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19358
威望26
金钱111945
交易诚信度21
主题617
帖子11073
注册时间2007-6-8
最后登录2025-5-3
特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21
注册时间2007-6-8
|
本帖最后由 notebook2008 于 2025-1-20 12:38 编辑
90年代中期,随着家用电脑普及和互联网革命兴起,全球大众的兴趣关注度逐渐从传统家电音响类产品转移至IT,爱华在这个时候推出一些传真机 MODEM 电脑周边产品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这些产品只是小批量委托第三方OEM生产,不用自己组建生产线,顺带又提升了公司形象,不能说是错误,甚至是很正常的产业拓展。至于大型台式音响机 卡座这些都是爱华的传统优势项目,这个都不做那就不是爱华了。关键的因素是爱华自身的产品加工能力其实是略低于索尼和松下的,在90年代后期随身听超薄超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中,爱华基本作壁上观作为陪衬存在,眼看索尼和松下互相争夺世界最轻、播放最长的荣誉。最致命的是自身优势音质也在不断丧失。太早的不说,单从JX707开始至JX859结束,我们可以看到爱华的随身听有一条清晰的产品分隔线,高端就是高端,中端就是中端,差距泾渭分明。97年以后的产品线首先从高端机开始缩水,拆开JX869 879,电路板芯片排列凌乱不堪,一反之前规整的电路设计和做工,最致命机芯耐用度下降。换皮带也远不如索尼打开后盖那么简单。机壳大量采用铝制冲压铸造,简化工艺。为了弥补电子化后普遍声底变薄,配置061这种中低频肥厚的耳机来掩饰,声音结像三频都糊在一起,高中低端机声音拉不开明显差距,更无法和索尼机器匹敌。90年代中后期随着爱华亏损加大,控股的索尼公司开始介入爱华日常运营,同时也避免爱华产品和索尼产品线冲突,有意区别。出现降低成本 市场反馈下降销量下滑,继续降低成本的恶性循环。在磁带产品90年代后期明显下滑的情况下,随身听市场也容纳不下太多的运营者,爱华就这样逐步衰败。听过一台爱华最后期的RX590,音质差得想当场扔掉,远不如97年后期最低端TA273 TX676这类机型,忽视产品质量的后果就是被消费者抛弃。2000年以后爱华转型失败,最终2002年被索尼彻底收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