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京东旗舰店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902|回复: 5

[音箱] 一文读懂 Bowers & Wilkins 宝华韦健801 D4

[复制链接]

891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威望

超级版主

Rank: 10

优秀斑竹奖

交易诚信度
66
注册时间
2008-9-15
QQ
发表于 2022-2-25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体验中心 于 2022-2-25 09:53 编辑



英国最有名的喇叭品牌之一 B&W 创立于1966年。创立者 John Bowers(1922-1987)在17岁时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英国 Royal Corps of Signals,后来进入英国情报部门 MI 6,这个单位负责盟军在欧洲德军占领区的秘密广播频道,他就是在那里学得电子技术,并且认识后来的事业搭档 RoyWilkins。

幸运获得第一桶金
退伍后 JohnBowers入BrightonTechnical College 学通讯,同时在1946年8月,John Bowers 与战时的战友Roy Wilkins 在自己家乡英国南部 Worthing 开了一家电器行,卖收音机、电视、音响等电器,也自己组装喇叭,还有维修等,可说无所不包。

由于获得一位女顾客 KathleenKnight 的1万英镑遗产赠予(她是唱歌剧的,佩服 Bowers 在古典音乐上的造诣,也很满意 Bowers 替她所打造的喇叭),John Bowers 在1966年退出电器行的经营,在店后面的几个车库中设立工厂,还邀店中的维修人员PeterHayward 加入,不过初期公司名称还是跟电器行一样没有改,包括 Logo 都一样。虽然 Roy Wilkins 还是专注在经营电器行,但他的儿子Paul却是B&W第一代的营销总监。算起来,John Bowers 在22岁开电器行,一直到20年后的44岁才创立喇叭厂,这20年的历练也很足够了。

或许很多人会奇怪,建立工厂后为何还是要用B&W呢?应该是 Bowers & Hayward 才对啊!这是因为当时 B&W 已经打出响亮的名号,而且英国早已经有 B&H,那是一家很有名的烟草商 Benson&Hedges。为免混淆,所以还是决定维持原本的 B&W。



801 D4 的外观看起来跟前一代 800 D3 没有大差异,只有细部不同而已。肉眼可以看到的就是高音水滴管长度增加了,中音箱体与低音箱体之间那块板子改为铝合金板,而且以 Connolly 皮革裹住。

啼声初试
第一件产品就是 P1,当时的商标不是现在这样,而是上面B下面W,中间以水纹隔开,单体也是外购的,采用二个 Celestion HF1300 高音单体,以及 EMI 的椭圆形中音单体与低音单体。卖出 P1 赚到钱之后,John Bowers 把公司编制扩充到五个人,也买了示波器等测试仪器。

推出 P1 之后,John Bowers 着手研发 P2,此时他大胆地采用 Ionophone 的电离子(电浆)高音,让带宽往上延伸到 50kHz。而中低音则采用EMI的椭圆形玻璃纤维振膜。那么早期就已经大胆采用离子高音单体,显然 John Bowers 很敢尝试。由于 John Bowers 想要自家拥有制造单体的能力,所以延揽了在 EMI 上班的 Dennis Ward,他是单体制造专家。另外还延揽了在 Rank 上班的 Ray Greenwood,他也是技术人员,这几个人开创了 B&W 的未来。



801 D4 的水滴型高音箱体是以铝合金打造而成。

尝试过静电高音
1968年推出 DM1与 DM3,所谓 DM 就是 Domestic Monitor,这二对喇叭都是连架子的。1970年推出 DM70,这对喇叭采用弧形静电振膜作为高音单体(就像前几年 Siltech 的 Pantheon 喇叭),而且弧形高音箱体与弧形中低音箱体分离,高音箱体置于上端,也是连带脚架的设计。您看,JohnBowers 连静电高音都做了,还有什么不能做的?1972年搬迁到新工厂,此时已经设立无响室,购买B&K测试仪器。

DM70 已经可以看出 B&W 的设计与众不同,而1976年推出的 DM6 更是请到当时英国著名工业设计师 KennethGrange 来设计箱体外观,高音单体内缩,中低音单体外凸,此时已经有了 TimeAlignment 的概念(这种造型被昵称为怀孕的企鹅)。

获得皇后奖
随后几年,B&W 的外销成绩蒸蒸日上,占了营业额的60%,也因此获得奖励外销成绩的Queen’s Award。1978 年外销更占了总体营业额的90%,又获得第二次皇后奖。而且为了展览演示之用,B&W推出第一张测试片,那是12吋黑胶,内中所选的音乐都是John Bowers 亲自挑选的。这项作法后来成了 B&W 的传统,老音响迷应该曾买过 B&W 推出的测试片,不过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推出了。

生意越来越好,JohnBowers 开始跟大学相关部门合作,研发喇叭单体与箱体。1977年推出 DM7,这对喇叭的高音单体没有箱体,只剩下一个小圆球放在箱体之上,这样的设计一直延续到现在。而DM7也开始采用黄色的Kevlar中音振膜,这种单体一直到 800 D3 推出才被 Continuum 取代。1979年推出 801,这对喇叭的影响力不必我多说了,大家都知道,801也开始让B&W打入录音室,包括伦敦Abbey Road录音室。在这段时间,Robert Trunz加入,担任营销总监,更大大提升B&W的营业额,后来他升为CEO。1981年B&W买下距离工厂大约10英里的SteyningResearch Establishment(SRE)研发中心,研发能力大幅提升,这个研发中心我也曾去参观过。

1986年,B&W 出钱赞助 Christopher Hogwood 与他的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古乐团在 Royal Festival Hall 的演出,随后 B&W 推出第一张由 Decca 录音的 CD。1987年John Bowers 去世,经营重担落在 Robert Trunz 身上。同年推出CM1,这也是Kenneth Grange 设计的外观,一个小书架型喇叭连在漂亮的架子上,可以看出简洁的设计风格。1987年还推出 Matrix 801,这是第二代的 801。1991年 B&W 推出25周年纪念产品 SilverSignature。



801 D4 的 Turbine Head 中音箱体以铝合金打造而成


801 D4 的 TurbineHead 中音箱体里面安装有制震的 TunedMass Damper

鹦鹉螺震惊业界
1993年推出石破天惊的 Nautilus鹦鹉螺,让全世界看到 B&W 的惊人研发能力,B&W广邀各国媒体去英国采访,我也去了。这对旗舰造型从那时到现在都没改变,因为已经完美到改无可改。1995年推出平价的600系列,此系列一直到今天都还是最佳入门选择。1998年推出 Nautilus 801(1998-2004),高音与中音箱体改为跟鹦鹉螺一样,而低音箱体也改为U字形,这是一体挤压成型的箱体。2004年推出PV1球形双单体超低音喇叭,让喇叭可以融入漂亮的居家空间。

2005年,B&W 推出钻石高音单体,掀起钻石高音单体风潮。与大家熟知的透明钻石不同的是,B&W 的钻石高音单体是灰白色振膜,这是以化学蒸镀法所产生的钻石成分薄膜,带宽可达70kHz以上,我也应邀去英国参加发表会。2005年也推出 800 D1系列(2005-2009)。

2006年为了庆祝40周年,推出 SignatureDiamond 书架型喇叭。2007年进入 Zeppelin时代,与iPod结合,开启了音响界的新风潮。2007年也开始与 Jaguar 汽车合作,提供汽车喇叭。2010年推出800 D2系列(2010-2015)。2015年推出P5耳机。2015年也推出800 D3系列(2015-2021),此时将 Kevlar 中音振膜改为淡灰色的 Continuum 材料。2016年推出800 D3(2015年还没推出旗舰800 D3)与P9耳机。同年经营权转给EVAAutomation。2017年推出PX耳机。2019年推出 Formation系列。2020年纳入美国Sound United 集团。



801 D4的中音单体弹波改为镂空式BiomimeticSuspension,可以让弹波做活塞运动时更为精确。

800 D4系列
2021年8月25日,B&W(Bowers & Wilkins)发表最新800 D4系列,这是B&W在2020年纳入美国Sound United集团之后,第一次的800系列改款。说到800系列,就要从最早的801说起。这对著名的喇叭是在1979年研发成功,1980年推出,并命名为Matrix 801。到了1987年改为Matrix 801 Series 2。1998年升级为Nautilus 801,整个外型变得更圆柔,高音采用水滴型长管子,中音改为Turbine Head。2002年首次推出Signature 800,此时低音单体已经由一个15吋改为二个10吋低音单体,不过高音单体振膜还是采用金属高音。2005年推出800 D1系列,也就是高音单体改为钻石振膜的第一代。2010年推出D2系列,2015年推出D3系列,2021年推出D4系列。算起来大概每隔5、6年就升级一次。



801 D4的Turbine Head与低音箱体接壤处原本是木料,现在改为一块铝合金。

800 D4系列跟以前的系列有些不同,最小的是书架型805 D4,再来都是落地式,包括804 D4、803 D4、802 D4与801 D4。咦?怎么会跑出801 D4呢?在D2与D3这二代中,801已经消失了啊!改以800 D2或800 D3取代,现在怎么没见到800 D4,反而出现801 D4?B&W。此外还有中声道HTM81 D4与HTM82 D4,这是给家庭剧院使用的。

为何是801D4
或许您会奇怪,为何D4系列的旗舰是801,而非以往的800?经过询问原厂,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我们在1979年推出的第一个800系列产品型号叫801,而第一款放在AbbeyRoad录音室的亦叫做801,而今年亦是这个录音室的90周年,所以为了纪念这个,及这个名称的代表性,就把我们最高的型号改回801,亦会把新款801放到录音室内。至于以后会不会用800这个名字再推出产品呢?这点就没有一个说法了。」这样看来,原厂也保留了以后推出800 D4的可能性。

800 D4系列乍看之下与D3系列外观差不多,但内部实则已经做了很多细部的重新设计与提升。或许您会想,为何外观不改变呢?其实800系列的外观已经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改无可改,如果硬要符合消费者口味而去改变最理想的外观,那不是反而走回头路吗?



801 D4的箱体正面多了铝合金面板,单体直接锁在金属板上更为牢固,而Matrix结构则从原本的MDF材料改为原木夹板制成。

主要精进处到底800D4系列有什么重大改变?
第一、中音单体底下那块斜板子(低音箱体顶部),原本是木制的,现在改为铝合金制造,而且是以高级的Connolly皮革裹住。Connolly是英国一家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皮革厂,创立于1878年,他家皮革被用在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马莎拉蒂、奥斯顿马丁等昂贵汽车上。根据宾利汽车的宣传文字,每部宾利汽车内部要用到15头牛、400多块不同部位的皮,可见其豪华之一斑。现在B&W也采用Connolly皮革,更显高贵。

第二、高音单体的水滴型细长管子变更长了(30公分),而且是以整块铝合金去削切出来的。高音管子与底下的连接方式也从一个点改为二个点,让避震能力更佳。高音单体的磁力系统也改善,让振膜更容易「呼吸」。

第三、804D4与805 D4的箱体也改为Reverse-Wrap箱体(也就是U字型箱体)。

第四、804 D4底座用铝合金制成,而且底下有低音反射孔向下发射,与801 D4、802 D4、803 D4相同。

第五、中音单体的弹波改以BiomimeticSuspension,取代传统FabricSpider,降低弹波运动时的空气阻力。

第六、801D4、802 D4、803 D4那个中音箱体Turbine-Head都是用铝合金制造的,内中还有所谓的Tuned MassDamper(附在箱体内壁吸震),此外还有一根长螺丝从磁铁后面往前顶住,固定在箱体末端。

第七、中音箱体与低音箱体连接处也采用新的耦合避震设计。

第八、箱体面板改为铝合金面板,喇叭单体锁在铝合金面板上,震动更低。

第九、箱体内部的Matrix矩阵支撑从MDF材料改为实木夹板。

第十、分音器组件直接锁在背板的金属板上(以前放在底座内),帮助散热。

第十一、801 D4的底座反射孔旁多了一块钢板,增强底部坚固。

第十二、所有的落地型D4中音单体振膜都采用Continuum材料,低音单体振膜则改采用Aerofoil材料,这是上下表面以碳纤维覆盖、中央夹层则是轻质发泡材料组成。振膜中央则用了新的Anti-ResonancePlug。

综观800系列,D1时代还有801,而且还是一个15吋低音单体。到了D2与D3时代已经没有801,而改为800,同时也把15吋低音单体改为二个10吋低音单体。这所谓的10吋单体实际量测,如果量到悬边外侧是230mm,如果量到边框外侧,则是280mm,与宣称的10吋(254mm)并不相符。



801 D4的背板整个都是金属制成,分音器组件就直接装在金属背板上。

801 D4与800 D3不同处
到底801D4与上一代的800 D3在规格上有什么不同?801 D4的高音单体为25mm钻石振膜,中音单体为150mm Continuum FST振膜、低音单体为250mm Aerofoil振膜二个,这些规格都跟800 D3相同。带宽15Hz-28kHz±3dB。灵敏度90dB,平均阻抗8奥姆,体积高度1,221mm,深度451mm,宽度600mm,净重100.60公斤。二阶与三阶谐波失真(90dB,1m前测得)小于1%(30Hz-20kHz);小于0.3%(100Hz-20kHz)。

而800D3在带宽、灵敏度、单体尺寸都跟801 D4相同,但高度为1,212mm,宽度为413mm,深度为611mm,净重96公斤。二阶与三阶谐波失真(90dB,1m前测得)小于1%(80Hz-20kHz);小于0.3%(100Hz-20kHz)。可以说,801 D4的谐波失真表现稍微好过800 D3,而且体积重量都大过800 D3。


801 D4的低音单体加了金属外框,除了美观还有抑制震动效果。

底座设计很用心
801 D4的底座设计很贴心,由于低音反射孔在箱体底部向下发声,所以箱体底部与底座之间留有空隙,让反射的声波能够顺利泄出。金属底座上可以看到二个孔,那是给用家以二根大螺丝固定位置之用,那二根大螺丝还附有装饰帽。而底座的底部有轮子,也有可升降的锥或垫,用家先用轮子找好喇叭位置之后,再看是要用锥还是要用垫将喇叭撑起,这样整支喇叭就稳若泰山了。唯一比较不方便的就是手能够伸进去的空隙不大,要趴在地上调整。对了,801D4的喇叭线端子是Bi Wire,原厂附有跳线,如果您不满意,可以去找质量更好的跳线来使用。

四套扩大机伺候
仔细描述过801D4与800 D3的差异之后,我们要进入聆听阶段。聆听的场地在我家开放式大空间,聆听时我总共用了四套扩大机,第一套是SpectralDMC 30SS搭配Pass350.5后级(每声道350瓦);第二套是Spectral DMC 30SS搭配Audio Valve Baldur 70真空管单声道后级(每声道70瓦);第三套是法国ICOS Elsberg 205前级搭Dedicace 2140后级(每声道140瓦),这套前后级因为电源独立,所以也称为Trio;第四套是瑞士Soulution 725前级搭配711立体后级(每声道150瓦)。数字讯源则有WeissDAC502(听串流),以及emmLabsTSDX se CD转盘搭配DAC2se(听CD)。

轮番听过这四套搭配之后,我可以确定的是,801D4的声音根本是百变,搭配什么扩大机,就发出什么声音,而且差异很大。这意谓着什么?意谓着801D4本身是很中性的,自己的声音特质不可能没有,但并不会掩盖过扩大机的声音特色,只要搭配801D4,都能尽显扩大机本身的声音特质。难怪英国伦敦AbbeyRoad Studios或其他著名录音室要长期使用B&W801、800作为鉴听喇叭,录音室要求的是中性,不能有太大的染色,否则录音师就无所适从了。



801 D4的底座设计得很周到,除了有轮子,还有二根固定螺丝,除此之外还有可旋转高度的角锥或平面脚垫。

各有不同
到底我听到哪四种不同的声音特质?当我搭配AudioValve时,低频量感多,中频饱满,高频坚实,高频有种说不出、很难形容的钻石声。70瓦的真空管机能够驱动801 D4,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801 D4的灵敏度90dB,按理说还不足以驱动801 D4,但入耳的是各种音乐都能掌握,只不过低频的控制力与往下钻的能力还不够好。

而搭配PassX350.5时,801D4摇身一变,成为清爽哥,没有特别突出的某频段,也没有特别饱满的中频段,但低频段的控制力与往下沉潜能力完全发挥出来,让人见识到801D4的规格不是标假的,真的能够沉到20Hz。此时,801 D4的高频钻石声变得更铿锵,触击质感更真实,但特别的色彩没有AudioValve那么浓。
当我以法国ICOS前、后级(TrioAmplifier)来搭配801D4时,我简直可以用震惊来形容。为什么?因为我听到的801D4变成非常抢眼、冲劲十足的声音,而且声音的密度非常高,瞬时反应非常快,简直就是李小龙再世。更有甚者,空间感非常庞大,透明感极高,音场中的细微声音简直就好像被修图强化般,清晰无隐。ICOS的这种声音特质让我回想起我的法国DRG三件式真空管前级,这部前级目前被我列为「静态展示」,已经很久没听了,但它的声音特质我不会忘,没想到ICOS这套前、后级再度让我听到这种声音。

最后一套是瑞士Soulution725前级与711后级。这套前级所发出的声音与前面三套相比,可说是不偏不倚,温厚醇美,饱满圆润,藏锋蕴气。如果说搭配ICOS扩大机时801 D4是李小龙,那么搭配Soulution时801 D4就是太极高手与李小龙的混合体。若是只论音质表现,那么这套搭配应该是冠军。



Malia & Boris Blank这张「Convergence」是很难得的唱片,虽然是以电子合成器来伴奏,但音质很好。而各种低频效果更是会让人难以招架。庞大宽深的音场与层次,还有清晰度也是大挑战,音响迷必备

高频很特别
虽然我耳中听到的是四种不同的声音,但其中的一些特质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801D4真正的面貌,以下我描述的重点就是801D4搭配这四套扩大机时的共同声音特质。

我要先说,801D4的高频很特别,有股与众不同的甜味与香味,这种高频的特质比起我的ATC来说,更有韵味,也稍带一抹让人喜欢的色彩。尤其是听小提琴录音时,极为清爽甜润,那种往上飘逸又能拥有实体感的特质让人印象深刻。此外,小提琴的线条浮凸清晰又内敛,一点都不会有刺耳的感觉。

例如我听听Bomsori演奏的那张「Violin on Stage」时,801 D4所唱出的小提琴美声很难用文字描述,那是极为细致、婉转、高端甜润低端带有清晰的擦弦质感的美声,而且小提琴很有弹性,好像弓压在弦上的反弹力量都可以用眼睛看到。

小提琴甜如蜜
听Mullova与圣马丁室内乐团所演奏的那张「Live At The V&A」中的莫扎特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时,那悠长的堂音,那甜如蜜的小提琴声、那融合如乌黑秀发的弦乐群,听起来真是美极了。

听LeonidKogan那张「Encoresby Kogan」(RCA)时,虽然是那么早期的录音,但801 D4唱出来却一点都没有「旧旧的声音」,而是很甜润很滑爽又带着适当冬瓜纤毛擦弦质感的声音,而且发出很美的光泽。我要说801D4这种小提琴很美的光泽肯定跟钻石高音单体有关,因为我的ATC喇叭就发不出这种独特的光泽。
801 D4的高音表现那么特别,一方面是钻石高音单体的声音特色,另一方面我认为加长水滴型管子可能也有帮助。高音单体的水滴型金属管加长之后,高音单体的背后的空气气压能够更平顺的消散,应该也有助于高音单体振膜的活塞运动。

中频段宽广扎实
801 D4的中频段则很宽广,扎实,钢琴触键质感特别真实,特别铿锵。人声清爽凝聚,干净,形体不会超出比例的庞大。除此之外,您会觉得801D4的中频段听起来特别干净又直接。为何我会感觉特别干净又直接呢?我猜原因有三、第一个原因就是801D4所使用的FST Continuum振膜中音单体;第二个原因是采用新的BiomimeticSuspension弹波。第三个原因就是801D4箱体的各种细微震动都被消灭得差不多了。

所谓FST就是固定悬边喇叭单体,说是固定悬边其实也不是固定,只是悬边面积特别小,冲程特别短,这样的设计可以维持很精确的活塞运动,降低中音单体的各项失真。此外,从实测的频率响应曲线图中,可以看到这个FST中音单体从200Hz到10kHz都相当平坦,这么宽的频域涵盖了绝大部分的乐器、人声音域与泛音,难怪中频段听起来特别直接又特别清爽。

弹波大改良
原本的FST单体性能就已经这么好,现在D4又将FST单体的传统弹波改为Biomimetic Suspension,这种镂空式弹波实测起来可以让活塞运动更干净更精确,等于是将FST中音单体的性能又往上提升一大步,难怪整个中频表现会让人耳目一新。

再来说到箱体震动的降低。801D4不仅将中音箱体与低音箱体衔接那片斜面从原本的木制改为铝合金制造,也在弧形正面中镶了铝合金面板,那二个低音单体以前是锁在木箱体上,现在则是锁在铝合金面板上。这二个措施也降低了箱体本身的震动。

当我听阿格丽姬演奏的肖邦「波兰舞曲」Op.53(The Legendary 1965 Recording)时,发现这么震撼的钢琴弹奏不仅钢琴音粒没有崩溃散形,能量很强,而且阿格丽姬弹奏时的手指强弱力度变化竟然分外清楚。那钢琴的音粒一颗颗好像用力蹦出来般,实体感跟重量感都非常好,而且钢琴的音质音色很美。

再听ECM出版的Silvestrov Bagatellen II。这张唱片的钢琴独奏刚好跟肖邦那首波兰舞曲是二个世界,波兰舞曲强烈震撼,而BagatellenII却非常轻柔,但即使轻柔,801 D4也把钢琴音粒的形体一颗颗呈现出来,而且低音键的向下延伸非常自然,非常美。更厉害的是,那么轻柔的演奏中,801D4却能够发出充满整个空间的弦振细节与丰富的泛音,由此可知801D4的中音单体所能承受的动态范围很广。

极强极弱
再来我听Kata & Marielle Labeque所弹奏的Glass「Les Enfants Terribles」。这首曲子是很好的测试片段,钢琴由极小声弹到极大声,如果您听到的钢琴单调、生硬、没有温暖、泛音不丰富,弹到大声时像打铁,那就不是好喇叭。而801D4听这首曲子时,从小声的温润晶莹,一直到最强的整架钢琴的能量迸发出来,都能够轻松以对,不会越听越紧绷,越听越硬调。由此可见801D4在中频域的承受能力与精准再生的能力真的很优。

嗓音更美了
而在听人声方面,我听了很多,包括江蕙、JoanBaez、JanisIan、LindaRostardt、Leonardcohen、NeilDiamond、BobDylan等。这些歌手我经常听,
第一个让我感受到的不同就是嗓音音质变得更美了,或者说更纯净了。

第二个感受到的不同是唱歌时的嗓音运气强弱变化更清晰了,即使只有一点点的强弱变化都听得清楚,这是以前没有注意到的。

第三个注意到的是唱大声时音像不会模糊晕开,还是能够维持饱满凝聚的形体。有些喇叭在歌手大声用力唱歌时,会让人担心单体能否承受得住那强劲的中气,但801D4却好像游刃有余般,轻松就能承受大声唱的能量。

第四个感受就是精准中性。
例如LeonardCohen的专辑录音中,嗓音的差异就很大,几乎每张专辑都会有不同的嗓音音响效果,老实说如果您只光听他一张专辑,会以为他的嗓音就是「那样」,但是等到您听到另外一张专辑,又会惊讶他的嗓音「怎么会那样」。而801D4就是能够将Leonard Cohen不同专辑的不同嗓音音响效果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精准与中性的表现能力对于录音室是很重要的,难怪许多录音室会采用801D4的前身。

801 D4的低频表现能力如何?那二个10吋低音单体真的能够沉潜到20Hz以下吗?老实说我不知道我播放的音乐中,有哪些是存在20Hz以下的,但20Hz以上到50Hz左右的应该很多,如果能够将这个低频、极低频段的音乐完整呈现,那就非常厉害了。

低频不辱规格
我先用郑明勋指挥的圣桑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来测试,第二乐章的管风琴演奏来测试,果然不出我所料,801D4能够发出那最低的管风琴声,听起来就好像轻柔的气流包围身体般。不要以为这样的低频很容易表现,大部分喇叭所听到的第二乐章管风琴可能只是倍频的声音而已,而非真正够低的「原音」。老实说我这样说,如果您没听过,还是无法体会我要表达的低频效果。音响就是这样,耳听为凭,没听过就很难理解。

再来我听Malia& Boris Blank那张「Convergence」。这张唱片也是低频、极低频的大考验,难就难在低频、极低频段的量感要饱满,而且又要很清晰不能混浊,我听到许多低频量感很多但却很浑浊的表现,但许多人却以为这就是正确的。就以「TouchingGhosts」这首来说,往下沉到底的电子低频能否一个个清晰呈现,就好像我们看广告片一个东西丢在水里的慢动作一般。在电子低频清晰的呈现下,您能够看到宽广深远的音场吗?

极软极低极强
「Convergence」这张唱片中的低频效果各式各样,有极软、有极低、有极强、801D4那二个低音单体都能够撑住,光是这样就够厉害了。再来我用CarolinNo那首「Crystal Ball」来测试801 D4,这也是电子低频,但音域比较高,听起来好像一颗颗很有重量、很有弹性的大水球在蹦跳般。801D4把这些大水球般的低频紧紧抓住,而且是有弹性的甩动,每个低频音粒形体都是那么的清楚,不会散形,又能够发出具有震撼性的力量。听完这首曲子,我对于801D4的低频表现已经完全没有悬念,真的厉害。

上述几张低频表现中,都没有提到流行音乐的脚踩大鼓效果,难道801 D4在这方面反而不行吗?脚踩大鼓的噗噗音效对于801 D4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它的脚踩大鼓非常扎实,尾音短,收束快,量感依照不同录音而有不同表现,无论是听流行音乐或爵士乐都有优异的表现,这根本就不必提了。

音质美密度高
801 D4无论是听小提琴、钢琴,或人声演唱,您都会感受到它的音质很美,尤其我听江蕙几张唱片时更是有感。江蕙在音响系统中的嗓音我已经很熟,而当801D4唱江蕙时,却能让我感觉有点陌生,那种陌生是变得更美的陌生,就好像平日看惯老婆的素颜,有一天她要去参加同学会而化了妆,就是那种惊艳的感觉。更进一步说,那是干净清爽不肥不腻的美质。

而在声音的密度方面,801D4的表现也让人满意,这种密度的表现在听弦乐四重奏与大提琴时特别明显。我听过史塔克、马友友、Maisky等人的演奏,第一个感受到的是大提琴的音质很美,适当浓度的嗯嗯鼻音与细微的擦弦振动营造出来的音响效果真的会让人一直想听下去。第二个感受就是密度很高,801D4所再生的大提琴虽然很软质,但形体凝聚不会晕开,线条大小依照不同的录音而改变,而且都能维持一样的密度。

而在听弦乐四重奏方面,我听东京弦乐四重奏团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集,老实说这弦乐团的录音表现难度是比较高的,许多音响系统听起来可能会嫌单薄,高频甚至刺耳,甜味也不够。但只要是调整得当的音响系统,就会感受到这四把弦乐器的美,那是很甜又很有光泽的弦乐,而且演奏中蕴含声音的密度。更厉害的是,801D4把整个弦乐四重奏的动态范围拉大了,也就是小声跟大声的范围拉大了。不仅如此,我还能清楚听到弦乐器的速度反应很快,瞬间就达到音量大小的定位。

动态宽广
801 D4唱起管弦乐又如何呢?您不要以为801 D4的箱体不大,就看轻他在管弦乐方面的表现能力。当我听慕特与JohnWilliams、维也纳爱乐那张现场演出时,「Devil’sDance」的气势真的庞大无比,最后面的大鼓大锣与最前面的慕特小提琴构成了音场的深度,在这深度之间的乐器层次、定位非常清楚。而每当大鼓与定音鼓猛击时,整个音乐的庞大能量直扑而来,真的很难想象这么强的能量是从801D4那不大的喇叭所发出来的。

而听郑明勋指挥费城管弦乐团所演奏的萧士塔「第四号交响曲」时,同样又是劲爆无比的管弦乐直扑而来。不仅如此,当音乐来到安静段落时,那散落在音场内的细微乐器声音却又是那么的清晰浮凸。801D4在管弦乐总奏时能够展现横扫千军的慑人气势,而在细致的乐段又能够尽显所有细微的声音,这种极强不崩溃、极弱不模糊的能力又再度验证了为何录音室会采用它当作鉴听喇叭。

叫我第一名
B&W 800 D1系列推出之后,开始将喇叭导入不断精进的时代,从D1到D2是小精进,而D2到D3则是大精进,这次从D3进化到D4,又是一次大幅的精进。我相信只要B&W存在的一天,精进的工作就不会停止,不过我很难想象未来的D5或D6到底还能精进到什么地步?这世界上不乏比801D4更贵更大的喇叭,但若是论到价值价格比,我认为B&W801 D4绝对是第一名。

B&W 801 D4 规格:
使用单体:25mm钻石振膜×1、150mm Continuum FST振膜中音×1、250mm Aerofoil振膜低音单体×2
带宽:15Hz-28kHz±3dB
灵敏度:90dB
平均阻抗:8奥姆
谐波失真(90dB,1m):小于0.3%(100Hz-20kHz)、小于1%(30Hz-20kHz)
外观尺寸(WHD): 600×1,221×451mm
重量:100.60公斤

图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关注家电论坛微信公众号:jdbbs_com,参加家电论坛北京线下体验中心不定期举办的影音演示活动。
| 哔哩哔哩官方号 | 影音产品最新资讯 | 活动专区 |
家电论坛体验中心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仪南路1号院10幢1层111号 (南区底商) (百度地图搜索“家电论坛”即可导航)  
热线电话:010-60152166
广告合作:QQ: 895456697(微信同号)、产品送测 商务合作:QQ:166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主题

2472

帖子

17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5-2-10
发表于 2022-2-25 17:06 来自家电论坛网手机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以法国ICOS前、后级(TrioAmplifier)来搭配801D4时,我简直可以用震惊来形容。为什么?因为我听到的801D4变成非常抢眼、冲劲十足的声音,而且声音的密度非常高,瞬时反应非常快,简直就是李小龙再世。更有甚者,空间感非常庞大,透明感极高,音场中的细微声音简直就好像被修图强化般,清晰无隐。ICOS的这种声音特质让我回想起我的法国DRG三件式真空管前级,这部前级目前被我列为「静态展示」,已经很久没听了,但它的声音特质我不会忘,没想到ICOS这套前、后级再度让我听到这种声音。

最后一套是瑞士Soulution725前级与711后级。这套前级所发出的声音与前面三套相比,可说是不偏不倚,温厚醇美,饱满圆润,藏锋蕴气。如果说搭配ICOS扩大机时801 D4是李小龙,那么搭配Soulution时801 D4就是太极高手与李小龙的混合体。
北昌影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帖子

10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22-2-25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显是说soulution更好啊。
丹拿新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4万

帖子

129

威望

核心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0-2-25
发表于 2022-2-25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来越多的用铝材了。

点评

以后会不会有人试用黄铜来做箱体?西洋乐器很多都是用黄铜做发声体的,也许用黄铜做音箱体,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用实心黄铜做B&W802的脚架,听到的声音相当满意)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26 00:16
投票统计数据表明,每7个发烧友中。2人会以声音为准,认为好听的更好。另5人会以价格为准,认为贵就是好。
音联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708

帖子

22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1
注册时间
2006-5-1
发表于 2022-2-26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芒四射 发表于 2022-2-25 22:18
越来越多的用铝材了。



       以后会不会有人试用黄铜来做箱体?西洋乐器很多都是用黄铜做发声体的,也许用黄铜做音箱体,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用实心黄铜做B&W802的脚架,听到的声音相当满意) ———




点评

钱到位了就会有人做。国外地暖管都是铜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26 00:30
A:CD-E5+RHA/B-10+B&W802
B:3435/850MKⅡ+9660/MS-300B+DM308
C:AE7000/AW15+A10SE+802+CNT+MX350+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4万

帖子

129

威望

核心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0-2-25
发表于 2022-2-26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梦 发表于 2022-2-26 00:16
以后会不会有人试用黄铜来做箱体?西洋乐器很多都是用黄铜做发声体的,也许用黄铜做音箱体, ...

钱到位了就会有人做。国外地暖管都是铜的。
投票统计数据表明,每7个发烧友中。2人会以声音为准,认为好听的更好。另5人会以价格为准,认为贵就是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活动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4-5-15 14:03 , Processed in 0.205316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