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5-3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在北京的一个角落,我听到了当年恨的咬牙都买不起的Q75老大哥,真的是 时光流水,岁月当歌啊..带着偏见(这个我承认)带着怀旧,带着欣喜 我再次聆听了Q75的风采.1500是我第一个就排斥的了,因为没有必要比较.直接用ONIX来推.立刻,一股安逸丰满的HIFI气息弥漫整个房间.看着哪个神往的同轴中频单元,白色的云母合成单元在梦中带到我当年哪个疯狂的HIFI年代,那个时期人们都在疯狂的购买HIFI系统,都在寻找听音乐的精神所在.事过境迁,我依然对那个年代的HIFI明器充满渴望和怀旧.更对那个年代留下的烙印刻骨凝心.
Q75的 箱体很重,分隔音室设计,一个主动椭圆KEF专利低音带相位单元,另外一个著名的辅助低音单元,虽然外姓一样,但是一个是被动的 一个是主动的.当年这个设计真是非常有特点的.即使后来,KEF出口了许多基于这个辅助低音单元的OEM单体.非常有名气.就连鼎鼎大名的瑞典 瑞宝如此高昂的身价都采用了一个后背部KEF的辅助低音单体.以及后来的超奥 和最新的超奥CS2.4都依然借用这个辅助单体,仅仅是外型设计上的改变,但是出处依旧源于这个老Q75的思路和设计.

Q75风格是几乎传统的厚暖温和.但是 如果让他爆起来也是绝对的够吓人,因为他需要更雄壮的推动力和低频的控制力.
高频虽然不是现代派的明亮但是光辉依旧,非常耐听.中频绝对是厚出Q5很多,而且细腻迷人,要知道原来可是万多元的高性价比的器材.而且我觉得当年一万大元是多么的顶用啊.现在的钱和当年的比真的是贬值很多倍啊.
Q75的音色几乎可以用华丽而不妖艳来形容.庞大的气势决定了他是一个古典大型室内乐的好手,声音中肯坚实,线条清晰流畅.虽然这次的听音器材和环境决定了他的歉能无法发挥,但是也没有动摇我把他搬回家后仔细聆听的决心.而且也弥补了当年我的一点点青年情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