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6617
威望4240
金钱577098
交易诚信度10
主题189
帖子8827
注册时间2003-4-22
QQ
最后登录2025-4-6
版主


交易诚信度10
注册时间2003-4-22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7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摆位下箱子离开左右墙的距离是50厘米,离开后墙的距离是2M-这是在我的环境下能够拉开的极限。
箱子的间距是2M多一点,那皇帝位按照等边原则也是在距箱子2M多一点的地方。
而这次皇帝位终于与后墙能拉开距离了-事实上还挺远,哈哈。
摆完回开声吧,听了两个小时,什么结果呢?容我一一道来。
1. 功放和DAC的音量我都没动,而我所有的无损音乐都是加了REPLAYGAIN标签的,即通过TOUCH在数字输出时调节一下音量,保证所有的音乐基准音量都相同。
在相同的音量下,我感觉到人声高频明显‘偏’亮,初开始甚至觉得有些‘刺’,蔡琴的声音可以很准的听出来比原来细一些,难道是出问题了么?且按下不表。
2. 何谓音场?
之前我的长边摆位下也是能感觉到音场的,首先人声是凝聚在中央的,乐器也能大概分出来左中右的位置,其次深度也有一些的。事实上对第一次HIFI的我来说,是比较震撼的:原来立体声是这样啊。
但也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是人声虽然比较凝聚,但有时候不在中央,我在皇帝位上经常要根据歌曲的不同左右做小的挪动,以保证人声在中央,很辛苦。我想原因就出在喇叭的左右位置不对称上:左边喇叭离侧墙非常遥远。
其次是声场偏左和偏右的部分很容易粘箱子,也就是说声场中本来垂直在喇叭后面的东西很容易被听成是喇叭自己发出来的,它们之前的距离感经常就被弄没了。
以上是我之前认为的音场方面存在的问题,那么在新的摆位下结果如何?简单说,都没有了。
仅止于此吗?NO。我想起一个笑话,说人没钱的时候总在畅想,如果将来有钱了一定买个迈巴赫之类的车开开,多爽啊,结果真的有机会接近了真有钱人才发现,有钱人一般不自己开车,他们的迈巴赫之类都是司机在开----简单说,这里涉及到一个境界的问题。
对应到这次摆位调整上就是:我发现,新的摆位不只是解决了之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知道,原来真正的声场是如此迷人,和现在的一比,原来的还好意思说是声场吗?
简单说吧,从一开声的瞬间就很难感觉到喇叭的存在,在喇叭的后面非常非常清晰的有一个舞台,整个声场被往后拉了一下上了这个舞台。
这种拉开的完整声场有多迷人?我只能说,如我一般初烧的同志们只有体会了才能知道。年轻时的林青霞有多美?抱歉,我也没有办法说清楚,请自己看照片吧。
有一张chesky唱片出的音频测试碟子,封面是两个耳朵,所以也叫‘大耳朵测试碟‘。这张碟子每首曲子前面都有解说,多语言版本,中文版是台湾的一位音箱杂志主编解说。这张碟子的第23首,名字叫’Festival Te Deum’,是一段在教堂的合唱,这个教堂的层高很高,录音的时候麦克风是挂在离地三十五英尺的高空,所以解说特别强调要能听出来教堂的三度空间感。
以前我听过很多次这首曲子,能感觉到一些空间感,但觉得远没有解说说的那么神。而今天再听,瞬间被感动了,感觉自己就是站在那个教堂里听着合唱团的演唱,而合唱团高声合唱的时候,真的能感觉到教堂的‘高度’。
就冲着这首曲子给我难得的感动,今天这顿折腾就值回票价了吧。
另外还有一些发烧友常提到的‘穿墙感’,我之前从来没有体验到,总觉得比较玄。而今天在听一首曲子的时候(好像也是chesky这张碟子),解说提到背景乐器有一个鼓离麦克风特别远,在所有乐器的后面,而我就真的听到这个鼓远远的在我的窗户外面-绝对不是幻觉。
有一位叫红山老猫的网友自己精选过一张测试碟,里面有一曲是1953年立体声刚被发明时在火车站录的火车进站和出站的效果,原来的摆位下听已经觉得很震撼了,今天再听才发现之前的效果算什么,周润发‘秋天的童话里’钟楚红刚到美国租的房子就在铁路桥的下面,晚上总有火车经过,所以很吵。而我今天听这首曲子,就感觉我的房间似乎也是这样,火车就在我前面经过,越走越远,最后走出了整个房子。
我之前还发了一个帖子,说是有些流行乐听不太清楚人声,感觉混音时人声和配器的比例是对等的,所以配器抢人声。一部分原因是中尉说的,有些录音师的水平不够,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之前我的声场深度不够。在新的摆位下,声场被整体向后移动,这个问题奇迹般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原来的声场太过靠前,向后移动后人声就清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