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京东旗舰店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523|回复: 8

[其它] 在隔壁断断续续写的感想,发在这里玩

[复制链接]

8

主题

2746

帖子

0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6-8-28
发表于 2018-1-30 21:59 来自家电论坛网手机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音乐及心理声学第一篇
    音乐得以成立的一个重要基石是听觉对音高的辨识能力,基频的音高组合构成不同风格的音阶,音阶在时间上以不同的音程组合节奏性地展开,才形成了旋律。可以说,没有对音高的辨识力就没有音乐了。(这里并非指具备音高和记谱之间的关联能力,那是专业训练才能达到的。音高辨识力是正常人耳的生理机能)
从 生理上讲,对不同频率段基频音高的辨识牵扯到频域、时域、响度、延时(如何关联请看书),其辨识精度可以达到一个半度音程(大概从2-3赫兹到几百赫兹的频率差异)的1/?(这个问号的数字留给有心人去查证)。这是一个不低的精度!也就是说,即便较微小的扰动就可影响到对音高的准确辨识,从而带来音乐听感的改变。
仅此一点,似乎就足以支撑市面上几乎所有可见调音道具和手段对声音的改变并非简单的无耻骗局(当然,是否能拿来卖钱,或卖多少,另说),更何况那些几乎有共识的,组成整个音响系统的其它要素部件对乐音的重大影响。


音乐及心理声学第二篇
1.音乐的另一块基石——节奏
2.对节奏的感知听觉优先,其次触觉、视觉。
3.节奏包含三个要素:频率(速度)、拍子(分组)和韵律(强弱)。这些都是音乐中的常用名词。只是韵律在音乐中还包含和声导向。(如皮卡第三度,小调的大三和弦结束式。号称尖锐的转折)
4.对节奏要素的精确追求在音乐中只要知道交响乐队的训练就明白了。卡拉扬曾经不无夸张的说:“我要求的是毫秒级”,可见其对表达乐曲的重要性。
5.节奏还原体现在音响器材评价上诸如动态,瞬态,“相位”的准确……。如果像卡拉扬那样的追求,就是毫秒级的了,你说精度高不高?!
6.值得一提的是发烧友对声音所谓“快、慢”的表达,总体时间不变,时间的精确划分却受到到各种扰动的影响,在音符的时值,声音的强弱对比,和声的组合音准上发生微妙变化,从而给听觉以假像!


音乐及心理声学最后一篇
音乐基于听觉的第三块基石——音色
音准、节拍、强弱都做到的纯音(正弦波)听起来就像没有生命的木偶,呆板乏味,算不上音乐,加上音色,音乐才活了起来,变得感人至深……
1.众人皆知,音色取决于泛音。泛音是基频1-n次谐波中可闻部分的一般叫法。(通常基频的7次以上谐波不可闻,但低频的音准可能是靠其高次谐波的拍音效应来感知的)
2.谐波在频率上都是基频的倍数,对应其与基频不同的音程关系,这个规律用来形成音律,或称音阶,(如:毕达哥拉斯律、自然律、十二平均律。值得注意的是12平均律不准确对应基频的谐波频率,所以本身就会产生拍音效应,所以,为了很好使用管风琴的音栓调音,在其与乐队的配合时不一定用12律。另外,很多古乐队也不用12律)所以,构成音乐的音符是一组精心挑选的声音,不是弄出个响就是音乐。
3.不同乐器或人声为何有不同音色,最主要取决于基频与其谐波在起音时(乐音可理解为起奏-维持-消退三个阶段)相互关系的几个方面:
a.基频与谐波出现的时刻不同。(如双簧管是谐波先于基频,小提琴是摩擦噪声在先,长笛是吹气噪声在先……)
b.基频与谐波的强度(震幅)比例不同。这一点对应不同乐器千变万化,有兴趣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c.谐波的特色。(如单簧管只产生奇次谐波,小提琴可以听到7次谐波,大号只听到5次,打击乐器没有谐波成分,男高音的谐波有明显的颤音成分……)
4.以上a、b、c的各种可能性只在几十毫秒里就发生了,你就感知了音色,其精确度绝对在毫秒级。所以,发烧友可以有1/1000秒数量级的追求空间,真是想到也只怕你做不到鸟!人的潜能绝对大于你的理性认知……,好好学习吧!


空间声学第一篇
       读空间声学第一点体会是人耳对声音的空间定位精度非常有限。即便采用脉冲声(嘀嗒声),在水平面上精度也只有1度。比视觉差一个数量级,在中平面上仅有10度。又差一个数量级。

从知觉角度,视觉主导位置,听觉主导节奏。音色、音准本属于听觉。音响还原一个依赖听觉的立体方位感比还原音准、音色、节奏对完成度要求小得多。

声音的空间定位还有视觉引导性,一个例子就是多声道影院的中置,关掉影像,你就意识到它的存在了。

听觉有限的空间定位能力加上两声道的局限,在音响发烧界被挖掘到了极致,导致诸如去点合唱团的人数事件的发生……以至于成为录音蒙太奇艺术的一个重要制作方向。


空间声学第二篇
虽然从生理机能比较上指向音响对音色追求的玩法,但在视觉缺失时,玩声场、定位却能避免听音娱乐的单调性。同时,双耳效应也有赖于声音精确的频谱和声强级,其电声还原精度不比音色要求低。
立体声运用人对声音“方位”和“距离”两个方面的辨识能力来实现。方位涉及两声道的声级差和时间差(第一波阵面原理是毫秒级,合成定位精度更高,后掩蔽效应则是70毫秒级);距离却由对直达声强度、早期反射声比例、混响声比例、等响曲线效应、频率衰减特性这几个方面的综合经验来判断。所以距离听感的变化也带来音色的变化,相反,熟知的声音的音色变化也带来距离感的变化。
玩声场定位,主要是玩空间,也是不太花钱带来声音变化的玩法。其背后皆有基本原理。举几例:
1.在一定范围内,音量开大,声场会更浑厚——等响曲线效应。
2.听音位靠近些,声像提高——中平面听觉原理。
3.音响距离反射后墙远些,空间感加强——直反声比例。
4.合理吸、扩后录音细节呈现更好,更好的保留录音中的空间信息——听觉掩蔽效应,初始延时效应
5.合理摆位带来音质提高——避免拍音、梳状滤波、非均匀共振简并。
6.短边摆放,房间尺寸的选择——空间共振简并计算
7.认真调整不同录音的播放音量,听音位置,灯光场景,获得更好的空间临场感。——距离听觉及其视觉引导。
8.矩阵玩法中运用侧墙来拓展声场宽度。——第一波阵面衍生的后掩蔽。
9.小音量聆听带来更加清秀的音乐线条感——等响曲线效应
10.调整音箱内凹角度,在包围感和清晰感之间权衡——直反声比例
总之,空间有很强的声音塑造力,其中,直反声比、直混声比可以作为结合不同录音的主要调声手段。当然,亦有人对空间玩法不感兴趣。


空间声学最后一篇
说一下低频的驻波

1.在同样的响度感下,低频消耗的电声能量可以是高频的数百倍以上(详等响曲线及声压级db与电功率w的换算),能量大,波长长,容易形成驻波的可闻影响。

2.所以,空间对低频的影响主要是共振导致的驻波及其简并效应。共振是基本问题,驻波是波动声学中的共振现象,简并是规律性的模式频率(半波长的整数倍)。可以把驻波简单想像成吉他弦的震动,而吉他固定弦的两端想象成空间中一组平行墙面,弦的震动会有一个包含基频及其谐波的持续稳定阶段,这就是驻波了。(突然想起刘慈欣关于弹响宇宙的科幻)

3.驻波问题,主要怕的是所谓“简并”。轰头、严重时波形出现两个以上的峰值(10ms内的自然峰值和100ms前后更大的激励峰值都是可能出现的),这时您再想用摆位、吸声去处理都是杯水车薪!

4.所以,听音空间的低频处理主要就是防止驻波的简并效应了。如何防止,理论上叫做“让空间的共振频率均匀化”。举两个反面例子:
一、4.2米见方的立方体封闭空间,344(声速)/4.2/2=40.9(接近E1音频率),这时如果奏响低音提琴的E1音,大提琴的E音,空间三组平行墙面都会形成这些频率的驻波,互相激励共振(简并),于是就出现3里面说的情况了。
二、这是公寓家庭很容易出现的情况,2.8米左右的层高和4.2米左右的开间或进深,在40hz和60hz左右出现两个大的峰值,这里也有简并,因为对应20这个数字,这两个频率都是所谓半波长的整数倍,一样有简并共振问题。

5.所以,对于低频,第一性的问题是空间尺寸的合理化(算一个数学游戏,计算出驻波在空间中“轴向”、“切向”、“斜向”的共振频率总和,避免模式频率的出现),就能实现所谓“让空间的共振频率均匀化”的结果(均匀不等于平直,反射空间对频响曲线的影响是必然)。下面给出几组最佳尺寸的房间长、宽、高比例:1.39:1.14:1,1.54:1.28:1,2.33:1.6:1。

6.当然,落入简并空间里硬玩低频吸声也好玩,杯子足够多也能灭火的。这就要提到低频吸声结构。通过对赫姆霍兹共振原理、空气柱共鸣原理都可以制作出具有频率靶向性的低频吸声结构,这里就免谈了……


录音第一篇:音乐录音历史随感
以一天来比喻,0点出现了音乐,直到23点后才有了录音,这“一瞬”=160年,精彩纷呈!
最早的录音是对波动声能的直接记载和还原,称为“声学录音时代”(令人遗憾的是,西方音乐辉煌的整个18世纪,据说仅有勃拉姆斯的声音被记录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由贝尔实验室成功完成电气录音。进入“电声模拟录音时代”后,又过了20多年,大家熟知的DG、RCA、DECCA、PHILIPS才逐步登上舞台,从而开启了20世纪50-70年代所谓“音乐录音的黄金年代”。
1980年代后,以cd的量产为标志,录音进入了“数字时代”,兼容、便捷的编辑功能使得“音视一体”成为了大众娱乐的主流,独立音频艺术逐渐简、快餐化,把录音看得那么隆重也仅仅是发烧友的事了。(中国大陆却在此时才逐步进入物质繁荣时代,1980年代后期开始的“音响热”,相信会勾起这里很多人的美好回忆)。
当今,在这个科技几乎要带领我们走向“自由王国”的时代,街边小店也可以为你去圆歌星、演奏家之梦了。录音技术虽然还可以朝着完美走下去,录音艺术的创作源泉也还远远未到枯竭,但它们确实也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象牙塔……



录音第二篇:录音的技术与艺术
1. 录音技术的发展,使得音乐录音经历了从记录到还原再到创造的过程。今天,音乐数字平台里的多轨混缩、剪辑、变速变调这些技术对原始采录而言,就是高超的整容术。完全不依靠采录的电子合成音乐节目单也在不断加长。声音的vr、ir、mr早已实现。“录音”这个词,已经不是发明它时的本意所指可以涵盖的了,针对录音的本科教育也更多是归到艺术类了。
2.技术不断向前走,各种可能性被开辟出来,审美也就越来越多样化了。今天的录音界,“古法酿制”还在继承,同时,针对大众娱乐快速传播的“整容录音”和为影视作品进行的“配乐录音”,是技术进步主要的目标方向,原因是这些领域有更多的购买力。
3.当然,发烧友喜爱的“黄金时代”录音绝对算一笔宝贵的遗产,这笔遗产记载着对待严肃艺术的崇高精神。某著名指挥家连RCA的大ab式录音都表示反对,因为在他看来,声音的统一作为“交响精神”是神圣的,而夸张的音场营造带来对和声色彩的渲染,就是“该由马戏团来表演的娱乐”。当然,在专业界,这也是有争论的,想想斯托科夫斯基那片“白头翁”吧!
4.说到这里,穿插一段以前写的感受:
“有时很好玩,指挥希望声音集中,凝聚,甚至要求一、二小提琴上弓时尽量往里靠!往里靠!而录音师呢又希望分出乐器层次,要求乐器离开点!离开点!记得雨果试音一里有录制乐器布置示意图,我一看海顿奏鸣曲第三章的录音布置,吓了一跳,主奏提琴和乐队完全分离(当然,这也算不得什么,各录各的再合成也行)”
我想,这就是我前文说的“录音蒙太奇”的一种。
5.说到录音中“蒙太奇”艺术形式的运用,也是录音技术进步开辟出的“新审美”。录音史里也都提到采用磁带记录后,其相对便捷的剪辑功能对后世录音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深远影响。再看看当今的数字技术,那已经是翻云覆雨了!
6.即便是继承传统的所谓“古法酿制”,亦受技术进步的影响。虽然有反对之声,但其实是好处多多的。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大卫.罗素就曾提到,录音时他用高张力琴弦,而现场演奏时用普通张力。为什么?因为录音时放松啊,不好可以剪,也不需要从头来过。对于所有演奏家,技术的瓶颈更主要是心理状态所致。因此,他录音里华丽的音色变化反而在现场很难听到。(当然,不是指那些把头伸到共鸣腔里才听得到的蒙太奇,这个我还是能分辨的)
7.发烧友对音色的苛刻追求,可能是古法录音的强项,想想那些价值不菲的真空管麦克风。Tacet的录音价值观中就多次提到古法在他们的发烧录制中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发烧友,我还是认同这种执着的,甚至,沐浴熏香这种更古老的雅仪,我都不想放过……


录音最后一篇:交响乐的录音
1.交响乐是音乐中最为复杂的表现形式。多个声部、多种音色(包括乐器和人声)、复杂的音乐结构、有多人统一调控、配合(指挥、各种首席、演奏员)是其主要特征。欧洲交响乐的历史由来已久,据说脱胎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歌剧,18、19世纪是其最为辉煌的年代,从巴洛克的大协奏(Bach、Handel)到古典(Haydn、Mozart、Beethoven、Brahms),再到浪漫主义(Berlioz、Mendelssohn、schumann、List)、民族主义(Tchaikovsky、Grieg、Sibelius、Dvoák)、印象派(Debussy、Ravel)、晚期浪漫主义(Wagner、Mahler、Richard Strauss)、无调性(Webern、Schoenberg)、新古典(Stravinsky、Shostakovich)、百老汇(Webber、Bernstein)、好莱坞(JohnWilliams、Hans Zimmer)……,当今,交响乐的创作更多是为影视服务了,有点回到了它的起点的意思(作为伴奏形式的存在)

2.交响乐的录音和重播是困难的。首先是其从30db到130db的动态范围(44.1千hz、16bit采样率的cd格式可达96db理论动态,据说就是根据交响乐的动态确定的,74分钟左右的时长也是按照录下贝9设定的);其次是其宽广的面声原特性(一个面宽不小于15米、进深10米左右的空间发声体,上百件乐器的组合);最后是其多样的音色和较大的音域范围(弦乐组4件、木管4-5件、铜管4件、打击乐、特殊乐器、人声都有不同的音色,基频从30hz到4000hz还不包括特殊的东东,如管风琴、低音大鼓、音叉等)

3.交响乐的录音兴盛于20世纪50到80年代,从mono到stereo,从Analog 到Digital 。应该说,DDD时代已经是交响乐录音辉煌时代的尾声了,所以,尤其是那些传奇大指挥的碟片上经常是AAD与ADD。个人认为,真心喜欢交响乐的烧友还是应该主玩LP更好,AAD与ADD的过程毕竟有数字时代的影子,有过分玩弄动态、信噪比之嫌,临场氛围或有损失(个人愚见,无意于深究)。另外,除非是乐迷,愿意听听交响的烧友也最好还是听stereo(可惜了富特文格勒、瓦尔特、托斯卡尼尼这些大师了……),没有场面感,何来交响!按古法听sound field除外。以听声辩器为乐的烧友就来点“天碟片段”ok了,交响这东东,如果你不爱,整首整首的听,枯燥乏味绝对不假!对了,其实电影原声配乐可以听听。

4.录制交响乐,首先要交代出一个面声源,如果听不出个“前后左右”成片的声音覆盖,那就算失败(自己家里如果听不出,是另一回事)。stereo成熟后,这件事情变得简单了,“左右”有了彻底的解决之道,无非就是把双耳的时间差与强度差分成两个声道嘛(关于ab、xy、ms、ortf、仿真头、声像电位器等具体制式,可百度)!而“前后”的事,mono就解决了,空间残响变化而已。(整天纠结于音场的朋友,真是痛苦啊!明明录音简简单单做到的事,就是播放不好);其次是要弄出点环境声(混响)。多轨混音时代,这也是小菜一碟,设置一组全指向咪收录下来,等着后期混缩吧;上述两项,也可统称为“sound stage”。回顾历史,我妄议,管弦乐同室同录,以面对乐队前排宽度等边三角形顶点听到的声音听感为参考标准是decca的风格,更近些的是rca的风格,更远些的是DG和Philip的风格,精心加入环境声是decca的风格,控制环境声是DG的风格,对环境声少加约束是rca的风格……;最后也是最难的问题是音色的呈现,这个就没那么简单了!没有音色的填充,再大的声音舞台、再精准的乐器定位、再威猛的动态都是无本无缘的空洞形式。

5.交响乐的音色,既要体现统一的和声色彩,又要有不同参与乐器的个性表达,其间分寸的微妙拿捏,孕育了无数不同风格的指挥大师……录音时“音色的呈现”,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一两组咪就可以营造出立体声的声像舞台,而要把音色填充其中,所要用到的指向咪就多了,其间,根据音乐进行中实时动态的电平调整,也是事先要做认真背书的,后期成品制作,也算是一门艺术了。如果说录音师是交响录音的指挥家,也一点不过分,decca的Wilkinson就是这样的“指挥大师”……
用管乐组来说说音色录制之不易:管乐组通常4件乐器,小号、长号、圆号、大号。小号!轴向0.5米距离,可测得130db声压,4米可测得96db声压,长号加5db。高频,谁会凑近号口去听啊!想变聋子?对这兄弟俩,录音咪离轴30°,大于4米,是个常识。由于其强指向性,棚内录音有条件时,要加大尤其是小号的录音距离,这样,可获得融合的音色。现场录音,没办法,主话筒可能会捕捉到其轴向声音,虽然在10m开外,有的录音,小号声还是偶有尖厉和不稳定。而圆号又不同,音色温暖,4个八度,可从大号连接到小号,录音时基本把它组和在木管组后面,有solo段的通常要加指向咪录。大号,有特殊的分裂音音色,要把这种质感录出来,仅靠指挥后面的主话筒不成,但交响录制通常不强调这个音色,所以不加咪!爵士就不一样了,最好是用超心型话筒捕捉,所以,交响里通常听不到爵士里大号刺激的音色……

6.一碟好好的交响乐录音拿到你的手里,到底能放出几成功力呢?从其中一个方面来看,是你能整出多大的不失真动态——这取决于你的系统、听音环境和播放软件本身。家庭音响发烧,能在听音位获得40db-90db的动态范围听交响,很好了。对于系统来说,把钱堆进去,100db的可听动态范围也没问题(关键是极低频声压要上得去130db声压级,看看那些“低音柱”或巨大口径的低音单体。中低频段,95db以上可算噪音了,中高频段,85db以上也可算噪音。另一个关键是30db声压级的中、高频弱奏要有合格的乐器质感),但要在这个动态范围听音响,环境营造就是大问题!有的烧友说“环境没影响”,在45-75db声压级动态范围听点小东西,没多大影响正常!……总之,我认为,用音响听交响乐,假设软体技术能储存90%的重播信息,你在家里也就能等比缩小后播出个音乐厅或教堂管风琴现场的3、4成功力。其实,即便你精心打造出100db动态范围的音响系统、专属空间(我认为,至少1200立方起步),你也面对录音本身的动态压缩问题,在流行届这是惯例的母带处理方法。为照顾到实际音响播放的大多数情况,以音乐欣赏为主导,交响录音其实也极少有混缩成等比来记录现场的。我孤陋,所有的软件里,仅此管风琴一碟。说自己系统牛逼的,找来听听看,能不能细若游丝,又能不能排山倒海……,这才是对你系统最大的考验(一般系统,数十秒时间里,你要不什么也听不到,要不就听到电声噪音),如果你完整再现了这碟的动态,你才知道,坊间所谓音响发烧的动态,大多也就是“叶公好龙”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95

帖子

0

威望

禁止发言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7-3-12
发表于 2018-1-30 23:18 来自家电论坛网手机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就可概括所有了,写这么大篇,叫人怎懂呀。。。这句就是,回归hifi的本源就是高保真,电声还原只有尽量减少失真,那才能听到音乐的真谛,而市面的只反其道而行,玩的都是以失真掩盖失真,或者以失真弄出所谓的特色,那就南辕北辙,离高保真渐行渐远了
北昌影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2118

帖子

30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1-3-12
发表于 2018-1-30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fishman-y 发表于 2018-1-30 23:18
一句就可概括所有了,写这么大篇,叫人怎懂呀。。。这句就是,回归hifi的本源就是高保真,电声还原只有尽量 ...

精辟
丹拿新意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7550

帖子

16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2-11-24
发表于 2018-1-30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认识了会更开心地听嘢吗?
音联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861

帖子

7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27
注册时间
2007-3-13
发表于 2018-1-30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3151

帖子

11

威望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0-10-16
发表于 2018-1-30 23:56 来自家电论坛网手机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在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主题

5万

帖子

39

威望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5-9-10
发表于 2018-1-31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屁精差不多。

说别人是以失真掩盖失真,狗屁不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4352

帖子

8

威望

禁止发言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7-7-6
发表于 2018-1-31 08:51 来自家电论坛网手机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fishman-y 发表于 2018-1-30 23:18
一句就可概括所有了,写这么大篇,叫人怎懂呀。。。这句就是,回归hifi的本源就是高保真,电声还原只有尽量 ...

简单易懂,支持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84

帖子

1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6-4-8
发表于 2018-1-31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4-4-29 11:46 , Processed in 0.12837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