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林林总总的发烧线厂当中,来自荷兰的两巨头——Siltech银彩以及van den Hul范登豪一向是笔者最为尊崇的厂商。原因是笔者感觉这两家厂商真的是在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搞研究,而且也真的实实在在有料。不像某些厂牌搭上一个草台班子,抛出一些模棱两可、云山雾罩的理论,再雇用几个能说会道的营销人员四处游说便开始了一门生意,最后交货的则是内地或台湾某个线厂ODM、OEM的产品。这样的做法固然可以争一时之利,蒙骗到一些人,但长久可能造成的伤害却是需要整个行业付出更大的代价去弥补。不过即便是对于Siltech银彩以及van den Hul范登豪这样的厂商,笔者也一向是高山仰止,没有什么亲切戚。原因无它,只因它们的产品实在是太贵了,一些产品动辄数元,已经超出了多数发烧友们的承受极限,差不多都成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物件。也正因为如此,笔者在一开始拿到这款M.C.D—102 MKIII Hybrid讯号线的时候,得知它的价格仅在千元之间,竟然有点激动了。 大名鼎鼎的碳纤维材料专家
范登豪公司成立于1980年,对一家线材厂商而言,这个资历已经是相当老了。而公司的名字就来自于老板本人Van Den Hul博士。范登豪的产品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音响线材部分,他们还在同时生产各式的黑胶唱头,并且同样曾因一款Grasshopper唱头而享有了世界级声誉。不过我想今天的大多数发烧友还是会更多地将其当作一家发烧线材厂商,毕竟现在已是数码器材的天下,黑胶器材多少已显得有些曲高和寡,而发烧线材仍然是全线通杀,影响力更大。
Van Den Hul博士是技术专家出身,对于音响线材的研究非常深入细致,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LSC(Linear Structured Carbon)线性结构碳纤维材料在音响线材当中的应用。
Van Den Hul博士首先有一个CCD(Cross Crystal Distortion)交越晶体失真理论——我们常用的音响线材都是使用金属材料,而这些金属从微观角度来看,是由大小约为100微米-1毫米的大量晶体组成的。不仅每个晶体之间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且排列方向也都是凌乱不堪的。这些晶体其实是在线材生产过程当中(冶炼生产、机械加工、化学处理)产生的。当信号通过线材传输时,实际上是不可避免地在晶体之间“跳跃”传输的,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所谓的“CCD交越晶体失真”。我们知道Kondo也有过类似的看法,不过他们的解决途径是把金属导体放上20年时间,让它们自行慢慢恢复顺畅。不过这样的做法光时间成本就会吓死人的,并不具多少可模仿性。目前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经过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冷冻处理后也会有效修复这种晶体损伤状况,另一荷兰大厂Siltech银彩支持的就是这种看法,不过银彩的处理方法还要更复杂一些,他们的导体材料要经过反复的加热—冷却环节来进行处理。 Van Den Hul经过研究开发,认为LSC可以代替金属作音响线材导体的新材料。这是一种高纯度、高饱和度、可拉伸成细线的材料。它的直径最小可达到6微米(而金属材料最小为25微米),机械强度高,受外力作用也不会造成内部微观结构的位移和断层。耐高温可高达摄氏2,000度,还有最重要的,化学性能极稳定。其实用碳纤维作导电材料并不算非常新鲜的举动,在工业领域可以找到很多先例,不过在音响线材制作领域,则确实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这也凸显了范登豪技术的独特性,必须使用专门的技术手段才能把碳原子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大的碳晶体里。Van Den Hul为此还申请了多项技术专利。
LSC的优点是传输信号失真更小(所谓线性更佳),在音频范围内,无相位失真和谐波失真,所以声音柔和、顺滑,久听没有疲劳戚。由于碳纤维可以做到很细,所以一根碳导线中可以集合最多达3,400,000根碳纤维,这样几乎完全克服了“集肤效应”。不过由于LSC的成本高昂,所以Van Den Hul真正完全使用LSC作导体的线材其实也并不多,只有旗舰级产品才能够安然享受到这种待遇。在中低价位产品当中,LSC一般都是作为金属导线的包覆材料使用,这样也可以减少交越晶体失真,把辐射的电磁波转换成电流再返回导线,隔绝空气侵入导线造成腐蚀。毫无疑问M.C.D—102 MKIII Hybrid讯号线的情况属于后者。 制作精致,音效更让人心下一动
尽管是范登豪的平价级产品,但是看M.C.D-102 MKIII Hybrid讯号线的外观却全然没有怠慢之感。它的外皮采用橙黄色胶皮,线身纤细紧致,看上去鲜艳夺目,同时也简简单单。这也算是范登豪线材当中的一大特色,笔者也接触过一些高级型号的线材,基本上也都采用同样格式,绝少蟒蛇线产品。笔者相信很多时候在挑选产品时也是会讲究眼缘的,一见钟情也并非全然没有道理。笔者就尤其对线材线身与接线端之间的结合部位非常敏感,也曾经发现过很多高价线材在这个位置处理失当。诚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但有一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尤其对于售价不菲的音响产品而言,正是由于对细节之处孜孜不倦的追求、能人所不能最终才成就了所谓的“Hi-End”品质。让笔者感到满意的是,M.C.D—102 MKIII Hybrid讯号线就是一款颇有眼缘的产品,在做工方面几乎无可挑剔。 不仅是外观过得去,根据资料显示,M.C.D—102 MKIII Hybrid讯号线在结构方面同样一点也不马虎。正、负极两条导线各由40股镀纯银的高纯度铜线芯组成,用聚乙烯泡法沬胶绝缘,在线芯与绝缘层之间再加上一层“线性结构碳素纤维”(Linear Structured Carbon)以改善记传导能力与及吸收散发的能量。三重屏蔽由两层螺旋形排列的180股镀银铜芯与及中间夹以一层“线性结构碳素纤维,,薄膜所组成,能有效杜绝任何高频噪音及电磁波干扰传输记号。橙黄色外皮由一种名为Hulliflex的不含卤素聚氯乙烯物料(卤素Halogen)为元素周期表中一类元素的总称,包括氟、氯、溴、碘和砹五种元素,制造含有卤素的物料被认为会对地球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制成,除了有环保意识之外还有特别柔软易用的特,陆,内层设有经特别处理的人造纤维以防止湿气入侵。至于RCA插头方面则是选用镀24K金的纯铜插头及用银锡焊接。 试听时笔者将之放在Primare CD-31 CD播放机搭配Chord CPM 2650合并功放以及OperaPrima书架箱所组成的系统之内,与原来系统当中的Furutech Alpha讯号线作了一下比较,竟然不忍心将其再换下来。在M.C.D—102 MKIII Hybrid讯号线加入之后立即带来一种清明开朗之戚,可以明显感受到音场向四下里拓宽了一大截,高低频两端的延伸也变得更加/帧畅,而系统的分析力和通透戚也都并非当初可比,那种自然而顺畅的声音似是注入了灵气,让人听得心下舒服。相比之下,作为参考的Furutech Alpha讯号线马上显得有些沉闷了,这份能力让人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