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7265
威望473
金钱1707235
交易诚信度0
主题31
帖子7780
注册时间2003-4-29
最后登录2024-11-22
版主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3-4-29
|
一个戴着劳力士的劳力zt
----------------------------------------
20多万元换得7块钟表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占有欲档案
本期“患者”:康威凯,男,27岁
职业:曾为银行职员,现为某钟表时尚杂志编辑主任
占有物:顶级奢侈腕表、怀表
占有数量:7块(包括一款劳力士EXPLORERII双时区钢表、一款萧邦CLASSIC16/3154金表等)
占有支出:20多万元占有年限:5年半
中奢侈品的毒要执着:总共7块表,数量不多,但对于属工薪阶层的康威凯来说个个均是奢侈品———前后总共花掉了20多万元。“决定收藏第一块劳力士时,在思前想后中掉了10斤肉”。
解奢侈品的毒要豁达:因为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康威凯已决定不再购买新的顶级钟表了,“将来毕竟还是要结婚、生子什么的,就干脆入行做了时尚类钟表杂志……如果不是后来入了这一行,我不过是一个大败家子而已”。
“穷玩车,富玩表”,这个世界上,玩奢侈钟表的人不在少数,有人可以花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来满足这种“昂贵”的爱好,但康威凯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五年前,他只是一个普通银行职员,和所有普通上班族一样,父母等着他攒钱买房娶媳妇,但不曾想他却把全部积蓄的四分之三拿出来买了几块顶级品牌的钟表———可真舍得。
2000年,康威凯刚工作两年,稍有积蓄,决定给自己买一款好表,于是他在世都百货花了一万五千块钱买了一只萧邦CLASSIC16/ 3154,这是他拥有的第一款顶级腕表。
2002年初的一个冬日,康威凯骑着一辆旧自行车,穿梭在北京街头———他刚刚从银行提支了一笔国债,加上积蓄,包里揣着3万多块钱现金,瞒着家里赶往钟表店,去买一块心仪已久的劳力士表。后来,这个段子在京城的钟表收藏圈中广为流传———康威凯也从此被大家称为“戴劳力士的劳力”。
就这样,康威凯陆陆续续拥有了五块奢侈腕表和两块古董怀表,“平时都藏在银行的保险箱里,夏天戴金属带的劳力士,冬天戴鳄鱼皮带的积家和卡地亚”,而这些,都是瞒着妈妈的,毕竟这是一个“败家”的爱好。
说起当初的痴迷以及这种痴迷带来的“折磨”,康威凯感慨良多:当初买第一块劳力士,从决定到最后购得,康威凯整整掉了10斤肉。买之前,他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拿着各类钟表画册逐一对比、琢磨,三番五次才痛下决心。表买回家后,还是睡不好觉,“不知多少次半夜一两点爬起来,把表靠近耳边,聆听劳力士那特有的、具有回响的、清脆的、美妙的滴答声”。
朋友发言
数量不多,但他懂“藏”的意义
常伟,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康威凯朋友
康威凯是一个真正喜欢表的人。
收藏表的人很多,对于经济实力雄厚的人,一块天价表的支出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康威凯对顶级表的那种痴迷,是有1万花8千的那种,这才是真正的痴迷。
他能真正理解“藏”表的意义,而不是“攒”表;他收藏表的起点很高,人家是从低价表开始,他第一块就很高端,而且块块可圈可点。一次,他花了两年时间“磨”来一块俗称“八大件”同治年间怀表,他跟我说,夜深人静把怀表摘下来,放在床边听表的声音,便是藏表人最大的满足。
欲望面对面
"每一声喀嚓,我的心都会痛一下
有的朋友为了听我那款银壳古董表后盖扣上的喀嚓声,翻盖时动作很不讲究,搞得每一声喀嚓声,都会让我的心痛一下。还有一次,一个朋友欣赏我的积家表,我清楚地听到他手上的钻戒划过表壳,那声音如同划过我的心。"
喜欢一切精致的东西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认为顶级钟表的独特魅力是什么?
康威凯(以下简称“康”):完美精神。一块好的顶级钟表具有“完美”的所有要素:品牌的历史、文化、精致的手工艺和好看的机芯———所谓机芯的好看,不仅仅是说它的技术还包括它的独特构造和每一处细节。
记:在钟表之外,你还追求这种“完美”吗?
康:我实际上喜欢一
切精致的东西。
对精致的偏好
或许是一种遗传记:当年你把收入的四分之三都奉献给这几块表了,家里人是什么态度?
康:我爸基本上持默许态度。我把买的第一款萧邦表给他看,他说了一句话:“我的儿子应该拥有这样一件精致的东西。”他以前是一位工程师,喜欢精致的东西,其实我对精致东西的偏好,多少有他的遗传吧。至于我妈,她一直蒙在鼓里,还以为儿子辛苦工作多年,应该积蓄颇丰,假如知道都被我“败”掉了,呵呵,还不知怎样呢。
记:为什么转行做杂志?
康:那时我太痴迷了,心想这样下去真的一分钱也攒不下,将来毕竟还是要结婚、生子什么的,就干脆入了行。这样我会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顶级钟表,可以过瘾;另一方面,从行业人士的角度来关注钟表,会更理智,也更清醒———实际上,我目前的一点点积蓄都是来到这本钟表杂志后才攒下的。
不再“败家”解奢侈品的毒要豁达
记:你收藏的顶级钟表虽然只有7块,但在业内很有名气,为什么?
康:我的收藏在北京根本不算什么。只是我的经济能力、痴迷之深和专业程度,让一些真正的钟表收藏家对我颇为认可而已。
记:现在为何决定要停止对奢侈钟表的占有?
康:现在我所处的行业和位置让我能够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顶级钟表方面)。现在,我对于以前顶礼膜拜的顶级品牌逐渐看得淡了———因为工作每天都能够接触到,没有必要一定要占有而后快。我觉得中奢侈品的毒需要执着,解奢侈品的毒则需要豁达,我现在的状态属于后者。”
占有故事
爱就要爱到“骨头”里
康威凯不仅痴迷于收藏,而且还对这些表的“五脏六腑”充满了好奇,比如康威凯就曾疯狂地想知道他那款18K金的萧邦表的机芯是什么样子。
有关那款18K金的萧邦表机芯,长期以来流传着三个版本,对此,康威凯整整猜测了3年零9个月,最后还是忍不住请人把表撬开了。“当我看到它采用的是积家849型超薄机芯时,特别高兴,因为当时其他一些采用这款机芯的手表已经卖到5万元了,5年之后的今天,采用这种机芯的手表价格更是飙升至9万元了。但是,转瞬这喜悦就过去了,因为从撬开那一刻,便对这表造成了一定的伤害。”金壳表是非常纤细非常柔软的,一块细腻的织物都会让它留下擦痕,而撬开后盖,无论如何都会留下痕迹。
即使如此,康威凯仍然醉心于拆表,于是他买了一些专业工具,经常拿几只即使拆坏也不很心疼的表练手。“当手艺精湛到不会对自己的心爱之物造成什么伤害时,一定会去拆这些昂贵的表”。
一次无可救药的“破戒”
从去年年初开始,康威凯就决定不再买表了。为了严守“誓言”,2005年6月份去香港出差时,他只带了几千块钱,但在香港,他无可救药地邂逅了一款产于1911年的18K金百达翡丽古董怀表。
他用“非常完美”来形容那款表,“符合古董表收藏的三原则:真、精、新。所谓真,必须是真货。精即精品,该表在诞生之初就应是上流社会的玩物。新,是指新整,即岁数老而不旧。”最终,在上飞机离港的几小时前,他把身上的几千块钱花了出去———作为订金预订下该款表,回来后他托去澳门出差的同事,专程到香港为他付清余下的5万港元,买回了他的宝贝。
2005年11月16日,一张属于康威凯的百达翡丽钟表证书从日内瓦寄到北京,这意味着他真正拥有了一块世界最顶级品牌的钟表———这一天也成了康威凯玩表生涯中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天。
说起这款表,康威凯如数家珍:“宝玑式数字刻度、天然红宝石轴承、古朴的喷沙镏金夹板……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百达翡丽持续一百多年的表主登记制度。”不过,他也就此决定彻底金盆洗手,让百达翡丽作为他买表生涯的收山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