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02852
威望18
金钱7992
交易诚信度0
主题110
帖子139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2-7-14
高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7-3-30
|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 从源头来说,电影摄影机物理能捕捉到的色彩空间是多少,DCI-P3,还是BT。2020,还是更大?
如果源头的器材都根本捕捉不到BT.2020色域,那后面就不用谈了,即使播放设备(投影)能重现2020,那么也是错误的映射,没有意义。
2. 消费者能看到的正版影视内容,以美国来说,硬盘版copy我用Kaleidescape,这应该是消费者能接触到的最好的数字拷贝了,比4K UHD碟要好,碟片有容量限制,很多都小于66G,但是Kaleidescape的正版内容很多有80多G;还有Apple TV iTunes Store的流媒体,或者其他平台的流媒体,4K UHD Dolby Atmos+Dolby Vision格式;或者4K UHD正版碟片-----他们都是用什么格式master的?
SDR,就是Rec.709
HDR (4K UHD),实质就是DCI-P3,不过包装成BT.2020
那内容都才到DCI-P3,播放设备到2020的意义何在呢?和上面一样,即使能播放2020那也是错误的映射,没有意义
3. 数字影院DCI标准也是DCI-P3,没听说要更改或扩大到2020
那播放设备不管是电视还是投影,追求2020色域是否完全没有必要,甚至是错误的?至少对于电影观看来说是如此。
另外,以下说明一下几点例外:
a. 极个别的影片色域似乎超出了DCI-P3来到了Rec.2020,例如行星地球2,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est showma等等。但是总的来说这类电影占比极低极少,可以忽略不计。
b. 动画片例外。CG可以随意创作/绘画任何色彩,所以到2020正常。但我不是动画粉,很少看。
c. 游戏例外。原因同上。这里不讨论游戏,只讨论电影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