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48503
威望1
金钱19121
交易诚信度10
主题7
帖子609
注册时间2006-4-17
最后登录2021-5-27
中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10
注册时间2006-4-17
|
南方小子的文章参考:TD-V621
胜利的TD-V621其实就是日本版的TD-V631.所不同的是日本版的TD-V631输入电压是100V的,不能插220V电压。而TD-V621是出口欧美版的,电压可以从110V调到220V以适应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从这点来说欧美版的TD-V621是优于日本版的TD-V631的。而内部的区别除了变压器电压不同外,可以说是毫无分别的。所以TD-V621的解说词完全适合于TD-V621.
由细节见真章,可见TD-V621无论是做工,工艺,用料还是性能,都是一款重量级设计的卡座。该机于1988年发售,当年发售价格是69800日元。竟然和1989年发售的TD-V731的69800日元的价格一样。实际上1988年的69800日元比1989年的69800日元值钱,所以说TD-V621的地位不输TD-V731.虽说TD-V731是TD-V621的改进版,不过也只是外观做了些改进,功能变化不大。线路结构却有省料的嫌疑。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磁头输入放大部分,TD-V621还保留了上级机型TD-V711的场效应管输入放大级。而TD-V731就被砍掉了这个对声音十分有用的设计。取而代之的是完全集成IC的磁头放大级。带来的后果是TD-V731的放音略显粗糙,不如TD-V621那么细腻。不过TD-V731的外观看起来多壮观,在价格一样的情况下,外观做得好了,内部就得省了。看来又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惹的祸。
幸甚的是1988年出品的TD-V621还没被市场左右过了头,对比了一下它的上级机TD-V711的配置还是几乎一样的.外观上除了TD-V621没有装备高密度板的底座外,几乎看不出区别所在。在内部这两者的区别也不大。磁头均是AMORPHOUS非晶态耐磨磁头,而且均是和旗舰TD-V931一模一样的结构和材料。均是3磁头3马达闭合环路双主导轴机械结构。外观看起来几乎一样的面板预示着TD-V621的功能不可能和TD-V711有差别。打开盖后更证实了这个看法。TD-V621的线路布局竟然和TD-V711的一样。连线路板CPU及杜比IC,磁头放大部分均一样的采用场效应管输入放大级。细微的差别就是电源变压器容量和滤波电解容量没有TD-V711那么大,及输入电位器没有TD-V711的蓝壳电位器那么高档。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机芯的驱动结构由TD-V711的无刷电机驱动改成了有刷电机驱动,不过这不是减配行为,为了抗衡TD-V711的无刷电机优势,TD-V621的有刷电机驱动以双皮带驱动双飞轮的方式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和较低的抖晃率。这点优势和TD-V711的无刷电机驱动方式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孰优孰劣很难分清。
幸好这些减配的部分对声音的影响微乎其微。从而使得TD-V621的性能并没有实际的降低。从实际的录放试听对比上看TD-V621的频响是相当的宽。在录制CD的时候反复按监听键来对比录制出来的声音和输入音源的区别是相当的小,这个和磁头良好的性能和良好的状态功不可没。和TD-V711的声音有得比,在细腻度还略胜TD-V731。看来TD-V621在性能和价格方面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性价比很高,值得推荐。
该机具体技术参数如下:
1 手动偏磁微调调节功能,录音时可以随时调节音色。
2 双皮带伺服双飞轮机芯,同样可以获得和直驱机芯一样低的抖晃率。而扭矩却大很多
3 具备峰值电平保持显示器,可随时观察电平是否过载。
4 磁头放大应用了场效应管做磁头放大,声音柔和细腻。
5 采用AMORPHOUS非晶态耐磨磁头,硬度高,频响宽,不用担心磁头磨损带来的问题。
6 磁头线圈均采用高纯度无氧铜材料型单晶的PC-OCC公司显着减少信号的损失,并已实现高纯传输
7 多种计数,计时显示切换,可随时观察磁带运行时间状态。
8 HX-PRO杜比动态扩展系统搭载,录音时打开该功能可提高高频的线性延伸。
9 长寿的ALPS阿尔普斯电位器做电平控制,线性好,寿命长,精度高,左右声道平衡性好,噪音低。
10 闭合环路双的主导轴结构,走带轨迹更精确,磁头和磁带结合更紧密的特点,录音抖晃率更低。
11 采用齿轮传动系统,无摩擦轮结构设计,具有快进,倒带有力的特点,并最大限度的消除绞带现象。
12 独立磁头结构,具有监听功能,在录音时可以马上放音监听录音效果,以便随时调节录音效果。
13 3马达的机芯设计,具有分工精细,可靠性更高的特点。
14 杜比B,C降噪系统搭载,杜比芯片为经典2片HA12088芯片,多款雅佳旗舰GX-Z9100均采用该芯片,足见其实力.
15 多组音源输入选择,镀金输出端子。接触电阻小,最大限度的消除接触不良的现象。
16 均衡及线路放大采用了DC直流偏置放大技术,低频潜得很深。中低频结实饱满。
17 该机电源部分采用了高速IC稳压伺服电源,具有反映速度快,电源纹波低的特点。从而可以获得更低的噪音和更高的信噪比。实际试听该机的播放噪音比别的牌子同价位的卡座均低,杜比B,C降噪完全可以不用打开,降噪对该机来说形同虚设。
18 采用了和中道一样结构的录放分离式的磁头,这种结构的磁头一共有6个调节点。比一般厂家乐于采用的一体化录放磁头的3个调节点要复杂。关于中道为何用这样结构磁头的问题,这种结构的磁头成本会增加很多,安装的繁杂程度也会比别的厂家的一体调节化磁头大得多。但是当安装正确的时候却可以获得比别的厂家乐于采用的一体调节化的录放磁头更宽的频响,和更精确的磁迹。别的厂家的录放磁头就算磁迹正确,左右声道的平衡度多少会有误差,这是工艺的误差多少会有些。这种结构的录放磁头左右声道不平衡现象不能修正,只能通过线路来补偿,而中道的录放磁头左右声道不平衡还可以修正,通过调节录音磁迹和放音磁迹的高度使其平衡,而不用线路补偿。因为线路补偿过多的机器会有兼容性不良的问题。这种结构的磁头就像合并CD升级到了分体转盘和解码。差别是有的,但成本的代价也是很大。遗憾的是目前只看到胜利的711,721.931,及雅佳的9100EV,7100EV局部机型采用相似的分体独立调节机构,而中道则是普遍采用这一技术了。看来中道在磁头及机芯方面的造诣还是很高的,同时也说明采用这种结构厂家精益求精的务实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