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399052
威望9
金钱5487
交易诚信度0
主题29
帖子1219
注册时间2017-4-7
最后登录2025-4-30
中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17-4-7
|
同感同感。
80年代末,小学,家里第一台录音机是海鸥的,那时候能想到的奚秀兰、朱明瑛、张蔷、费翔等等,是磁带的主角,空白磁带索尼CHF,82TDK是主角,哪见过二类、四类,谁知道AR-X,不懂杜比,更别提三磁头了。后来90年代中期,家里买了高速复录机,1拖8,1拖10 的,录英语磁带,母带用二类带,才知道二类带,录歌曲节目,把母带放到组合音响卡座中听,声音确实好听,第一感觉清晰,层次分明,至今保留几盘歌曲母带,舍不得录别的。
那时候搞来的二类带,放在组合音响中录CD,当时是松下818组合机,95年售价7K多,自动识别磁带类型,自动偏磁,录CD几乎无区别,自认为完美。现在看就是破烂
杜比是录音时提升了高频,回放时减低了录音时补偿的高频,达到降噪的目的,理论上说应该一致,至于不开听起来声音透,高音好,应该是误区,因为开杜比录音后,磁带多的这个高音是不属于它的高音。应该理解为失真部分。我们录的磁带,按照参考电平,一般一类大概+2db,这时候的信噪比应该听不到什么噪音的,如果是歌曲间隔空白部分能明显听到。再有,一般三磁头的噪音水平控制的很低。所以杜比还是不杜比,也不要纠结。我一般习惯性开杜比录放,自我感觉更好听,更圆润,更耐听,更舒服,又不少层次。
去年,淘到一盘中唱的梁祝(好像余丽娜8几年的),磁带保存完好,二泉映月什么的,好像主人听过一遍就放到现在了 ,说实话,确实不如我用一类录的同版本CD好。
我总结,用高端机录CD,是完美的折中方法,即继承了磁带的所有,又保留了CD的高品质音乐特性,最关键现在无损音频资源丰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