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京东旗舰店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1097|回复: 14

[其它] 西电漫谈:西电的灵魂

[复制链接]

52

主题

1310

帖子

55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12
注册时间
2003-12-3
发表于 2017-12-24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前世今生:Western Electric & Bell System & AT&T & Bell Labs.
       Western Electric西电公司1869年成立,1984年被美国司法部以反垄断诉讼解体,存世115年。
       西电公司和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同属Bell System贝尔系统,西电负责制造和维护,AT&T负责电信业务;1925年,西电公司的研发部门独立为Bell Labs贝尔实验室,AT&T出资占贝尔实验室50%的股份,西电公司也占贝尔实验室50%的股份,由此,AT&T负责电信业务、西电负责制造和维护、贝尔实验室负责研发的贝尔系统三位一体构架形成。
       西电公司是美国主要的电报电信设备制造商、服务商,二战结束以前曾经涉及几乎所有类别电气、电器业务。西电公司是电气、电工技术的先驱,电声技术、有声电影的先驱,半导体工业的先驱,现代质量体系的奠基者,雷达、卫星、导弹、登月、太空飞行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直接推动和实现了有声电影、立体声录音、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数字交换机、通信卫星、电子数字计算机、蜂窝移动通信设备、长途电视传送、仿真语言以及通信网等许多重大发明。
       在长达80年的时间里,贝尔系统始终是美国最大的五家超级大公司之一。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来袭,它的垄断地位确实危及美国的发展,1984年,美国司法部以反垄断诉讼解体了贝尔系统*——AT&T被拆分为若干小公司,其中一家继承了AT&T名称和商标;西电的部分业务归入新AT&T,其余被拆分出售,西电公司、西电商标消失;贝尔实验室拆分出Bellcore之后主体得以保留并入新AT&T。
      (*继1911年标准石油公司之后,1984年贝尔系统是美国被反垄断拆分的第二家公司,此后至今没有过第三家。1984年以来,世界各国对贝尔系统拆分案的研究、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绝大部分中文资料把此案片面地解读为“AT&T拆分案”,请多参考英文资料。被拆分前的1982年,西电公司是美国第22大工业集团,在全美各州都有厂区,覆盖冶金、化工、机械、元器件、线缆、电子、电气、半导体等产业链,共有15万雇员。)
       1996年,AT&T将西电遗留的制造业务和贝尔实验室主体剥离成LUCENT朗讯科技,AT&T重新成为纯粹的电信运营商;
       1999年,LUCENT将几处铜缆工厂出售给了BELDEN百通,百通在2004年退出北美通信电缆业务并关闭了这些工厂;
       2000年,LUCENT将数字电话和综合布线业务剥离成AVAYA,AVAYA数字电话业务经营至今;
       2004年,AVAYA将综合布线业务(SYSTIMAX)出售给了CommScope康普,SYSTIMAX由康普经营至今;
       2002年,LUCENT将半导体业务剥离成agere,agere于2007年与LSI合并后品牌已消失;
       2006年,LUCENT与法国Alcatel阿尔卡特公司合并为Alcatel-Lucent,合并后连年亏损,到2015年被芬兰NOKIA诺基亚公司收购,Alcatel-Lucent品牌消失,贝尔实验室重新成为NOKIA旗下的贝尔实验室。
       2013年,佐治亚州Rossville的一家高级音响公司取得了Western Electric商标,并宣布将复产一些经典西电零部件和音响产品。


西电的灵魂:缘起只租不售的模式
       在整个西电历史里,西电的两大类主要产品是有声电影及相关的影院音响设备,电话、电话线路和电话交换设备。这两类产品坚持了一种独特的模式:只租不售。
       只租不售起源于电报、电话诞生之初,设备及其线路敷设既昂贵又复杂,为了让自家的电报、电话设备占领更大的市场,贝尔系统采取了全部自己垫资建设、用户只要出租金的开户方式,设备、线路都是贝尔系统的财产,用户只是租用;电话或者线路坏了,都由西电负责给自己维修、而不是给用户维修。这个方式就是后来我国电信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引进的“座机费”的概念,只不过变味了,这是题外话。
       有声电影和相应的录音设备、电影院播放设备就更有意思一点。西电开发出这些东西,电影圈还在默片时代,电影公司不知道这些东西、有声电影的前途如何,电影院线也一样,担心巨大的投入得不偿失。西电就参照电话的方式,自己垫资建设、投入设备,用户只出租金;坏了算西电自己的,西电给自己维修,没用户的事;淘汰了、更新了都是西电自己搬新设备来、把旧设备搬走,也没用户的事,用户只出租金。1926年,有声电影和现代录音就这样在西电模式下开始了。西电是奥斯卡史上小金人最多的获奖者,共赢得11座小金人。
       只租不售的模式造就了独特的厂家与用户关系,为适应这个模式而发展出来的贝尔实验室和西电法则,共同构成了西电的灵魂。

西电的“灵”:Bell Labs贝尔实验室

贝尔实验室之前的西电
       1900到1920年间,西电不单是一家电气设备、通讯设备厂商,还是全美第一大电气零部件分销商。除了西电当时还没有能力建立那么多品类的工厂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那个年代很多技术、很多零部件都在刚刚发明刚刚面市的阶段,工艺还不成熟、很多还保密,西电在电气和通讯领域的建设需要用到各种电气零部件,自然而然也就做起了分销;由于AT&T的网络遍布全美,每个AT&T都伴随着西电这个施工、维护方,所以西电的分销网络也就自然而然地做到了全美最大。
       西电代理的电气零部件很多的工艺不成熟、或者保密,同为生产厂商的西电也就难免要剖析、借鉴,逐渐形成了庞大、强大的研发部门。
       1922年贝尔先生逝世之后,贝尔系统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1925年,西电的电气分销部门独立为Graybar公司,研发部门独立为Bell Telephone labs贝尔电话实验室(简称贝尔实验室,后改名Bell Labs贝尔实验室);西电剥离了分销和研发业务,成为纯粹的贝尔系统制造、施工、维护部门。
       Graybar公司名称来自西电公司的两位创始人Elisha Gray和Enos Barton,采取员工控股制,一直独立经营至今,是美国最大的员工控股公司之一。

贝尔实验室:惊世骇俗的存在
       贝尔实验室1925年由西电公司的研发部门独立出来,高峰时期总雇员29,000人、年科研经费37亿美元(1991年),先后出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9个美国国家科学奖、5个美国国家技术奖,专利3万多项,改变世界的发明至少有:立体声录音、声音和图像的存储压缩与传输、数据网络、晶体管、蜂窝电话技术、太阳能电池、激光、数字传输和交换、通信卫星、按键式电话、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顺便说一句,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和崔琦都是贝尔实验室的。
       1984年以前,AT&T长期垄断美国电信市场,长期是美国最大的五家超级大公司之一。很长一段时期,AT&T在电话费上附加设备租金、代扣税费和科研经费,其中电话费归自己,设备租金交给西电、代扣税费交给税务局、科研经费交给贝尔实验室,这个模式形成了贝尔实验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庞大科研经费来源。
       贝尔实验室长期作为世界上经费最充足、人员最多的科研机构,在贝尔系统特有模式下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它一面按照AT&T、西电的需求开发实用产品和工艺、技术,是个产品研发中心,一面还有充足的资金和人才进行基础科学、理论研究,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前沿为人类披荆斩棘、探索前路。

贝尔实验室:西电之灵
       AT&T、西电各占贝尔实验室50%的股权,注定了贝尔实验室与西电的生产/维护需求、AT&T的服务/发展需求密切相关。
       从西电的研发部门开始,贝尔实验室就保持着全面剖析几乎所有类别电气零部件的眼界和心胸,也具有深入生产一线具体研发产品、工艺的传统基因。
       西电只租不售的模式,要求产品不但要质量好、减少维修成本,还要有前瞻性、减少换代成本,因为维修和换代,都是西电自己出钱,用户不掏钱的。
       西电发展出了遍布全美,冶炼、化工、造纸、塑料、机械、半导体、电气、电子一条龙的比较完备的制造产业链。到被反垄断解体前的1982年,西电是美国第22大工业集团。
       以上因素一起,促成了贝尔实验室有眼界、有心气、有实力,能够从全产业链、全行业、全美国的视角去做研究,能够从冶炼、塑料化工的原材料到工艺、方法系统地研究,能够得出别家难以想象的丰硕成果。
       这些研究源自西电,成果又应用于西电,使西电的产品设计得不但材料过硬、工艺科学、质量好,还先进。

西电之“魂”:Western Electric Rules西电法则

西电法则
       西电只租不售模式,注定了西电必须生产出质量好、先进的产品,来降低维修、更新换代的成本。
       贝尔实验室为西电研究了产品的材料、工艺、制作方法,设计了质量好、先进的产品,西电为了实施好制造的过程,开创了现代质量管理科学,这些质量管理方法史称“西电法则”,是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并沿用至今。
       Western Electric Rules西电法则在中文里常被误译为“西屋法则”。
       现在被广泛应用的西电法则是《统计质量控制手册》的一部分,是没有贝尔实验室和AT&T支撑的西电法则。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直接来源于西电法则。

西电法则的文化根源
       贝尔系统三位一体,AT&T负责电信业务、西电负责制造和维护、贝尔实验室负责研发,贝尔系统不对外采购设备,未经西电认证的零件(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非西电制造的产品不得接入贝尔系统的网络。西电面对的不是“客户”,而更像是自家。这个长达百年的进程造就了西电独特的企业文化。
       西电早期大量雇佣女工从事线缆组装等业务,1920年,Alice Heacock Seidel婚后获准留在西电公司。在那个年代,其他大公司普遍不允许已婚妇女就业。几年后,西电公司的女雇员开始有产假、并且不减少工龄,这在当时都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巨大进步。
       Graybar公司1925年从西电独立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全美最大的电气零件分销商,它采取员工控股制,逐渐发展成美国最大的员工控股公司之一。这是现代公司制度史上的宝贵实例。
       1924年开始,美国国家科学院在西电霍桑工厂进行一项实验,1927年梅奥和哈佛大学的同事应邀参加,实验到1932年结束,这就是著名的霍桑实验。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对它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各大语种都出版了不少关于霍桑实验的专著。霍桑实验的结果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地突破,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工作上和从物的因素上转到人的因素上来,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理论,还为现代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霍桑实验全程在西电进行,实验探索出来的经验被西电、贝尔实验室系统化、科学化,并全面推向西电集团的各个工厂。西电从此重点致力于推进以人为本的制造业科学,而不是产品为重点的科学。
       1931年,西电收购纽约的一家工厂建立了Nassau Smelting & Refining Company拿苏冶炼和精炼公司,回收和处理贝尔系统淘汰废弃的电话设备等,重新生产成铜线和焊料等,后来干脆改名Nassau Recycle拿苏回收公司,1984年后改名AT&T Nassau Metals拿苏金属。
       西电有定期出版的集团刊物,各大主要工厂有厂报、运动会,有工会、食堂、托儿所。莫顿学院的西电霍桑博物馆说,西电最大的成就不是其巨大的产出或技术实力,而是公司与雇员之间的盟约。从大多数工人在血汗工厂劳作的年代,西电就更注重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西电员工中的捷克和波兰移民,也享受着从带薪假期到夜校、娱乐活动和住房贷款等各种福利。

西电法则的集中体现:《统计质量控制手册》、西电工程研究中心和ISO9000
       西电率先发展起包括计算机驱动的数学模型和相关的统计质量控制系统来提高生产流程、物流管理,新的金属成形技术,电路板装配自动化、光纤波导激光器的制造技术,并实现了对工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半导体洁净室机器人的早期应用。西电质量管理理论的著名成果还包括,1949年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要求西电管理美国最主要防御实验室,Sandia国家实验室;70年代初,西电工厂已经应用离子注入机来制造集成电路,比其他厂商和国家早了几十年。

       1956年,西电公司发表《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统计质量控制手册)》,是现代质量控制科学的开山鼻祖、经典论著,这本书封面上的书名缩写(SQC)成了英文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书中的一部分管理思想和分析方法、图表格式被外界归纳为西电法则,并广泛应用;1958年,西电在普林斯顿建立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西电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其后几十年工业应用技术创新的超级明星,西电工程研究中心后来又并入了贝尔实验室。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很多国际和区域组织在标准方面有联络关系,特别与国际电信联盟(ITU)有密切联系。在AT&T的推动下,国际标准化组织以《统计质量控制手册》和西电公司下属工厂的管理制度为基础蓝本,在贝尔实验室的协助下写成了ISO9000的基本框架,再一步步减少西电的痕迹、完善其他行业适用性,成为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基石之一。
       ISO9000开始制定时西电已经解体,资料由分拆后的AT&T公司及其贝尔实验室提供,所以关于ISO9000人们普遍首肯AT&T、贝尔实验室的贡献,反而很少提到西电公司了。

贝尔实验室和西电法则造就了西电传奇
      贝尔实验室理论与实践的超前研究,西电法则的工艺创新和品质管理,确保西电产品设计合理、质量可靠、理念超前,形成西电“制造未来”的独特魅力,造就了西电传奇。
      西电传奇不单是那些出厂近百年仍在正常工作的音响古董,不单第一次将人的声音从另一个房间、另一个大陆、太空轨道、月球上传到人们的耳朵里,不单是西电解体多年后仍然没有坏、在美洲广泛使用的电话,还在我们日渐无法离开的计算机、网络、手机上,在太空飞行着的卫星上,在各种格式传输着的语音、数据、视频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310

帖子

55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12
注册时间
2003-12-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电漫谈:北电&日电

       Northern Electric北电(后更名Northern Telecom、Nortel)和Nippon Electric日电(简称NEC,后更名为NEC),是西电持股44%和49%的两家海外公司,分别创立于1895年和1899年。这两家公司均采用西电初期一样的标准字拼写商标和公司名称,与西电密切相关,已经分别走过了122年、118年。

  
北电:从贝尔系统的加拿大非完整版到西电的海外分支
      1895年,由贝尔电话加拿大公司在自己的蒙特利尔魁北克机械生产部门基础上,发起成立了Northern Electric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北方电气和制造公司。这个名称与当时西电公司Wester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mpany的名称差不多一样,构架也很类似。可加拿大不是美国,没有那么大的市场、那么多的人才、那么发达的工业基础,因此北电从成立之初起,就是西电的加拿大版,由贝尔系统将西电的产品、工艺、技术带到北电,北电的大部分产品、零部件、技术规格与西电相同。
      1914年,北电被改组成由美国西电持股44%、加拿大贝尔公司拥有持股50%的公司,北电正式成为西电的海外分支。北电和西电的生产、技术联系更加紧密,直到二战以后。这期间,西电生产什么北电就跟着生产什么,包括电话、交换设备、有声电影、音响、各种无线发射机和广播设备等;加拿大作为美国的坚定盟友,西电的战地电话系统、无线电、雷达等军工产品也照样搬到了北电。

北电:开创自己的时代
       1949年,在美国司法部的干预下,西电将所持北电股份全部卖给了加拿大贝尔公司,这导致北电没有了主要的技术来源,只能购买加拿大市场其他公司的技术,或者开发自己的技术,也从此开辟了一些与西电不那么相同的产品线。但是,北电继续生产西电相同型号的电话机,一直持续到1984年西电解体、西电模拟电话机退出市场。
       1950年代,北电进入了电视机市场,并建设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微波通信网。
       1969年,北电在贝尔实验室的支持下研究将模拟话音信号转换成计算机代码的数字交换方式,北电SP-1交换系统成为与西电ESS不同的系统,在美国、加拿大取得了巨大成功。
       1973年,北电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贝尔系统的股权被稀释,但仍保留了主要控制权。
       1976年,北电更名为Northern Telecom北方电信,中文简称却没有变。
       1979年起,北电发展起来的数字式交换系统逐渐成熟,特别是1984年西电解体之后,北电在国际市场上节节胜利,成为著名的电信设备品牌。
       1995年,北电在成立100年华诞之际更名Nortel,中文简称仍然没有变。

北电的辉煌、泡沫、丑闻、陨落
       1998年,网络泡沫时期,北电斥资180亿美元收购Bay Networks海湾网络,意图进军互联网。
       2000年,通过“光纤革命”(与思科的“路由器革命”、爱立信的“手机革命”齐名的世纪初三大电信革命之一),北电网络设备销售额达到303亿美元,控制了全球光纤设备制造的43%的市场份额;同时,北电大力发展移动电话CDMA系统,在3G早期的CDMA市场上占据12%~15%份额,北电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数万家互联网公司一夜之间倒闭,他们不肯履约的订单导致了北电总价值超过40亿美元的产品积压;而电信运营商不再像以前那样大举购买设备,这些事件使得北电遭受了极大损失。北电在2001年第二季度亏损192亿美元,成为加拿大公司季度亏损的历史最高记录;CEO等公司高层集体辞职。   
       2004年3月,北电CEO Frank Dunn主导的财务造假丑闻爆发,直接导致北电股价下跌了20%以上,受其影响,加元下跌,美国股市主要股指全线下跌,道琼斯指数收盘跌135.56点,跌幅1.29%,纳斯达克指数跌42.99点,跌幅2.12%,标准普尔500指数跌15.70点,跌幅1.38%。北电董事会开除了公司的CEO、CFO和总审计师,但这个丑闻持续发酵并严重损害了这家百年老店的声誉,到2006年底北电以24亿美元的代价与股东达成和解。
       2009年1月,Northern Electric北电同时在加拿大和美国开始申请破产保护;6月,北电宣布将停止运营并出售其所有业务部门。这一破就破了很多年,到2016年底北电已经售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资产,美国和加拿大的法院同意在2017通过谈判解决破产程序。

  
日电:日本第一家“日外合资企业”
       1898年8月31日,岩垂邦彦(Kunihiko Iwadare)和前田武四郎(Takeshiro Maeda)在购买三好电气制造公司(Miyoshi Electrical Manufacturing Company)设备的基础上共同建立了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ippon Electric Limited Partnership)。岩垂是股东代表,而前田则负责公司销售。沃尔特·坦尼·卡尔顿(Walter Tenney Carleton)是对日本电话市场有兴趣的美国西电公司(Western Electric)的代表,同时也负责三好电气的设备革新。
       1899年7月17日,美国西电持股49%、日方持股51%的日本电气有限公司(Nippon Electric Company, Ltd.,简称NEC)成立,这也是日本第一家与外国资本合资的公司。岩垂被任命为常务董事,欧内斯特·克莱门特(Ernest Clement)和卡尔顿被任命为董事。前田和Mototeru Fujii被指派担任审计员。岩垂、前田和卡尔顿负责整个公司的经营。

日电与西电
       NEC现在是知名的国际大公司,它最早的业务与西电差不多:电话和开关的生产、销售和维护。
       1905年,岩垂到西电参观学习,对西电的管理和生产控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日本后,他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公司体系,将所有的管理者和员工都定义为公司的直接雇员,是早期平面化管理的先驱。
       此后,NEC又陆续引进一些新的西电产品,包括电风扇、厨房用具、洗衣机和真空吸尘器等,大部分与西电牌的一模一样。
       1919年,NEC开始与住友电线制造所(Sumitomo Densen Seizosho)联合生产电线、电话线。NEC向其提供电线制造设备,与西电双方共同拥有的电线专利也被转让给了住友。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电话和电报因电话线路受损、电信营业场所毁坏而中断,NEC开始引进ATM英国公司的自动交换设备。在西电、ATM的帮助下,第二年NEC就生产了出自己的自动交换系统。
       1924年,NEC引进西电的设备开始开展无线电通信和广播业务。
       1925年,NEC开始发展电子管。NEC的电子管业务与西电关联不大,更象其他日本企业间通用的产品。
       1941年底,日本依《敌国财产管制法》扣押西电持有的NEC股份,西电与日电的资本和技术关系中断。战后西电的股份如何处置、日电与西电的联系有哪些,暂时没有找到史料。
       NEC采用西电商标一样的标准字,直到1992年。

(本篇完)

Northern_Electric_Audio_Amplifier.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310

帖子

55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12
注册时间
2003-12-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4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年陆续买了一堆关于西电的书、收集了一些西电实物,理一理西电的历史算是自己玩音响的一个抒发吧。

为了别有头无尾,把规划中的《西电漫谈》章节列一列,督促自己慢慢要写齐它们,名称可能会有变化,内容差不多这些:

西电的灵魂
西电的工厂
西电海外公司
西电的质量管理体系
西电还不是西电的时候
一战结束前的西电
电声学先驱
有声电影&录音
电子管时代
西电的家用电器
西电零件之电子管篇
西电零件之变压器篇
西电零件之电容篇
西电零件之电阻篇
西电零件之线材篇
西电的卫星、登月时代
西电拆分案
西电的遗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4267

帖子

574

威望

版主

Rank: 10

极品音响特约嘉宾

优秀斑竹奖影音发烧友最佳写手奖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0-8
QQ
发表于 2017-12-25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存下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310

帖子

55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12
注册时间
2003-12-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电漫谈:SYSTIMAX

西电漫谈:SYSTIMAX


前世今生:Western Electric & Bell System & AT&T & Bell Labs.
       Western Electric西电公司1869年成立,1984年被美国司法部以反垄断诉讼解体,存世115年。
       西电公司和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同属Bell System贝尔系统,西电负责制造和维护,AT&T负责电信业务;1925年,西电公司的研发部门独立为Bell Labs贝尔实验室,AT&T出资占贝尔实验室50%的股份,西电公司也占贝尔实验室50%的股份,由此,AT&T负责电信业务、西电负责制造和维护、贝尔实验室负责研发的贝尔系统三位一体构架形成。
       西电公司是美国主要的电报电信设备制造商、服务商,也涉及几乎所有类别电气、电器业务。西电公司是电气、电工技术的先驱,电声技术、有声电影的先驱,半导体工业的先驱,现代质量体系的奠基者,雷达、卫星、导弹、登月、太空飞行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直接推动和实现了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数字交换机、通信卫星、电子数字计算机、蜂窝移动通信设备、长途电视传送、仿真语言、有声电影、立体声录音以及通信网等许多重大发明。
       在长达80年的时间里,贝尔系统始终是美国最大的五家超级大公司之一。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来袭,它的垄断地位确实危及美国的发展,1984年,美国司法部以反垄断诉讼解体了贝尔系统*——AT&T被拆分为若干小公司,其中一家继承了AT&T名称和商标;西电的部分业务归入新AT&T,其余被拆分出售,西电公司、西电商标消失;贝尔实验室拆分出Bellcore之后主体得以保留并入新AT&T。
      (*继1911年标准石油公司之后,1984年贝尔系统是美国被反垄断拆分的第二家公司,此后至今没有过第三家。1984年以来,世界各国对贝尔系统拆分案的研究、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绝大部分中文资料把此案片面地解读为“AT&T拆分案”,请多参考英文资料。被拆分前的1982年,西电公司是美国第22大工业集团,在全美各州都有厂区,覆盖冶金、化工、机械、元器件、线缆、电子、电气、半导体等产业链,共有15万雇员。)
       1996年,AT&T将西电遗留的制造业务和贝尔实验室主体剥离成LUCENT朗讯科技,AT&T重新成为纯粹的电信运营商;
       2000年,LUCENT将数字电话和综合布线业务剥离成AVAYA,AVAYA数字电话业务经营至今;
       2004年,AVAYA将综合布线业务(SYSTIMAX)出售给了CommScope康普,SYSTIMAX由康普经营至今;
       2002年,LUCENT将半导体业务剥离成agere,agere于2007年与LSI合并后品牌已消失;
       2006年,LUCENT与法国Alcatel阿尔卡特公司合并为Alcatel-Lucent,合并后连年亏损,到2015年被芬兰NOKIA诺基亚公司收购,Alcatel-Lucent品牌消失,贝尔实验室重新成为NOKIA旗下的贝尔实验室。
       2013年,佐治亚州Rossville的一家高级音响公司取得了Western Electric商标,并宣布将复产一些经典西电零部件和音响产品。



1.png

前世今生:SYSTIMAX & Omaha works.

       1956年,西电发表《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统计质量控制手册)》,标志着西电法则完整成型。同年,西电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开设新厂Omaha works,这家完全按照西电法则设计建造的工厂1958年投产,最初生产电话线缆及电话交换设备,随后发展为光缆、有线电视线缆、电力电缆、数据和音频线缆全系列。

       1980年代初,西电、贝尔实验室、AT&T汇集了语音通信、有线电视和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资源,准备对外开展布线业务,将奥马哈工厂为主的线缆及布线设备整合成标准的系列,1989年注册SYSTIMAX商标。铜缆型号直接沿用西电1051/54、1061/64、1071/74系列型号。
2.jpg

       凭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实力、西电的制造实力、AT&T的营销实力,SYSTIMAX步步领先,迅速占领市场成为业内的事实标准,又全部成为后来国际标准的基础蓝本。
      1984年西电解体后,奥马哈SYSTIMAX工厂归入AT&T;
      1996年,AT&T将原先保留的西电制造业务剥离为LUCENT朗讯,奥马哈SYSTIMAX工厂和贝尔实验室一起划归LUCENT;

       2000年,LUCENT将其数字电话和综合布线业务(SYSTIMAX)剥离为AVAYA亚美亚,贝尔实验室的相关部分组建AVAYA Labs,与奥马哈SYSTIMAX工厂一道划归AVAYA;
       2004年,AVAYA将综合布线业务出售给CommScope康普,超过2000项SYSTIMAX专利、奥马哈SYSTIMAX工厂、AVAYA实验室的SYSTIMAX部分归入CommScope;SYSTIMAX商标被保留并扩产,但从此没有增加新品种、新型号,实验室部分改称SYSTIMAX实验室,后来被并入CommScope实验室;
       2010年,CommScope关闭了Omaha工厂,西电SYSTIMAX奥马哈工厂存世54年。 奥马哈工厂员工自建的纪念网站:www.omahaworks.net
       2015年,CommScope收购AMP后陆续整合产品线,SYSTIMAX的某些传统型号开始印上CommScope商标,CommScope推出既非SYSTIMAX也非AMP商标的线缆,SYSTIMAX品牌往后的命运尚不明朗。
       当世综合布线的国际标准都基于SYSTIMAX:
      1993年,SYSTIMAX推出High-5,两年后被采纳为用于计算机网络的5类布线标准;
      1996年,SYSTIMAX推出PowerSUM,三年后被采纳为以太网网络5e类(超五类)布线标准;
      1997年,SYSTIMAX推出GigaSPEED,五年后被采纳为6类布线标准;
      2003年,SYSTIMAX推出GigaSPEED X10D,四年后被采纳为6A类(超六类)布线标准。


SYSTIMAX:专注语音、音频、视频、模拟与数字信号传输的线缆
       SYSTIMAX铜缆直接由西电电话语音集线铜缆和ESS系列交换机信号铜缆标准化而来,它们的原型鸡骨草线、跳线盘线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一直广泛应用并与时俱进、推动着时代的发展。SYSTIMAX线缆沉淀了西电、贝尔实验室在语音、音频、视频、模拟与数字信号传输领域的不断探索。早期SYSTIMAX 61/64手册明确指出,这些线缆还可以直接代替信号同轴和宽带视频线缆。
       早期西电语音线缆,包括电话线、远距离传输线路、交换机线缆等,是直接传输电话语音信号用的,线路之间以变压器耦合保护器相连,整个电话网的线路都由西电供电。这意味着两条铜芯既传输语音信号、又作为电线使用。这些线缆采用了复杂的铜合金技术,衰减了信号中的高频、低频成份,用以减轻信号与电源之间的相互干扰,以及降低信号传输的功耗。到后来发烧友用早期西电线做信号线、喇叭线线使用的时候,它衰减了高低频、只凸出中频的特性,使部分发烧友深深迷恋,这种特性也是其它线材所不具备的。
       SYSTIMAX的对称双绞线+非粘结护套结构形式(或者说现在全世界网线的结构形式),约起源于西电1ESS时期。1965年,西电1ESS(Number One Electronic Switching System )部署到新泽西州,开启了ESS时代。电话门数急剧增长,人工转接(接线员)跳线盘线缆的体积、构造均不适应高密度的新式交换机,西电因此发展出了这种独特的结构形式,而其它电缆护套与线芯是紧密粘结在一起的。在整合为SYSTIMAX品牌之前,西电这个结构的线缆已经大量用于电话线路、跳线架、集线器和建筑布线等。

       二战后家用电器市场大爆发时期,西电已经离开了家电领域,这是令人(发烧友)心痛的憾事。家用电器的普及、有线电视的兴起,促使全社会对“音质”要求的普遍提高,原来那种单薄、寡淡的电话声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西电的电话设备上衍生出的录音、视频功能,也对西电线提出了新的挑战。西电以奥马哈工厂为主基地进军有线电视同轴电缆和RGB音频线缆,很快占领了全美最大的市场份额。此时,西电线的基本特性向高速、高带宽、频率特性较为平直的方向发展,西电奥马哈工厂制造的各种语音、视频、数据用线缆,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西电长期自行冶炼、自有纺织/塑料化工厂生产电线电缆,相关专利资料明确记载西电有多项金属成形、塑料化工类专利,作为电声学、通信技术的开创者和引领者,西电和贝尔实验室从冶金、塑料原材料和成型、卷绕方式开始进行了长达百年的不断全程优化,单一SYSTIMAX线缆型号甚至集47项专利于一身,这还不包括那些不愿意被竞争对手知道的专有技术、秘密配方与工艺。
      SYSTIMAX包装箱还一直保留了一个感人的细节:WE TOTE,以前西电(WE)线缆包装箱的商标TOTE,西电都已经消失三十多年、SYSTIMAX也换了几个东家了,却从来没有去掉WE字样。
3.png



SYSTIMAX铜芯线缆的系列、型号、结构、线芯、标识年份、产地
      1989年以前西电、AT&T的同类型铜缆只印有西电型号而没有SYSTIMAX商标,这些型号在1989年以后由SYSTIMAX直接沿用。为照顾篇幅,本文将它们都归为SYSTIMAX表述。
       以UFEEL实验室现在收集到的SYSTIMAX语音交换机线缆和网络、数据、语音通用铜芯线缆(以下简称“SYSTIMAX铜缆”)实物和资料分析,主要有51、53、61、61+、63、64、71、74、75、81、88、89、91、95等系列,其中n1系列为单股线、卷轴或纸箱包装,其他系列为7芯线、可能只用于跳线。系列可能由定型的顺序而来,有结构复杂、简单之分,但不直接代表档次高低。一些型号有2芯、4芯、8芯的版本。
       现存较常见的SYSTIMAX线缆均采用对称双绞线+非粘结护套结构,早期手册标明电话、语音、视频、数据用,后期有些手册标为网线或数据用;由外皮材料分有非阻燃型、阻燃型和低烟无卤型,分别以10、20、30前缀对应相应的系列形成型号;有屏蔽、非屏蔽之分,分别以12、22、32前缀对应相应的系列形成型号;室外线分别以15、25、35前缀对应相应的系列形成型号。
       现存较常见的SYSTIMAX线缆系列主要有两种线芯形式,一种是24AWG或者23AWG单股线,即早期的西电“SwitchBoard Wire”(跳线盘线,俗称西电棉布线、胶布线)单股线规格,另一种是与早期西电七股电话线(俗称“鸡骨草”线)相似的七股线。
       SYSTIMAX线身标识的基本格式是[商标]+[型号]+[对数/AWG号码]+[认证标记]+[防火级别]+(产地)+(认证编号)+[生产批号],其中小括号中的内容为可选项,认证标记只是对应该批次销售市场的要求,不代表产地。

      1989年以前,线身标识以(Western Electric 或者 AT&T)开头,一些SYSTIMAX后来使用的型号原型在1980年前后已经出现;
4.jpg
      1989年至1996年,线身标识以AT&T(X)(SYSTIMAX)开头,以上两个阶段线身都是在西电奥马哈工厂生产,成品线组装地有美国、墨西哥,其中1984年以前的成品跳线带有WE插头,1984年至1996年的成品跳线带有AT&T插头;

5.jpg
      1996年至2000年,线身标识以LUCENT(X)(SYSTIMAX)开头,线身产地增加了爱尔兰、澳大利亚工厂,组装地增加了德国、泰国工厂,其中成品跳线带有LUCENT插头;

6.jpg
      2000年至2004年,线身标识以AVAYA (X)(SYSTIMAX)开头,线身产地增加了巴西工厂,其中成品跳线带有AVAYA插头,以上两个阶段LUCENT或者AVAYA自用的部分品种还是延续了只印型号的传统。

7.jpg
      以上4个时期的SYSTIMAX除了主商标之外基本没变化,都是在西电奥马哈工厂、Bray (爱尔兰)、Brisbane (澳大利亚)和Jaguariuna(巴西)工厂生产,在墨西哥、德国、泰国建有跳线和布线设备组装厂;线身上没有产地标识或产地识别代码,产地(MADE IN)或者组装地( MANUFACTURED IN)标于外包装;有些随网络系统设备附带的SYSTIMAX连外包装上也没有产地标识、或者没有外包装。
8.jpg

      2004年至今,线身标识以SYSTIMAX(X)开头,CommScope商标只印在外包装上,也有个别SYSTIMAX型号只印CommScope商标、没有SYSTIMAX标识;2004年之后的AT&T、LUCENT、AVAYA以及Alcatel-Lucent网络系统设备附带的线缆没有再使用SYSTIMAX,转而使用其他公司提供的、印有其他公司品牌型号的线缆。
      CommScope时期(2004年至今)SYSTIMAX工厂数量猛增,总计有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爱尔兰、英国、捷克、印度、德国、中国、泰国工厂等;美国本土工厂制造的线身上明确标MADE IN USA或US字样,海外工厂制造的线身上不一定标识产地,但外包装、外箱上一定标注了产地或者组装地。


漆黑的SYSTIMAX、锃亮的SYSTIMAX
       早期西电语音线缆被行内戏称“西电漆包线”,因为它们裸露部分表面氧化(其中棉布线、丝包线不隔绝空气,通体黑色)好像涂了漆一样,非常均匀,不是劣质铜氧化得斑斑驳驳那样;跟漆包线不同的是,它们连截断面也氧化成了这个颜色。2004年以前的SYSTIMAX,线芯非常容易氧化变色,裸露出来的部分几个月就氧化得漆黑,与老西电线一脉相承。
       由此推测,西电线包括SYSTIMAX并不是纯铜线或者无氧铜线,而是铜合金线。早期配方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干扰、降低耗电量;部分西电线整合为SYSTIMAX之后,合金配方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带宽、提高速度。明面上的证据就是,看上去那么简单的双绞线,其他厂商用纯铜做出来性能就是比不上SYSTIMAX;当今综合布线的国际标准都基于SYSTIMAX,但是每个标准委员会都酌情降低了性能要求,以确保其他厂商也能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线来。SYSTIMAX时常申明自己的产品远高于国际标准,其他厂商也只能干瞪眼。

       Western Electric、AT&T、LUCENT、AVAYA的SYSTIMAX线芯裸露后表面会氧化漆黑,是西电原厂、在贝尔系统规则内生产的SYSTIMAX线,以下称“西电SYSTIMAX”。
      2003年,欧盟发布《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简称RoHS指令)》,要求消除电器电子产品中的铅、汞、镉、六价铬等有害物质,于2006年7月1日起实施。2008年,欧盟发布RoHS-2002/95/EC;2011年,欧盟发布RoHS-2011/65/EU并于20天后生效实施。RoHS越来越严格,SYSTIMAX的线芯成份也不得不改变、去除了重金属等,2012年以后符合RoHS-2011的SYSTIMAX已经全部不再氧化发黑。        
CommScope时期的美国本土版和此前早已存在的海外工厂SYSTIMAX,只是商标持有人发生了变化,还是西电线的工艺、设备制造的,或多或少还有西电的传承,情怀上仍可以视为西电线,以下称“RoHS化的西电厂SYSTIMAX”;
       CommScope时期新增的SYSTIMAX工厂,全部都是RoHS、ISO质量管理体系,各年份的线芯都不会发黑,以下称“新厂SYSTIMAX”。
       这三个分类恰巧与收购时间、RoHS指令密切相关,对应了线芯、包覆材料以及ISO质量管理体系、西电法则的不同。CommScope按照市场需求和法律规章生产高品质线缆,此分类仅限于SYSTIMAX用作发烧音频领域的特性,没有贬低CommScope版SYSTIMAX的意思。
       这事跟早期LEICA徕卡、ZEISS蔡司镜头并不是单纯的光学玻璃,而添加了一些特殊成份一样;这点秘密遇到RoHS指令之后,就自动废掉了,德味消失殆尽。

SYSTIMAX的声音
       2011年至2017年间,UFEEL实验室收集了各个历史时期、各版本的SYSTIMAX铜缆,制作成RCA/XLR信号线、数码线、USB线、HDMI线、DP线、喇叭线以及电源线(注:普通网线安全电压30v、SYSTIMAX高端线80v,均不可直接作为电源线、喇叭线使用;UFEEL只在特定条件下实验,请勿模仿),或者作为机内线,陆续与早期西电跳线盘线、七股鸡骨草线和市面常见的中高价发烧线材进行了大量对比实验,简要归纳如下:

       1、新厂SYSTIMAX:
       各年份、各产地的新厂SYSTIMAX声音与其他品牌网线基本一样,只是优质铜线的声音,音频使用没有特别的优势;
       2、RoHS化的西电厂SYSTIMAX:
       2012年以后RoHS-2011/65/EU的,声音与其他品牌网线的基本一样,线芯长期裸露也不会发黑;
       2012年以前RoHS的,声音与西电SYSTIMAX比较接近,线芯裸露几个月也会发黑,似乎黑得不那么厉害。
       3、西电SYSTIMAX与Western Electric跳线盘线、七股鸡骨草音色基本一致,但没有老西电线三段不平衡、只凸出中频的特性,作为各线种使用时都优于老西电线,声音平衡工整、通透大气、流畅自然,有些型号还可以做到醇和优美;单股、七股型号分别制作成各线种时声音差异很明显,绞线的不同组合声音差异也很明显;不同年份、不同产地的同型号SYSTIMAX声音基本一致。
       4、西电SYSTIMAX、RoHS化的西电厂SYSTIMAX的声音与老西电线的不同在于:
       老西电跳线盘线、七股鸡骨草是“味道型” 线材,味道独特,但素质与现代的声音取向要求不一定相符;
       RoHS化的西电厂SYSTIMAX是“素质型”线材,符合现在的听音取向,声音的基本特性是健康、大气,中性略偏暖但没有特别的味道,作为机内线很安心;
       西电SYSTIMAX是高素质的味道型线材,清晰度、宁静度、饱满、通透、细节等音质要素在上乘水准,兼具醇和、亲切的音色特性,是HI-END线基佳品。
       千年玄铁可以铸出干将、莫邪那样的传世名剑,也可以打成歪歪扭扭的锤子。以上关于声音的小结,意思是假设用一样的接法、一样的插头,西电SYSTIMAX、RoHS化的西电厂SYSTIMAX做出来,比新厂SYSTIMAX和其他网线还是会有明显的优势。



似乎无法回避的,关于西电线的题外话
       多年来,西电在发烧友圈子里是个两极的存在:字面上,西电是外国人膜拜的神话;实际上,买回来西电的东西用起来却不怎么地。西电线尤其泛滥,西电线尤其如此。
       以讹传讹的西电历史,中文资料似乎从来没有搞清楚过,形成了很多误解,发烧友模模糊糊的认知诱导着商贩,把各种废旧线缆一股脑算做了西电线,借着西电神话般的名头去兜售。
       好吧,就说真的古董西电线,比较公认的听感大致是“高频比较保守,中频突出、浓郁,低频量感不多”,也就是说中频凸出、两头凹陷、不平衡,不一定符合现代音响的标准和要求。
       满天飞的各种所谓西电线逐渐成了一种负担。绝大部分烧友都买过一两对西电线,也都知道声音就那么回事、隐约感到西电线水深之后,稍微玩到一定的水准,是不愿意再去谈论西电线的。
       另一方面,SYSTIMAX被当做纯粹网线的这些年,因为销量大、正价比其他网线高,早已经被山寨仿得花样百出了;某些山寨仿品甚至声称通过简单的福禄克测试、“达标”。网线的仿冒可能远比其他线容易、而鉴别又可能比其他线难,请找可靠的渠道。好在SYSTIMAX还是可以找到可靠的渠道购买,远比绝大部分夸夸其谈的“音频发烧线材”声音好得多、价格便宜得多。世纪初LUCENT、AVAYA建设的高端机房,一下就能找出几百上千条来。

       UFEEL实验室这样公布一组考证和实验的结果,希望为发烧友的音质、音色追求助一把力,也希望在西电线的怪圈里注入一股清流。时间稍微长一点之后,或许会有一些说SYSTIMAX声音并不怎么样、或者吹嘘得神乎其神的言论,涉及线基的真假、制作的水准、搭配的差异,都请理性看待就好。

附一:
原来的www.systimax.com自述历史:

In the beginning we were WE – Western Electric. In 1956 Western Electric started to build a giant manufacturing plant southwest of Omaha, Nebraska to manufacture dial equipment and telephone cable. It would employ as many as 4,000 people – 10 times the 1950s population of nearby Millard, Nebraska . Employees moved into the plant in January 1958. Once full operation began, the Omaha Works quickly established a reputation for being a top-quality provider of exchange cable, crossbar and PBX equipment for the Bell System. In fact, by the late 1960's it had become the No. 1 producer of crossbar equipment in the nation. By 1971 employment peaked at 7,700.


In 1984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tself was in a state of flux. The company felt the brunt of this change with the Consent Decree of 1984 (Divestiture), when Bell operating telephone companies were spun off from AT&T. The Western Electric portion of the business stayed with AT&T, but the doors were now wide open to fierce competition within the industry. Western Electric would no longer be the sole provider of equipment to the Bell telephone compani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apid-fire advancements i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 the late 1980s and the early 1990s, the Omaha Works began making electronic wire and cable for data and audio transmissions as well as for telecommunications. Our cabinet line was expanded to accommodate wireless applications and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In 1996 AT&T officially spun off the manufacturing portion of its business – the former Western Electric – and we took on yet another name: Lucent Technologies. On September 30, 2000, Lucent spun off its enterprise networking group which became Avaya Inc. Change happened again in 2004 when Avaya sold th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division to CommScope.

Ironically, if there is one thing that hasn't chang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Omaha Works, it is our capacity to change and build for the future. Change is as big a part of who we are within Connectivity Solutions as is making cable and associated network products all these years.


附二:
一位CommScope高管blog记述
http://www.commscope.com/Blog/Elevating-the-SYSTIMAX-Brand/


Q: What is the history of the SYSTIMAX brand?

A: SYSTIMAX has a rich history, embedded deep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 part of Western Electric, the long-time manufacturing arm under AT&T, SYSTIMAX was the first brand used for bringing structured cabling solutions to the telecommunications market in 1989. The SYSTIMAX brand travelled to new owners when Western Electric was spun out from AT&T as part of Lucent Technologies in 1996 and then became Avaya in 2000. CommScope acquired Avaya’s Connectivity Solutions business in 2004 and with it came the SYSTIMAX brand. Throughout that time, SYSTIMAX was one of the first brands used to introduce Category 5, 5e, 6 and 6A twisted pair cabling solutions. The same is true for fiber-based solutions where SYSTIMAX led the industry multiple times in introducing the next generationof new fiber specifications. This histor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quality is part of why we believe SYSTIMAX is the most notable structured cabling brand in the world.

附三:
关于Commscpoe:
•  1976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Hickory 成立;
•  1997年,从通用仪器公司剥离,同年在纽约证交所上市;
•  2004年,收购 Avaya 网络连接解决方案业务SYSTIMAX;
•  2007年,收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安德鲁电信器材公司,变成纳斯达克comm;
•  2011年,被THE  CARLYLE  GROUP凯雷集团收购;
•  2015年,收购AMP安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310

帖子

55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12
注册时间
2003-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ncliker 于 2018-1-30 21:30 编辑

西电漫谈:西电线之WE16GA


请参阅本帖一楼《西电漫谈:西电的灵魂》,在知晓西电简史的前提下阅读本文,谢谢。

WE西电GA线的由来
       GA是GAUGE 的缩写,是起源于北美的一种关于直径的长度计量单位,属于Brown & Sharpe计量系统。最初用在医学和珠宝领域,数字越大直径越小,后经推广也用于表示厚度。但是在线缆上,GA的称呼远不及AWG通行。AWG是American wire gauge美国线规的缩写,是一种区分导线直径的标准,又被称为 Brown & Sharpe线规。这种标准化线规系统于1857年起在美国开始使用。AWG前面的数值(如24AWG、26AWG)表示导线形成最后直径前所要经过的孔的数量,数值越大,导线经过的孔就越多,导线的直径也就越小。
       古董西电线的线身大部分没有印制明确的型号,后期西电电源线以“KS”序列标记型号。KS序列纷繁复杂,难以记忆,后来人们便以西电线轴标签上的“GA & TYPE”来归类西电线,24AWG的称为WE24GA,16AWG的称为WE16GA。因此GA与西电线的原始类型、线芯结构和材料等都没有对应关系,就等于AWG。


西电线的“六个半产地”
       西电是音响的奠基者、先驱,发明了最早的功放、喇叭、话筒、电气录音等等,却算不上音响厂商,早早地退出了音响领域。详情请参阅《西电漫谈:音响的奠基者、先驱》。
       有声电影早期,西电曾经有完整的电影录音系统和电影院扩声系统;西电发明和完善立体声录音早期,西电曾经有录音设备、刻制唱片的设备。这些设备都没有对外销售,而只提供租用。西电淡出这些业务之后,这些设备可能大部分被西电公司收回拆毁了,如今很难一见。
       Graybar独立早期,西电曾经单独出售喇叭单元、号角、功放、收音机等“音响产品”,这可能是现在比较常见的西电音响的主要品种。除此之外,西电并没有现代音响产品,也没有专门的音响线材。
       常见的西电线主要是小线径、多条成一大股的西电大对数电话线,跳线盘线,以及少量的电源线。其中,古董西电电源线绝大部分没有印字,非常难以辨识。

       西电线的产地有主要有六个:伊利诺斯州西电Hawthorne Works霍桑工厂、马里兰州西电Baltimore Works巴尔的摩工厂、内布拉斯加州西电Omaha Works奥马哈工厂,和主攻海底电缆、光缆的佐治亚州西电Atlanta Works亚特兰大工厂,以及主攻航太军工业务的北开来罗纳州Winston-Salem Works、Greensboro Works。1984年以前,北电线缆与西电的几乎一模一样,是贝尔系统支持下的西电线加拿大版,本文戏称为“半个产地”。
       同时期、同型号不同产地的西电线(含北电线),没有明显的差别。
      1930年代到1960年代,西电英国公司主导了西电有声电影和录音设备的后续发展,理论上可能存在英国版西电线,也有可能全部采用美国西电线,也有可能还使用了英国采购的线缆,有待考证。本文内容均不包含可能存在的英国西电线。

西电线“四个半阶段”:结构形式、声音表现、基本分析

       第一阶段,有声电影1925年之前。
       西电的主业是电报电话设备的生产及电话电信网络的建设维护,线缆的主要品种是电源线、电报电话线。
       西电电源线和电话线基本结构是:内芯采用丝、棉布或纸包覆,多组线芯形成线缆以棉布编织形成外皮,其中电话线以油蜡填充,电源线多以橡胶填充。西电电话线即市面上常见的单股、七股、十股鸡骨草线,以及不很常见的电话交换机跳线。在AWG(线芯直径)相同的情况下,线芯股数越多,线缆越柔软、越易于布线和安装,相应的制造成本也高于单股线。长途电话线路多采用单股线,建筑内多采用多股线。
       早期电话机由电话局(西电公司)供电,电源和语音信号都通过两条线同时传输。这个机制下,电话线的主要设计方向可能是降低干扰、降低电力损耗,具体手段可能是衰减高频和极低频来降低干扰,衰减低频来降低电力损耗。西电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强大的研发实力,自己搞冶炼、自己搞纺织、自己搞化工,给自己降低干扰、省电费,它做得到。
       这个时期的古董西电线作为信号线或者喇叭线使用的话,可以明显地听出高频和低频不足,从而显得中频特比好;同时,可能是材料特性的缘故,它们的音色暖而不腻、很自然——这是其他线材无法做到的,是古董西电线令人着迷的独特魅力所在。另一方面,这个频段不均衡的声音特性,如何得到通透细腻的高频、如何找回弹性十足的低频,也长期困扰着古董西电线玩家。   

       第二阶段,1925年贝尔实验室、Graybar剥离到二战结束1945年。
       有声电影蓬勃发展,西电形成了音响设备产业链,并生产了从收音机、电风扇、电烤箱、吸尘器、电熨斗到自动钢琴等品种比较齐全的家电产品。西电的电话业务变化不大,贝尔实验室在忙着发明别的各种东西、改变世界。西电在发展宽频电影扩声系统的时候,已经发现、掌握了音频带宽及其控制方法,并被传雪藏了包括磁带录音在内的许多音频相关技术。
       西电电源线和电话线的基本结构与上一阶段基本相同,塑料材料开始出现在一些品种的线上。

       第三阶段,1945年到1976年。
       电话迅速普及,传真电话、可视电话的逐渐普及,西电退出了家电制造业务,发展程控交换机。
       西电电源线和电话线的基本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内芯采用塑料材料包覆在加上棉布外包,有很多种绞线、屏蔽方式,多组线芯形成线缆以塑料形成外皮,线芯与外皮之间不再填充油蜡或者橡胶。塑料材料已经能够很好地绝缘、避免各条线之间短路,再包覆的棉布材料是使大对数线缆内部各组线芯之间不容易黏连,易于布线、安装。大约在1960年代,塑料材料也可以保证不容易黏连,没有包覆布皮的西电线开始出现。西电电话线需要传输电力和语音之外的内容,主要设计方向可能是更强的抗干扰、较宽频的传输能力、同时降低电力损耗,具体手段可能是衰减极高频和高频、极低频和低频,以绞线抵消干扰,以屏蔽抵御干扰。这个时期的西电电源线结构也与电话线同步产生着变化。
       这个时期的西电线作为信号线或者喇叭线使用的话,音色优势没有明显的变化,高频和低频还是明显不足,频段不均衡的问题继续存在、但有所减轻。

       第四阶段,1976年到1984年。
       西电发明光纤通信、数字通信,发展卫星通讯、航太通信和导弹系统等。
       电话/交换机格式的巨大变化,促使西电电话线(含跳线盘线、电话跳线)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不再直接传输模拟功率信号,线径比古董西电线缩小;塑料材料品种异常丰富之后,内芯不包覆棉布皮也不再黏连;电信网络承担通话以外的更多功能,线芯材料不再大幅衰减高频和低频,而趋向于传输频率平直;对应可承载/传输的频率或速率,西电电话线开始明确地出现不同型号。
       现在的网线,包括插头、线身结构、接口全部是从这个时期的西电电话线演化而来的。
       这个时期的西电电源线结构却没有与电话线同步变化,还保持着布皮包覆的传统。
       这个时期的西电电话线因为线芯没有了棉布包覆、看上去就像普通网线,大部分已经当做废旧网线拆毁、回收废铜和废塑料处理,很少有发烧友的听音报告。实际上这个时期的西电线,频率特性已经基本平直,没有了频段不均衡的问题;同时,可能是材料特性的缘故,它们的音色暖而不腻、很自然,而且对于到具体型号,音色有微妙不同,基本是越低频率的型号音色越趋向于古董西电线,应该是它们由古董西电线进化而来,高频率的型号材质变化较大、低频率的型号材质变化较小的缘故。西电大对数电话线归为1、2(1010、1020)系列,此外的都是双绞线;3、4系列(1031/1034、1041/1044)开始频段均衡,味道浓郁,5、6系列(1051/1054、1061/1064)味道稍淡,后来的7、8系列(1071/1074、1081/1084)味道更淡,到9系列(1091/1095)味道最淡趋于比较中性,但仍比绝大部分其他线材更有味道、更为自然亲切。

       第五阶段,1984年西电解体之后,本文戏称为“半个阶段”。
       西电工厂大部分被关闭,西电线工厂Omaha works和Atlanta Works硕果仅存,通信线缆和光纤后来以SYSTIMAX品牌得以延续至今。
       西电解体之后,AT&T继续生产西电3至9系电话线,并以之为主体在1989年创立了SYSTIMAX品牌,直接延用西电原始型号。后来AT&T拆分出Lucent,Lucent又拆分出AVAYA,SYSTIMAX一直在产。这些线都是完全正统的西电线,甚至比WE16GA还正统一点。
       这个时期的西电电源线没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可能全部以KS序列授权其他工厂代工,还保持着布皮包覆的传统。
       2004年以后新增的SYSTIMAX工厂没有了西电血统,详情请参阅《西电漫谈:SYSTIMAX》。

脱颖而出的WE16GA来自A.I.W.
       古董西电线的独有频率特性和自然暖色深入人心,长期被欧美日、港澳台玩家推崇。古董西电线频率不均衡,高频蒙、低频少,不少玩家尝试用其他线材搭配作为一条线来综合频率特性,不过总是难以达到平衡。反映到市场上,就是古董西电线虽然声音独特、而且供应量并不大,价格却一直处于入门级线材的水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2015年,互联网上一个著名的博主在 http://jeffsplace.me/wordpress/?p=7469 上发布了一篇文章,推介由日本的Shirokazu Yazaki发给他的WE16GA喇叭线,听感是:【当我把西电WE16GA作为喇叭线,连接我的麦景图mc225功放和天朗皇家西敏寺SE音箱的杜兰分频器,我认为声音贵气、乐感好、细节丰富、动态大,速度、节奏、旋律感很好,使音乐听起来很艺术韵味、很动人。也是非常、非常自然和鲜活的声音,并一定程度地美化音乐,这还是我没有去渲染描述。(顺便说一下,俺预先把WE16GA在煲线机上煲了8个钟头)】【When I installed the Western Electric WE16GA as speaker cables between my McIntosh MC225 amplifier and the Duelund CAST crossovers for my Westminster Royal SE loudspeakers, I thought their sound was rich, musical, detailed, dynamic, and with a very good sense of timing, tempo, melody, that makes music sound very artistic, engaging, and dramatic. They are also very, very, natural and organic sounding, and lend a certain sense of beauty to the music that I haven’t quite yet come to grips with verbalizing. (By the way, like many cables, I did find the Western Electric WE16GA to benefit from about 8-hours of conditioning on my Audiodharma Cable Cooker, making all their strong points really shine.)】      
       这位博主后来又陆续发布了几篇关于WE16GA的文章,更多的发烧友了解到之后,尝试WE16GA并在更多的场合发表了自己的WE16GA听感。博主的朋友、杜兰的Frederik Carøe注意到,并着手仿制WE16GA。2016年下半年杜兰DCA16GA发布后,不可避免地要向西电WE16GA致敬,WE16GA被更多发烧友注意到,并取得了比较一致的好评。
       到2017年,WE16GA成为第一款被发烧友广泛认同的西电线。
       按照Jeff博主的介绍,他的WE16GA是A.I.W.产的KS13385L-1,白色塑料内皮加红色布外套,线身印字“VW-1 – – – CSA AWM 1 A/B 90C 300V FT1 A.I.W. CORP”。杜兰以他的WE16GA为蓝本用自己的材料和工艺推出了DCA16GA,此后又陆续推出了DCA12GA、DCA8GA。某些杜兰卖家文案刻意强调26芯、0.22mm镀锡结构说是好声的秘密,显然牵强附会,也被杜兰的后续型号直接打了脸。

       UFEEL的实验表明,WE16GA线芯1.31平方毫米可能只适合高输出电压、小电流的胆机系统,在较低输出电压、较大电流的石机系统上使用时控制力稍有欠缺,特别是中低频部分表现并不理想,同系列的KS13385L-1版WE14GA、WE12GA、WE10GA、WE8GA在石机系统上表现更全面,而韵味与WE16GA一样。实际上,一些玩家把两条WE16GA并作一条喇叭线使用,以及杜兰后来推出DCA12GA(线芯3.33平方毫米)和DCA8GA(线芯8.37平方毫米),都从侧面印证了UFEEL的实验结果——16AWG作为喇叭线的话,线径稍微有点不够大。
       WE16GA是电源线,拿来作为喇叭线得到世界各地发烧友比较一致的认可,盖因西电一直是以特殊的要求(电源线、信号线二合一,要抗干扰,还要降低电力消耗)在制线,并且一百多年间不断地研究和改进着这些主要传输音频信号的线缆,独特的合金成分、包覆材料和工艺造就了迷人的音色。对比古董西电线,WE16GA频段均衡,因而更容易得到广泛的认可。

A.I.W.的KS序列西电线
       A.I.W CORP(American Insulated Wire Company,美国绝缘线缆公司)是一家老牌制线企业,纽约帝国大厦和纽约世界博览会都是使用的A.I.W.的电线电缆。1937年,Leviton立维腾公司收购了A.I.W.作为立维腾的线缆部门,并保持其独立运营。2010年,Southwire南线公司从立维腾收购A.I.W.并继续保持其独立运营,直到2014年并入南线公司的CCI(Coleman Cable Inc)部门,A.I.W.公司和品牌消失。
      A.I.W.开始生产西电KS系列线缆的时间难以考证,从UFEEL收集到的西电电源线实物推测,可能是在西电解体之后,生产电源线的霍桑工厂解散,AT&T将一些西电电源线以KS序列委托给A.I.W.生产。从UFEEL实验室收集到的实物看,KS13385L-1最晚到2001年还在生产。
      现在所称的WE16GA基本上特指为KS13385L-1序列A.I.W.生产的16AWG版本,它至少还有14AAWG、12AWG、10AWG、8AWG等几种线径,有红、黑、蓝、灰等颜色的外皮,外皮棉布花色编制方法以及印字一致。KS13385L-1是机内专用电源线(SUITABLE FOR USE ONLY AS THE INTERNAL WIRING OF ELECTRONIC EQUIPMENT),应该是从某个西电电源线演化而来,按照西电(AT&T)提供的配方生产。A.I.W.版KS13385L-1由同一工厂采用相同规范、相同材质、相同结构、相同工艺生产,线芯粗细仅仅是适应不同功率的电源需求,棉布外皮颜色更只是为了在设备中容易区分。

       A.I.W.还生产过其他一些序列的KS西电线,以七芯结构的居多;与WE16GA(KS13385L-1)一样,这些西电线身上没有印A.I.W.自己的型号,与一些Lucent标的电源线可能完全相同。
       A.I.W.还至少注册了两个商标TelcoFLEX、KS24194(TM),生产与西电KS规格类似的电源线,有些还是Southwire版本即2010年之后的,TelcoFLEX有TelcoFLEX II、TelcoFLEX III三代,可能是Lucent或者AVAYA终止KS授权后,A.I.W.延用KS规格继续生产的自己的型号。

WE16GA同时期的其他西电线
       WE16GA大约产于1984~2001年间。实话说,同时期西电电话线,也就是西电小线径古董油蜡线、嗅腊线、纸包线、丝包线、布包线呢?还有西电同轴线、西电发明的光纤线呢?
       WE16GA同时期,西电电话线和同轴线一直由西电Omaha工厂生产,西电光纤线一直由西电Atlanta工厂生产,打AT&T、Lucent、AVAYA标,延用西电型号。1989年后,西电(AT&T)光纤产品逐步纳入SYSTIMAX序列。2004年,同轴线系列随西电Omaha工厂与SYSTIMAX业务打包出售给了CommScope,CommScope延用了SYSTIMAX序列的商标型号,同轴线则归入了CommScope商标序列。详情请参阅《西电漫谈:SYSTIMAX》。
       WE16GA以及KS13385L-1其他版本都已经比较珍稀,一两年的时间就已经芳踪难觅、价格飙升,而西电1、2、3、4、5、6、7、8、9系列电话线应该会比西电古董电话线更容易找一些。
       WE16GA以及KS13385L-1全系列只适合做喇叭线或者电源线,作为信号线(其实也包括作为喇叭线)远不及西电1、2、3、4、5、6、7、8、9系列,因为一百多年来,电话线才是西电线的精粹。哪怕古董西电电话线声音不平衡,那也是西电根据自身业务需求特意为之,甚至可以说是西电把控声音、衰减特定频率的实力;后来业务需求改变了,西电电话线恢复了平直的频率,保留了令人着迷的自然和舒适——而这些,都还像2015年之前的WE16GA一样,并不被发烧友们所熟知。
(本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310

帖子

55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12
注册时间
2003-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2-2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ncliker 于 2018-2-2 08:59 编辑

归到一起,才发现竟然已经写这么长了

点评

好帖,值得分享! 往日的历史,往日的经典就是离烧友越来越远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2 12: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4189

帖子

183

威望

版主

Rank: 10

优秀斑竹奖

交易诚信度
4
注册时间
2005-11-4
发表于 2018-2-2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fncliker 发表于 2018-2-2 08:55
归到一起,才发现竟然已经写这么长了

好帖,值得分享!
往日的历史,往日的经典就是离烧友越来越远了!

点评

好久不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2 14:36
我的人生在于创造,虽然微不足道、但我追求这样的折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310

帖子

55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12
注册时间
2003-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2-2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爱迪君 发表于 2018-2-2 12:07
好帖,值得分享!
往日的历史,往日的经典就是离烧友越来越远了!

好久不见~

点评

帖子不错,能介绍下自己的玩机心得更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9 09: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310

帖子

55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12
注册时间
2003-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一张西电手册里KS-13385部分的扫描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310

帖子

55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12
注册时间
2003-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电漫谈:音响的奠基者、先驱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西电,或迟或早也一定会有音响。
       但历史是,西电发明和推广应用了话筒、喇叭、音频变压器、功放、真空管、电气录音、有声电影、负反馈、LP唱片、RIAA、电唱机和唱放、立体声录音、同轴、PCM、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等等。假如没有这些,音响是不会以现在这个方式存在的。西电在音响诞生和发展早期做出的卓越贡献,是发烧友可以知道的史实。

人类最早听到的电声、电声器件的奠基石:电话
       1876年,Alexander Graham Bell贝尔先生发明电话并取得专利。他后来创立了贝尔系统,西电是贝尔系统的制作部门,请参阅《西电漫谈:西电的灵魂》。
       当时,电话的话筒和听筒都是舌簧式的。它的基本构架是,话筒舌簧把声音产生的震动通过磁铁转换成电信号,这个信号通过电话线传送到另一部电话上,由磁铁驱动听筒舌簧还原出声音。
       形象一点,就是电话机的送话器是话筒、输出部分是功放、接收部分和听筒是喇叭。它们还是双向同时工作的。两台电话通话时,每台电话都收集本地的声音、通过本机的功放发出到对方的接受器和听筒上还原出来。而这些信号和电源,全部共用两条线。
       1876年5月,美国在费城举办纪念独立一百年博览会,贝尔把他刚刚发明出来的电话机带到了博览会。人们并没有怎么关注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直到博览会的最后一天,巴西国王彼德罗应邀前来参观。国王对贝尔的发明很好奇,就拿起听筒放在耳朵上,“国王陛下,欢迎您来参观”当他从听筒里听到声音后不禁大声惊呼:“啊!我的上帝,它说话了!”国王的喊声一下子惊动了整个博览会上的人们,电话机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经过专家们的鉴定,电话机成了这届博览会最重要的成果。电话也成为人类最先听到的电声。
       1877年,Thomas Edison爱迪生发明了蜡筒留声机。留声机作为早期录、放音设备存在了很多年,不过,留声机却不是电声设备。
       留声机的基本构架是,唱针划过记录声音的蜡筒(后来逐步改进为唱片),唱针后部的舌簧震动产生声音,这个声音被留声机的大喇叭(horn,号角)放大发出来。所以,留声机的蜡筒或者唱片转动可能是电动的,它播放出来的声音却没有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还原,而是直接的机械发声、物理扩声。留声机所用的蜡筒、唱片的录制也是纯机械的,由一个大喇叭收集声音传递到刻刀上,刻刀直接在蜡筒或者唱片上刻划痕迹形成声轨。留声机后来去掉大喇叭,变成以转盘、唱壁、唱头为主构成的唱盘,需要唱放之后才是电声设备,那已经是1925年西电的发明,容后再表。
       为解决线路噪声问题、隔离直流电、匹配不同设备间的信号阻抗,西电发明了Repeating Coils,这种器件后来被称为音频变压器。在1920年代真空管功放(收音机)流行以前,它已经在电话线路上默默地工作了三四十年。而且,它也决定了音频功放最初发展的基本方向——变压器输入输出。
       电话机就这样奠定了话筒、功放、喇叭的基石。

业务需求:西电创新电声器件的原动力
       西电主营电话及其交换设备的制造和安装业务,电话机放大尺寸之后衍生出了电影录音和电影院扩声业务,又衍生出了录音和唱片业。这种业务需求持续推动着西电发明新的话筒、喇叭,改进声音的拾取、放大、传送、重播方法,将电子管现代化、发明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等等,长达百年的产业驱动力是其他公司或者组织、个人所不具备的。
       这里先简单罗列一些西电音响类的发明。
       1916年,西电工程师C. G. Hensley提出新扬声器的概念,西电开始着手新型喇叭的研发和生产。早期的西电喇叭从电话机的听筒(receiver,受话器)演变而来,所以很多年里西电喇叭一直叫做receiver。
       1916年,西电工程师E.C. Wente发明了电容话筒,并在1922年取得重大突破投入实用。电容式话筒能够获得远优于碳晶话筒的音质,为商用级录音提供了可能性;时至今日,电容式话筒仍然是专业录音的不二之选。
       1920年代早期,西电Walter H. Schottky和Erwin Gerlach发明了带式话筒(Ribbon microphone),用相同原理顺便发明了带式扬声器(ribbon loudspeaker)。
       1928年,西电工程师E.C.Wente和A.L.Thuras改进号角扬声器,使高频响应扩展到15KHz。西电音响设备频率上限15KHz的传统由此而来。
       1929年,贝尔实验室Lloyd Espenschied和Herman Affel成功申报同轴电缆专利U.S. Patent 1,835,031,现代同轴线诞生。西电迅速投入同轴线和相关设备的生产,于1936年开始在全美逐步敷设同轴通信网络。同轴线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信号。
       1937年,入职西电英国公司14年之久的Alec Reeves发明了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当时西电英国公司已经被划归贝尔系统的海外版ITT(International Telephone & Telegraph)国际电话电报公司。PCM从1937年之后就被广泛应用于西电、贝尔系统的通信领域。直到如今,PCM仍然是数字音频编码的基础,CD格式直接使用PCM编码,其他数字音频格式也都是由PCM编码衍生而来。
       1947年,贝尔实验室John Bardeen、Walter Houser Brattain和William Bradford Shockley发明了晶体管。在首次试验时,它能把音频信号放大100倍,它的外形比火柴棍短,但要粗一些。紧接着,西电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晶体管生产……很明显,对西电来说,从1912年开始使用的真空管有了性能更稳定、寿命更长的选择,而且体积、功耗、成本更低。
       西电、贝尔系统从十九世纪就开始探索光通信,到1958年,贝尔实验室Arthur Schawlow和Charles Hard Townes发明激光。激光有很多用途,在音响上,激光使光盘(LD、CD、VCD、DVD、BD)、光纤成为可能。
       1960年,贝尔实验室Dawon Kahng和Martin Atalla发明了MOSFET场效应管。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元件,而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元件。在只允许从信号源取较少电流的情况下,场效应管具有明显优势;而在信号电压较低,又允许从信号源取较多电流的条件下,晶体管的优势更大。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发明,使半导体器件的世界完美了。当然,西电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场效应管的。
       晶体管、场效应管迅速取代真空管,并将这个世界推向了微电子革命。William Bradford Shockley从西电离职后创立仙童半导体,仙童衍生出NSC国半、Intel英特尔和AMD,带动硅谷影响世界半个世纪,那是后话。
      1961年,西电James West和Gerhard Sessler发明驻极话筒(Electret microphone)。驻极话筒是机器内置话筒的主要品种,直到半导体话筒出现。
       1983年,西电Gerhard Sessler和D. Hohm发明半导体话筒(Silicon microphone)。现在所有手机都采用半导体话筒。

西电实现电子管真空化和功放的最初应用
       1904年,英国科学家John Ambrose Fleming弗来明发明了电子二极管。
       1906年,西电出身的Lee De Forest德福雷斯特在电子二极管里又加进一个极,即栅极,从而使该元件成为三极管(三个电极)。1907年,德福雷斯特取得三极管专利,但是一直没有公司对这个发明感兴趣。
       1912年,德福雷斯特来到加利福尼亚旧金山附近的小镇洛阿尔托,坚持不懈地改进真空三极管,希望能找到一种加快电报讯号传送速度的方法。在爱默生大街913号的小木屋里,德福雷斯特进行了三极管的连接实验——把几个三极管连接起来,一个三极管的输出作为下一个三极管的输入,最后再与电话机话筒、听筒连接起来。德福雷斯特把他的手表放在话筒前方,结果居然出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手表的“滴答”声几乎把他的耳朵震聋了。这就是史上第一个真空管功放。
       1912年年中,德福雷斯特向AT&T、西电展示了他的真空三极管,但他的真空管不能处理电话线路使用的较低电压。西电的Harold D. Arnold博士团队通过改进管子的设计,使它可以更充分地抽空,高真空使它能够成功地在电话线电压下工作。随着这些变化,三极管演变成现代电子放电真空管,流动的是电子而不是离子,西电使真空管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子管。但是西电的改进(而不是发明)无法申请专利,1913年7月,西电买下了德福雷斯特的真空三极管专利。1915年,GE通用电气申报了西电类似的真空三极管专利,在西电和德福雷斯特的努力下被宣告专利无效。
       西电的功放被用于放大长途电话信号,将所接收的微弱电流放大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这使得通讯距离大大增加。1915年3月,AT&T、西电使用的它们进行第一次横贯美洲大陆的电话,贝尔先生在旧金山,与身在纽约的、当年一起发明电话的助手华生再次通了电话;10月,AT&T、西电在弗吉尼亚的阿灵顿海军基地进行了无线电传输测试,信号成功抵达巴黎、夏威夷那么远的地方。

       那时候,公共广播、收音机、有声电影还没有面世,留声机还是直接发声不需要功放,除了西电、AT&T用来放大长途电话信号,功放基本上没有别的用处。但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市场的需求,促使真空管迅速发展出各种类型。

西电发明电气录音和立体声录音
       留声机所用的蜡筒、唱片的录制是纯机械的,由一个大喇叭收集声音传递到刻刀上,刻刀直接在蜡筒或者唱片上刻划痕迹形成声轨。这个录音方式形象一点说,就是如果要录一首歌,演唱者必须对着大喇叭使劲吼,音量大、震动明显的部分才会被记录下来。这样录制出来的唱片,自身细节很少,真的是“听个响而已”。
       西电在研制、改进电话机的过程中积累了其他厂商无法比拟的经验,而贝尔先生虽然发明了电话、创立了贝尔系统,却始终自认是一位聋哑人语教师。这些给西电和后来的贝尔实验室搞声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动力。
       1910年代后期,西电发明了Electrical recording电气录音,即:通过话筒将声音变成电信号,然后用这个电信号驱动刻刀,在蜡筒或者蜡盘上刻制出声轨。

【图为西电工程师George Groves正在操作刻制电气录音的Vitaphone母盘。George Groves成为当时著名的录音师,后来两度赢得奥斯卡奖。】
       电气录音开创了录音技术的新领域,为声音的记录、复制、保持、传播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为录音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电气录音的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西电进行了早期的电声学研究,电声信号的频宽、幅度,如何收集、记录更多的细节,又怎样将它们回放出来等等。
       西电公司的创新极大地扩展了录音制品的频率响应,声音比机械录音更完整、更清晰、更自然。Victor and Columbia胜利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从西电租用电气录音系统,并于1925春季开始发行电气录音唱片,首张唱片是Alfred Cortot演奏的萧邦即兴曲和舒伯特的祈祷。西电工程师Joseph Maxfield和H. Harrison开发的电气录音唱片播放设备,也于1925年由胜利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布为Orthophonic Victrola电唱机。留声机面世48年之后,人们才在电唱机上第一次听到了接近现场、细节丰富的录音回放。

【图为Victrola电唱机。】
       AT&T在1920年代推出了Audio Theatre服务,即用户可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欣赏音乐(录音)。这在当时可算是非常新颖的娱乐方式。
       西电、贝尔实验室继续探索录音技术,1932年3月12日,西电的Harvey Fletcher主持在费城音乐学院采用"wall of sound"技术,以80只话筒录制了Leopold Stokowski指挥费城交响乐团演奏的斯克里亚宾的《普罗米修斯:火之诗》,是现存最早的立体声录音。
       1933年4月27日,西电、贝尔实验室进行了费城到华盛顿特区的立体声现场直播,费城交响乐团在费城演奏,音乐通过西电“multiple Class A telephone lines”传送到华盛顿特区宪法大厅,Leopold Stokowski没有在费城指挥,而在华盛顿特区宪法大厅里控制混音。这是史上最早的立体声直播。
       1933年底,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西电、贝尔实验室展示了Binaural sound双耳声音,到那时,Stereo立体声这个词语还没有诞生。此后西电迅速更新了录音和播放设备,使它们能够录制和播放双声道声音。尽管多声道音频在21世纪已经逐步普及,立体声至今仍然是大部分发烧友的最爱。

【图为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人们兴奋地体验西电Binaural sound。】

有声电影的最初:西电Vitaphone
       对西电来说,话筒、喇叭、功放都是现成的,录音技术基本摸索成熟,扩声系统放大尺寸就可以应用到电影上去。1920年代早期,西电陆续开发、整合出了有声电影用的sound-on-film和sound-on-disc音响系统,在好莱坞寻求合作搞有声电影。大电影公司都踟蹰不前,只有当时的小工作室Warner Bros华纳兄弟愿意试。

【图为1926年,西电展示sound-on-disc系统。西电工程师E. B. Craft拿着的那种Soundtrack Disc声轨碟片,直径16英寸、每分钟33又1/3转,成了后来LP唱片的重要蓝本。】
       西电为电影院设计的宽频喇叭有着近50%的效率,在3瓦功放的驱动下使电影的声音充满电影院。这在当时是一个重大突破,因为大功率电子管还没有面市。
       1925年,华纳兄弟租用西电设备,收购了Vitagraph Studios;1926年,西电授权华纳兄弟和W. J. Rich独家使用西电的影音系统,由这个授权成立了Vitaphone公司。华纳兄弟在此基础上,拍摄了电影史上首部有声电影《The Jazz Singer(爵士歌王)》(1927年)和第二部有声电影《Lights of New York(纽约之光)》(1928年)。

【图为西电装备的电影院的门牌标志。】
       1927年,西电、贝尔实验室的Harold Black设计出负反馈放大器电路,音频录制和播放的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
       此前的有些电影开始有了配音(配乐),而《爵士歌王》和《纽约之光》开创了真正的同期声电影时代,电影的声音与画面是同步的。这两部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美国、欧洲、日本相继上映,所到之处,万人空巷。Vitaphone从此主导了有声电影的前几十年。它的录音、制作、重放系统都是西电或者西电授权的,西电音响也随着Vitaphone走进了全美、欧洲、日本的电影院。
       1928年,西电开发出西电通用底座(Universal Base),使早期无声电影放映机也可以用来放映有声音电影。由于可以保留原有的放映设备、而不需要更换整个放映系统,西电音响以较为低廉的代价迅速切入了无声电影院。

【图为1928年的西电通用底座(Universal Base)。它加装在无声电影放映机上,就能播放有声电影。】

西电音响集大成者:Westrex
       1929年,西电在英国伦敦成立Westrex公司,俗称“东电”或者“英国西电”。Westrex实质上是西电的音响品牌,业务覆盖欧美,重心更倾向于美国。Westrex初期主要从事电影录音设备、影院扩声系统、电影声轨碟片制造等,后来逐渐总揽了西电的音响器材业务,包括唱片用的录音和制作设备、唱片制造、唱机开发制造等。Westrex组织开发生产的音响产品至少有Westrex、Western Electric、Electrical Research Products Inc三种标识。
       Westrex向电影公司出租成套的录音设备,向电影院出租成套的影院设备。只租不售的方式和同业竞争促使西电的音响工业在1930年代迅速健全起来。555喇叭、15A压缩器、22A号角、300A/300B真空管、91/86胆机等一系列西电经典名器都诞生于Westrex旗下。下回有机会,再漫谈一些传奇型号。
       Westrex设备只租不售,可能大部分设备退役后由西电拆毁、回收了,如今难得一见。但是其中存留至今的,无一例外成为了音响界的珍宝,虽然不算价值连城,也只有大富之家才买得起了。
       Westrex的声音是有多么的迷人,何以动辄身价数万、数十万美金一件,可能只有听过才能体会到那种“天呐,我也要买一套”的冲动。

【图为1929~1959年间,西电Westrex电影院音响系统列表】
       二战后,西电退出了Westrex的大部分音响制造业务,而由JENSEN、ALTEC、JBL等代工。
       1996年,Westrex作为Lucent朗讯旗下的一个部门,在美国西电堪萨斯工厂重新生产WE300B,声称采用原来的材料和制作机器,甚至找回部分原来的员工。改进的工艺使这种复刻版WE300B的寿命达到惊人的50,000小时以上。Westrex品牌现在属新西电公司所有。

Graybar渠道的西电音响
       除了Westrex专营的电影院和录音室设备之外,西电在1925年到二战前后,还通过Graybar渠道销售过很多种类的家用电器和电子零部件,包括电风扇、电熨斗、电烤炉、吸尘器等,还包括收音机、喇叭、话筒、功放以及广播电台相关设备等,其中二战后的功放、设备等也大都为其他厂家代工制造,这些是现存西电音响产品较为常见的品种。
       Graybar渠道的西电喇叭大多是单元而不是音箱,751、753、757等喇叭单元自带箱体,高音压缩器和高音号角也是分别销售的。这些喇叭、功放型号刻意与电影院、录音室系列的喇叭型号不同,可能是避免自家产品线之间的冲突。这些喇叭和功放,当时主要面向学校、礼堂之类的公共场所市场,私人买得起的不多、能用得着的也不多,放唱片基本上还是Victrola那个形式的大柜子一体机。

       Graybar渠道的西电收音机面向消费者,还有面向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演播/广播音频设备、演播控制台等。

       西电公司的几位工程师于1936年创立ALTEC,ALTEC又衍生出JBL,JBL再又衍生出TAD……这是后话,也是西电喇叭的某种延续。二战前后为西电代工生产功放、收音机的不少,其中McIntosh成为后世HI-END功放厂商的佼佼者。
       待到二战后家电市场大爆发的时候,西电已经淡出了音响领域。大约是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欧洲和日本的发烧友中开始流传古董西电功放、喇叭的听感,一直推崇胆机的日本人疯狂地迷上了西电,发烧友传说,很多西电库存和二手的西电音响都被拉到了日本。

LP唱片、RIAA与唱片工业中的西电
       LP唱片以及它的RIAA曲线统治了音响世界很多年,至今拥趸仍然不少。LP唱片和RIAA也是在西电产品的基础上形成的。
       LP的原型是由西电1925年发布的Vitagraph系统使用的配音盘。Vitagraph配音盘与1000英尺的35毫米胶片、每秒钟放映24帧的速度相匹配,盘直径16英寸、每分钟33.3转,采用每分钟78转的沟槽,录音时长是15分钟。这个规格也同样用于西电最早的电气录音唱片上,Victor and Columbia胜利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租用西电录音设备、发布西电唱机之后,很多唱片公司也跟进电气录音,西电规格很快成为当时的事实标准。Victor and Columbia分拆成RCA Victor唱片公司和Columbia唱片公司之后,RCA(通用电气公司的音响部门)也加入到了西电规格阵营。在此基础上几经周折,最后由RCA Victor唱片公司和Columbia唱片公司促成了LP标准的形成。
       RIAA curve(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curve),是美国唱片业协会标准化的唱片音频曲线。它源于1926年,西电Joseph P. Maxwell和Henry C. Harrison发现唱盘切割机的记录模式具有恒定的速度特性。这意味着随着频率的增加,记录振幅减小,高频的沟槽窄;相反,随着频率的降低,记录振幅增加,低频的沟槽宽。因此有必要在刻盘时将低音频率衰减,否则,低音的沟槽太宽将导致不同沟槽混淆;而在回放时,又要将衰减的低频补偿回去。西电录音和唱片系统应用于很多美国唱片公司,西电曲线在美国占主导地位。同样是由RCA Victor唱片公司和Columbia唱片公司,在西电曲线的基础上促成了RIAA曲线标准在1950年代中期形成。

       西电发明话筒、喇叭、电气录音、黑胶唱片、西电曲线、负反馈、音频真空管功放,推出完整的录音设备和放音设备,通过Victor and Columbia胜利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布最早的现代录音唱片和放音设备,Victor and Columbia取得了巨大成功并逐步发展为美国最大的唱片公司,其他唱片公司也跟进西电阵营,很多厂家在西电专利授权下生产唱机、功放,西电是唱片业背后的巨人,也通过唱片再次进入了美国人的家庭(上一次?西电电话啊:)。

       音响的诞生和发展还有很多国家、很多公司、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贡献,篇幅所限只能简要记述如此,并向伟大的前人致敬。
(本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4189

帖子

183

威望

版主

Rank: 10

优秀斑竹奖

交易诚信度
4
注册时间
2005-11-4
发表于 2018-2-19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不错,能介绍下自己的玩机心得更好!
我的人生在于创造,虽然微不足道、但我追求这样的折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1万

帖子

176

威望

核心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0-3-22
发表于 2018-2-19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310

帖子

55

威望

特级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交易诚信度
12
注册时间
2003-12-3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组信号线、喇叭线实验的简要报告

信号线、喇叭线异同的基本分析
       在音响线材里,信号线(模拟信号线如RCA、XLR,下同)、喇叭线算一类,数字线算一类,电源线算一类,要求分别不同。简单说,信号线、喇叭线是传输模拟信号的,与数字线传输数字信号、电源线传电源不一样。这里谈谈信号线和喇叭线。
       信号线传输功率很小的信号,而喇叭线传输功率较大的信号,这是信号线与喇叭线根本的不同之处。如果一种线既可以作信号线又可以作喇叭线,基本音质和音色不会有明显的差异。
常见的音响设备中,LP到唱放之间信号电压峰峰值几毫伏到几十毫伏、电流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唱放、CD机、解码器到前级之间的单端信号电压峰峰值5.6伏左右、电流几毫安到几十毫安,前级到后级之间的单端信号电压峰峰值一般25伏左右、电流几毫安到几十毫安,后级到喇叭之间的单端信号电压峰峰值一般25伏以上、电流峰值一般1安以上。
       胆机与石机、集成功放的输出特性不同,大致是胆机输出电压较高、电流较小,石机普遍输出电压较低、电流较大,集成功放普遍输出电压很低、电流较大。
       上述略显枯燥的罗列导出三个基本结论:1,LP转盘到唱放之间的信号线(以下简称LP信号线)与其他信号线要求肯定不一样;2,信号线与喇叭线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过电流能力上;3,胆机、石机/集成功放所用的喇叭线要求肯定不一样。

实验的前提说明
       SYSTIMAX是市面上少数几种供应非常类似型号的线缆之一。西电6系的1061、1064性能参数非常接近,合金成分可能基本一致,导体截面积一样,1061是单股裸线芯,1064是7股镀锡线芯。假设将同系列的铜合金视为同一种,则比较便于分析和实验线芯结构、导体表面处理对声音的影响。而且1061、1064都比较容易获得,便于其他同好实验验证。
       SYSTIMAX 1061、1064都有各种带后缀的版本,如1061B、1061B+、1064C等,同型号不同后缀的性能参数略为不同,实际声音表现也不完全一致。实验取无后缀1061、1064的2002年左右AVAYA标八芯黑字版本,采用相同工艺、相同长度、相同接插件制作同类线材,在同一系统上切换对比。实验信号线的声音表现均明确优于金嗓子7N无氧铜、苏拿4N纯银、铁三角7N单晶铜等原装成品线。
       实验大致在2014年夏季至2017年冬季期间多次、多人参与进行,本篇简要综合实验的主观听感对比并进行粗浅分析,仅供参考。

SYSTIMAX作信号线的实验
       LP信号线与“唱头线”一样,传输唱头拾取的微弱信号到唱放去,唱头线要求有多高,LP信号线要求就应该一样高。不过市面上似乎只有唱头线而没有LP信号线,玩家普遍用一般信号线作为LP信号线使用。
       1061和1064制作的LP信号线,1061音质、声场明确占优,1064感情表达略胜一筹。推测可能是1061裸铜表面对微弱信号的损耗较小,而1064镀锡表面对微弱信号的损耗较大。
       其他信号线,包括唱放/CD/解码器到前级,以及前级到后级, 1064音质、声场、感情表达全面占优,1061作为LP信号线的优势基本消失。推测可能是信号的电压电流达到一定程度,以致于导体表面损耗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西电独特的镀锡层还给声音加了分。

SYSTIMAX作喇叭线的实验
       1061、1064八芯版本导体总截面积1.64平方毫米,外皮耐压300v,4条分别对应左右声道正负级作为一副喇叭线。考虑到1.64平方毫米线芯不算大,实验功放均为小功率。
       胆机喇叭线,对应高灵敏度喇叭时1064音质、声场、感情表达全面占优。
       石机喇叭线,对应小型书架箱时,1064音质、声场、感情表达全面占优;对应中型书架箱、小型落地箱时,1061控制力占优、音质和声场略占优,1064感情表达占优。
       集成功放喇叭线与石机喇叭线的结果很类似。
       1061是0.205平方单股线八根,1064是0.029平方七股线八根,推测可能是单股较粗导体的过电流能力高于多股较细导体,因而在总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1061控制力优于1064,在喇叭的电流需求较大时表现得比较明显。为印证这个分析,实验两根1064并联使用,导体总面积达到3.28平方毫米,控制力优于单根1061(1.64平方毫米)。

结语
       以上SYSTIMAX 1061、1064作信号线、喇叭线的实验,基于导体材料和总截面积相同、性能参数非常接近,对比单股、多股线以及裸铜、镀锡线的差异。类似的其他实验表明,不同品牌型号的线材难以直接套用以上实验结果,因为它们导体材料、结构、性能参数不同,不能说镀锡线就一定比裸铜线感情表达更好,也不能说粗线芯就一定比细线芯的控制力更好;各品牌型号线材的差异可能占主导地位。
(本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7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17-4-6
发表于 2020-11-5 22:47 来自家电论坛网手机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4-4-27 02:26 , Processed in 0.177369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