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15-2-10
|

楼主 |
发表于 2018-11-10 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欧罗巴精神 于 2019-1-5 13:05 编辑
首先,先说说这对大蜗牛的2大明显优势,1, 低音是密闭式,更正确的低音,沒有絲毫拖尾延遲。
有人会说这类音箱效率低,首先不说你是要“真”,还是要认为的“震”,
而主动电子分频的设计,可以做到不消耗任何扩大机的输出,所以音箱依旧會有良好的效率,不會難推。
整个箱体无平面:有更好的声学定位感。因为声波在室内的不良衍射,好比隐身在空间中,形成一个纯净的声源。
证据:在小空间中,通常一般小型书架音箱的定位感要强于大音箱。
接下来说说宝华的2个小心机,
1,在他家中文网站的介绍上,居然“故意”不明确指出,这对超过25年的旗舰是电子分频设计。
仅在最后数据指标中标注,需要4台立体声扩大机。
但英文版本的介绍确是明确指出其优越性,为什么?值得大家思考一下。
还有,其录音室的801音箱,并不是民用的版本,而是电子分音设计的。
不难想象:是基于商业角度考虑。
因为,除了鹦鹉螺,哪怕其名用版本800系列,都不是主动分频。
如果指出电子分频的过多好处,势必会冲击800和其他中低端系列的销售。
2,他家“故意”设计了一条官方喇叭线,把每只大蜗牛音箱原本需要的8根喇叭线,做成看似一根。
在不清楚内情的发烧友看来,就是一对普通的音箱嘛。只有2根喇叭线。
这心机,是我想多了吗?如果只有这2点中的一点,可能是,但在一起,
我觉得,是为了不让顾客对其800系列和其余中低端产品造成不良印象。
故意不强调其其电子分频的优势。
那么,就让我来说下这让鹦鹉螺超过25年始终处于期间地位的电子分频吧。
电子分频:国外正确的叫法是主动分频,是因为带有电源。也叫信号分频,因为在信号阶段,连接在前级之后,后级之前。
分为最初的模拟与数码2种。数码由于涉及复杂的程序算法,以及每个扬声器单元需要一个独立的数码模拟转换器,独立的前级和后级,理想的数码分频代价及其高昂。
所以我们目前不做讨论。
传统分频:也就故名意思叫做被动分频,和功率分频,因为处于功率扩大机之后。
来自百度的科普,
优势:
1,更精确分频,由于传统分频器的斜率通常只能做到6-12db,让各个单元依旧存在不少重合区域,也就是不高保真。
但电子分频可以轻易达到24db,分离地更精确。
2,大大降低相位失真。传统分频器,针对高低音单元都使用电感,电容,谁都知道这对信号导致致命的相位失真的元凶。
3,不消耗扩大机的输出功率。传统分频器,会消耗10-30%的扩大机功率,专业名字叫插入功率,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有时候低音会听上去慢又糊。是被分频器给吸血掉了。
4,提高响应速度,由于低频单元的功率不再先被传统分频器的电感和电容所瓜分,反应速度更快,力量更足。
“劣势”:主动电子分频的劣势无一与音质有关。只和硬件配备有关。
1,需要多台后级扩大机,因为每个单元都需要一个单声道后级,所以,一般只在专业录音室监听才会配备主动分频。
2,对扬声器单元的要求增加。其实,传统被动分频器的作用就是对性能不足的扬声器单元进行修饰,然后使其连接扩大机即可使用。但主动分频并不能做到过多修补修饰,需要配备素质极为优秀的扬声器单元。所以可以看出,宝华的鹦鹉螺单元素质,并非完美,所以需要四分频才能凑成一个完整的20-20khz。

传统分频器,你家功放需要绕过这些电感,被瓜分掉功率,在经过100%引起相位失真的电容。
最后达到扬声器单元。

功能简单,能做高中低三个频段量感调整的分频器。
首先它并不像功率分频器那样本身会拥有功率的损耗,
其电流较小可以用较小功率的电子有源滤波器实现,
它的功率损耗并不明显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电子分频器的扬声器单元之间的干扰会小一些,信号损失小,音质也会好一些,
当然,它调音也更加直观和便利。
总之一句话,电子分频在虽然在扩大机数量上大一些,但对于扩大机的要求也降低了,
所以很难说,是成本增加了。
但就音质来说,比传统被动分频器的声音,高保真性高太多了!
对主动电子分频技术有兴趣讨论,
和对主动分频系统有兴趣的朋友,
可以进群自由讨论,不超过200人。
或者找我代购。
微信:15 03 12 8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