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color=rgba(0, 0, 0, 0.9)]为什么明明安卓的生态这么强,但是高端的音频设备却这么少呢? [color=rgba(0, 0, 0, 0.9)]家庭影院行业的共识,安卓系统声音不行,发烧不安卓,安卓不发烧! [color=rgba(0, 0, 0, 0.9)]有很多人误认为播放器都是数字源码输出,只要片源一样,播放出来的音画质也不应该不同。 [color=rgba(0, 0, 0, 0.9)]这个认知导致很多家庭影院的效果并不能真正发挥。 [color=rgba(0, 0, 0, 0.9)]因为实际体验上,同一套设备,不同播放器的音质表现、频响范围、声音细节、声像定位却天差地别。 [color=rgba(0, 0, 0, 0.9)]所有人都知道差别明显,但是不能正解解答。成为家庭影院行业最大的疑案。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今天,就这个问题说一下,厂家研发实力之外的,可能的几个原因。 [color=rgba(0, 0, 0, 0.9)]以下资料来源于知乎,51CTO等公开网站。如有谬误,欢迎指出。 1、安卓的声音,本身就先天不足
[color=rgba(0, 0, 0, 0.9)]我们都知道,判断一个音频文件好坏的标准,一般是两个:采样频率和比特率。 [color=rgba(0, 0, 0, 0.9)]声音是一种波,比如用AU随便打开一首歌曲,你就能看到这个波形。要把波形变成01数字存储起来,就需要尽可能多的在波形上打点取样,再把这些点(样本)的信息记录下来。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而每秒钟采集了多少样本,就是采样频率。而每个样本上记录信息的多少,是比特率。 [color=rgba(0, 0, 0, 0.9)]把时间轴拉倒足够大,就会看到其实音频波是一个个的点和折线组成的。一点都不平滑。这些点就是一个个的采样点。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所以数字音乐根本不可能完美记录下自然界的声音,因为真实的声波肯定是非常平滑、过渡非常自然的。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咱们常说的无损音乐,之所以能叫无损,是因为人耳对声音的接收是有极限的(在20~20000HZ之间)。 [color=rgba(0, 0, 0, 0.9)]通常意义上来讲,满足采样频率44.1KHZ和比特率16bit的音乐,就可以称为无损音乐了。 [color=rgba(0, 0, 0, 0.9)]而这个标准,还是CD时代的事情。 [color=rgba(0, 0, 0, 0.9)]CD的采样频率是44.1KHZ,也就是每秒采样4万4千个样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通用标准。包括现在。 [color=rgba(0, 0, 0, 0.9)]但是随着人耳被喂的越来越刁, 44.1KHZ已经不能满足发烧友的耳朵了。再加上数码录制设备的出现,渐渐的,采样频率开始多种多样,空前繁盛了起来。 [color=rgba(0, 0, 0, 0.9)]48KHZ 96KHZ 192KHZ 88.2KHZ…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音乐方面44.1KHZ还是大头,48KHZ只能算是新势力。其他的零零碎碎,只有一点点。比如DSD256音乐的采样高达11.3MHZ。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但是视频方面的声音采样,基本就是48KHZ的天下了。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那么问题来了: [color=rgba(0, 0, 0, 0.9)]已知设备同一时间只能输出一种采样频率的音频。那么面对这众多各不相同的采样频率,安卓是怎么处理的呢? [color=rgba(0, 0, 0, 0.9)]这就不得不提到安卓的SRC(Sample Rate Conversion,“采样率转换”),SRC的操作那是相当简单、粗暴和直接。 [color=rgba(0, 0, 0, 0.9)]它把所有的音频,统统全部转换成44.1KHZ再输出。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可这一转,就出问题了。 [color=rgba(0, 0, 0, 0.9)]如果是88.2KHZ这种44.1KHZ的倍数,还好一点,虽然音质降了,也不是不能接受。大不了就损失一半的采样点,人耳不一定能听出来。 [color=rgba(0, 0, 0, 0.9)]但是像48KHZ、192KHZ 这种不能被44.1KHZ整除的就很难了,转换出来的新的采样点,几乎没有能落到原采样点上面的,这个音质损失就非常大了。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理论上软件SRC可以通过更换算法来实现音质提升,但是智能终端的CPU一般为ARM架构,浮点运算力有限,实用性比较差。 [color=rgba(0, 0, 0, 0.9)]哪怕是44.1KHZ,虽然理论上不会触发SRC,音质也可以相对得到保证。但是因为其相关架构和驱动都在核心层,音频设备厂商很难通过修改安装驱动来改善音质。 [color=rgba(0, 0, 0, 0.9)]安卓音频架构的局限性使其很难成为优质的影音平台。基于安卓的高清影音播放器,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它的硬件设计,而是需要修改现有框架的不足。 [color=rgba(0, 0, 0, 0.9)]而很多播放机厂商,对处于安卓底层的这个SRC大爷,根本无能为力。 [color=rgba(0, 0, 0, 0.9)](不排除上游芯片方可以给出成套方案的可能,但是这样设备厂商能做的优化很少,公版方案也很难满足发烧友的需求) [color=rgba(0, 0, 0, 0.9)]总之,因为系统本身的的先天不足。安卓设备—— [color=rgba(0, 0, 0, 0.9)]放音乐:44.1KHZ很好、44.1KHZ的倍数也可以接受。但是48KHZ以及48KHZ的倍数采样率的音频就比较难受了。 [color=rgba(0, 0, 0, 0.9)]放视频:因为视频节目源大多来自DVD、蓝光碟或者数码拍摄,影院里声音表现就可能比较拉胯了 [color=rgba(0, 0, 0, 0.9)]所以安卓设备的音质普遍偏差,是很多人的共识。 2、源码输出和授权[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冷知识:杜比和dts都是需要授权的,而且支持的声道数越多,授权费越贵。 [color=rgba(0, 0, 0, 0.9)]咱们现在说的全景声,一般指的就是杜比和dts这两家。 [color=rgba(0, 0, 0, 0.9)]拿杜比举例,在官网上是能查到所有得到杜比授权的品牌的,你可以把自己的播放器品牌放进去搜一下看有没有。Dolby one杜比官方小程序也可以直接查到达到杜比官方认证标准的播放器品牌。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源码输出还有个说法叫芯片直通,但是那些没有相关授权,或者有5.1授权但是没有全景声授权的芯片或者播放器是如何做到源码输出的呢? [color=rgba(0, 0, 0, 0.9)]这就不得不提在播放软件界的神级应用——KODI。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硬件上无法输出,就用KODI插件实现软件层面的输出。但是19.3版本之前的KODI对高码率杜比全景声的支持并不好,音轨码率超过10M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color=rgba(0, 0, 0, 0.9)]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安卓总是会和音质差联系在一起;为什么有人宁可花一万买N手蓝光机;同样“源码输出”的播放器,不同品牌所展现的效果差别会这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