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聆客音频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6938|回复: 24

一位发烧友的心理磨砺

[复制链接]

2

主题

130

帖子

33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2
注册时间
2005-2-22
发表于 2006-1-9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转贴)一位发烧友的心理磨砺

在音响发烧方面,我只是一个新手。由于性格和银子的缘故,我发烧更多的是纸上谈兵。为了少走弯路,我阅读了不少音响书籍、杂志,但是我发现自己越看越糊涂了,因此我在发烧之门外徘徊了很久,不敢贸然进入。
任何物理现象都该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以理服人是最重要的。如果暂时总结不出理论,那么首先就要利用事实证明该现象确实存在。比如在常压状态,零度以下,水会结冰。像我这种低水平的人没法从物理方面做出精确解释,搞不懂原理,但是不妨碍我相信这种现象的存在。同样,如果对音响设备做了什么改变,导致音质发生了变化,就要用实验来确认,用事实来说明。很多文章大都不肯屈尊讲一下道理,总是用“资深烧友XXX和XX听了之后,一致认为......”来说事儿,这就让人越看越不服了。



如果一个物理现象,只有你一个人能够感觉到,那么这个现象是否存在大可商榷。在科学界,科学实验要具备公开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如果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宣布:“在某某条件下某某事物会如何如何”,任何人都无法按照你所公布的条件来重现这个实验,那么,这个结论是不会被大家承认的。



同样,很多器材评论都缺乏以上条件,比如,更换线材对声音会带来改变,但是究竟带来了什么改变呢?应该是在多位听音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多套线材随机更换,让每位听音者填写表格,以我国在音质评价上的标准用语,按一定分值进行评分,用数据来说话。每个人的感觉不同,就像炒菜一样,可能你觉得咸了,他却觉得淡了。要使得到的结论对大多数人有实际意义,就得加大取样范围。如果只是一两个人的评论,就算是再著名的“金耳朵”,参考意义也不大:因为你的耳朵不是他那么长的,你的脑子不是像他那么想的。



另外有很多朋友追求美好音质的精神让我佩服,但是采取的方法让我实在难以理解,让我反复问自己:如果这些做法是对的,是否说明我这种普通老百姓根本不配涉足发烧领域?


音响器材与主观感受



比如,在很多杂志上许多朋友大谈“CD机下面加了三个铜脚锥后声音就是和原来的木脚锥不一样!”和“功放的下面用了几只美国进口的橡胶脚垫后,声音好得多了!”之类(省略若干澄澈、通透、甜美、结像力之类的形容词)。我承认自己才疏学浅,搞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于是乎心悦诚服,击节赞叹,对各位烧友的耳朵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看了很多篇此类文章之后才发现,各位烧友对声音的改变一律只有听感的描述,没有任何理论解释。好,就算是您还没把理论总结出来,但是总得让事实说话吧?持这种观点的朋友,您有没有做过盲听实验?请几位所谓的“金耳朵”坐在一间听音室里,音箱在听音室里,功放和CD机在另外一间屋子里,播放同一曲目,通过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决定是否在CD机和功放下面垫东西,试100次,看看每一位的正确率是多少。如果只有50%左右,我不*耳朵听,光*猜也可以办到。如果觉得100次太多,30次也可以,但是不能太少,否则偶然性太大。



如果哪位高手对器材做了什么改变,有感受打算写出来的话,我希望文章中有以下几点:
一、 采取的措施
二、 改变的原理(即该种改变为何会对音质造成影响,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三、 听感的描述
四、 实验科学性的证明。



  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任何条件的改变都会对声音造成影响,即使只在CD机或者功放下面加几个角锥,最起码也是改变了听音室内的空间状态,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这种改变是否能够被人耳分辨出来。



音箱是个喇叭与箱体的组合,喇叭是音源,箱体是共鸣腔,不同的脚架或者脚钉因为和音箱箱体的接触面积、方位的不同和制作材料有差异影响了箱体的振动,从而对发声产生了影响,这个道理可以理解。众所周知,歌唱家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也是一个大的“音箱”,但是如果哪位朋友说,帕瓦罗蒂穿着皮鞋与布鞋演唱的 “音效”不同,而且能够听出来,我就不敢苟同了。



如果说CD机和功放下面加三个脚钉真可以改善音质的话,我怎么从来没见过厂家直接出售3只脚的CD机和功放?好像也没有哪个厂家把脚钉当作CD机和功放的标配出售?我怕是因为自己见识太浅,又特意去请教了一些器材店的老板,他们很谨慎的告诉我:“不敢说没有,但是99%的CD机和功放都是4只脚的。我们见过的最多的原配有3个脚钉的器材就是炒菜用的铁锅。”



也有朋友说CD机下面加脚锥是为了防震,从我本人目前掌握的知识来看,家用CD机只要放在一个基本水平的面上就可以了,根本无须防震措施(除非地震或者CD机在放音的同时在做剧烈运动)。普通电脑的光盘驱动器,身处在一个做工很一般的铁皮箱子里,箱子里最少有一个电源风扇和一个CPU风扇在转动,至少有一块硬盘在转动,工作在如此“恶劣”环境之下的CD-ROM,整张盘的数据读取下来,一个字节都不会错,说明光头读取数据并不需要很高的要求。有的朋友提出,计算机的CD-ROM和CD机的纠错方式不一样,因此CD机转盘的优劣对音质的影响极大。我没有做过实验,没有权利乱说,但是有没有人找一找音频CD的白皮书之类的,看一看音频CD的纠错原理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误码?规定误码率是多少?是否能够被人耳察觉?



我是个粗人,没什么文化,实在搞不懂CD机的所谓“时基抖动”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就是无法在正确的时间为解码器提供数据吗?误差的时间范围有多大?多少毫秒?还是多少微秒、多少纳秒?有多少纳秒的误差将会导致什么结果?顶级机的抖动是多少?普通机的抖动是多少?有没有具体数字?到底是现在的科学技术没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生产厂商根本不想为这个问题提供廉价的解决方案?



当然,大多数烧友家里不可能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行测试,但是切断心理暗示的各种途径,自己坐在那里蒙住眼睛听音,找个朋友用几套线材来回换换(甚至假装换线,而只搞点声音出来),听上几次,看看是否能听出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不难办到的吧?



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位听者听不出几种器材之间的区别,那么对于这位听者来说这些器材就没有区别,选择便宜的即可。有区别,还要能听出来才算数。



有些朋友发烧的热情很高,平时天天抱着杂志看,或者上网聊天,没有太多机会实际接触贵价器材,就算偶尔接触,也很少有同时比较的机会,一旦和某种器材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就“惊为天人”,到处大谈感受。须知听音的感受不但和设备、听音环境有关,和听音者的情绪、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生理条件等等关系也很大,如果不是当场对比,那么感受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就很难说了。对自己不熟悉的器材发表看法就像评论自己并不不熟悉的人,难免走眼。



经常接触计算机的朋友应该有感受:身边有个专家很好,但是有个菜鸟级的电脑发烧友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了。他们的特点就是热情如火,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多数知识来自书报杂志,脑子里有一大堆所谓“秘技”,对高配置的机器有深厚的感情,甚至达到崇拜的地步。看到任何人的微机都觉得还有优化的余地,不但动口,而且勇于动手,至于引起什么后果往往出乎大家的意料。如果拜托他们来为你组装一台微机,十有八九会是一堆他的“梦中情人”的组合,至于实际效果,关键要看运气。现在发烧界也存在这种现象:很多烧友有热情,乐于助人,也不是某某的“托”,只有一点:缺乏实际经验,缺乏比较,看法不客观。把多少万元以下的器材统称为垃圾,更是这些朋友的口头禅。



从我的观察来看,真正高水平,有修养的烧友往往开口十分慎重,惜言如金,生怕贻笑大方,总是随便发表看法的大多是我这样的菜鸟(就象新司机总是渴望开车一样),一有点感受恨不能发布到全世界。不光发烧如此,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这就是现在报纸杂志上的高水平文章并不太多的原因。



我朋友的母亲是评酒师,评酒的过程是很严格的,很多种酒都统一包装起来,从外观分不出牌子,避免倾向性,品酒前不许吃这个、不许吃那个、不许感冒之类的,要求很高。更重要的是,都是同一时间,同一批人进行评测,根据标准打分。而且在品了一种酒之后要清水漱口,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品下一种,另外不会一天品很多种酒,以免影响判断。当然这些人的个人偏好、口味会对分数有影响,但是由于参加品酒的人很多,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影响不大,结论还是比较客观的。



酒的情况和Hi-Fi器材有些相似,各种各样的酒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达到了一定质量水平之后,除了同种类型的酒可以互相比较之外,其他情况下基本不具有可比性。哪位敢说白酒比啤酒好?黄酒比红酒好?



器材与听音环境搭配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好像很少有文章涉及,就是听音环境和器材搭配的问题。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一定要笑死了——谈论这个问题的文章数也数不清,你是不是傻呀?慢来,我看到的文章不少,但大多都是谈论如何改善听音环境以取得更好的听音效果的,很少有涉及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保障听音效果的文章。



我家里的组合是一对丹拿的听众50和一台ONIX-A60,CD机是马兰士CD17。可能在某些烧友眼里我的器材不值一提,但是我现在苦恼不是音质方面的,而是音量方面的:我的音箱是书架箱,功放力度也不算很大,但是在我的15平米房间里面音量旋钮从来没有超过9点——音量一到7点半左右,有时是8点(要视播放什么音乐而定),第一个出来反对的人就是我妈。到了九点,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过分:低频震得地板都抖(我家是预制板楼)。我在买音箱和功放的时候在听音室里以同样音量听起来效果绝对没有如此惊人。我真得感谢北京久谊音响的那位老板,在询问了我的听音环境之后,没有按我原来的意思卖给我更贵的听众70和ONIX A120(如果当初我买了70和120,旋钮到了9点时有什么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是推荐了现在的这套设备。



在一个周四的下午三点,我妈没有在家,我用10点钟的音量欣赏了一下《阿姐鼓》,当朱哲琴唱完第一遍八字真言之后,我突然发现一件音色很熟悉的乐器加入了演奏,声音绝对100%的保真——我楼下的邻居开始用暖气管子给朱哲琴伴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4232

帖子

577

威望

版主

Rank: 10

极品音响特约嘉宾

优秀斑竹奖影音发烧友最佳写手奖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0-8
QQ
发表于 2006-1-9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苟同一些看法,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强求别人信或不信,说得千万遍了,个性化活动由得当事人吧!干么非要人家信你那套,评酒师水平再高,说哪种酒多好多好,对不起!我不喝酒,就爱玩音响!再说主办者组织评酒师评酒的根本目的和性质,与一个普通烧友玩音响有什么可比性?谁见过拿有职称的“音响发烧友”没有吗!都是一群同好玩玩而已吗!

如果说你没看到哪家厂生产三只脚的器材来足以说明脚钉没用的话,那么你见过带香座的汽车吗?你见过一出厂座上就有后背箱、保险杠的二摩吗?

真别怪俺粗暴说一句:你管得着吗!我就是爱!


在最后一节里竞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好像很少有文章涉及,就是听音环境和器材搭配的问题”什么话啊!真是有点班门弄斧、孤陋寡闻!

[ 本帖最后由 dcs972 于 2006-1-9 18: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937

帖子

67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3-6
发表于 2006-1-13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还是一句话

想要有对比,就要多听多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225

帖子

78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10-10
发表于 2006-1-21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也是很久以前的了,貌似科学,其中有些内容也是想当然的。
典型的“理论出真知”、“想当然出真知”

个别自以为懂行的人用自己那点可怜的电学知识(其实好象也不比别人知道的多多少)去推断、去肯定或否认、去想当然。“电源线无用论”(按:真实含义是只要阻抗够小,容量够大,什么电源线都听不出差别)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科学的评测当然好,可怎样才是科学的呢?这话说起来简单啊。
说句不大想说的话,参加评测的都谁呀?有没有对声音质量差异的基本的辨别能力。我们各行各业每个人(种田的、放羊的等等,这里不带任何歧视,包括我们每个录音师、电工、无线电爱好者、普通音乐爱好者等等)都有这能力吗?判断出来的东西都那么可信吗?
CD刚出来的时候,许多人觉得这是目前最清晰完美的声音,可事实上呢?
VCD刚出来的时候,许多人觉得声音比以前那录音磁带好多了,也清晰多了,不是吗?可事实上呢?
不是专业人员或者是音响爱好者,也许许多人甚至都不能听出不同音箱的优缺点和区别,不是吗?
声音干、硬就是清晰度高,声音打胸口就是好,分不清单簧管、双簧管和英国管等等、等等,诸如此类,这样的听音水平评测出来的结果可信吗?盲听盲测也要看对象。
《红楼梦》我们都能看,也都看过,但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较准确地评价呢?我们每个人是否都有那样的文学鉴赏力呢?
再举个也许是不恰当的例子,你要检验你新研制出的晕车晕船的药物有没有效果,你是在谁身上做实验更可靠、更说明问题呢,是晕车人还是那不晕车的人呢?你研制的抗过敏药物是在“易感”人群中实验还是在“非易感”人群中实验呢?因此,即便是统计也要采用真正科学的统计。
音乐重播涉及面较广,有技术的、有艺术的、有经验方面的等等,有些人感觉敏锐,有些人则不然。有时的确不好简单用单纯技术或统计方法去判断衡量。但这不代表每个人没有自己的感觉和判断。
即便是纯粹的科学技术领域,新的发现、新的理论,哪怕是多么正确的东西,也并不都能够立刻被所有的人、包括所有科学界人士所认同。科学界的“冤假错案”还少吗?

现在才体会到,喜欢音乐音响根本无超值一说,什么都不听才最超值。
有时还真羡慕那什么都听不出区别的高手,多理性多节省啊。[s:20][s:20][s: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40

帖子

12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19
注册时间
2005-10-6
QQ
发表于 2006-1-22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点 于 2006-1-13 16:00 发表
想要有对比,就要多听多比较.!


百花齐放,有时还真比不出哪朵花长最是好。
新页旧网  天涯一指间   旧友新朋  海角二更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305

帖子

55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12
注册时间
2003-12-3
发表于 2006-2-3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可以加分(如果我是斑竹的话:)
香港弦声音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4232

帖子

577

威望

版主

Rank: 10

极品音响特约嘉宾

优秀斑竹奖影音发烧友最佳写手奖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0-8
QQ
发表于 2006-2-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305

帖子

55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12
注册时间
2003-12-3
发表于 2006-2-14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cs972 于 2006-2-3 10:42 发表
谢谢你的见解!


行动呢?[s: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65

帖子

12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6-2-12
发表于 2006-3-18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

帖子

5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15
注册时间
2005-3-22
发表于 2006-3-26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声音的东西永远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是最有争议的,比如说世上有上帝、有鬼吗?上帝和耶稣那一个好,该相信那一个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6-3-20
发表于 2006-4-14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nnlin 于 2006-1-22 14:33 发表


百花齐放,有时还真比不出哪朵花长最是好。

当然喜欢百花齐放,这样就买最适合自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6-4-30
发表于 2006-5-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要相信脚钉、垫板、电源线的伟大作用

原帖由 一点 于 2006-1-13 16:00 发表
想要有对比,就要多听多比较.!

[s:15]非常赞同,没有实际体会的朋友保证你“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6-4-30
发表于 2006-5-8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足于反映玩HIFI是极端个性化的

原帖由 小虫8032 于 2006-1-9 14:52 发表
(转贴)一位发烧友的心理磨砺

在音响发烧方面,我只是一个新手。由于性格和银子的缘故,我发烧更多的是纸上谈兵。为了少走弯路,我阅读了不少音响书籍、杂志,但是我发现自己越看越糊涂了,因此我在发烧之门外 ...

[s:30]试问,有谁的音响系统将宋祖英的歌还原成董文华的声音的?我的观点是每个人玩好自己的系统,不必将自个的体会或玩法强迫他人接受,如果超越了这条底线,这个高尚的娱乐天地必将一蹋糊涂。朋友们如果要和平共处的话,就管好自己的嘴巴,少在他人面前指指点点吧,再说也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有钱,荷包松动的话多搞点声学实践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却不是非做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6-2-17
发表于 2006-5-8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挨砖的贴,估计有的人已经不屑扔了。
看了帖子俺”恍然大悟“,哈哈,俺的器材终于再也不必升级了,俺去告诉大学里教声学的导师,您处理了那么多音乐厅、报告厅、影院的声学问题,原来一个音量旋钮可以搞定一切,您可以下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6-4-30
发表于 2006-5-9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就搞复杂点,缺米就阿Q,千万别不升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活动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 QQ:895456697|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5-5-13 23:25 , Processed in 0.40996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