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15983
威望0
金钱248
交易诚信度0
主题0
帖子3
注册时间2007-5-22
最后登录2007-5-23
新手上路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7-5-22
|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你们还在一口一个的支持国货而锲而不舍的坚持购买着南孚电池吗,唉~~你们太可爱了,金霸王公司正在利用着你们的这点良知一年从我们手中赚走$8000万——南孚年利润的绝大部分,南孚现在已经不是我们的民族企业了,已经沦为了金霸王的子公司,海外风险金融投资者的乐园。千万不要以为我在说梦话,下面触目惊心的内容足以震撼你的眼球。
南孚电池在2003年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这一事件当时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个曾经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南孚电池怎么一夜之间就落入美国人手里了?
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简称“基地福建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南平市Z F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东以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波Z F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绝对控股权,也就是说外方股东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
不幸的事情开始发生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中国电池8.25\%的股份。接着,摩根士丹利以1500万美元获得了原属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国电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东又收购多达1000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至此,中国电池有限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转入外方股东手中,而它们对南孚的控股也已达到了72%。本来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从而给它带来巨额的股票收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池迟迟未能上市。外方股东等不及了,它们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公司。外方股东的总投资约为4200万美元,一下子?赚了5800万美元!。2003年8月11曰,生产“Mach3”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
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现在好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好匆匆鸣金收兵。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面冲突,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南孚被并购,不仅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其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南孚被收购后不久,原总经理陈来茂便黯然辞职。他用十几年的辛勤奋斗换来的知名品牌―“南孚”,已经是别人的了。南孚的员工们心里都感到了极大的失落――南孚已经不属于他们了,南孚已经不是中国的了。南孚的明天在哪里?自己究竟在为谁工作?
当年,孙雯那句铿锵有利的“民族力量!”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现在呢?“现在这条广告我们已经不能再用了。” 南孚CEO丁曦明悲愤地说,“如果我们还称自己是‘民族力量‘,国人会戳我们的脊梁骨!”
据说当初南孚与摩根士丹利合资时是南平市委书记李川极力促成的,李川因为给南平吸引了巨额外资,政绩卓著,得到了提升,现已担任福建省副省长。后来南孚成了美国人的了,不过这是他升官之后的事情——自然不关他什么事了。美国吉列公司也轻而易举地除掉了它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一个很有希望的民族品牌却从此消失了。
所以如果要用大功率数码产品,推荐使用充电电池,国产的品胜,次世代等等都做的不错,一般应用的话就请选用碱性电池,三五是最容易买到的,其次白象,双鹿的也做的非常不错。只要全体国民联合起来,一定能让金霸王和那群海外野心狼付出惨痛的代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