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聆客音频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北美之声
麦尼塔4K蓝光机
高清先生8K
查看: 5857|回复: 21

[其它] [zt]流言止于此! 漫谈等离子技术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8

主题

56

帖子

3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31
发表于 2009-9-1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k影音专家 多珀doopoo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这篇文章写得真不错。
不敢独享

1. 前言 失去"精神灵魂"的等离子
2009年2月12日,当广大中国消费者还没有从农历新年的喜庆气氛中缓解过来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却在整个平板显示产业中蔓延:著名的消费电子厂商,拥有全球最高端等离子技术和最好产品的日本先锋 电子刚刚发表了一份官方声明:先锋 将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彻底退出等离子及平板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领域。虽然先锋 仅仅是放弃等离子事业,虽然先锋 的退出和北电、雷曼兄弟等大企业的破产无法相提并论、虽然忍受着金融风暴的人们并没有产生过分激烈的反映,但是先锋 退出这件事对等离子行业产生的震动,并不亚于其他任何一家大企业的倒闭。

  如果从全球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占有率来看,仅仅占据6%左右的先锋 似乎不应该对这个产业产生如此之大的震动。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先锋 和另一家日系企业——松下 ,共同构筑了等离子的力量基础和精神灵魂。松下 的等离子占据了整个行业30-40%的份额,有着业界最大的生产规模,在无形中已经树立了等离子产业领军者的位置;而先锋 则拥有最尖端的产品和领先同业1-2代的技术,也是等离子产业的未来缩照。因此可说,先锋 彻底放弃等离子事业,不仅是自身的一次溃败,也是对整个产业的一次重创。
  其实就在先锋 宣布放弃等离子业务的同时,美国另一家平板巨头VIZIO公司也几乎同时宣布,将放弃等离子产品线,转而投向液晶阵营,只是VIZIO的重点在美国市场,在产业内的影响力无法和先锋 相提并论罢了。这两家公司几乎在同一时刻的同一种行为,似乎并不仅仅是巧合那么简单,其背后更是折射出了等离子产业面临的无奈和困境。
  而对于广大的国内消费者而言,一提起等离子电视这个名字,你的脑海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是落后、过时、耗电、高辐射,行将就木;还是高画质、无拖尾、生动的色彩?作为构成当今平板显示产业的两大主流成员之一的等离子,近年来的发展之路充满了曲折,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关于等离子的种种负面传闻不仅经常不绝于耳;在网络各大论坛上也经常会出现关于等离子的论战。这也让很多民众更难看清等离子的真实面目。
  在撰写此文之前,笔者就不曾一次的被人问到等离子电视到底能不能能买,到底存在哪些优势和劣势。这也是萌生此文的原因之一。我们希望通过一篇详细的文章,对等离子技术和产业情况进行详细的回顾和展望,同时也为那些仍不太了解等离子的读者带去最终极的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3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2.始于1927 等离子技术历史回顾
    作为在21世纪仍被广泛使用的主流平板显示技术之一,等离子技术其实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全球第一台等离子显示设备诞生于1964年的美国。如果再往前追溯,美国家诺贝尔奖得主,化学家Langmuir可谓是发现等离子这一物理现象的第一人。他用18世纪捷克医学家Johannes Purkinje(1787-1869)发明的“PLASMA(中文译:血浆)”一词,来形容他在1927发现的离子化的气体。而他发现等离子体也实属巧合,因为Langmuir的本意是为了寻找一项可以让灯丝工作寿命延长的技术。

装饰用的人造等离子球体
    Langmuir在无意中发现等离子体后,进一步完善了对这种物理现象的研究。他发现如果对气体持续加热,使分子分解为原子并发生电离,就形成了由离子、电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等离子气体。而我们今天在物理学界的“Langmuir waves”定律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猎户座星云中包含的等离子云
    虽然Langmuir在无意中发现了等离子体,但其实在我们的自然界中,等离子体是一种早就客观存在的物体。目前观测到的宇宙物质中,99%都是等离子体,只是分布的范围很稀薄罢了。此外,像电焊时产生的高温电弧,电弧灯中的电弧、火箭喷出的气体、闪电、极光、太阳风、星云等等都属于广义上的等离子体。

极光
    等离子体和普通气体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是一种电离气体。由于存在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有很高的电导率,和电磁场的耦合作用也极强。带电粒子可以同电场耦合,带电粒子流可以和磁场耦合。描述等离子体要用到电动力学,并因此发展起来一门叫做磁流体动力学的理论。
    在Langmuir提出明确的理论基础后,等离子技术在五大科学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它们分别是:广播、天体物理、核武器、太空技术和大功率激光武器领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等离子显示技术也是一种非常高端的科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3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3.史海回眸 第一代PDP的诞生故事


1964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Donald Bitzer教授、Gene Slottow教授和学生Robert Willson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首个等离子显示装置。因此他们也被认为是现代等离子显示技术的创始人。

Bitzer (右) 和 Robert Willson

    在60年代初期,当时的计算机还非常简陋,它们大都只能输出数字和字母符号,如果想看到图形,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此,Donald Bitzer采用了一些方法,将普通电视机作为给学生们使用的终端显示器。下图就显示了当时采用的工具,其中还包括雷达显示管等部件。

早期的学生终端机用CRT代替显示
    虽然这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当时的需求,但是又有了其他问题产生:这就是普通CRT电视机难以满足持续显示同一个图像的要求,因为CRT中的电子枪是不断来回扫描的,如果想要提高刷新率,就需要大容量的存储器,而在60年代,存储器的价格之高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H. Gene Slottow
    因此,Donald Bitzer和他的同事开始研究利用多个微型显示单元组成的阵列去组成一个大的显示装置。他们试图这些单元内冲入氖气,并且通过电容器施以高频率交流电,通过编程和寻址进行控制。他们的突破在一个夏日晚上的讨论后实现,他们想到了在一块玻璃板两侧使用固定电容,通过电极外置的方法,将驱动气体的电流分离开来。
    第二天,他们就采取了实验。他们将一个1英寸宽的玻璃片上钻了个直径为它千分之十五的小孔,然后将玻璃片和其他两片叠成三明治结构。他们在这个三明治结构的外表面制作了可以承受高压的薄膜黄金电极,然后将其中的空气抽干,并注入纯净的氖气。通过给电极施以电压,这个装置中的气体开始发光,这就是等离子显示设备的最初原型。
    1964年7月,这个3人小组设计了全世界第一个等离子面板,只不过这个面板仅仅有一个cell单元,只能发出一种颜色的光,和现在拥有百万个cell的电视比起来,显得比较简陋。不过从单纯技术上看,这个装置已经具备了现代等离子显示设备的基本雏形。

最早的4×4等离子装置
    此后,他们还陆续解决了显示CELL单元漏气、混入氮气导致的发光衰减等问题,并且制造出了可以控制的4×4、16×16分辨率的等离子显示装置。这就是现代等离子显示设备的鼻祖。
音联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3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4.从实验室到商场 PDP的最初进化




相对于当初只能显示单色,分辨率只有4×4、16×16或者100×100的等离子显示器,真正进入现代社会,并且拥有和现在等离子电视接近性能的产品,在1993年才正式诞生。

早期的16×16分辨率等离子显示屏
    在此之后,20世纪70年代初已经有人实现了25.4厘米,512×512线单色等离子显示器的批量生产。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Photonisc公司研制了152.4cm级显示容量为2048x2048线单色等离子显示器。但是这些产品只能显示单色,在亮度方面也没有太高优势,因此也遭到了液晶显示技术的挑战。
    1970 年代,Burroughs Corpoartion 公司的Holz 与Ogle 开发出Self-ScanTM显示器;Fujitsu 公司的Takashima 等开发出具有表面放电结构;其后Owens-Illinois公司的D.C. Hinson等人开发出以氙气激发荧光粉产生彩色画面的技术,这成为等离子技术的一个重大进步。

    到了20世纪90年代,等离子技术再次实现突破。在K.Yoshikawa等人发表了写入显示分离子自图场法(ADS,Address Display period Separated sub-field method)来驱动波形以形成256级灰阶的理论,奠定了如今等离子的主要架构。实现了从单色灰度显示到全彩色显示的历史性跨越。此后,等离子的亮度、使用寿命等关键技术也一一被攻克,等离子开始进入彩色实用化阶。

富士通 的首款21吋等离子
    1993年,日本富士通 公司首选进行了21吋,640×480像素的彩色PDP生产,这台21英寸、分辨率为640×480,可显示26万色的等离子显示被纽约证券交易所选中,成为等离子迈向大规模商用化的第一步。
    1996年,全球首台42英寸,分辨率为852×480、色彩显示能力达到1677万色的大型全彩色宽屏等离子电视被飞利浦 成功开发出来,这也使使等离子电视具备真正进入家庭的能力。

松下 的首款等离子电视
    在随后的日子里,日本的三菱、松下NEC先锋 和WHK等众多公司都先后推出了各自研制的等离子显示装置。近年来,韩国的LG三星 公司,以及我国台湾省的中华映管等公司也都具备了等离子面板的生产技术,等离子电视和等离子显示器产品也迎来了历史上的最繁荣时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3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5现代等离子显示的技术原理解析


在前文的等离子发展史的回顾中,我们已经大致介绍了等离子的显示原理。但是今天的等离子技术却要比当初复杂很多。
    现在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实际上是由很过个”光点”所組成,这些光点的专业名称叫做“cell”,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像素”。如果再往细看,每个像素又由3个cell组成,分别是可以发出“红、率、蓝”三种颜色光点。
    每一个cell的架构,是利用类似日光灯的工作原理。也就是您可以把它当成是体积相当小巧的紫外光日光灯管。当中使用解离的氦(He)、氖(Ne)、氙(Xe)等种类的惰性混合气体。当在每个cell的电极上施以高压电之后,封在两层玻璃之间的气体发生电离并产生紫外光,从而激励管内壁上的荧光粉,发出人眼可见的光线。由于荧光材料的不同,每个cell被制作成可以发出R/G/B三种不同的原色。这三个cell通过明暗和颜色变化组合,产生各种灰度和色彩的图像。从这个过程看,等离子和CRT显像管发光过程非常相似,只是和CRT中的电子枪轰击荧光粉发光有些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3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6. 常见等离子面板的基本结构解剖



    等离子显示器一般由三层玻璃板组成。第一层内表面为涂有导电材料的垂直隔栅,中间层是气室阵列,第三层内表面为涂有导电材料的水平隔栅。要点亮某个地址的气室,首先在相应行上加较高的电压,待该气室被激发点亮后,可用低电压维持氖气室的亮度。关掉某个单元,只要将相应的电压降低。气室开关的周期时间是15ms,通过改变控制电压,可以使等离子板显示不同灰度的图形。
    等离子屏幕的面板主要由两个部份所构成,一个是靠近使用者面的前板制程(Front Process),其中包括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透明电极(Transparent Electrode)、Bus电极(Bus-Electrode)、透明诱电体层(Dielectric Layer)、MgO膜(MgO Thin Film)。
    另外一个是后板制程(Rear Process),其中包括有萤光体层(Phosphor Layer)、隔墙(Barrier Rib)、下板透明诱电体层(Dielectric Layer)、寻址电极(Address Electrode)、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所以负责发光的磷光质并不是在靠近使用者的那一面,而是在比较内部的部份。
    目前一般的等离子显示设备面板结构都是如上图所示。首先是前玻璃基板(front glass)和后玻璃基板(rearglass),作為整体结构的基板板,其厚度约为3 mm 左右的玻璃材质。

cell为十字形的等离子面板

cell为方格形的等离子面板
    当然,这种只是一般像素结构为长条的等离子面板机构,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结构的等离子面板,例如cell为十字形结构的等离子面板,以及cell结构为方格状的等离子面板。这两种面板的优势在于拥有更大面积的荧光粉覆盖面积,可以提高面板的发光效率。
香港弦声音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0

威望

新手上路

Rank: 1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9-6-23
发表于 2009-9-1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s:18] [s:18] [s: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3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7.六个优势 PDP技术究竟好在哪里

    通过对等离子发光原理和基本结构的解析,我们便可以从中归纳出等离子显示技术的几个特点。
1、等离子显示技术是一种主动发光技术。
2、等离子技术的显示原理非常接近CRT,最终都是通过荧光粉发光。
3、等离子面板有众多独立的像素构成,每个像素都可以进行精确的数字寻址和控制管理,是一种真正的全数字化显示设备。
   正是因为这几个特点,人们也发现等离子显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了很多其他显示设备所不具备的优点,这也是等离子成为当今主流平板显示技术之一的重要原因。
1、由于等离子是主动发光,因此它就不存在视角问题,在任何环境灯光下,任何位置都可观赏到最佳画质。而且等离子不会像液晶、投影、CRT那样出现暗角或者曲面,整个显示区域都能达到极高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2、等离子电视机主动发光、屏幕的亮度随平均图像电平(APL)的变化而变化,APL高时显示图像亮,APL低时显示图像较暗,因此对比度高,图像层次感强,清晰度高,显示图像鲜艳、明亮、柔和、自然。

等离子的厚度可以做的比较小
3、大尺寸、厚度小。等离子的原理和结构决定了等离子在大尺寸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且等离子面板本身结构比液晶简单,不需要额外的背光源系统,更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4、等离子的电磁波辐射只有CRT电视的1/100至1/1000,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显示设备。此外,等离子面板不会受到外接电磁干扰的影响,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5、现在的等离子显示器都是通过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光,因此在色彩方面具有接近CRT的表现。特别是随着新的驱动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等离子面板可以显示出更多色阶,灰阶表现也更加完美,因此在色彩方面大都领先于其他平板显示设备。
6、由于等离子是通过激发荧光粉发光,因此它在换面切换时会存在一定的余辉效应,符合人眼对运动影像的心理感知。因此等离子在表现动态影像时的效果接近CRT电视,具有动态清晰度高的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3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8.事无完美 挖出PDP三大主要通病
  
    虽然上文通过对等离子面板的结构解析得出了等离子显示装置的6个优势,但是正如老话说的那样,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事物存在。等离子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也是让它陷入不断升级的“口水战”的重要原因。
1、等离子的结构决定了它在小尺寸方面不具备优势。这使得它丢失了很多市场份额,普及受到制约的重要原因之一。

画面残留曾经影响了PDP口碑的一个重要因素
2、在长时间显示静止画面的情况下,画面易生残影。这是初期等离子产品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难题。也在等离子的发展初期布下了不利于口碑的不利因素。
3、早期的等离子工作时的热量比较高,本身的发光效率、耗电量较同期液晶没有明显的优势。
    以上三点只是等离子显示装置在最初期的普遍劣势。近几年来随着等离子技术的发展,各个厂商都针对这些不足,开发出了很多改进技术,上述几点缺陷中,不少都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但是由于消费者对固有认知的惯性,以及部分竞争对手的非正当竞争手段,才让等离子的进步没有被广泛认可。而在下面的篇幅中,我们还将有专门的内容论述近年来等离子的进步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3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9.产业回顾篇:等离子领军者松下



★ 产业篇
    作为一项在1964年就诞生的技术,等离子产业能达到1500万台年出货量(2008年数据)的庞大产业,离不开整个产业链中各个成员的贡献。
    虽然等离子的发明地在美国,但是真正将等离子技术发扬光大的却是日系和韩系厂商。从富士通日立先锋 、再到松下三星 /LG ,整个等离子行业基本都在遵循一条“垂直整合”的道路。即每个厂商从产品的每一个原料生产到制成最终成品,到最后卖给消费者手中的所有环节,都是自己操刀。这也和液晶产业形成了很大的区别。
    下面我们就按照每个厂商,回顾一下各个企业的等离子业务状况。

日系:
松下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等离子厂商,松下 的等离子业务最早起源于1996年。松下 的第一款等离子电视是一台26吋的产品,型号为TH-26PD1。
    截止2008年,松下 已经凭借近四成的市场占有率,成为等离子行业中名副其实的老大。松下 的产品线也从最初的26吋,发展到目前的覆盖37吋-150吋,数十个产品型号。除了普通的家用等离子电视,松下 目前还拥有专业的等离子监视器、工程用等离子屏等产品线。

目前全球最大的等离子由松下 生产,屏幕对角线长达150英吋
    工厂方面,松下 目前在日本拥有3家工厂、中国1家工厂。其中一座新工厂建在日本西部的Amagasaki,计划今年投入量产,届时,松下 将实现年产等离子1100万台的规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3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10.产业回顾篇:无奈的日立和先锋


日立
    说到日立 的等离子业务,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先驱型厂家——富士通
   
    富士通 是第一家成功地量产PDP的公司。富士通日立 (Hitachi)在1999年4月组建了一家名为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FHP)的合资企业,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
   虽然富士通日立 持有相同的股份,但合资公司FHP一直被认为是富士通 的子公司。而在2005年,富士通 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将它在FHP中的30.1%股权,以及PDP相关专利转让给日立 ,这才成就了日立 等离子业务的今天。
    继承了富士通 衣钵的日立 ,目前在日本本土拥有一个专门生产等离子的宫崎工厂,年产量在300万台左右。此外,日立 还在马来西亚拥有一个等离子生产工厂,年产量在15万台以内。
先锋
    先锋 的等离子业务起源于1997年,虽然落后于富士通 ,但是和松下 进入等离子业务的时间非常接近。相比于松下 第一款26吋的等离子机型,先锋 的起点非常高,他们的第一款产品就是一台50吋的产品,在1997年推出的时候让整个业界都感到了巨大的震动。
    在2009年宣布放弃等离子业务之前,先锋 在2008年中旬还曾今公开表示要建设新工厂,以达到每年产以百万台等离子电视的规模。先锋 等离子事业部目前拥有四条生产线,其中的三条生产线的建设时间较久,只有一条生产线的先进程度比较高。

先锋 的KURO等离子售价非常高昂,即使是国外也很少有人购买
    先锋 放弃等离子业务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高价策略的失灵。先锋 等离子电视一直以来走的都是高质高价高附加值的策略。这个策略在过去曾经非常有效,但是近年来虽然着消费者的越来越成熟,以及平板电视均价的快速大幅下滑,已经成为先锋 兵败等离子市场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 本帖最后由 stewart 于 2009-9-17 18: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3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11. 产业回顾篇:韩系双骄三星、LG

三星     三星 在1995年介入等离子业务,在1998年8月正式推出可以壁挂安装的42吋和50吋标准清晰度等离子电视。1999年6月,三星 又开发出首款42吋高清等离子电视,再次把握住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星 的等离子面板由三星 集团属下的三星 SDI公司生产。三星 SDI的等离子面板除了供应给三星 电子生产等离子电视等产品,也会向其他家电企业供货。因此在2008年,三星 SDI的等离子面板出货量已经占到全球的29%,仅仅位居松下 之后,坐下了全球等离子第二把交椅。
LG
   和三星 SDI类似,韩国另一个平板大厂LG 的等离子面板业务主要由LG 集团下属的LG DISPLAY公司操作。LG DISPLAY的产品不仅供给同集团的LG 电子,也对其他平板电视企业供货。
    LG 在2008年的全球等离子面板市场中占据了27%的市场份额,仅以微弱的差距落后于三星 电子,而大幅领先于日立先锋 等企业。
三星     三星 在1995年介入等离子业务,在1998年8月正式推出可以壁挂安装的42吋和50吋标准清晰度等离子电视。1999年6月,三星 又开发出首款42吋高清等离子电视,再次把握住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星 的等离子面板由三星 集团属下的三星 SDI公司生产。三星 SDI的等离子面板除了供应给三星 电子生产等离子电视等产品,也会向其他家电企业供货。因此在2008年,三星 SDI的等离子面板出货量已经占到全球的29%,仅仅位居松下 之后,坐下了全球等离子第二把交椅。
LG
   和三星 SDI类似,韩国另一个平板大厂LG 的等离子面板业务主要由LG 集团下属的LG DISPLAY公司操作。LG DISPLAY的产品不仅供给同集团的LG 电子,也对其他平板电视企业供货。
    LG 在2008年的全球等离子面板市场中占据了27%的市场份额,仅以微弱的差距落后于三星 电子,而大幅领先于日立先锋 等企业。

[ 本帖最后由 stewart 于 2009-9-17 18: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3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12 产业回顾篇:国货自强长虹华显


长虹
    长虹 不仅是我国少数几个掌握了等离子产业核心知识产权的厂商,也是全球等离子行业的后来者之一。如果不是因为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影响,长虹 的等离子业务也许能更早的进入角色。

目前长虹 的等离子电视主要靠外购等离子面板生产
    2007年,四川长虹 、世纪双虹以及美国MP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国内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该项目采用目前国际上最高代的8面取技术,一期总投资6.75亿美元,预计年产216万片等离子(PDP)模组,仅次于松下三星 SDI和LG ,成品主要供给长虹 和其他国产品牌使用。
    由于长虹 等离子工厂位于四川绵阳市,在5.12地震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长虹 的等离子业务也被迫延期到2009年。到本文截稿时为止,长虹 的等离子项目仍没有实现量产。
● 南京华显
    和高调的长虹 相比,另一家国内企业“南京华显高科”则显得低调很多。
    2008年8月初,南京华显高科的高清等离子屏正式下线,与此同时,同在南京的熊猫电子也推出了一款采用华显高科等离子屏的等离子电视。不过和在长虹 通过购买韩国ORION公司75%股权掌握国际主流的“表面放电式”等离子屏技术不同,华显高科的等离子技术由东南大学从1999年开始研发,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荫罩式”等离子技术。
   目前华显高科等离子屏年产能只有42-50英寸屏幕12万片,但未来三年,华显高科还计划逐步投资35亿-50亿元,以进一步扩大产能。

[ 本帖最后由 stewart 于 2009-9-17 18: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3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13 一年不如一年 PDP市场份额报告


等离子行业走势
    诞生于1964的等离子技术虽然有着几十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形成产业还要从1993年富士通 制造出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等离子机型算起。在90年代中期和末期,整个平板产业并没有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这个情况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有了明显的改变。我们不妨先看看近几年来全球平板电视出货量走势,以及等离子的出货量走势。
    2002年全球等离子电视的年产量为50万台,2003年增为123万台,增长了约2.5倍。而同时期,2002年全球销售平板电视销量约为200万台,2003年全球平板电视销量520万台。
    到了2004年,全球的平板电视总出货量又有了大幅增长。总出货量突破1200万台大关。其中液晶电视销量达到890万台,而等离子电视的销量达320万台。等离子所占的比例达到26%,
    2005年,全球平板电视出货量再次翻番,达到约2400万台的规模,较2004年呈现倍数增长。其中全球等离子电视出货量较上2004年实现60%的增长,达到500万台。液晶电视的销量也实现大幅提升,达到了1900万台的规模。至此,等离子所占比例达到了20%,比2004年出现大幅度回落。
    2006年全球平板电视销量将达4500万台,比上年增长60%,其中液晶电视销量将达3500万台,等离子电视销量将达1000万台。等离子的增幅超过液晶,翻了整整一番。
    到了2007年,全球平板电视出货量再破新高。其中液晶电视出货量突破8000万台,而等离子的销量增长却出现了大幅下降,只达到1200万台的出货量,相对于液晶的无限风光,可以说这一年是等离子业惨败的一年。
    再看去年,也就是2008年,全球等离子面板第一季度出货超过350万片,第二季度出货量也达到350万片。均比07年同期实现大幅度提升。不过到了年底盘点的时候,全球等离子也才实现1500万片的出货量,相比于总出货量过亿台的液晶产业,显得非常惨淡。

2002-2008等离子和液晶出货比例趋势

2002-2008等离子、液晶出货量增长趋势
    通过对最近几年等离子全球出货量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自2006年之后,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从06年到07年,等离子电视全球出货量仅增长了200万台,和液晶电视的年增幅1600万台增幅相比,实现显得有些寒酸。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等离子市场占有率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呢?为什么同样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液晶技术却能在21世纪之初获得巨大的发展呢?下面我们将对等离子最近几年面临的难题进行简要分析。

[ 本帖最后由 stewart 于 2009-9-17 18: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3

威望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3-12-3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14 3大困扰 等离子行业的难点透露




    ○ 产业层面
    如果要仔细分析等离子产业近年来连续遇到的增长乏力问题,首先还要从等离子的产业链结构说起。
    在前文介绍各个主要等离子厂家的时候,我们就提到了各个等离子业者基本都遵循了一条“垂直整合”的道路。即每个品牌都要负责从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到成品设计、制造、销售的各个过程。这种模式虽然有助于企业保持核心知识产权、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准、增强内部沟通能力,但是也存在着不少弊病:例如使企业的管理官僚化,失去对市场的敏感性。此外,等离子业者之间也缺乏必要的合作,造成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缺乏向心力,对于推动整个等离子产业的积极发展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反观液晶行业在近几年的崛起,他们所走的道路和等离子行业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液晶行业中虽然不乏类似夏普三星 这样的垂直整合企业,但是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从背光模组,到滤光片、到TFT面板、再到驱动电路...整个行业的成员密集度绝非等离子行业可以比拟。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认为技术门槛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等离子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只有较少的厂商掌握了核心技术,加上这些厂商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而制造的种种壁垒,都导致了整个产业不能快速、广泛的发展。而液晶的技术门槛相对低很多,丰富的产业资源绝对是液晶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 产品层面
    从前文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等离子在2007年之前,基本上都能占据全球平板电视总体出货量的25%左右。但是到了2007年,这一比例却直线下降,到了2008年这一数据也下滑到15%左右。
    从产品层面观察,导致等离子市场占有率一直落后于液晶的原因有2个,一是等离子在小尺寸产品线上的缺失,导致绝大多数37吋以下的平板市场都拱手相送给液晶行业。虽然等离子在大尺寸方面占据优势,但是从需求上来看,小尺寸所占的比例要远高于对大尺寸机型的需求量。
    第二个原因就是产品规格的落后。2007年可谓是高清电视的普及元年,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开始接受“高清”的概念,并考虑购买高清规格的产品。液晶因为技术上的优势,可以比较轻松的达到较高的分辨率,而与此同时等离子因为技术的原因,只能在标准清晰度附近徘徊,这就导致了很多消费者专而购买液晶机型。特别是随着全高清概念的火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上半年期间。直到08年松下三星 等企业陆续推出全高清的等离子产品线后,这种局面才出现短暂的缓和。
    ○ 价格层面
    虽然等离子在显示效果方面接近CRT电视,具有较好的性能,但是在产品的价格上相比于同尺寸液晶机型并没有太大优势。液晶业由于成员众多,竞争激烈,因此液晶电视厂家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减少成本,或者开展力度很大的促销活动。而等离子厂商由于大都是垂直整合型企业,产品综合成本较高,因此难以承受和液晶一样的价格大战,这就导致用户数量最大的中低端市场中,等离子也难以占据很多的优势。
    2009年由于液晶方面的价格再次大幅跳水,一向在大尺寸方面占据优势的等离子再受打击。以中国市场为例,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多款万元级别的55吋全高清液晶电视,而等离子老大松下 的50吋高清机型价格也在万元左右浮动,液晶的产业优势再次在价格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 本帖最后由 stewart 于 2009-9-17 18: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丹拿声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活动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 QQ:895456697|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5-5-4 20:32 , Processed in 0.16070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