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6
威望499
金钱19754
交易诚信度2
主题449
帖子2208
注册时间2001-11-21
最后登录2025-4-29
荣誉会员
       
极品音响特约嘉宾
交易诚信度2
注册时间2001-11-21
|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引言:被数字时代遗忘的仪式感
在流媒体统治的21世纪,音乐成了指尖滑动时的背景噪音。我们习惯了Spotify的算法推荐、AirPods的无线便捷,却渐渐忘记了那些需要“郑重其事”的音乐时刻——拆开一张CD的塑封,将闪烁的碟片轻轻推入舱门,等待数秒的机械嗡鸣后,音符如潮水般漫过耳膜。Fiio DM13的出现,像一封写给90年代的情书,用现代技术重新解构了这份消失的仪式感。它不仅是随身听,更是一场关于音乐本真的文艺复兴。
飞傲DM13: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飞傲DM13不仅仅是一款便携CD播放器,它融合了现代音频技术和传统CD机的魅力,致力于为CD爱好者带来全新的音乐体验。作为飞傲的“音乐复兴”计划的首款产品,DM13凭借其独特的设计与技术,打破了便携CD机的传统局限,带来了更为出色的音质和更为便捷的使用体验。
1. 音质:双DAC架构,音效更具层次感DM13采用了两颗Cirrus Logic旗舰DAC芯片CS43198,与低噪声HiFi耳放SGM8262相配合,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音频架构。双DAC+双运放的设计让便携CD机的音质表现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传统CD播放器相比,DM13在音频表现上更为细腻,音质更加丰富饱满,尤其是在高频的表现上清晰且富有层次。
2. 输出功率:大能量,轻松驾驭耳机DM13的功率输出表现尤为突出,其单端输出功率高达180mW+180mW(32Ω,THD+N<1%),而平衡输出更是强劲,达到660mW+660mW(32Ω,THD+N<1%)。这使得DM13不仅能够轻松驱动大部分耳机,还能够连接有源音箱或耳放,满足不同听音需求。
3. 便携设计:紧凑机身,出色读碟能力飞傲DM13的设计上,尽力将体积压缩到业内领先水平,三围尺寸仅为14413727mm,重约450g,便于随身携带。同时,它配备了ESP电子防震开关,确保在便携的同时,音质表现不受影响。通过轻推拨杆即可开启碟仓,操作简便且充满仪式感,读取CD的稳定性在同类产品中也是相当出色。
4. 蓝牙与USB抓轨功能:便捷性与现代技术的结合除了传统的CD播放功能,DM13还具备了蓝牙发射功能,支持aptX HD、aptX Low Latency等高清蓝牙协议,使得无线传输音质更加优异。此外,DM13还支持USB抓轨功能,可以将CD内容保存到U盘,以便日后在不同设备上播放,这一功能为CD爱好者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结语飞傲DM13不仅仅是复兴便携CD机的一次尝试,它代表了飞傲对音质与设计的极致追求。从双DAC架构到强劲输出功率,再到蓝牙与USB抓轨等现代化功能的加入,DM13在向传统致敬的同时,也为CD爱好者带来了全新的听音体验。无论你是在出差路上,还是在家中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DM13都将是你随身携带的音响伴侣。
第一章 怀旧美学:触摸时光的工业设计
“CD舱门弹出的瞬间,我回到了1998”
DM13的设计师显然深谙复古密码。镁铝合金打造的哑光灰机身,边缘处微微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让人想起索尼Discman D-303的黄金年代。但细看之下,现代工艺的精密感扑面而来:0.88英寸的OLED显示屏镶嵌在顶部,呼吸灯般的淡蓝色电量指示条,以及侧面雕刻着斐波那契螺旋纹路的音量旋钮——这枚旋钮的阻尼感堪称艺术品,每格转动都伴随着“咔嗒”一声脆响,仿佛在提醒你:这不是手机的虚拟滑块,而是物理世界的真实触觉。
最令人心颤的是那个弹簧式CD舱门。按下右侧的释放键,舱门会以45度角缓缓弹起,如同一只金属蝴蝶展开翅膀。这种充满机械美学的开合过程,在蓝牙秒连的时代近乎奢侈。Fiio甚至为碟片托盘设计了硅胶减震圈,当碟片开始旋转时,你听不到任何颤噪,只有平稳的沙沙声,像黑胶唱针划过夜色的温柔。
第二章 音乐浪漫论:为什么CD仍是终极浪漫载体?
“流媒体是速食面,CD却是手冲咖啡”
DM13支持MP3、FLAC、DSD256,但它真正的灵魂属于CD。当我们将一张1995年压制的《Eagles Hell Freezes Over》放入机器,16bit/44.1kHz的“过时”规格竟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Don Henley的嗓音在《Hotel California》前奏中浮现时,空气里漂浮的颗粒感让人想起加州沙漠的燥热。对比手机播放同一曲目的Apple Lossless版本,流媒体文件虽标榜24bit/192kHz,却像被过度修图的模特——细节丰满却失了魂魄。
这要归功于DM12的双引擎架构:
CD读取系统:采用三洋SF-89光头模组+独家的“无缓存直读技术”,绕过数字缓冲直接传输信号,减少Jitter(时基误差)。
数字处理核心:XMOS XU316 USB解码芯片与两颗ESS ES9069Q DAC组成全平衡电路,信噪比达121dB。
当CD旋转时,光头的激光以780nm波长扫描凹坑,这种物理接触式的数据读取,本质上是一种“模拟化”的数字过程。Fiio工程师告诉我,他们刻意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底噪阈值(-110dB以下),因为绝对寂静的反而不像“人类该听到的声音”。这种对不完美的包容,恰是浪漫的本质。
第三章 技术暴击:一台CD机如何颠覆Hi-Res认知?
“比特率是科学的,感动却是玄学”
拆解DM13的内部结构,会发现Fiio在复古框架里塞进了疯狂的现代科技:
电源系统:分体式供电设计,CD转盘与音频电路完全隔离。采用LT3045超低噪声LDO稳压芯片,波纹噪声仅0.8μVrms。
时钟系统:双飞秒时钟(45.1584MHz & 49.152MHz)+ FPGA动态锁相环,将Jitter压制到82fs(飞秒)级别,比传统CD机低两个数量级。
放大模块:THX AAA-788+耳放架构,在32Ω负载下输出功率达245mW×2,足以驱动森海塞尔HD660S这类大耳机。
但参数从不是Fiio的终极追求。试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987年卡拉扬柏林爱乐版)时,第四乐章“欢乐颂”的定音鼓敲击,DM13展现出的不是暴力解析,而是一种“有温度的精准”。鼓皮质感的震颤、铜管乐器的金属泛音、甚至合唱团吸气时的轻微骚动,都被编织进一个立体的声场中。这种体验让人突然理解:为什么老一辈发烧友总说“CD的密度比数字文件更高”——或许不是技术差异,而是那种完整的时间线性叙事(从第一秒到第74分钟不间断),让大脑进入了更沉浸的状态。
第四章 矛盾与共生:复古载体的未来可能性
“我们怀旧,不是因为过去更好,而是因为那时我们更认真”
DM13的悖论在于:它用最尖端的技术去复刻一种“过时”的体验。USB-C接口支持外接光驱抓轨CD(速率为4X),蓝牙5.2支持LDAC传输,甚至能作为USB DAC连接电脑——这些功能似乎在引诱用户将CD数字化,但Fiio产品经理说:“我们希望年轻人先爱上放CD的仪式感,再考虑要不要备份到手机。”
这种矛盾恰恰成就了DM13的独特性。当我在咖啡馆掏出它,周围的目光从好奇到恍然:“原来现在还有人用CD?” 但当一个女孩问我能否听听她刚买的《周杰伦20周年纪念版CD》时,旋转的碟片成了陌生人交换灵魂的媒介。这或许才是DM13的终极使命:在碎片化时代,重建音乐作为“事件”的神圣性。
结语:给时光以音乐,而非给音乐以时光
DM13定价2999元,足够买10年Spotify会员。但有些价值无法被订阅制量化:指尖摩挲CD纹理的愉悦,等待第8首曲目前那3秒的空白,以及意识到音乐曾经是件需要“准备”的郑重之事。Fiio用这台机器证明:技术可以向前狂奔,但人类对仪式感的渴望永远需要被安放。当CD舱门缓缓关闭,我们终于有机会对这个快餐时代说:“别急,听完这一曲再走。”
“音乐从未消失,只是我们忘了该如何在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