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磁带技术,曾让它享誉海内外;缺乏创新,又让它走上破产之路
转贴前略赘数语: 成语所谓的“鹦鹉学舌”,讲的就是这人学说那人的话,用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复制”;某人学说别人之言,只是一过性的,而磁带之“学说”,却能永久记录,这无疑进了一大步。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为磁带品牌取“鹦鹉”这个名字,取得还是很到位、很贴切的,虽然当初取名的本意,仅仅是因为这是工厂前的一条马路之名,而这似乎也是冥冥之中早就寓有天意了。 只是,不知道今天还在玩卡座磁带的小伙伴中,还有谁用过或者还记得曾经的国产“鹦鹉”磁带?
------------------------------------------------------------------------------------------------------------------ 市场经济如同汪洋大海,潮头与低谷相伴,成败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如果说,想从一家企业的身上,看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波澜壮阔和跌宕起伏,曾经闻名遐迩的“武汉鹦鹉磁带厂”,是个很好的例子。 10年辉煌,10年没落,再用近20年重振旗鼓,再度高飞——这只“鹦鹉”的沉浮,成为“创新决定命运”的真实写照。 谈起武汉鹦鹉磁带厂,96岁高龄的老厂长彭其光感慨良多。
为国研发磁技术 音波送上“东方红” 上世纪60年代,武汉龟山脚下,建起了“国营八二四厂”,这是武汉鹦鹉磁带厂的前身。 当年,彭其光在武汉市公安局从事技侦工作,有一定化学理论知识,被任命为首任厂长。他带领50余名工人,承担起我国磁记录材料的研发重任。“一开始,磁粉怎么做,我们并不知道,只知道大致原理,不懂生产技术,也没有生产设备。”彭其光说,在当时苏联撤走专家、国内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大环境下,这项研发工作可谓难上加难,唯有不辱使命,勇往直前。 车床车出铁屑,用强酸腐蚀成粉末,通过酸碱中和赋予粉末磁性,再到显微镜下筛选出合适的颗粒……无数次探索后,他们花了6年时间,终于生产出第一批“中国造”磁粉。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这段音波从浩渺太空传来。收录这段《东方红》乐曲所用的磁带,就来自国营八二四厂。 当年听到这段音波,国营八二四厂的职工们都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技术停滞遭淘汰 鹦鹉磁带辉煌不再 1979年,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国营八二四厂立足技术优势,着手民品开发,取厂门口“鹦鹉大道”中的两个字,成立“武汉鹦鹉磁带厂”。 彭其光带领技术团队出国考察,引进一套盒式录音磁带后期装配设备,生产3.81毫米盒式录音磁带,命名为“鹦鹉牌”磁带,10万盒新产品首批投入市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步伐的加快,港台的流行歌曲也进入内地,磁带成为80年代“潮人”们的追星利器。“鹦鹉牌”磁带名声大噪,销往全国各地,出口到南亚、非洲国家。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鹦鹉”展翅高飞,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鹦鹉牌”盒式录音磁带荣获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银奖,这是国家磁记录行业唯一的银质奖;1983年,12.7毫米计算机磁带获得国家经委新产品“金龙奖”;该厂年均上缴利润五六百万元,规模也迅速扩张,成立了多家子公司…… 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成就了“鹦鹉”的辉煌,却也让“鹦鹉”很快迎来了寒冬。
90年代末,CD、VCD光盘迅速占领市场,磁带产品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由于没有持续的创新产品,受到冲击的“鹦鹉”羽翼折损,遍体鳞伤。2004年,武汉鹦鹉磁带厂实施了政策性破产,“鹦鹉牌”磁带从此销声匿迹。“在市场中迷失了方向,技术创新没有跟上。”虽然,彭其光在该厂鼎盛时期便已退休,但他一直关注着厂里的发展。他说,“鹦鹉”的没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