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505268
威望506
金钱16190
交易诚信度0
主题89
帖子2559
注册时间2008-7-9
最后登录2015-2-11
终极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8-7-9
|

楼主 |
发表于 2014-8-16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求实 于 2014-8-26 21:42 编辑
另外;再谈一下关于一部优秀的大型交响乐或者管弦乐结尾的时候来一个完美的淡出,这是每一个作曲家梦寐以求的遐想,一部大型的优秀作品如果它的结尾不怎么完美那将是前功尽弃的一件事情,许多作品就是在结尾时出现了瑕疵因而遭到抛弃的,如(柴可夫斯基、德彪西等等大师级人物的初试作品都在这方面遭受过大剧院、酒吧里的听众的吐骂和扼杀,最后在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加布里埃·可可·香奈儿女士的扶持下进入到上流社会后他们的作品才被得以认可和接受的,其中柴可夫斯基一直是靠可可·香奈儿女士在经济上的支助直到他临死前三年才结束,德彪西也是如此),所以;优秀的淡出可以说是歌曲中的关键所在。让我们假设你用一段很长的器乐演奏作为整部乐曲的结束部分。一种选择就是让声音的音量保持四个小节,然后再用八个小节将其渐弱淡出。当然,一个淡出不一定非得是连续的,你可以让渐弱有一些慢慢的波动, 比如每两一点。
线性的淡出可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凹入型的淡出,尤其适合于那些非常长的声音,它可以引发听众一直想不断听下去的渴望。最初的急速衰减告诉听众要仔细聆听了,当他们的心被你抓住之时,你则将渐弱慢慢延伸到结尾。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凸起型的淡出,相比之下它的声音就有些过于突起,在音乐的感觉上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不知你要何去何从。
来一个返回式的淡出,是指在你将某些声音渐弱的过程中,又突然很快地将声音推大,然后再真正地将其完全渐弱,这种小把戏式的方法可以在你创作的音乐中用上一两回,多了就枉然了, 它们也的确会给你的作品带来一些变化。应用这种方法最好的例子可能就是,当一部乐曲渐渐淡出到零电平时,突然又以最大的音量重新奏起,然后再彻底地、慢慢地拖音轻轻地淡出界外。所以,一部优秀的大型作品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得以留存下来实属不易,其中凝聚着作品创作人无数的辛勤和劳作得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