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
莱思康BD30 PK DENON A1UD
- 强者间的对话
早前在家中的系统09FD已经和BD30 PK了一场,在我的系统上面,个人认为整体BD30是要技高一筹,当然这里面有莱思康全套西装的优势(声音上,视频上12HD是直通车,不做处理的)
还是上面3段画面声音比较。BD30是非常温暖湿润作风,古巴风情突出一种怀旧感,玻璃器皿有一种莫名的通透,无论斑驳的旧楼,色彩斑斓的古董车,酒吧,街道,人物有着油画般的美,沉淀和厚实。藤田惠美的歌声好清甜,又有穿透力。A1UD的整体调子重心明显要向上移一些,虽然BD30在稳定度和大气感上已经非常不错,不过A1UD画面就更结实,更有分量,轮廓勾勒非常清晰,树叶婆娑清晰可数,远处背景也是历历在目。JAZZ传奇色彩没有BD30般浓郁,背景更加干净和具立体感, 歌者的表情少了些挥洒自如的即庆发挥,多了几分认真。声音质地上两家结近,不过就完全两种风格,A1UD打击乐非常铿锵有力,富有金属感,人声也就比较偏于刚性,投入感和歌唱性就要弱一筹。
变2的片段也非常有吸引力,旋转镜头中如果讲BD30已经很稳的话,A1UD不仅仅稳,甚至乎连旋转中背景与主体的远近距离都能体现出来,无论大黄蜂身上黄色的漆,还是SAM的格子衫质感强烈是紧紧贴在身上感觉,而BD30对衣服则是有点蓬松,是那种有点而粗的斜纹布的感觉,油漆的感觉是很厚。至于对白上A1UD表现机器人与SAM的对话就非常到位,齿声细节丰富,BD30不如它通透但就是多了1分亲切感。
《阿凡达》的大场面就属于比较考验机器的了,A1UD的最强项在此表露无遗,前后上下空间感距离有种大气的感觉,掠过的山体树木的细节特别多和清晰和锐利,高光位控制的很好,暗部层次多而且很实,论细节BD30与它大概会有10%的差异,高速运动镜头就可以打个平手,空间感的的扩张力稍弱但过渡就要比A1UD和谐优胜。声音上A1UD的环绕微弱细节会比较多,爆发力更加有撞击力,背景的交响乐和合唱比较磅礴,一派硬桥硬马真功夫。BD30就将场面和配乐的处理得更加融洽有弹性和有节奏感,有更强烈的心随画动之感。
最后有段插曲,A1UD在音乐上的歌唱性表现得实在未能让大家满意(因为BD-30这方面是实在太强悍!),刚好有条新到的Tributaries Series 9
2米 HDMI,大家都想试试,把原来的KIMBER HD29 HDMI给换了下来,结果这一换不大紧,机主立刻释怀-JAZZ歌手的歌声感情立刻丰富起来,没有原来稍微那种冷硬的,接续并不流畅的感觉几乎一扫而光,《阿凡达》的画面也更加有张力,高光位更加自然,可以用恰到好处来形容。兴奋之余把他换到BD30上面去,结果却是有点得不尝失,画面有改进,但声音的中频就变得有点糊在一起。哈哈,在这些高端组合在调整基本到位的时候,里面只要有少少变化都是会牵一动百,线材的威力这时也就表露出来了(在数万,数十万器材中,HDMI线,电源线所占的比例实在很微,但有时却是可以四两博千斤的作用),还是那句话:贵不一定是好,合拍才是最好。
由此也回想到当日A1UD在我家中与09FD比较的情形,投影机是JVC HD750,结果是A1UD声音胜,画面却不占便宜,09FD反而以生动艳丽的个性打动了大家。
配搭啊,这可是从同档次硬指标下你是无法去判断一个大难题,必须要亲身实践才可能探索出最佳适合你自己喜欢的声画个性的组合。还有一个发现:用静止画面对比机器的画质真是不大靠谱,如果光看HIVI CAST上面的几个静态调整图,3台机的差距实在很小,诸如分辨率,色阶图一类上所体现的差别也不会给你好大的惊喜。但是大家都用动态片段,尤其是复杂场景的时候,那种差距就霎时就给拉开的。
比较一下他们市场定位:A1UD
USD4500.00,莱斯康 BD-30 USD3500.00,1K USD的差距。有BD30那种浓浓的亲切的电影氛围,有A1UD的超强分析力,细节感和那股霸气,鱼与熊掌。。。实在不可兼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