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正儿八经地玩hifi后,一直对胆机情有独钟,迷恋其较为醇厚、感性的声音,家中胆机也较多,从刚刚踏入发烧大门的EL34A单端甲类,到后来EL34B推挽,再到后来的2A3以及300B并联单端,一直到现在用的两种845单端,都脱了不了那温暖的电子管灯光下的那种感性的情调。甲类晶体管机虽有时候也使用,但功率都不是很大,30W的合并机,记得还是琴谱最认真做事那时期的产品,还有就是新德克的8800甲类分体后级,前几年比较认真的一款作品。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佛山一资深老烧在转钟神JA-2/JA-100世纪定制版,100W纯甲类,由于是当年钟神非常认真的一部机器,用料着实不错。蹭蹭蹭跑到他家把机器端了回来,他器材不算多,倒也不错且很专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拥有千张正版CD,而且几乎不是所谓的国内正版。 随着这套功放到家,后端器材的折腾又开始了。。。。。。 原有的丹拿S1.4,因为后导向的原因,离后墙面太近使得整个听音质量不是很高,低音浑浊了,驻波干扰也很明显;12寸谭工大书架箱因为听音环境较小,也不能充分发挥12寸单元的低频效果,另外,号角高音也略感有些偏硬和明亮。于是,又开始寻寻觅觅找可以搭配的箱子,最终锁定ATC SCM19密闭式书架箱,一个难伺候的家伙,但倒还符合我的胃口。 19箱子(力高行货)和定制的黑色脚架同时到家,话不多表,直接上图。 在选择脚架的时候,看到网上有不少推荐金属脚架的,包括一些尺寸定制的,也有一些是木质脚架,后在*宝上看到一商家有自己为当地ATC代理商定制的黑色木质脚架,很稳重,给老板打了个电话感觉是个非常爽快的人,订了一套脚架和一套脚钉/垫,还送了些羊毛垫子和蓝丁胶(本人用了另外一种文具胶,后附图),每个脚架由8根黑色的类似中密度板材料做支撑,还是有些分量的,外面贴了黑色贴皮,整体做工还是不错的。 本文尝试着探讨在常见居家环境中,通过较低的花费来改善听音环境,并配合适当的器材来达到相对较好的听音质量,虽远达不到专业听音室的听音质量,但付出的改造费用非常低,而获得相对较为明显的听音改善,对大多数居家环境而言可能更能操作一些。另外,无意对比大口径喇叭和小口径喇叭,胆机和石机之间的究竟谁更好,将胆机更换为大功率的石机纯粹为了推好后端的喇叭 调整前的听音环境和系统搭配是: |
Archiver|手机版|手机版|客服: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 QQ:895456697|广告合作|账号注销|家电联盟网 ( 京ICP备09075138号-8 )
GMT+8, 2025-5-10 17:36