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94160
威望12
金钱57375
交易诚信度0
主题8
帖子493
注册时间2005-10-16
最后登录2024-3-19
中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5-10-16
|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s:14] [s:14] [s:14] [s:14] [s:14] 一语惊坛:[[转自华尔街日报]我为“音”狂[s:20] [s:20] [s:20] [s:20]
我为“音”狂英 | 大 | 中 | 小
2008年01月23日07:37
假
设你必须在两套喇叭线中选择其一,一套花费不高,音质不错,另一套售价数千美元,而音质或许仅仅是略胜一筹,如果你选择了后者,那么,上个礼拜你会在拉斯维加斯度过一段好时光。
赌城眼下正上演的众多活动中包括家庭娱乐器材展(The Home Entertainment Show),这个音响发烧友展览会的举办地位于拉斯维加斯大道边的两家小型汽车旅馆内。所谓音响发烧友,或许正如你所知,是那些对花上5万美金买台唱机看得很平常的高保真音响爱好者。这些年我算是弄明白了,音响发烧友实际上分两类:一类是彻头彻尾的神经病;另一类纯粹是疯子。
后者有几分幽默感,这些人无奈地表示,高保真音响只是他们这类人的诸多特有爱好之一,谁让他们手头阔绰、想像力丰富、有能力区别常人难以分辨的不同之处呢?而我则想搞清楚成见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判断。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对饮酒者的大脑扫描显示,如果他们认为所饮的酒价格昂贵,那么从生理上会更加享受饮酒的乐趣。音响发烧友真的能不受设备品牌和价格的影响,听出来他们所称的区别吗?
为了找出答案,《科技大观》专栏成为上周展览会上的正式展商。我在展厅里安装了两套音响系统,它们除了一个组件以外一模一样。除音箱以外的所有部件都被隐藏起来(感谢Totem Acoustics出借Forest音箱,以及Magnum Dynalab的MD-308音箱,它们的效果都十分震撼。)
两套音响播放着同样的音乐,参与者用遥控器在两者之间转换,然后告诉我哪一套音响效果更好。
测试之一比较的是来自iPod的高品质MP3文件与一台3,000美元播放器上播出的CD。在接受测试的24人中,四分之三更青睐CD的音质。
这并不奇怪。不过,当我用iPod播放.wav 文件──未经压缩的数字文件;将耳机插孔连接到扩音器上──在接受测试的21个人中有52%更喜欢iPod的表现.
这令我会心一笑,不仅是因为“势利”的发烧友们得出了错误答案,而且还因为这意味着美妙的声音可能来自一个普通廉价的设备。
我还测试了音响线,这玩艺即便是在发烧友中间也存在争议。有些人肯为音响线花费上万美元,而有些人认为这纯粹是浪费钱财。
我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CD播放器测试了价值2,000美元的8英尺魔声(Monster Cable)旗舰音响线,它足有拇指般粗细,与之相对的是14号五金店音响线。许多发烧友表示两者同样出色。我听不出两者有什么区别,也有点儿怀疑是否有人做得到。不过在39个测试者中间,61%的人表示,价格昂贵的音响线音质效果更好。
这种区别或许难以和两者天壤之别的价格划上等号,不过我对于展览会上最懂行的人物──比如约翰•阿特金森(John Atkinson)和《音响专家》(Stereophile Magazine)的迈克尔•弗雷默(Michael Fremer)──轻而易举地选出了价格昂贵的音响线很是惊奇。
其传导出的声音被描述为“更圆润”、“更清脆”、“更紧密”,这就像是红酒,自己想像吧。
不过以绝对标准衡量,两者的差异并不那么明显。阿特金森推测,高价音响线的音质大约只高出了5%。但请记住,音响发烧友们愿意为音质的哪怕一点点提高承担任何负担、付出任何代价。
展览的到场人数令人失望,因此我并没有得到我所需要的测试参与人数。不过即便有了足够的参与者,我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得出任何结论。这种非A即B的测试本身就有局限性,两者的区别原本不大,可是越听就会越觉得不同。
怀疑论者或许会认为,我对这些发烧友们过于迁就和轻信了。
并非如此。
想想发烧友们青睐的电力线路调节器,据说它能减少电力供应引发的噪音和失真,这类问题你或许根本不会注意到。Audience LLC的一个代表接受了我的测试邀请,对该公司2,800美元的AdeptResponse aR6调节器进行测试。
他三次中有两次选出了本公司生产的调节器。
请注意,前面所提那些“纯粹疯狂”的音响发烧友表示,尽管他们的室内音响设备花费超过六位数字,我们其他人可以在销售不知名品牌的专业音像商店花上1,000美元就得到很不错的音效。
对于选择品牌,我帮不上什么忙,不过我的测试显示.wav文件更胜一筹。尽管这类文件比MP3占据更大的空间,但光碟价格的日益走低令大规模收藏变得可行。
对于音响线来说,上乘产品的售价也有可能远低于2,000美元。我依然满足于在五金店购物,不过你或许有两只能明察秋毫的“金耳朵”。就像《警探哈里》(Dirty Harry)中的台词,你必须问自己,“我觉得幸运吗?”
那么,你幸运吗?
Lee Gomes
(编者按:本文作者Lee Gomes是《华尔街日报》专栏“Portals”的专栏作家,栏目内容以科技、商业及相关的主题为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