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38697
威望3
金钱24142
交易诚信度8
主题4
帖子331
注册时间2005-4-22
最后登录2022-3-17
禁止访问
交易诚信度8
注册时间2005-4-22
|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玩磁带随身听很久了,没啥玩的了,md也终结了吧,赶尾巴玩玩md,价格也相对便宜些。
我有意按年代选择收了一些md,95年-04年的不同年份,可以是不同时期的代表吧sharp ms100,dr77,ds8,aiwa f3,jvc rx70,sony r910,n10
没有听过hi md,有机会也想玩玩。
要我说的话,早期的机器推力巨大,带来的感觉就是声场宏大,气势非凡,声音温暖,缺点就是解析差,声音粗糙,生硬,这个估计也就是老artrac算法不完善的结果,电池续航时间短,机器体积巨大。后期的机器声场明显变窄,估计是为省电,电池续航时间的妥协结果,解析度高很多,声音细腻很多,也可能是artrac算法完善很多,用了很多补偿的方法的结果,声音相对老机偏冷,体积和续航时间达到非常实用的程度。md真不像磁带随身听百家争鸣,精品迭出,限于artrac算法大概就可分为2大阵营(目前了解是这样吧,欢迎拍砖),sony,sharp,panasonic(这家伙墙头草,如果dcc牛了,它还会生产md么?)其它厂家要么oem,要么授权,从根上说显然不如磁带机那么多流派。
同一时期机器基本符合那个年代共同的特点,到每个机器又有些微不同的特性。
1.sharp ms100 1995年的机器,应该是sharp md经过试水后,进入实用化的产品,音色温暖,声场宏大,不开音效的时候声音整体均衡,3段低音打开后相当震撼,高音不够亮丽,似乎也是所有md共同的特点,相对后期的机器声音粗糙生硬。
2.对于所谓‘机皇’aiwa f3这个,说实话听了就非常失望,高音模糊,暗淡,整体声音造作,各声音段分离感严重,96年是aiwa衰落的年代了,没有了bbe,dsl之后一点也找不到类似aiwa jx3000的那种声音感觉,亮丽的高音,扎实的低音,更不要说早期的AIWA清新自然的感觉。
sharp 对于sony 应该是自己的独有算法,自成体系,aiwa f3应该来自sony的授权artrac,可以作为sony系的代表吧,绝对是不同的声音风格。这时期共同特点就是推力巨大,感觉人是被音乐包围的,夸张点说你可以用身体去感觉那音乐,缺点也很明确,声音生硬,毛刺感严重,听这种声音绝对说不上是享受。机器体积巨大,电池使用时间短,f3上2节1300mah电池大概也就3小时没电了。95-96年距离md发明事隔3年左右,算不上开端,是发展期的开始,总体感觉sharp声优于sony。如果套用磁带机年代,这一时期的磁带机器最值得收藏,厂家众多,厂家为发展不惜工本血拼,精品迭出,比如我最爱的dc2,dd100这些。可是md却不能如此套用,不是机械结构的不成熟,而是artrac的不成熟,毕竟md就是为了替代磁带随身听而研发的产品,一开始就不为发烧而生,为了体积的缩小,artrac声音的损失到了不可接受的地步。
3.jvc rx70 时间来到99年,资料很少,声音感觉这artrac也应该来自sony吧??声音总体感觉没有质的变化,99年因该是md的中期,发展期的结束,机器体积和续航时间则有很大提高,具体到jvc这台机器相对前期产品体积减小很多,其外形很是讨巧,好看,尤其是那滚轮设计,很好看,不过华而不实,没有n10那样实用。它的低音系统很有意思,不同于sony和sharp系,算是jvc个性化的一个特点吧。不开低音时,低音相当模糊,高音突出,一旦开启,高音似乎被消减,低音清晰而有弹性。
4.sony n10,n10是一台net md很多人对其声音大加鄙夷,我自己则很喜欢它的细腻平衡,声音很软,这才是sony的声音风格嘛,竞争的结果sony不得已而为之,net电路的加入,在如此小的体积上实现众多功能,sony的工业设计能力真是让人钦佩了,不过现在看来这个net真是失败啊,真正的好声就是md+光纤了,把net还是留给mp3吧。
5.sony r910 这是r909的兄弟,很多人认为r909是sony最好声机,个人部分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它符合simple is best的原则,没有多余的net功能,更纯粹的音乐播放机器,是md机器生存周期中的平衡点,声音比前期的细腻,可接受度高,也没有添加后期机器那些多余的net电路,可以除去垃圾这些对声音的影响。
6.sharp ds8 同一时期的产品,声音很好听,不过略显单薄,3段低音相当震撼,这点倒是和ms100如出一辙,也是很好的秉承了sharp的优点吧。如果说前期的机器是不完美的黄钟大吕声音,它绝对敢当莺声燕语的称谓,就是底气略显不足。
时间又跨3年,来到2002年,type r,s,1bit这些技术方式的加入,以及artrac算法的成熟,应该是md的成熟期了,声音有明显改善,但是同时也为省电增加续航时间,推力随体积减小而同时减小,那种声场宏大,气势非凡的感觉随之消失,解析提高,声音转冷,同样不能堪称完美,不过实用度有了巨大提高,足以应付日常生活的使用,也有着不同于mp3的精致美感。
7.dr77 04年的产品,相对于ds8,解析更好一些,声音更加偏冷,我还是更喜欢ds8的声音,一个朋友说为何有人还是狂热的喜欢磁带的温暖声音而不去喜欢cd那堪称完美的冰冷声音呢,原因就是温暖细腻的感觉,如果在新的数字设备中故意加入一些误码,故意造成失真就可以营造出温暖的声音感觉,从这个角度说ds8已经表达出这种感觉,就看更偏爱哪种感觉了,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也包括老ms100,f3这些。当然这只是一个不恰当的类比,希望达人不要较真啊。
8.nh1
9.eh1
10.rh1
himd时代来临了,不过我都没有听过,希望有机会听听,不过这样也好,在此推测一下,以便将来证实,声音更加细腻,解析更好,声音更加偏冷,声场更加狭窄,找不到宏大的感觉,不会给我惊喜也不会太失望。
总结一下,对于磁带机器完整的生命周期,md更有夭折的感觉,意犹未尽啊。对于磁带随身听百家争鸣的现象,sony,sharp,panasonic就显得势单力薄,没有共鸣,影响范围远没有磁带机那么深远。磁带机可以说是一种随身文化的代表了,md只是这种文化一个小的分支,即将湮没在其它随身设备的洪流中。但不能说玩md没文化的,就个人来讲磁带机中有让我精艳的dc2,爱不释手,百听不厌,md则没有这样的机器,在我心中磁带机还是高于md的,但不能否认md的实用性确实强于磁带机,比如录音,我相信没有人会在有可录md的情况下拿磁带随身听去录现场吧。
留个印,否则过两天感觉没有了,就全忘了。
[ 本帖最后由 rex-zhao 于 2009-3-23 14:58 编辑 ] |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