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02796
威望0
金钱10960
交易诚信度0
主题7
帖子114
注册时间2004-12-3
QQ
最后登录2023-7-18
初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4-12-3
|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9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接受科普和记者,保证无修磨无暗病,无质量问题,无任何外观瑕疵, 此机具体介绍请移步: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0Review2002/057/Equipment/08Theta.htm
器材評論/賴英智
最值得擁有的
Theta DS Pro Basic II數類轉換器
圖176:DS Pro BasicⅡ的外觀比第一代要樸素些,但是超厚的鐵製機箱幾乎可以讓小孩子在上頭玩耍,越重越好的說法又得到一次證明。
圖178:占了線路板三分之一的面積是數位濾波部分,僅有小部分才是類比放大,要是Theta也學Krell將類比部分重料設計,真不知聲音會達何境界?圖中看到的是非平衡式機種。
Theta DS Pro Basic II數類轉換器?聲音特色:音場寬闊、豪放,生猛活跳,極富真實感?細部表現:Excellent?製造品質:Superb?滿意程度:Excellent
不久前我將用了好幾年的數位系統做了一次大清倉,忍著心痛和瞞著夫人大膽的把Theta Data II轉盤和DS Pro Basic II數類轉換器娶了回家。其實玩音響的人少有能從一而終的,特別是過去的類比轉盤和現在的數位系統,誰沒有過換了一顆唱頭就感覺音響昇一大級的經驗呢?但是數位系統真正能夠跨進Hi-End的大門也不過這兩年的事,長江後浪推前浪的速度實在太快了。曾經號稱世界最好的Stax、Krell、Mark Levinson、Wadia等廠牌的頂級產品,剛推出時幾乎要我輩薪水階級一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得起,沒想到短短時間內,售僇不到十分之一的產品竟也可以和它們分庭沆磯了。除非你是想以擁有「里程碑」級的產品為榮,否則現階段花大錢去買數位音響真的值得嗎?這個觀念一直到我深入接觸,並瞭解Theta產品後,總算吃了秤頭鐵了心,一次革命把Theta買齊了。
最划算的升級方式
通常男人對妻子經常是越瞭解她,就越想離開她,音響器材就更不用說了,換老婆不容易,換器材多少可以有些補償作用,想想在音響店付錢的剎那間,多爽啊!不過我和Theta相處的這段時間,感受卻有些不同,因為每天從Theta流洩出來的音符郃是那麼有新意,都是那麼令人驚喜。數位系統我也聽過不少,從來沒有一部可以這麼全面性讓我心動的,看來下次「換妻癮」再犯時,首先會被請出門的可能是其他設備了!由於Data II轉盤劉總編曾經介紹過,所以這次我就針對DS Pro Basic II來作一番分析。
DS Pro Basic II是第一代的Basic改良而來,說是改良,其實除了面板以外,內部已經大不相同,這也正是Theta可愛之處。許多數類轉換器都說已經預留升級空間,但是從來沒有廠商會笨到讓消費者花小錢就可以有大享受,到目前為止我知道只有Vimak和Theta兩位「頭殼壞掉」的老板提供這項服務,前者只要更換原廠提供的晶片,馬上會有五萬元以上的升級表現(劉總編說的!),而Theta當初從Generation II跳到Generation III時,只要你肯花個兩萬塊台幣,Mike Moffat乾脆就換一台新的給你,世界上真有這等便宜的事?現在就發生了!DS Pro Basic II比第一代的產品在面板上除了紅色的LED指示燈小了一號外,正負相位選擇及輸入選擇的撥桿仍然保留。後面有三組同軸輸入,一組供給DAT或其他數位器材用的同軸數位輸出,類比輸出則只有一組,用的都Tiffany的高級RCA座。Basic II同時可以裝設AT&T或Theta自行開發出來的Theta Link數位輸入,不過那是選購配備,必須另外加錢,類比方面也可以加裝有Neutrik XLR鍍金插頭的平衡式線路。
打開內部,首先映入眼簾的當然就是兩顆超大的Motorola 56001 DSP晶片,每一顆Motorola 56001的運算速度都要比你我家中的電腦快上數十倍,目前也只有兩三家數位根基雄厚的廠商知道怎麼去用它。至於驅動56001的晶片採用了比上一代進步許多的Algorithm計算程式,這兩個程式軟體裝在IC座上,可以隨時跟著Mike Moffat的腳步更換。數位接收晶片也捨棄Yamaha 3623B不用,改為時基誤差(Jitter)非常低的Crystal CS8412,這顆晶片目前Vimak已經有新版出現,DS Pro Basic II當然又多了一個升級管道。配合著週邊總數多達三十顆的Motorola與Philips IC(其中有三顆的編號已經被塗掉了),占了整塊線路版三分之二面積的複雜構造,竟然只是這部數類轉換器的接收與數位濾波部分而已,實在不可思議!
徹底的平衡線路
在數位轉換部分DS Pro Basic II使用了兩個Burr、Brown的PCM-67PK,這個新型的十八位元混血晶片兼有多位元大動態與單位圓滑順的好處,它在頂部的十位元採用傳統的R-2R DAC運作,較低的八位元則以先進的單位元,附有嗓訊整型的DAC來負責處理,Theta同時也把這個百中選一的K級特選晶片用在廉價的Cobalt身上,Mike Moffat莫非真想大小通吃?GIII最大的不同是採用了二十位元的Burr-Brown PCM-63PK晶片,PCM-67PK在低電平的線性和解析力可能稍有「一點點」不如,但是Mike Moffat巧妙的利用全平衡式設計把它克服了。一些高價的數類轉換器也有平衡式輸出,但是有些不過是加了個反相器而已,像DS Pro Basic II一樣從D/A部分就完全平衡的並不多見。由於PCM-67PK本身就是立體聲設計,DS Pro Basic II每一聲道單獨採用一個PCM-67PK,可以作正半波與負半波的分開動作,這麼一來,從數位轉換一直到輸出端的四顆Buf 03,訊號全部都是以正半波與負半波的方式進行。平衡式傳遞不僅可以消除班或其他的射頻干擾,(這一點對數位訊號相當重要)連PCM-67PK先天上的失真也會抵銷掉。沒有平衡式的機種從線路愜上明顯就可以看出類比零件剛好少了一半,據代理商表示兩者差價僅有數千元,使用DS Pro Basic II的人千萬要一鼓作氣買平衡式機種,才不會辜負了Theta絕佳的設計。(當然啦!前提是你要有一部平衡式的前級)
類比輸出有BUF 03坐鎮
電源部分DS Pro Basic II使用了兩個美國製造的EI變壓器,分別供電給數位與類比線路使用,類比的濾波電容是日本的Nichicon Muse級高級貨,這種電容售價要比一般高出一半以上,每一個容量為2200 μf。Basic II類比部分的穩壓IC為LT-1097,電流/電壓轉換的地方使用PMI/Analog Devices AD-829的高速Op-Amp,(Gill和Cobalt都採用更高速的AD-841)我個人覺得這個部分可以再加強,會自己拿烙鐵的朋友不妨如法泡製,幫它進點補料。此外在電流/電壓轉換線路上,DS Pro Basic II不惜工本的使用了許多以色列Vishay精密電阻,這種電阻光是一個售價就可以抵得上其他機器內的全部電阻。類比線路廣泛的採用聚苯乙烯電容(PS電容)和l%誤差的精密電阻,線路板上還有些空位則是給DSPre機種用的,在那裡可以加上被動式的音控器。最特別的就要數輸出端的B uf 03了,平衡式機種共有四顆,非平衡式機種只有兩顆。很多人不清楚Buf是什麼東西,從字面上翻譯Buffer是「阻隔」的意思,它一般都用在前級內,Buf具有極高輸入阻抗與極低輸出阻抗的特性,高輸入阻抗不會將訊號削弱,低輸出限抗則可以容忍很長的傳輸線路。Buf 03是美國加州矽谷PMI廠的獨家產品,它的輸入阻抗高達十兆歐姆(10 Meg Ω),輸出阻抗只有兩歐姆,(某些非常好的前級輸出阻抗也不過標示一百歐姆以下)整個線路非常簡單,所以也不必負回授。此外Buf 03雖然沒有放大作用,也就是兩伏特的電壓進去,也是兩伏特的電壓出來,但是它的輸出電流卻高達一百毫安培,足足可以推動一般耳機有餘。Buf 03每顆的零售價要二十多美元,Theta從GIII開始使用這項新設計,因此不管你使用任何一種前級,透過Buf 03的傳輸後就再也不會有限抗匹配的問題了!另外DS Pro Basic II的機內配線和接地方式也是很有學問的,這些可能都是Theta好聲的密技,使用者千萬別看它過於細小,一時手養就把它換掉了!
比較時使用的器材包括Theta DataII轉盤,Theta最新使用菲利浦CDM-9 Pro傳動系統的Data Basic轉盤,前級為自製的緩衝式前級,(採用比Buf 03數據規格好上數百倍的新式晶體),Threshold S-550e後級(朱耀明兄可把我害慘了,為了買這部後級只好拔下一些金牙齒拿去賣掉!),喇叭是Sonus Faber Electa Amator,線材包括了Clearaudio純銀線,Straight Wire Virtuoso喇叭線等,其他的數類轉換器則有Teac最高級的D-2和Theing便宜的Prime。我想綜合的列舉出DS Pro Basic II的特點,一方面簡而易懂,一方面節省篇幅。
令人折服的寬闊舞台
一、DS Pro Basic II的音場難有敵手。包括售價兩倍多的Teac D-2在內,音場的寬、深、高都不是Basic II的對手。Theta所有的產品幾乎都有這個特色,只是越高級者真實度越高,Prime的音場雖然也很大,緊密度卻差了一截。音場表現最難的不是深度,而是寬度,只不過因為台灣的居家環境所限,一般人無法擺出如現場般的寬度,反而朝深度去調校。Basic II在我的系統上卻再生出一個令人折服的寬闊舞台來,特別是喇叭兩側外清清楚楚的樂器結像與解析力,好到恐怕要聽過才會相信!不過這是使用Data II轉盤時得到的效果,我曾經搭配過Arcam 170.3轉盤和Rotel的CD,音場馬上縮小,而且變得有點虛浮,這除了顯示 Basic II的敏銳程度,也說明了搭配的重要性。下次有人告訴你利用廉價CD的數位輸出,接上數類轉換器後聲音就可以多好云云,你心理應該就有數了。
二、 DS Pro Basic II的聲音非常雄壯威武,音質偏向豪放。Teac D-2具有日本式的華麗與尊貴質感,如果說D-2是日本的皇太子妃,雍容華貴之外還有王者風儀,那麼Basic II就是河林頓總統的第一夫人,年輕、充滿活力、積極表現自我,更容易顯出平民的親和力。
三、生猛活跳感令人驚訝!因為我用被動式的前級,所以要求代理商送來美國內銷型,它的輸出比台灣通用的外銷型要大上lldB,劉總編不只一次說過,往往就因為輸出大了那麼一些,所有的形體感、結像力與活生感就通通變的鮮明起來。的確Basic II給人的感覺就是那麼直接,那麼真實,過去數位音響帶來的冷漠感和偏硬調的聲音一直是它無法和LP匹敵之處,不過DS Pro Basic II卻能把擺在眼前的面紗一下的除去,讓我們重新見識到數位音源傲人的一面。
低頻足堪典範
四、DS Pro Basic II的低頻權威性足堪典範。Prime在這方面明顯的不足,即使D-2也顯得太過拘謹而放不開,而我還僅僅是用非平衡式輸出而已,根據各方說法,平衡式接線的低音還要好上「一大截」,鑑於寸金難買覬低音的真理,我已經開始著手改良我的前級,讓系統能夠從頭平衡到底,一想到這裡,我作夢都不禁會笑出聲來。Basic II的低音不只是量感足夠,衝擊力、控制力和解析力也都好到出奇。但是相對在高頻部分Basic II就還是有一些缺陷,D-2的高頻不是非常強調延伸,可是那份細膩滑順,不帶絲毫濁氣的表現實在令人激賞, Basic II在此處就顯得火力旺盛,頗有咄咄逼人的氣勢,除了可以籍線材來調整之外,本身就高音過量的系統我看是少碰Basic II為妙。
五、它有超級的動態。很多人都說用了被動前級動態會不夠,但是我的緩衝前級一則電流量增加,二則DS Pro Basic II的輸出也夠大,因此不但不會感覺動態有問題,反而還能清楚的看到不同錄音之間巨大的差別。由於訊號經過前級時只通過兩支Elma波段器上的Dale電阻,音染幾乎可以說等於0,任何唱片中微弱的細節在Basic II明察秋毫的運算之下都一個個跑了出來。D-2在這方面就要輸了一些,它似乎是坐在音樂廳的中間位置,Basic II卻把你送上了指揮台!所有音符都飽滿、堅實,充滿一種堂而皇之的氣派,實際音樂廳的動態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唱片錄音可以捕捉到多少,Basic II就會還給你多少!
六、DS Pro Basic II的密度感非常好。其實這是一體的兩面,就是因為密度感很高,所以形體感,重量質感與真實感都顯得很突出。同樣的在Prime和D-2身上我就找不到這種好處,並不是說其他兩部機器不好,而是比較之下Basic II的分數就變得特別高。
儘量使用平衡輸出
好處都說完了,我們接下來看看DS Pro Basic II的搭配問題。這一方面倒是需要特別的注意,一般正常的音響系統使用Basic II以後都會有「有效!」的直接感覺,DS Pro Basic II的好處一項項會讓你高興得和不攏嘴。但是音響本來就太過剛性,高音太過明亮,或者你喜歡非常細緻,非常輕緩柔和的聲音,Basic II可能就不太適合了!最後我還要再一次強調Basic II平衡式設計的好處,在十萬元級的數類轉換器中,比較強勁的對手如PS Audio的UltraLink,這部採用二十位元UltraAnalgo DAC的轉換器雖然也有平衡式輸出,但是它是在類比部分才將訊號分為正負相處理的,而DS Pro Basic II卻早在PCM-67PK DAC裡頭就已經對正負訊號分開解碼,這麼一來數位訊號中的時基誤差和外來雜訊,甚至DAC本身的失真都可以自行抵消掉。因此在非平衡式輸出時它們的聲音或有伯仲之別,聲杳走向也不盡相同,但是一但採用平衡式接線,DS Pro Basic II可就將對手遠遠的拋在後頭。更何況Theta可以升級的優點保証買了決不會後悔,除非你是喜新厭舊成性,非把老婆換掉不爽的風流人物,否則DS Pro Basic II可以陪伴你好一陣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