性能低价格。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5-c.w4002-1405248429.13.755e8d8d0Xtmef&id=560379174180
百灵鸟开始发货了,这两天世纪格雷两个QQ群热闹非凡,百灵鸟成为热门话题,欢迎加入讨论。 点击链接加入群【世纪格雷 HIFI播放器】:https://jq.qq.com/?_wv=1027&k=5foRazF 点击链接加入群【世纪格雷耳机桌面系统】:https://jq.qq.com/?_wv=1027&k=5cbW6mW
生产线上的百灵鸟测试工位,很棒的曲线!
聊聊2014年深圳音乐厅新年音乐会
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皇家名号,实至名归!
今年来深圳音乐厅的皇家爱乐,编制近百人,指挥是大家并不是很熟悉但在乐坛非常有名望的以色列指挥家耶欧莱维。一般来说,能在顶级乐团里担任当家指挥的都不是等闲之辈。对比前几天的维也纳斯特劳斯圆舞曲乐团,虽然票价贵了一倍多,但档次上升至少5倍。
说说演出吧,首先说音响性,先音后乐:到底是一流水准的大乐团,平衡性也是一流的!我坐在正中的VIP位,三段非常均衡,大动态气势磅礴。26把小提琴、14把中提琴、8把大提琴、6把贝大,强大的弦乐群与三管制的乐队的铜管完全分庭抗礼,丰满的弦乐流畅华美,铜管的音色宽松辉煌,指挥家耶欧莱维一定也是一个发烧友,平衡的把握非常到位。
再说音乐性:英伦绅士风度是给人最大的感觉,连贯流畅的英国声底韵味非凡,几十人的弦乐,听起来像一把琴,即使像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这样的快速跳弓演奏,也非常整齐划一,乐手的水准非同一般,而且乐手基本都是青壮年,没有老者,28号晚的斯特劳斯圆舞曲乐团则大半以上是老者。
第二曲是拉2钢协。看演出的前一晚听了多个版本的录音,但现场的感觉与听录音完全不同。这部协奏曲非常考验乐队的控制力。还不错,节奏压得很自然,有点遗憾的是张昊辰的独奏显得有些张力不够,尤其第二乐章,有点像在弹练习曲。
老柴的天鹅湖组曲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曲目了,烧友都会不自觉地和安塞尔梅的皇家芭蕾进行比较,我也一样;结果是:耶欧莱维的演绎和安塞尔梅非常像,确实非常像,可能都是英国的乐团,都是皇家的名号吧。唯一感觉有区别的就是第四乐章小提和大提的对话,安塞尔梅的皇家芭蕾中这一段实在是不可超越的,凄美得令人落泪,我以前跟用户朋友们聊过,那是一段美得令人眩晕的演奏;今晚耶欧莱维手下的两位首席,显然把这一段演绎得有点过于理性而感性就少了很多。
老柴的斯拉夫进行曲,鲍罗丁的波罗维茨舞曲,无可挑剔,快速活泼,干净利落,打击乐控制得非常好,平衡性棒极了。 回想去年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中国自己的乐团,什么时候能更好一点呢?看来现在要想在中国找寻如这些伟大演绎一般的纯美和磅礴,只能到中国古诗词里去寻找,那也是一种艺术的巅峰。
 2014/1/1 1:30:02 中场休息,三位小号手到大厅表演。最右边的是首席。 2015深圳音乐厅 伦敦爱乐新年音乐会 观感 大提琴优美的和声旋律拉开了1812的序幕,深邃、悠远。选择1812序曲这样大动态的曲目,在新年音乐会非常合适,开场就能调动气氛。新年到来,快节奏的音乐也很能带来喜庆的心情。辛奈斯基棒下的1812,和经常听的几个版本相比,显得较为理性,速度略慢,强弱对比不是特别强烈,英国的乐团,始终用一种克制的力度来表现激昂,或许这就是绅士的气质吧。乐队表现出了很高的素质,不失顶级乐团的风范,复杂场面驾驭的很好,整体表现个人认为中规中矩。从音响性角度来说,平衡性与去年的皇家爱乐相比有差距,最显著的感觉就是弦乐弱了,管乐硬了,大致数了一下弦乐人数,大中小提琴及贝大,一共52人,和皇家爱乐的配置完全一样,也许这是英国管弦乐团的标准配置吧。 第一曲,可能乐手还没进入状态,但辛奈斯基的风格已经表露无遗,他是一位绅士。 第二曲是肖邦的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作品21号,独奏者是18岁就获得伦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的乌兹别克斯坦90后钢琴家贝佐德.阿布杜瑞莫夫。这是一部风格比较舒缓优美的钢协,浪漫的肖邦从来就不会让你感到紧张。去年皇家爱乐第一曲选了欢快的瓦格纳的《罗恩格林》,第二曲也选了一部钢协:拉二,看来伦敦的乐团在选曲上竟然也有固定的套路。肖邦的钢协优美自不必说,阿布杜瑞莫夫被誉为西方的郎朗,快速技巧果然不凡,张力不错,演奏很投入,个人感觉比去年演奏拉二的张昊辰要强。有趣的是阿布杜瑞莫夫在乐曲高潮的时候喜欢用脚后跟用力随着节奏敲击地板,发出类似定音鼓的声音,看来阿布杜瑞莫夫不应该穿皮鞋,应该穿休闲鞋来演出才对,呵呵。 第二曲还是感到弦乐弱,虽然肖邦的钢协中没有太多的管乐声部,但弦乐的丰满度总觉得不够,偏薄,开始有些疑惑了。 中场休息后,剩下全部都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奥涅金、悲怆。。。。。难道辛奈斯基有老柴情节?今晚几乎都成了老柴作品专场了,除了一曲肖邦,其他都是老柴经典的作品。 伦敦爱乐的水准是不容置疑的,乐手整齐划一,指挥对乐队的控制非常到位,辛奈斯基的风格不像孔泽尔那样张扬,更不像大植英次的疯狂,和斯文的小泽征尔也有区别,显得没什么个性,或许没有个性正是辛奈斯基的风格吧。演出结束,观众给与了热烈的掌声,辛奈斯基非常绅士地谢幕,并加演了两首曲,一首是中国乐曲,一首恰巧是去年皇家爱乐演奏过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对比之下,乐队的演奏水准属于同一档次,节奏精准,稳重从容,但和整场演奏的感觉一样,还是弦乐不够完美,而且还差了不少。 去年的皇家爱乐是一场美妙的演出,我在观感中是这样评价:丰满的弦乐流畅华美,铜管的音色宽松辉煌。而伦敦爱乐的弦乐非常清丽单薄,缺乏丰厚感,最要命的是被打击乐盖住,单薄收紧的声音是没有扩散力的。对于管弦乐团,主要演奏的是管弦乐作品,弦乐是音乐内涵表现的主要手段,管乐更多是作为烘托。弦乐突出,张力足够,音乐表现力就会强,从HIFI角度看这场音乐会,它的平衡性远不如去年的皇家爱乐,去年皇家爱乐的弦乐是一种“让人回不过神来的声音”,一年的时间里都让我念念不忘,非常遗憾,今年同样著名的伦敦爱乐没有实现超越。曾怀疑乐器的问题,但很快打消了念头,我想最可能的还是指挥的风格导致这样的情形吧。去年皇家爱乐的指挥耶欧·莱维一定是个发烧友,我的猜测应该没错。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感谢伦敦爱乐带给我们一场精彩的演出,感谢辛奈斯基和他的乐手们的付出,祝愿伦敦爱乐和元旦之夜在一起的乐迷们新年快乐,期待来年再次相聚,共享美好的音乐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