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14702
威望44
金钱104085
交易诚信度0
主题24
帖子1259
注册时间2005-12-18
QQ
最后登录2017-3-2
高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5-12-18
|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8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阶段
虽然有了自己的第一套影院器材,但我并未停止对影音器材相关知识的了解追求,也许让自己的设备净可能达到更好的档次和效果是每个人心里的想法。我了解的主要途径(1)阅读杂志,主要是《家庭影院技术》和《音响世界》等;(2)经常逛电子音响市场和音响专卖店,实际聆听和比较各种器材搭配的效果。(3)2001年开始用adsl宽带上网,浏览国内各主要音响网站、音响厂家主页等,登陆相关的音响论坛。
1998-1999年正是国内的家庭影院由VCD向DVD逐步过渡的阶段,与VCD相比,DVD带来的视听效果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画面清晰度由280线上升到500线左右;声音由4.1声道(杜比逻辑解码,后置环绕声道是从两个主声道引出来的,分离度很差)提高的真正的5.1声道(各声道完全独立,分离度很高)。一张VCD碟片的容量不足700MB,而一张DVD碟片的容量至少是4.7GB,是前者的7倍,这还是指D5的碟片,D10(双面单层)和D9(单面双层)至少还是D5的两倍,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民用影音视听效果的明显进步。
为了达到更好的视听效果,当初配置的一套视听器材(用了将近一年),看来得基本全部更换了。经验之谈:在自己不懂或不了解的情况下匆忙购买的器材,往往在以后要付出更多的金钱上的代价呀!正因为如此,我对以后的历次器材(也包括电脑升级)升级都十分慎重。
具体如何升级,我认为要考虑以下原则:(1)AV和HI-FI的关系,3、7开还是4、6开;另外在一般情况下,同等价格下的HI-FI的效果肯定好于AV的效果;(2)是荷包的丰满程度(即准备掏多少银子),它决定了器材升级的档次,我的预算是1.5万元以内;(3)国产和进口品牌的选择,我认为:一般说来,在三万元以内,音响的国产精品好于进口的低档产品;三万元以上,进口产品好于国产,但不是绝对;HI-END级产品,则肯定选择进口产品;(4)是要考虑设备所在的家居环境,当然骨灰级发烧友还会根据自己的器材改造自己的房子,已达到更好的效果(不是有篇文章叫《烧到拆屋》吗,呵呵!),当时我的客厅面积仅18平米,不算大;(5)要为未来的升级预留空间。
根据上述原则,我决定用以国产精品(特别是历次年度音响器材大展的获奖产品)为主,声音先升级到HI-FI入门级2.0声道,画面升级到DVD的方案进行第一次器材升级(实际是全部更新,呵呵!)。我的器材选择如下:
音 源:日本松下-890DVD机,海乐诗DRV-01转盘和DAC-2解码器;
功 放:天逸AD-86甲类功放(功率80W*2);
音 箱:美之声监听一号书架箱超值版;
线 材;美国超时空OMIN-1音箱线。
音箱应该首先确定,作为音响系统的最终输出设备(相当于歌唱家的嗓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音源和功放都应围绕它来搭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试听,我的目光集中到了珠海的美之声“监听一号”书架箱,它自从“一展” 获奖以来,一直长盛不衰,获得好评无数,成为国产音响界的一个传奇产品。设计师张百良先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无为”的哲学思想,赋予音箱“清纯无染,中性准确”的音色,可忠实客观地反映不同的音源、功放组合所呈现的不同特点,可玩性很强;其宽阔的音场,犀利的动态,准确的定位和清晰的结像,都十分符合我的要求(HI-FI和AV兼顾)。
要推好监听一号这款灵敏度只有86DB的、单只重达16公斤的书架箱并不容易,没有相当力水的功放,就会当场软脚,于是选择纯甲类功放似乎就成了必然。天逸AD-86功放是成都亚迪推出的一款合并式HI-FI功放(曾在“四展”获奖),该机采用纯甲类设计,音色温暖、醇厚,其用料考究,每声道用了三对大功率晶体管并联输出,电源变压器的功率为500VA,电源滤波电容容量为7万微法,推动力和控制力均十分出色。与监听一号配合,正是声底厚重,中性偏暖,稳重大气。
CD机则选择了深圳海乐诗的分体式CD机DRV-01转盘和DAC-2解码器,它也是“大展”获得好评的产品,其机芯采用了飞利浦CDM-12转盘,HDCD解码芯片采用了PMD-100(24bit/192kHz),D/A转换芯片则采用了四枚Burr-Brown公司的PCM1704,并采用独特的技术有效减少了“时基抖动”,另外分体式的好处就是将来可以分别更换转盘或解码器,增加玩机的乐趣。
DVD机代替VCD机无可置疑,松下DVD-890比当时国产DVD机的平均价格高出1000多元,我选择它的理由是它的的日本原装机型就是著名的松下中档机DVD-A560,因转大连华录生产,型号变成了890,890机是当时国内出产的高档机种,采用了松下原装机芯,激光头为松下独有的单光头、单波长、双焦点激光头,读碟速度极快,从碟片进窗后只需三、四秒中即出图像(至今我没见过比它快的,确实厉害!)。890机使用了美国Analog Devices的ADV7172芯片,该芯片具有10bit/27MHz的数/模转换能力,其输出的图像信号可提供540线清晰度的水平。音频方面采用了著名的Burr-Brown公司的数/模转换芯片PCM1734,能解读和重放24bit/96kHz的数字信号。同时内置了5.1声道Dolby Digital解码器。
上述器材到位以后,马上进行接线、摆位、插电、开机,效果真的不一样,于前套VCD器材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播放CD唱片时,人声、弦乐、钢琴乃至交响乐等各种音乐都很有水准,定位准确,线条纹理清晰,音色准确平衡,舒服耐听,音乐韵味较浓,其低频扎实有力,中频厚实醇和,高音清爽明亮。
打开松下-890的数码电影模式和虚拟环绕声模式后,播放当时流行的大片《拯救大兵》的“抢滩登陆”、《黑客帝国》1的“大厅枪战”等一些精彩片段,画质是VCD根本没法比的,技术指标是枯燥的,只要对比一下画面,马上就能发现两者画质的巨大的差异。在不足20平米的小房间,虽然只有2.0声道,由于有虚拟环绕的效果,整个房间充满了电影的声效,主音箱的中低频厚实、有量感,发出的声音即使是枪炮轰鸣、打雷闪电也很有韵味,哈哈,见笑了,用HI-FI功放来推,肯定在凌厉的动态方面会略有不足,但决不是温吞水,可能因其是监听箱的缘故吧,总之整体效果已经让我较为满意了。
[ 本帖最后由 cicpa 于 2006-11-8 22:5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