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4501
威望363
金钱355882
交易诚信度29
主题61
帖子2026
注册时间2003-8-5
最后登录2020-8-28
核心会员
      
 
交易诚信度29
注册时间2003-8-5
|

楼主 |
发表于 2004-5-19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几款后级,或许大家能用得上
不断更新中...
马克.列文森家的产品?AMP-5
Proceed AMP 5五声道后级
我们来看看AMP 5的结构吧!为什么AMP 5会那么重呢?这是我第一个想要掀开的谜团。用手指敲敲顶盖,很结实。再敲敲侧面,也很结实。看起来,AMP 5光是机箱就很结实。等我旋松左右各二支六角螺丝,把顶盖掀起。哇!从来没掀过这么重的顶盖。顶盖上已经有开散热孔,竟然还那么重,内层还贴有阻尼材料。其实,真正重的并不是顶盖,而是锁在面板后面的三个大型环形变压器。这三个变压器一样大,一个供应左前与左环绕声道,一个供应右前与右环绕声道,而中间那个就只供应中置声道。这真是内行的作法。这话怎么说呢?要知道AMP 5这五声道中,每声道的输出功率都是125瓦(八欧姆负载,20-20Khza在0.1﹪THD失真之下。注意!不是在1KHz时的失真,而是全频段内,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变压器就足够供应二声道各产生125瓦功率输出,但是中置声道却是整个变压器只供应一个声道。虽然输出功率的瓦数标示相同,但是这个中置声道所得到的电源能量就是前声道或环绕声道的二倍。这代表着假若中置声道需要更多的瞬间能量时,中置声道的变压器可以供应得上。难怪AMP 5的声音那么的扎实,密度那么的高,这与供电充足绝对有关。
如果读者对于变压器与能量的关系不解,可以比比看一般日本AV扩大机。就算是颇受好评的Denon A1D好了,它连前级带后级总共的重量才多少?才21.5公斤。而AMP 5的体机看起来与A1D差不多。由此可知AMP 5的内部绝对塞满了东西。除了变压器很重之外,AMP 5的内部还整齐紧密的排列着五声道,每声道都有一个独立的散热片以及一块主机板。这种作法是扎扎实实的作法,没有一点偷机取巧。
这么紧密的排列要怎么散热呢?别担心,AMP 5的顶盖在每片散热片的地方都有开孔,相同的在底板上也有开孔,所以虽然每声道排列紧密,但是并无散热不良的问题。在实际使用时,整部AMP 5所散发出来的热量相当高,不过并不会烫手。这样的操作温度让我安心。为什么?适当的热度对好声有帮助,而且又不至于烧毁功率晶体。AMP 5的面板很简单,除了一个电源开关与一个Standby开关之外就没有别的东西。背板上就是五组喇叭端子与RCA、XLR端子各一。对于那五组喇叭端子我有一点意见,我觉得应该可以做得更大些,比较方便把喇叭线扭紧。此外,这种喇叭端子不能使用香蕉插,这也造成相当的不方便。要提醒您,假若您的前级有XLR输出,我建议您也要接上AMP 5的XLR输入,这样所得到的音响效果会更好。不过要记得当使用XLR端子时,要将RCA/XLR切换开关切过来。
其实,也难怪AMP 5会做得那么的扎实,因为它系出名门。在纯音响界,Madrigal所生产的Mark Levinson毫无疑问是顶级产品;他家的Revel喇叭也毫无疑问是跨足纯音响与AV的顶级产品。而在AV处理器与扩大机方面,Madrigal就以Proceed品牌面市。因此,AMP 5也应该是顶级产品。有意思的是,AMP 5的订价在AV圈可说已经很贵,不过如果比起他家Mark Levinson的后级来,却显得便宜很多。或许读者要怀疑会便宜的原因就是因为找别的厂生产,或用比较不好的零件。错了!我曾到过Madrigal工厂访问过,这二种品牌都是在同个厂房内、同批生产者、同个设计班子所做出来的。甚至,连采用的零件与线路有许多也相同。就以我所了解他家主事者Mark Glazier对事的高标准要求来看,它不会去做出次级品来砸毁自己的信誉。他曾告诉我,AMP 5是市场策略下的另一条产品线,但是它与Mark Levinson产品线的设计制造标准是一样的。所以,以这个角度观之,我们实在不能说AMP 5贵。
试听AMP 5时的搭配喇叭有二套,一套是我自己的Mirage M-1前声道、OM-C2中置声道与OM-R2环绕声道。另一套是在杂志社里的PMC IB-1系统。AV前级使用Sony TA-E9000ES。DVD唱盘使用Sony DVP-S7000与Toshiba SD-V620。使用软件包括各式音乐与电影。
AMP 5的音质继承Mark Levinson一贯的特质,具有纯、密度高、扎实的特质。在看James Taylor那张Bacon Theatre的现场演唱会以及“捕鼠气”时,您就会充分感受到AMP 5在音质上的高表现。尤其“捕鼠气”里的背景配乐都是以管弦乐为之,更能凸显AMP 5在这方面的长处。而在“虫虫危机”的背景配乐上,您也会感到那些气势庞大而磅礡的配乐音质很美。AMP 5在音质上的高表现,用在以后纯音响的多声道上也绝对应付裕如,这肯定是目前许多廉价或平价五声道后级所不及的。只不过,如果只用在看电影上,感觉上AMP 5就有点大才小用了。
所谓质感就是各种声音的真实感程度。例如敲碎玻璃就应该有敲碎的清脆质感,汽车相撞也要有相撞的冲击质感,关门也要有沉重的关门质感,弹壳掉在地上也要有触地的质感。凡举这些,我们都称之为声音的质感。AMP 5的声音质感很真实,这些真实的感觉倒不是表现在爆炸或枪战场面,而是表现在许多细微的自然声音上。例如在“新娘不是我”这部影片中有很多细微声音的质感,AMP 5都表现很真实。在“世界末日”中,钻油台上的追逐与开枪质感也都令人兴奋。
AMP 5的推力是绵绵不绝的,不会让您有感觉虚虚的、软脚或模糊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中置声道总是感觉饱满有力,但却又不是粗鲁的那种有力。控制力方面也很好,无论是各种撞车、火车出轨、枪炮声、飚车引擎声,我们都可以感受到AMP 5的抓紧控制力。听起来,AMP 5的推力是随叫随供应,不会软脚,而控制力则是说动就动,说停就停。尤其对中置声道的低频控制很明显可以听出来。在枪战场景中,大部份有震撼力的枪炮声都来自于中置声道,更低的爆炸则会来自于超低音。此时,我们可以充分看出后级对于声音的瞬时与速度反应。说得简单些,声音速度不够快,感觉会拖的时候就是瞬时与速度反应的表现不佳。老实说,在测试过程中,我几乎认为Proceed应该特别推出单声道机,专门只给中置声道用就好,因为绝大部份这些与瞬时、速度反应有关的都是中置声道,前声道与环绕声道“陪宾”的时候比较多。当然,AMP 5在这方面的表现也是无话可说。这当然要归功于它的中置声道电源供应特别的大。
有些后级低频量感特别多,有些高频特别突出,中频特别饱满的倒是比较少见。其实,只要三个频段的声音能够平衡,中频就等于是饱满的。换句话说,三个频段都能够平衡的后级比较难得,理论上也比较好。AMP 5就是我所说三个频段都相当平衡的后级。它乍听之下没有令人刺激的高频,但是仔细评估各种声音的真实质感之后,您会发现越平衡就越能显出真实感,耳朵听起来也越舒服。这就是AMP 5的平衡性。有关平衡性的举例很难,因为声音里到处都听得到,但是也不容易刻意去察觉。我的意思是如果您听这部后级时觉得很“顺”,那大概就离高中低平衡性不远了。
AMP 5的声音个性很均衡,高频段不会特别强,中频段很饱满,低频段也很凝聚。它的个性就像是保时捷跑车,车体看起来不大,但结构却强固结实。驱动力强,马力源源不绝,跑起来平稳扎实。这是保守型人物会喜欢的跑车。在AV的世界里,日本机种的价廉物美是众所公认的,尤其是AV前级或处理器方面。不过,若要论到更高一层的表现,则北美的(欧洲产品目前较少见)的五声道后级实力不容忽视。只不过,对于一般AV迷而言,其售价相对的比较高,如果只用在看电影好象觉得比较可惜。或许,在纯音响多声道即将来临的今天,AV迷在购买多声道系统时,也该考虑到未来纯音响多声道的适用性。
要评估一部五声道后级的各项表现能力,其所着重的地方会与纯音响有所差异。为什么?首先,五声道后级并不负责AV效果中很重要的超低音部份。虽然我们可以在处理器中以选择Large喇叭的方式来增加前声道或环绕声道低频的比例,但是大部份的超低音表现还是由独立的超低音喇叭所负担。再来,在五声道中,份量最重的是中置声道,前声道的份量几乎与环绕声道相同。所以,我们在评估时必须特别注意中置声道的表现。第三,所有有关环绕包围、定位、移动、空间感、音场等表现绝大部份是AV前级或处理器所负责,后级所要评估的大概就是“音质表现”、“推力与控制力”、“瞬时与速度反应”以及“声音的个性”而已。换句话说,在5.1声道系统之下,五声道后级所担任的角色已经简化成是汽车的引擎,专注于提供能量给汽车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