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京东旗舰店
 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落叶不扫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掌故十-------版主不加分,没积极性了

[复制链接]

24

主题

293

帖子

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9-4-5
QQ
发表于 2009-5-21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在《本味篇》中也做了类似的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的记述与《列子》的记述大致相当,但交代了结局: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我只会百度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93

帖子

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9-4-5
QQ
发表于 2009-5-2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吕氏春秋》虽非信史,但有《列子》记述在前,其内容也并非毫无根据。于是伯牙不复鼓琴一说被当作佳话流传下来。伯牙在当时应该很知名,荀况在《劝学》篇里也曾提到他:“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虽然语近夸张,但大音乐家伯牙的琴技之高是毫无疑问的。
我只会百度一下
派扬音箱 618大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93

帖子

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9-4-5
QQ
发表于 2009-5-2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子》和《吕氏春秋》之后,西汉的《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东汉的《风俗通义》、《琴操》、《乐府解题》等等众多古籍纷纷援引。这些作品里,有关伯牙的描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例如东汉蔡邕的《琴操》中还记载了伯牙向音乐家成连拜师学习古琴“移情”之法的逸事。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的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
我只会百度一下
丹拿新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93

帖子

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9-4-5
QQ
发表于 2009-5-2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我只会百度一下
音联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93

帖子

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9-4-5
QQ
发表于 2009-5-2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而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伯牙的绝琴明志,一者做为对亡友的纪念,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尔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
我只会百度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93

帖子

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9-4-5
QQ
发表于 2009-5-2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流水》之所以能被春秋战国的诸子典籍多次记录转载,是与当时“士文化”的背景分不开的。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人才鼎盛。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这些恃才之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他们莫不企盼明主知遇。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从而一展胸中所学。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然而能达到此目标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有的或隐身市肆,有的则终老山林。由此可见,《高山流水》在先秦时代就广为流传,是因为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在情理之中了。
我只会百度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93

帖子

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9-4-5
QQ
发表于 2009-5-2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说来,友谊倒在其次了。所以本篇称,《高山流水》为千百年来被善意地无限夸大了的友谊。能引起人们无限向往的乐曲和友谊,也许并非故事的本味所在。
  
我只会百度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93

帖子

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9-4-5
QQ
发表于 2009-5-2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知后事?
我只会百度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93

帖子

6

威望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交易诚信度
0
注册时间
2009-4-5
QQ
发表于 2009-5-2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jd-bbs.com/post.php?action=edit&fid=27&ti

[ 本帖最后由 849253340 于 2009-5-21 21:55 编辑 ]
我只会百度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活动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207号 ( 京ICP证041102号,京ICP备09075138号-9 )

GMT+8, 2024-5-17 02:19 , Processed in 0.10536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