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aha DSP-Z11的內部用料與設計細節 |

中高階環繞擴大機配備麥克風自動調校系統已經不稀奇了,但DSP-Z11所配備的YPAO卻有個三叉 形測試台,在進行系統自動測試設定時,麥克風要輪流放在測試台上標示1、2、3的位置,為的是精確量測出各喇叭與聆聽位置的角度。 | 
DSP-Z11的機箱分內外兩層,這是拆掉面板、頂板、側板與背板後的內部機箱。可以看到兩側的長方 形樑柱與中央的H型結構,這不但是為了整體機械結構的強度,也透過金屬隔板將機箱劃分為電源、訊號處理與左右聲道後級放大等四個區塊。 | 
DSP-Z11的機箱雖然很龐大,但還是被複雜的結構與眾多的元件所塞滿,因此可以見到如圖的立體化 組構13聲道前級與數位類比轉換器電路。如此設計不僅是為了簡化接線、提昇訊號純度,也為了縮短訊號傳輸的距離、降低訊號損失。 |

類比與數位電源電路板 | 
類比電源電路板 | 
數位電源電路板 |

重達十公斤的電源變壓器 | 
每顆容量達27,000μF的主濾波電容 | 
左右多聲道後級電路板與散熱片模組 |

Cinema DSP HD Cubic聲音處理電路板,這是Yamaha DSP-Z11的聲音處理核心。上頭的主角是一顆TI DSP處理晶片,包括TMS3200710E與三顆TMS320D70YE,分別處理音效解碼、自動測試、音場校正、低頻管理、數位音場處理與THX聲音規格處理等任務。 | 
影像處理電路板,上面有對應HDMI 1.3a的Silicon Image處理晶片、Analog Devices ADV7802(12位元類比轉數位影像編碼)、i-Chips IP00C772(10位元Motion Adaptive循序掃瞄處理)、Anchor Bay ABT1018(10位元像素轉換)與Analog Devices ADV7342(數位類比影像轉換)等重量級晶片。 | 
為求最高品質的聲音再生,DSP-Z11內部特選音響級元件處處可見。除了上圖所示的零件之外,在聲 音的數位類比轉換方面,就用了多達七顆(共14聲道) 的Burr-Brown DSD1796晶片,不僅對應PCM與DSD,動態範圍更高達123dB,可見為求完美,Yamaha此次打造旗艦真的不惜成本。 |
Yamaha Cinema DSP技術二十年間進化之軌跡歷代旗艦機種性能特徵一覽 |
1986年

| DSP-1
- 類別:DSP前級
- 聲道數:6
- 特色:16種模式、32種音場
|
1987年

| DSP-3000
- 類別DSP前級
- 聲道數:6
- 特色:20種模式、36種音場
|
1990年

| AVX-2000DSP
(海外DSP-A1000)
- 類別:DSP環繞擴大機
- 聲道數:7.1
- 特色:CINE-DSP 8種模式、HiFi DSP 15種模式
|
1991年

| AVC-3000DSP/AVM-3000
- 類別:DSP前級+七聲道後級
- 聲道數:7.1
- 特色:前後級分體式機種、33種音場模式
- 30位元YSS-213處理晶片導入
|
1992年

| AVX-2200DSP
(海外DSP-A2070)
- 類別:DSP環繞擴大機
- 聲道數:7.1
- 特色:號稱為AVC-3000DSP與AVM-3000的一體化機型
|
1995年

| DSP-A3090
- 類別:DSP環繞擴大機
- 聲道數:7.1
- 特色:DVD時代Dolby Digital對應代表作
|
1997年

|
DSP-A1
- 類別:DSP環繞擴大機
- 聲道數:7.1
- 特色:世界首部DTS對應環繞擴大機、36位元YSS-214處理晶片導入
|
1999年

| DSP-AX1
- 類別:DSP環繞擴大機
- 聲道數:7.1
- 特色:4音場Cinema DSP技術、44位元YSS-910處理晶片導入
|
2001年

| DSP-AZ1
- 類別:DSP環繞擴大機
- 聲道數:7.1
- 特色:YSS-910與YSS-938處理晶片導入
|
2004年

| DSP-Z9
- 類別:DSP環繞擴大機
- 聲道數:9.2
- 特色:通過THX Ultra2認證、6倍處理能力HD Cinema DSP晶片導入
|
2007年

|
DSP-Z11
- 類別:DSP環繞擴大機
- 聲道數:11.2
- 特色:通過THX Ultra 2 Plus認證、Cinema HD Cubic三度空間高密度高音質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