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聆客音频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广告招商QQ:166163

查看: 3491|回复: 0

[投影机] 家庭影院投影机相关重要参数和选购建议

[复制链接]

174

主题

518

帖子

7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3-1-30
发表于 2022-6-27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分辨率
现在很多人关注了4K(3840*2160)其实4K也有很多实现方案。
1)索尼、JVC的高端N系列都是真4K面板,原生分辨率在4096*2160。
2)明基高端(X12000H、W11000H)、奥图码高端(UHZ889及其衍生型号)等采用的大芯片0.66寸DLP,原生分辨率2716*1528,达到了4K要求的800万像素的一半,再通过斜向快速移动,实现4K。(人眼视觉残留现象)
3)0.47寸DLP芯片,原生分辨率是1080P,通过更多次的快速移动,实现4K。
4)增强4K和e-shift,爱普生和JVC老款的实现4K方式,原生分辨率也是1080P,通过像素位移实现4K。HD199的用户普遍反馈认为,JVC效果好于爱普生。
5)像素精度来说,真4K>0.66DLP>e-shift>0.47 DLP



2、成像技术
主流就是DLP、LCD和LCOS。三种技术可以说各有千秋。
1)DLP由于单片,不存在面板汇聚,锐度相对容易做好,RGB初始就会比较好(不好的机器,也许是镜头缩水色散了)。缺点是黑位较差。色彩靠色轮或靠三色光源实现,现在的色轮,极少会有彩虹效应,当然这也取决于每个人眼睛的敏感度。
2)LCD透射液晶亮度好,对比度不过不失。色彩风格比较鲜艳。
3)LCOS,如索尼SXRD和JVC的D-ILA都是反射液晶。黑位好,亮度不过不失(水分也小)。

3、光源
传统光源以汞灯为主,新光源LED和激光也蓬勃发展。
1)汞灯,最传统成熟的光源。2000-4000小时后考虑换灯。开关机速度会慢。
2)激光,理论上是最纯净的光源,现阶段比较火,目前以单色蓝色激光为主,红和绿靠分光片分出来。现在也有双色甚至三色激光。技术成熟后,三色激光基本完全覆盖BT2020色域,该色域囊括了目前人眼所有可见光。
3)LED,之前常见于微投,主要是亮度不足。近年技术发展,亮度也高了起来。明基旗舰机型X12000就采用了HLD—高流明密度的高亮LED作为光源。而优派在LED光源方面也有跟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叫感知亮度。就是新光源和传统光源,即使亮度一样,但人眼也会觉得新光源更亮。这个我有一个经验:明基大芯片4K机发布的时候,同样环境播放同样片子,俩机器都是2000lm,但我明显感觉到使用新光源的X12000更亮一点。

4、色彩空间
色彩空间是通过某种编码方式,来表现颜色。常见的编码方式有RGB,CIE xyY,YcbCr等等。影音产品中接触的色彩空间包括,RGB(YUV)和Ycrcb。这两个可以互相转化,类似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和纵轴)极坐标(半径和角度)。
BD蓝光内容都是由BT.709色彩空间范围内编码,而UHD则是由BT.2020色彩空间范围内编码。由于现阶段,投影机和电视,甚至绝大部分电影后期制作用的监视器都达不到BT.2020色域(除了三色激光投影),所以现阶段绝大部分UHD HDR电影制作在介于709和2020之间的P3色彩空间范围内。)。
不建议在广色域模式,观看BT.709编码的影片。

5、色域
显示设备在色彩空间的覆盖范围,一般指在色彩空间投射在二维平面(比如CIE1931图)上的覆盖范围。目前的UHD联盟对显示设备的标准是达到90%P3色域。

6、色深
也就是色彩精度,从最暗到最亮处色彩个数。例如,10bit是指红绿蓝三色,每种颜色之间都有2的10次幂个亮度,而总的颜色个数,就是三个2的10次幂的乘积(红绿蓝三色),即10.7亿个颜色。



7、亮度
投影机厂家常常会以lm流明作为亮度单位。都说这是虚标值,其实也未必。应该说,是厂家在极端情况下,比如把投影机调整到黑位很差、没有色准的极端情况,来看投影机亮度的最大值。
nit尼特、CD坎德拉等等其他亮度单位:
CD和lm都是描述发光源的物理单位。光源是由球心向各个方向辐射。我们知道,球面积是4πR2,所以1CD的光源,他的光通量大约就是12.56(4π倍)lm。但在投影里,投影机灯泡经过内部光路设计,从镜头发出的光应当被看作一个面光源,直射幕布。
而针对像幕布、显示屏这样的面状发光体,我们其实可以使用lux作为照度计量单位。Lux比较好得到,一个照度计几十或几百块随便买(便宜的照度计误差会比较大)。而照度计的Lux读数除以10.76就可以得到投影在增益为1.0的幕布上的亮度英尺朗伯fL,也就是光通量(lm)/幕布面积(平方英呎),fL乘以3.426则得到另一个亮度单位nit。

8、对比度:最亮(白色画面)和最暗(黑色画面)画面的比值。
对比度越大,越有能力体现由黑到白之间各种灰色的过渡。注意对比度又可分为on/off对比度和同屏对比度。对于投影而言,由于动态光圈或者激光控光的加入,On/off对比度又分为原生对比度和动态对比度。
同屏对比度则是从0%ADL到50%ADL的一条曲线,其中越低ADL的同屏对比度越依赖于on/off对比度,也就是曲线上0%ADL这一个点,越高ADL的同屏对比度越依赖于ANSI对比度,也就是曲线上50%ADL这一个点。而且投影的同屏对比度极大依赖于环境,几乎所有投影用户的同屏对必读都受限于房间本身。

9、锐度
锐度可以理解为清晰度。就是成像边缘的锋利程度。取决于成像技术和镜头素质。单片式DLP(尤其大芯片)的锐度有先天优势,因为不存在三色面板对齐,但如果有的机器,镜头素质不够,也会看到色散。(这里要分清楚硬件层面的锐度和软件处理层面的锐度设置,让画面颗粒感增强的是软件层面的锐度设置,跟硬件的锐度无关)

10、Gamma和PQ曲线
两者都是一种电光转换函数(EOTF),Gamma对应SDR,ST2084 PQ对应HDR。他们都表示亮度和电的关系,Power gamma是一个幂函数,亮度输出相对峰值亮度的比值通过以下函数计算:y=xP,P就是Gamma的值,根据环境,一般为2.2-2.6之间。
PQ曲线用的绝对亮度空间,在已知显示设备的峰值亮度的前提下,可以与power gamma进行换算,这就是映射的基础。

11、HDR
HDR是指高动态范围,使得画面有更亮和更暗的区间,即更高的对比度。
HDR要求的最高亮度达到1000nit,4000nit甚至10000nit,最暗达到0.001nit,现阶段无论电视还是投影都没有能完全达到这个标准的,尤其是投影出现了HDR静态映射,缺点是暗场景和亮场景,暗的电影和亮的电影,都使用同一条映射曲线,整体亮度和高光细节只能顾一头。
松下现阶段碟机和播放器(松下UB9000等),可通过每部影片的最亮和最暗亮度的信息,以及用户设置的显示设备类型,为每部影片设置一条映射曲线。而以madVR,Lumagen radiance Pro 4系,JVC的N系列等为代表推出了动态映射,使得HDR内容可以逐帧适应,根据每一帧画面优化映射曲线。可以说,HDR10由于是静态元数据,更需要动态映射。而HDR10+和杜比视界,是动态元数据,自动适配显示设备能力。

12、高级光圈
也叫动态光圈,简单说,就是一些场景切换时,有明暗对比。而本身投影机的对比度有限,就有了这种动态光圈的技术。通过控制光圈大小来控制光通量。

13、2.35宽银幕
很多电影的比例并非16:9,而是2.35:1。这样你使用16:9的幕布和投影机时,就会有上下两个黑边,一些人会有困扰。你可以选择2.35:1宽银幕,而很多投影机也有一键2.35。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变形镜头。

14、插帧和低延迟
插帧是指在一些场景,尤其是观看体育比赛的时候,你会有卡顿感。这时候通过算法插帧,来计算出一个不存在的画面,就是非常好的体验,这会给你带来体育赛事的流畅感。
降低输入延迟,使得投影机做出更快的响应,则是游戏玩家的选择。

15、投距
投射比是投距和画面宽度的比例。(通俗点的表达,有n米投100寸), 中高端投影都使用变焦镜头,允许一系列投射距离。 最大和最小画面的比例就是变焦比。 变焦比越 大,投影范 围越灵活。

16、镜头位移和梯形校正
入门的,桌面投影或微投往往使用梯形校正。就是当你的投影机无法垂直投向幕布时,画面必然产生梯形。梯形校正就是通过调节画面的顶点等,使梯形还原成正方形。当然,这个过程会对画面有损伤。
高端一些的投影机,往往带有镜头位移功能。受制于成像原理和光路,DLP的镜头位移范围,一般小于LCD和LCOS。

17、彩虹效应
单DLP由于色轮存在,尤其速度较差的色轮,往往有彩虹效应。但其实如果使用新光源,但刷新率不够的情况,也会出现彩虹。

18、校准
校准的步骤为: 校准黑色和白色(亮度和对比度)、 灰阶、 色域、饱和度线性、三维色彩空间。



下面说说投影机选购要注意的五个要素

画质第一要素——动态范围,分为三块,亮度,黑位,层次过渡。

  • 亮度相当于音响的声压即音量。



亮度是所有画质的前提和基础,亮度不够其余免谈。一套音响音量都不够,音质也是免谈。而亮度是有专业标准的。这里说的是优化亮度(基于6500K色温,REC709色彩标准)商用机和部分家用机的个别模式亮度是高,画面惨惨白,颜色灰蒙蒙,这种牺牲色彩的傻亮画面毫无欣赏价值。

而优化亮度大多是基于投影机内置影院模式下输出的。此时幕布实测2D亮度12FTL为最低合格亮度,16FTL为良好亮度,而从人眼观感上而言,低于8FTL则会明显觉得偏暗。所以按传统灯泡衰减50%的水准来看,新机必须保证16FTL的亮度才可以基本保证1000-1500小时的合理画质有效期。想一个灯泡服役更久,则20FTL会是建议的新机亮度标准。



结合目前所有主流机型来看,除了个别最便宜的机型,其他所有家用机型,都可以支持130寸1.0增益达到12FTL。7000以上机型基本都可以支持130寸1.0增益达到16FTL的亮度。

而达到130寸20FTL则需要灯泡功率达到至少230瓦以上的机型。想玩150寸甚至200寸的,请至少250-300瓦灯泡功率的机型伺候。50平方整套卫星箱这种**的事情估计没什么人干,但整个200瓦灯泡的机器投180寸却偏偏大有人在。

至于3D,其实热乎劲早已过去,现在基本上就是个添头功能,目前所有主流家用投影机如果还想好好地看3D的话,最好就不要超过133寸。这样亮度基本还能保证在3FTL以上,至少不会觉得暗的无法接受。想整150寸甚至更大的3D爱好者,要么六位数价格的机型伺候,要么便宜双机叠加配双幕分别伺候2D和3D,否则几乎等于作死,连凑合都谈不上。

至于高增益幕,没事还是远离那鸡肋玩意吧,机器亮度高一点,画面适当投小一点才是实际的。

2.黑位相当于音响本底噪声。
在音质上是最有技术含量的指标之一,在画质上同样也是最有技术含量的指标之一。一台投影机最难做到的就是黑色足够深。黑色和亮度的比值即对比度,两者缺一不可。而其中最值钱最难做到的就是黑色的深度。
有人说我房间遮光做好一点画面自然就亮了。这是个伪命题。房间遮光吸光更好了,墙面天花板反射到画面的光更低了,那其实画面亮度是更低了。看上去画面更亮了,其实是黑色没有受到反光污染看上去更黑了,从而整个画面对比度提升了,所以画面看上去才觉得更亮了而已。拿这点来解释赶鸭子上架投大幕也只能是一种自我催眠的心理安慰罢了。



自动光圈和灯泡控制的动态对比度把戏不用多解释了,几十万几百万比一的对比度参数都是骗人的玩意,除了片尾的职员表,对画质几乎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帮助,对低亮度画面反而降低亮处的亮度,从而大幅降低画面的立体感景深感。关闭自动光圈的原生对比度和同屏对比度才是最重要的。

结合目前主流机型而言,同档次比较且关闭自动光圈的前提下,LCOS技术的索尼和JVC这方面是做的最好的,且优势十分明显,不论是原生对比度还是同屏对比度都明显领先。DLP机型次之,黑色下潜不够是硬伤,即使是3DLPDC4也甘拜下风。而3LCD最多和DLP同一水平甚至略逊。

至于各自同阵营内比较,通常哪款机器更贵,则光路和镜头则更好,黑位会更好一点。在这个最富含金量的画质因素上,几乎不可能存在所谓的性价比越级挑战的神话,一份价格一分货。

3.层次过渡相当于音响的频响曲线,高中低频是否均衡。
画面也是一样,从黑到白是否过渡均衡,色彩从暗到亮是否过渡均衡。通常所说的暗部细节,亮部细节,色彩过渡等等均包含在此范围内。

在这点上DLP技术有先天优势。其DMD镜片翻转的成像原理决定了亮度过渡可以轻松做到按标准线性输出。而3DLP则更使得红绿蓝三原色亮度都可以做到标准线性输出,更发挥了色彩过渡的优势。

所以目前绝大部分的DLP家用机,在层次过渡上都表现不错。高端和3DLP顶级机型更是优秀。并且这个优点受光路老化的影响较小,时间久了其优点也依然存在。



而LCOS和3LCD技术的机型,除了个别最便宜的3LCD机型之外,其他所有机型的出厂设置都很不错,层次过渡并不输于同档次DLP机型,并且机器本身都具有相应的调节功能,随着光路和显示面板老化,可以通过调校来尽可能恢复原来的水平,只是会麻烦一些罢了。

以上就是画质第一大要素动态范围。如此大篇幅也是为了突出这点是选择投影机最重要的因素。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则没有这么单纯。亮度达标这个很容易理解,但结合使用环境而言则存在一些变数。

如果是独立影音室则很容易选择,选择亮度够,黑位好的机型即可。而客厅,特别是大白墙大白顶的客厅则存在一个例外,此时亮度更为突出的机型可能看上去比黑位更好的机型具有更高的对比度,从而更值得选择。

画质第二要素色域范围即投影机可显示的色彩范围。

其实现在这个问题相对很简单。除了个别最便宜的家用机型和极个别坚持自己味精风格的型号,所有家用机的原生色域范围都已经超过1080P蓝光的色域标准REC709,在家用视频这方面可以认为各种技术没有差异。
如果以最新的4K蓝光REC2020标准来看,则目前没有任何家用机可以达到,最多也只有激光光源的LCOS技术达到了80%REC2020色域范围。鉴于目前4K蓝光市场尚未成熟,无法有效评断,所以在色域范围这个画质要素上,所有同档次的机型基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至于高端机型支持的DCI色域和ADOBERGB色域对于普通家用没有太多实际意义,除非特殊用途的用户。


画质第三要素色彩准确性即投影机显示色彩与片源色彩的一致性。

首先投影机要满足第二要素,可显示色彩范围大于或等于片源的色彩标准,即投影机具有真实再现片源色彩的潜力。然后才是所显示的色彩是否与片源一致。而这种色彩准确性和投影机出厂设置与后期调校是密不可分的。

结合目前主流机型来看,虽然绝大部分家用机在第二要素上都没有问题,但是在色彩准确性上却良莠不齐。通常8000以上机型在出厂设置上会好一些,特别是所有ISF认证的机型其出厂设置都是针对REC709色彩做了校准。非ISF认证机型中,日系美系品牌普遍比台系做的较好。只不过再好的出厂设置最多也就八九成水平,因为播放设备,幕布和线材存在差异性。发挥最佳水平还是需要现场调校。

目前几乎所有的家用机型全部具有色彩管理系统,对于现场调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从第三要素考虑,如果没有调试条件,则可优先考虑ISF认证机型或日系美系机型。有调试条件则并无太多忌讳。
画质第四要素清晰度包括显示像素数目和锐度两大方面。

大众眼中最关心的要素其实是如此靠后。对于画质的重要性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一台只关注这个因素而忽视其他的投影机必然不是一台好机器,一台亮度对比度层次感色彩都做到优秀的1080P机器也远比一台徒有4K噱头的机型画质优秀。当年高端720P机型完虐现在入门1080P的例子比比皆是,估计用不了多久,现在高端1080P完虐某便宜4K机型的故事又会上演。

清晰度固然与显示面板有关,也与镜头素质和视频处理相关,而这两者又是极富含金量的因素,几乎不存在越级挑战的情况,同样是一份价格一分货。在同档次前提下,单DLP机型因为无汇聚问题,存在一定的清晰度优势。而LCOS和3LCD机型现在已经普遍具有汇聚调整功能,只是要麻烦一点花点时间调整,调整完后清晰度仅稍弱于单DLP。加上细节增强技术在3LCD和LCOS机型上应用得更为普遍,以及第三方如DARBEE等细节增强技术,单DLP的清晰度优势其实比较微弱。



预算够的话4K是个锦上添花的项目,但是上面三大因素才是更重要的。现在高价的4K机型不论真4K还是假4K,其普遍高价并不是单纯因为挂了4K这个名头,更重要的是其他因素的高成本投入带来的画质优势,才使得效果出色。当一台机器阉割的只剩名义上的4K的时候,效果可想而知。

其他因素:
1.胶片感。3LCD的像素晶格最明显,DLP次之,LCOS最不明显,相对胶片感最好。如配合透声幕则慎选3LCD机型,极易出现摩尔纹。DLP看运气,小几率出现摩尔纹,LCOS最保险。
2.彩虹现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但对于极少数人而言就是唯一的问题。
3.安装便利性。如果安装的时候没有把握完全不使用梯形校正,那还是选用镜头位移的机器吧,即使是一丁点的梯形校正带来的画质损失也比真假4K的区别更明显。
4.运动画面清晰度。DLP机型可以不太考虑这个问题,3LCD和LCOS还是必备帧插值功能为好。这年头好像也就爱普生的几款便宜货没这功能了,另外日系机型的帧插值普遍比台系做得好,虽然台系都是DLP机型。
5.镜头记忆。玩2.35:1幕布又不用变形镜头,电动镜头才是你的菜,便宜的没得选。
6.超短焦和大变焦。一个小客厅玩大画面必选,一个影音室后墙安装必选,客厅就算了,谁见过电影院把投影机吊顶上的。
7.灯泡寿命。新光源也就寿命优势,色彩的优势目前还出不来,对比度优势更是大忽悠。还是看好激光,LED那点亮度还是洗洗睡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活动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 QQ:895456697|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5-5-10 00:09 , Processed in 0.11909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