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最近不知道抽到了哪根筋,心血来潮,又把沉睡在干燥箱中的MD请出来,轮番上场,反复对比,仔细品味,看着这些音质优秀,却已经被数码时代所淘汰的宝贝们,真是感慨万千。 由于平时听惯了快餐式的MP3音乐,再换上MD时,我会为这种音质的差异感动惊讶,尽管现在优秀的MP3播放器的音质已经做的非常好,但比起MD丰满真实的音质和丰富的细节,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用语言简单的描述就能说的清楚,如果简单的概括,就是“信息量”,MD传递出的音乐,信息量是丰富的,不管是哪个频段,甚至是信息量并不需要描述太多的低音,MD也能“煞费苦心地去描述它”,所以听MD,总感觉会被MD的音乐中那浓浓的“空气感”所包围,这是低码率的MP3所无法传递出来的。如果说用优秀的播放器播放MP3,就像一个瘦弱的女孩经过化妆修饰变成一个匀称的美女,而MD则是一个天生丽质的美女,不需化妆甚至稍加淡妆,就已经美艳绝伦了。 所以我常常觉得,其实随身听的音质,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就已经达到了巅峰,而之后的随身听,只是在时尚、便捷、功能上进行了延伸,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随身听已经逐渐变成了计算机外设。而被众多老烧们推崇的音质,已经并不是最重要了。随着这种趋势,MD也悄悄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种衰败,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说起这点,我认为绝对要归咎于SONY的自大和封闭,正是SONY的自大和封闭,才导致了这样一款优秀的产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了一现昙花。MD是SONY发明的,但同样也是SONY葬送的。 SONY在20年前发明了MD,MD可以说是一款真正完美的随身听,它既不像磁带机易磨损、易脏污、易抖晃,也不像CD随身听那样笨拙,MD在音质、便携、防震取得了完美的统一。MD在当时的市场前景是一片光明,当时SONY是MD市场上毫无争议的老大,而夏普和松下则是通过购买专利获得了MD的生产权,当时还有先锋、安桥、健伍等著名的音响公司加入进来,通过与夏普OEM的方式生产MD,这些大师级的公司对音质的理解和把控,再加上MD本身优越的指标,所以可想而知MD会有多么美好的市场前景。 然而这个美梦,却被一个叫闪存的东西彻底击碎。记得在98年,我花2000多元购买了一个三星的MP3播放器,容量是32M,只能放8-10首歌曲,而且音质根本无法与MD相比。我相信在当时,SONY等一众大佬们,绝对对这个东西嗤之以鼻。当时的MD一张就有将近200M的容量,而且在04年SONY新制定的HI-MD标准,一张碟的容量达到了1G之多,这和闪存比有着巨大的优势。也正是这种优势,让SONY目空一切,牢牢的控制着这个标准和专利,不管谁想踏入这个门槛,都要付出昂贵的专利费用。这些行为严重限制了MD的广泛应用,MD成了阳春白雪。如果SONY当时把MD作为一个通用标准,并作为一种广泛的存储装置进行推广,也许我们今天就可以看到一张有几十上百G的容量的MD碟,也许有人怀疑MD能不能做到这么高的容量,但在我看来,有着市场利润持续推动的产品,它的改进潜力就是无穷的,我相信在哪怕5年前,也断然没人相信小小的TF卡能做到32G甚至64G,MD为什么就不可以呢?然而就是这样一场实力悬殊的对比,SONY却输了,所以我相信,不管一个企业,现在看上去有多么庞大多么不可一世,如果走上一个封闭的道路,或者给参与者设定一个高高的门槛,总是想自己赚钱,那么它将必然走向下坡路,中国商界的谚语: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在这里也一样通用。 所以,正如我前面所说,今天的苹果,也在走着这样一条毫无新意的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