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650219
威望0
金钱634
交易诚信度0
主题3
帖子9
注册时间2009-12-18
最后登录2021-6-24
新手上路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9-12-18
|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可能和绝大多数初烧得情况差不多,小弟也是搬了新房之后才开始萌生搞一套音响来玩玩的念头。但是对于我这种既喜欢听音乐又钟情看电影的人来说,第一个麻烦就是在“上一套AV呢?”还是“还是上一套Hi-Fi呢”之间举棋不定。
从音乐上来说,我主要听摇滚(post-rock,post-punk和darkwave),jazz和电子,但是这些东东基本都是靠网上下载得来的,音源方面首先就不怎么hifi,在打口盘和原盘越来越难找的情况下,我注定大部分时间必须与MP3相依为命了,从这方面来看,我希望搭配一套系统有较为宽广的适用面,不太挑剔音源,中频厚实一些,低频的质感应该优先于量感考虑,高频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
电影方面,其实只要大场面的时候声音不乱俺就能接受,至于什么爆棚的效果之类,住单元楼嘛,基本上自我满足之后就等着挨邻居的骂了。
坛子上潜水许久,逐渐认识到像俺这么一个对各家产品完全没有概念的小白,首先该做的就是“盯紧预算,耳朵收货”,对各种器材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再回来跟大家讨论,否则只有越听越糊涂的份儿。于是俺就趁着假日,在仅有的一些CD中挑出几张,跟老婆大人一起战战兢兢的奔去了音响卖场。
简单介绍一下俺带的CD
1张Jazz Vocal合集,黑胶年代的现场录音,有bille holiday,amstrong等人的现场录音,人声方面很不错,但有明显的底噪。
1张电子乐,法国的air,比较柔。
1张大提琴,马友友演奏皮亚佐拉,国内正版,一般般。
1张国内摇滚乐队的专辑,听过该乐队多次现场,比较熟悉。
在音响城里先走马观花的转了一圈,看着那些天价的器材和豪华的听音室,俺打量了一下有限的预算,都没敢进。最后找了一家以平价器材为主,听音环境也接近家里(耐磨砖地面,没有地毯,两面白墙有简单处理,两面玻璃隔断)的店作为试听的第一站。好在商家比较热情,在问了一圈我听过什么牌子的音响没之后发现俺是个对于各家器材没有任何认识和了解的小白,于是手一摊说,那你还是听听看吧。问了下我的预算和听的音乐风格,于是向我推荐小落地箱。
ok,坐下听。CD从jazz那张放起,最起码中频得OK才能接着听下去嘛:)
先听了商家推荐的Q牌一个小落地,放amstrong,中频不错,但低频有点混,整体风格比较厚实,但不是我喜欢的声音类型。
然后换了AE的209,同一首歌,amstrong的声音特质不明显,显得过于年轻了。
然后换kef的q7,同一首歌,amstrong的声音也是偏年轻,但中频的感觉很舒服,只是低频稍欠。换了一首nina simone,真不错,虽然声音都有些许的年轻化倾向,但整体的听感很好。
然后换了猛牌的一个小落地,事后推断可能是Bronze系列的,amstrong的声音在这几个箱子中是最到位的,但可能低频的量有点大,而且受房间环境的影响,有时候会显得有点儿浊,但风格是对了。换nina simone,人声表现很好,但因为录音时环境音收的比较多,所以显得背景有点乱。然后听air,也不错,高频不是很亮的那种,但对于表现电子乐来说已足够,唯一不足的是播放部分合成器音色的时候有点尖锐。期间因为对kef的好感,又换上Q7对比了一下,同一首air的曲子,低频基本消失......唉,颇为失望。
换回猛牌的箱子,然后有点期待的换上了那张摇滚,结果只听了几十秒,就赶紧喊听了,吉他从效果器出来的声音已经尖的有点刺耳了。最后放了一下马友友,中规中矩,质感不错,听起来也很舒服,老婆大人比较满意,但俺总觉得低频的量多了点儿,自己家的听音面见比现场还要小,怕到时候会混成一片。
于是商家又推荐了猛牌的同系列的书架箱,事后推断应该是BR1,风格跟之前的小落地是一样的,但低频和合适,比较钟意。
挑好了箱子,再试功放,商家根据我的预算推荐了NAD326bee,剑桥550a这一级别的器材,但简单试听下来相比之前的马兰士(事后猜测可能是11s1或者15s1级别)nad326bee稍显单薄,低频收的比较快,感觉有时候都还没潜到位就收回去了;剑桥比较明亮,少了一些厚重感。最后商家推荐了一个力士的,看型号是A471,官网上没找到相关信息,搭配的倒是相当不错,甚至比之前的马兰士还好听些,看来器材还真的是要搭配的合适了。
听得差不多了,该谈价钱了,商家报价9k有余,且折扣似乎也不大,还真是奔着俺那1W的预算去了。虽然看商家搬来搬去觉得蛮辛苦的,但还是没有马上拍板,于是决定再多转转。
想找国产的器材听听看,结果卖家不给听......此种情况随后也多次见到,不仅感叹难怪hifi市场越来越小众,商家甚至连个对比的机会都不愿意给我这样的穷顾客,虽然可以理解把那些大家伙搬来搬去的很辛苦,但是不听,谁敢下手阿。难道都只能期待随便凑合的买家或者一掷千金的豪客,这样子只能是丧失推广产品的机会,更别提什么hifi文化了。
题外话不多说了,咱还是回正题。后来想想很多人都推荐JBL来听摇滚,于是还是打算找JBL来听听看。试听对象是JBL的L830,商家的功放是马兰士的7001。试听的曲子和顺序与听猛牌的那款落地时差不多,amstrong的声音很到位,沧桑感有了,人声厚实,听起来很舒服;听nina simone那首虽然女声的表现没有猛牌的那么柔顺,但胜在平实,感觉更有老jazz的味道,而且对环境音的表现好的出乎我意料,一点都不会乱;Air的电子乐里低频很扎实,质感更胜一筹,量感适中,对我而言是够用了;最令我惊喜的是播那张摇滚,居然不那么刺耳了,不知是不是拜JBL的超高音所赐,已经有点儿现场的感觉了,大喜;最后放马友友那张,同样是很平实的风格,没有惊喜,但也绝不会失望。此外,因为对器材实在是太小白了,还以为7001是hifi功放,结果后来才发现是AV功放,看来AV功放的音乐性对于我而言也是够用的。
由于时间关系,界没有再接着听下去了。猛牌和力士的hifi组合虽然不错,但我觉得它们比较挑音源,且不适合摇滚乐的重放;JBL的l830和马兰士7001的组合则胜在均衡,虽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但对各种音乐都能有一个不错的还原,不知是不是因为AV器材考虑到电影中各种类型的配乐都会有,才作出这种比较折中的风格取向,或者是JBL本身的风格使然?纯hifi的搭配要求比AV要来得高,平价的器材可能真的很难适应我驳杂的听音口味,倒是平价的AV器材适应性更好。只是回来一查,发现7001已经停产了,且不是次时代功放,不知值不值得入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