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要声明一点,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介绍这两款产品有些什么样前卫的功能。
本文的重点是要告诉大家这两款功放的听感是什么样子,然后和马兰士SR7013放在一起,我们应该怎么选择这三款SU公司的产品。
不过,在那之前,我们还是得看一看这两款天龙功放的综述。至少得让你们没用过这两款功放的同学,有一个大体的概念。
AVC-X6500H
AVC-X6500H的卖点在于内置11声道放大器,不用外接后级放大器,就可以直推7.1.4的家庭影院。
AVR-X4500H
如果用AVR-X4500H组建7.1.4的家庭影院,那么你至少要加入一对立体声后级放大器才行。
因为AVR-X4500H的内建放大器,只有9声道,但它提供11声道的前级输出能力。
而在上图提到的这些功能上,这两台功放是完全一模一样的。
那是不是这两台功放就真的只是差那么点推力和两个声道那么简单?
天龙所谓的高级和旗舰系列就是没什么区别?
好了,进入今天正题,摩大大的试用开始。
如果你要从这两台机器的前面板找到区别,我看很难——因为如果我不仔细去看右下角的型号标识,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
打开口罩,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区别
很多年前,AV功放都是香槟色的时候,我买功放特别喜欢黑色的产品。
但到现在,黑色功放变多了,我却又喜欢银色面板。因为我发现好像黑色并不是那么耐脏,有一点灰都会很明显。
好吧,这就是人的本性,永远不知足。
天龙AVC-X6500H和AVR-X4500H从正面还有侧面来看,确实没啥区别——高度一样,深度也完全一样。
上面两张图下面一张是天龙AVC-X6500H,你问我怎么知道?
那是因为我只给AVC-X6500H安装了Wi-Fi天线。
下AVC-X6500H,上AVR-X4500H
很明显,这两块功放的内部电路板布局是不一样的。所以背后功能基本相同,但接口位置变了。
另外,不管是镀金接口,还是水晶的喇叭接线柱,AVC-X6500H一看就比AVR-X4500H高级了很多。
天龙AVC-X6500H是日本原产,而AVR-X4500H产地的越南。
这就很明显了,解码板上的芯片布局不一样。然后后级放大部分也完全不同。
天龙AVC-X6500H的后级放大部分,每一声道是独立PCB。
而AVR-X4500H而是两块板分列在散热片的两边。最早我是准备把马兰士SR7013和天龙AVC-X6500H放在一起评测。
因为按以前的天马产品型号而言,这两者应该是竞品关系。
马兰士SR7013
但SU公司的人建议把马兰士SR7013和天龙AVR-X4500H放一起,因为他们两者的内部结构更相似。
天龙AVR-X4500H
很明显从同部布局来看,官方的建议的确没错。
但我把这两台功放放一起AB对比一下声音,差别较大,SR7013不管是推力还是音质,都要好得多。于是我还是把天龙放一起试用,马兰士SR7013单独写评测了。
而AVC-X6500H虽然是旗舰级,每个声道都是独立PCB,但如果把他和AVC-X8500H放一起,那还是没什么可比性。
所以,对于同一品牌而言,总体来讲还是贵的好得多。
不管是拆机还是实际的听感而言,天龙AVR-X4500H、AVC-X6500H和AVC-X8500H这三台机器根本没有放在一起比的价值,因为他们之间差别太大。
AVC-X6500H的变压器多一个标识,并且体积比AVR-X4500H大一点点。
下面开始先单独看AVC-X6500H。
AVC-X6500H的HDMI解码板布局和AVR-X4500H不太一样,芯片也要多一些。
特别注意右边,靠近进电的部分,有特殊的屏蔽处理。
至于用的什么芯片,我就不放大给大家看了。说实话,了解了也没啥意义,就想你买个车没必要了解发动机里面哪个铝是什么型号一样。知道了没啥用,不知道也没影响。
越到高端,越注意细节,所以前置HDMI接口的这根延长线,也用了锡箔纸包裹,以及加上磁环,作了屏蔽处理。
从左到右11片
在散热片的下方,是三个散热风扇,当然他们都是温控的。
每一片负责推动一个声道
相对于低端型号,AVC-X6500H内部还是比较满了。
接下来,我们简单看一下AVR-X4500H。
如果不看前面板,只看内部,确实你很难分辨这是一台天龙AVR-X4500H还是马兰士SR7013。
关于UI,本文尽量少讲一点如果你想了解关于天龙马兰士的UI,建议去翻看摩大大以前的文章。
今年的UI变化不大,并且之前的马兰士SR7013也讲了一部分,所以我就不再这上面废话了。
关于这两台机器,我少讲点,但讲一些不一样的。
这是两台天龙的设置菜单界面,没错!他们都是一样的。
实际上和马兰士比,也就是颜色不一样,logo不一样,同时有一些功能一样的功能名字不一样。
比如下图这个……
在马兰士SR7013的音频设置里,有一个叫D-DAX的功能,这个功能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压缩音频格式(比如MP3和一些互联网流媒体)的品质的。
而在天龙的机器上,这个功能换了一个名字,叫作Restorer。
同时,你还能选择压缩恢复的强度。
另外,在聆听立体声音乐的时候,不管是天龙还是马兰士都增加了一个Auro-2D Surround的混音模式。
我听下来这个模式是我认为最好的立体声混音成多声道的模式——因为在听感上他保留了立体声音场靠前,并主要来自于一对主箱的听感。但又让其他所有通道适当的参与了定位和环境声的重建。
打开这个模式,你能得到一个声场更宽广更深邃并且还算自然的声音表现。
这个模式也可以用于电影的混音中,但在多声道上叠加这个Auro-2D Surround,我到是没有发现有什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